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4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峡传播:构建两岸共同的精神认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关于“海峡传播”的学术笔谈
1
作者 付晓光 《东南传播》 2014年第6期17-17,共1页
高晓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授 中国梦,承载着“国家统一,主权完整,民族复兴”这一宏大愿景,牵系着两岸以及全球华人的心思与目光.两岸民众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拥有着共通的文化坚守与历史传承,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 高晓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授 中国梦,承载着“国家统一,主权完整,民族复兴”这一宏大愿景,牵系着两岸以及全球华人的心思与目光.两岸民众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拥有着共通的文化坚守与历史传承,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传统文明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传播,作为一股两岸交流、交融的力量,涵括了文化交流与媒体合作.“两岸携手,媒体先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媒体需要真正践行的责任与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 两岸交流 学部 海峡 学术 精神 媒体合作
下载PDF
新闻人才培养要处理好坚守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专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 被引量:2
2
作者 吕晓虹 李静 高晓虹 《中国广播》 2021年第3期27-31,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在2020年10月20日全国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在2020年10月20日全国重点院校新闻传播人才供需座谈会主持讲话中指出,总台"在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拼搏之路上,更深刻地体会到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新动力,人才是关键所在。"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教授,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在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价值坚守以及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理念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 重点院校 新闻传播教育 业务精湛 媒体优势 中宣部副部长 创新动力
下载PDF
海峡传播:构建两岸共同的精神认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关于“海峡传播”的学术笔谈
3
作者 付晓光 《东南传播》 2014年第5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高晓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授 中国梦,承载着“国家统一,主权完整,民族复兴”这一宏大远景,牵系着两岸以及全球华人的心思与目光。两岸民众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拥有着共通的文化坚守与历史传承,
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 两岸 学部 海峡 学术 精神 国家统一
下载PDF
发挥新闻传播优势,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中国传媒大学高晓虹教授访谈
4
作者 高晓虹 李泓江 《新闻传播学刊》 2024年第1期3-9,共7页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也是新闻传播学科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次访谈围绕如何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而展开,着重讨论了新闻... 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也是新闻传播学科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抓手。本次访谈围绕如何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而展开,着重讨论了新闻传播在党的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根本目的、核心原则、基本要求,提出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更好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方式路径: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树立系统观念,通过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工作 宣传思想文化 讲好民族故事
下载PDF
牢记初心使命 挺膺担当奋斗——《现代传播》编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精神体会
5
作者 廖祥忠 张树庭 +11 位作者 王栋晗 李怀亮 张晶 张鸿声 周涌 胡智锋 荆学民 高晓虹 黄升民 贾秀清 雷跃捷 隋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2,共12页
2024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和问候。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的重要精神,《现代... 2024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致以祝贺和问候。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的重要精神,《现代传播》特组织编委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新闻舆论等重要议题进行探讨,为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 宣传思想文化 全校师生员工 中共中央总书记 新闻舆论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
下载PDF
从通识教育思考传媒类院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
6
作者 田维钢 杨蒙 陈小敏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传媒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是传媒教育与通识教育理念结合的具体体现,以培养传媒"全人"为目标。传媒类院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时,必须注意到传媒通识教育与传媒专业教育之间的"内联"与"外拓",从而从课程体系... 传媒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是传媒教育与通识教育理念结合的具体体现,以培养传媒"全人"为目标。传媒类院校在开设公共选修课时,必须注意到传媒通识教育与传媒专业教育之间的"内联"与"外拓",从而从课程体系设置上优化传媒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储备,培养符合社会期望、具有优秀媒介素养及职业精神的传媒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传媒类院校 公共选修课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新时期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创新--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教育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高晓虹 赵希婧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7,共3页
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介环境下,探索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方法,是当代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深入思考的时代课题。通过结合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现况,提出理念、思维和路径三方面的创新,旨在把学科建设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相... 在瞬息万变的新媒介环境下,探索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方法,是当代新闻传播教育应该深入思考的时代课题。通过结合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现况,提出理念、思维和路径三方面的创新,旨在把学科建设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相结合,把人才培养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把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建构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回应当前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媒体融合 教育理念
原文传递
中国特色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 被引量:17
8
作者 高晓虹 赵晨 赵希婧 《对外传播》 2015年第6期48-51,1,共4页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担负着向国际社会报道中国、站在中国立场报道世界大事的重要职责,是中国观点的传播者、中国立场的阐释者、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急剧变革的国际形势及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国际传播事业带来了新挑战,给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担负着向国际社会报道中国、站在中国立场报道世界大事的重要职责,是中国观点的传播者、中国立场的阐释者、中国形象的塑造者。急剧变革的国际形势及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国际传播事业带来了新挑战,给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要走中国化的道路,它不同于西方新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法,应该是一套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国际化培养体系。需要形成由党和政府主导、主流媒体和新闻院校联手办学的模式,"坚持党的领导"是原则,"坚守国家立场"是根基,"坚定中国特色"是路径。其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坚守国家立场,明确"为谁传播";及时发出声音,把握"何时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解决"传播什么";拓宽传播渠道,掌握"怎样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新闻传播 中国特色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创新 中等收入国家 2010年 低收入国家
下载PDF
传播的观念、话语与制度——评介《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变迁》 被引量:2
9
作者 任孟山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5-96,共2页
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变迁》一书,研究的是2003—2013年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小断代史。以2003年作为起点的逻辑,自然与SARS危机相关,这场危机不仅在社会实践上有暂时性、全面性的民众恐慌,还有信息传播方面较为长久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变迁》一书,研究的是2003—2013年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小断代史。以2003年作为起点的逻辑,自然与SARS危机相关,这场危机不仅在社会实践上有暂时性、全面性的民众恐慌,还有信息传播方面较为长久的政府公信力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府 新闻发布 信息传播 变迁 SARS危机 评介 制度 话语
下载PDF
全球新闻传播的地区观与传媒人的责任:愿景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昶 陈文沁 《对外传播》 2015年第6期7-9,共3页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2015年6月11日至12日在重庆市召开,主题为“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本刊从研讨会论文中选择4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刊登,并...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2015年6月11日至12日在重庆市召开,主题为“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本刊从研讨会论文中选择4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刊登,并将陆续选登研讨会的其他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传媒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外文局 实践 责任 传播理论 传播研究
下载PDF
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多元视野——第九届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会议综述
11
作者 陈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0-141,共2页
2014年9月13日至14日,第九届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承办。会... 2014年9月13日至14日,第九届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承办。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换届仪式,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袁军教授就任新一届主任委员。此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来自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媒介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心理 会议综述 学术论文 新闻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新闻传播学 研究机构 媒介机构 袁军 日至
下载PDF
传媒文化对司法新闻传播的影响
12
作者 甘露 《新闻传播》 2017年第1期4-6,共3页
司法是现代国家综合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的框架内,司法应以新闻传播的形式向社会公示,而传媒文化对于司法信息的传播具有深刻影响。在我国,除少数当事人或其家属有机会参与到司法活动中以外,通常情况下,普通大众只能依靠传... 司法是现代国家综合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的框架内,司法应以新闻传播的形式向社会公示,而传媒文化对于司法信息的传播具有深刻影响。在我国,除少数当事人或其家属有机会参与到司法活动中以外,通常情况下,普通大众只能依靠传媒途径获取司法信息,因此司法新闻的公开报道采用何种形式、深度和广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司法公开报道的效果,传媒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反映了社会治理体系管理能力的大小。笔者以中外司法信息公开情况为参照,分析媒体司法公开报道的文化现象,并探求不同国家和社会文化之间价值观念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新闻传播 传媒文化 文化圈 价值观
下载PDF
“新文科”语境下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为案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高晓虹 王晓红 冷爽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0,共6页
在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新文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本文通过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建设的缘起、基础与基本探索,思考“新文科”语境下理... 在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新文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本文通过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建设的缘起、基础与基本探索,思考“新文科”语境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交叉融合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新路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之于高等教育的多重意义在于:精准实现立德树人、拓展“好记者讲好故事”实践总结模式、探索“新文科”的具体建设范式,最终助力中国高等教育普及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 新闻传播教育 新文科 媒体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中国新闻传播业的重构——2017年中国媒介盘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209-218,共10页
本文用盘点的形式梳理了2017年中国媒介的发展情况,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话语方式的变化,另一个是人工智能的影响。中国话语方式的改变可以说是中国这五年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在国际和国内两个舆论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媒体... 本文用盘点的形式梳理了2017年中国媒介的发展情况,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话语方式的变化,另一个是人工智能的影响。中国话语方式的改变可以说是中国这五年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在国际和国内两个舆论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媒体身在其中,也深受影响。人工智能可以说全方位地改变着中国,新媒体首当其冲,技术和商业携手改变了中国的媒介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人工智能 新闻
下载PDF
本体化与全球化:中国新闻传播国际教育尝试
15
作者 周逵 颜冰璇 吴笛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6年第2期33-44,共12页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已经成为横跨经济、外交、教育、就业等多领域的重要国家战略,培养国外留学生学习国际传播业务开始被作为一项国家援外项目实施。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自2012年起正式开设国际新...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已经成为横跨经济、外交、教育、就业等多领域的重要国家战略,培养国外留学生学习国际传播业务开始被作为一项国家援外项目实施。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自2012年起正式开设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班(Master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的新闻传播学国际人才。截至2016年,该项目已经招收研究生88人,生源遍布五大洲51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跨文化、多语种、跨学科专业背景的特点。本文将从全球化的视角和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探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教育政策与尝试,并梳理分析中国国际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从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国际班的招生、管理、教学机制出发,总结当下在中国开展新闻传播国际教育的本土化教学经验,并为国际学生在跨文化学习中所遇到的文化冲击、语言障碍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教育 全球化 本土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时期新闻传播高等教育 被引量:15
16
作者 高晓虹 赵希婧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4,90,共5页
本文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探索新闻院校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目标、体系与方法。结合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本文认为,新闻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要深入理论学习,理解... 本文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探索新闻院校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目标、体系与方法。结合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本文认为,新闻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一要深入理论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精髓;二要完善教学体系,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神实质;三要推动教材创新,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价值;四要积累培养成果,输送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总之,置身媒介融合、全球创新的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是新闻传播学科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社会责任和专业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传播教育 教学体系 教材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映像中国:纪实影像对外传播的国家形象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苏六 程潇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纪实影像是传播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随着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中国纪实影像传播国家形象的历程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雨。本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对建国以来的中国纪实影像国际影响力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分析了各历史阶... 纪实影像是传播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载体。随着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中国纪实影像传播国家形象的历程走过了数十年的风雨。本研究从历史的角度,对建国以来的中国纪实影像国际影响力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分析了各历史阶段中国纪实影像对外传播的国家形象,并总结了中国纪实影像对外传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实影像 对外传播 国家形象
下载PDF
封面中国——美国《时代》周刊对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礼庆 王靖雯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49,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有关中国的封面故事,从美好时期、冷战时期、开放时期、遏制时期四个不同的阶段里封面故事对中国形象的呈现来反映《时代》周刊报道倾向与中美关系变化的一致性,从而总结出《时代》周刊所代表的美国主...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有关中国的封面故事,从美好时期、冷战时期、开放时期、遏制时期四个不同的阶段里封面故事对中国形象的呈现来反映《时代》周刊报道倾向与中美关系变化的一致性,从而总结出《时代》周刊所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背后的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为我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周刊 中国形象 国家利益 意识形态 封面故事
下载PDF
试论新闻素养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由美国石溪大学新闻素养暑期课程教学思想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2
19
作者 秦学智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当今,新闻消费者面临着信息超载、真假难辨、价值观念和观点相互矛盾与冲突等媒介传播现状,因而旨在提升国民新闻素养的新闻素养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也就应运而生,并成为媒介素养教育领域中个具鲜活性和生命力的亮点。从新闻素养教育的... 当今,新闻消费者面临着信息超载、真假难辨、价值观念和观点相互矛盾与冲突等媒介传播现状,因而旨在提升国民新闻素养的新闻素养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也就应运而生,并成为媒介素养教育领域中个具鲜活性和生命力的亮点。从新闻素养教育的视角去探究媒介素养(教育)、新闻媒介素养(教育)和新闻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新闻的功能和作用、新闻素养课程要求的学习结果以及新闻素养教学法等基本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素养 新闻素养教育 新闻功能 教学内容 教学法
下载PDF
中国国际传播的全球政治与经济象征身份建构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孟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71,共5页
"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已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工作部署与安排。"中国故事"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宏观概念,"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经过适当的内容拆解才具有可操作性。在国际传播战略层面至少应该对中国的全球... "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已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工作部署与安排。"中国故事"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宏观概念,"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经过适当的内容拆解才具有可操作性。在国际传播战略层面至少应该对中国的全球政治、经济与文化象征身份有基本且宏观的把握与设计,以此对应"中国政治故事""中国财富故事""中国文化故事"的讲述与叙事。限于研究范围与知识储备,本文拟从政治与经济两个层面展开可能性探讨,认为中国的全球性政治与经济象征身份可分别定位于"国际政治合作者"与"世界经济贡献者"作为国家层面的整体国际标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故事 国际政治 世界经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