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现状、挑战与精准传播破局
1
作者 张艳秋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8期23-27,共5页
富有实效的国际传播从来都应带有鲜明的区域国别性质,而精准传播则与区域国别传播相互成就。中国对非传播研究,是非洲研究和国际传播研究的交叉领域。为探索当下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中国对非传媒研究现状、挑战与破局路径,本文对2018年... 富有实效的国际传播从来都应带有鲜明的区域国别性质,而精准传播则与区域国别传播相互成就。中国对非传播研究,是非洲研究和国际传播研究的交叉领域。为探索当下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中国对非传媒研究现状、挑战与破局路径,本文对2018年至2024年6月国内对非传播研究学术发表进行了内容分析,总结并反思了中国对非区域国别传播研究现状与问题,进一步剖析了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中国对非传媒研究挑战,提出对非传播研究需要从战略传播及精准传播的两大方向突围,积极拓展中非在建构性新闻及发展传播领域的学术对话及知识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对非传播 战略传播 精准传播
下载PDF
中国对非传播的本土化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罗雪 《对外传播》 2016年第7期34-36,共3页
近年来,在文化"走出去"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媒体加快了进入非洲媒体市场的步伐,一方面旨在提升在非国家形象与话语影响力,另一方面着力进行自身在非传播的能力建设。实践中,本土化发展成为我国媒体进入非洲后... 近年来,在文化"走出去"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媒体加快了进入非洲媒体市场的步伐,一方面旨在提升在非国家形象与话语影响力,另一方面着力进行自身在非传播的能力建设。实践中,本土化发展成为我国媒体进入非洲后的"必经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发展 国际传播 中国 媒体市场 能力建设 国家战略 国家形象 走出去
下载PDF
非洲媒体集团的扩张模式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罗雪 《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第10期41-43,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了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求中国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做好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桥梁纽带。近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了48个字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其中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求中国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做好中国和世界沟通的桥梁纽带。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多领域合作颇为引人注目,中国媒体走进非洲,与当地媒体集团形成新型竞合关系。研究非洲媒体集团的扩张模式,不仅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竞争策略培育我国在非媒体的核心传播能力,还能通过借鉴其成功经验为打造具有国际话语权与文化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提供支撑。本文尝试将非洲媒体集团的扩张模式归纳为横向、纵向、斜向三种,并分析每种模式在形成媒体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完整价值链中的作用,以期为中国媒体在非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集团 扩张 模式
下载PDF
民心相通的媒体路径与建构--对非洲新公共外交的思考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艳秋 张耀兰 《对外传播》 2017年第4期7-9,共3页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同时提出了“五通”概念,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2015年3月,在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明确...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同时提出了“五通”概念,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2015年3月,在我国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中,明确将非洲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区域之一,而“五通”概念也再次被提及和阐释。其中,民心相通进一步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及学者的普遍关注,毋庸置疑,促进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是开展区域合作的民意基础和发展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民心 非洲 媒体 海上丝绸之路 路径 政策沟通 货币流通
下载PDF
中国媒体对非传播的“义”与“利”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艳秋 罗雪 《对外传播》 2015年第7期48-50,共3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双方在政治、外交、经贸、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中非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中非之间的利益,彼此间的相互理解与共同发展具...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双方在政治、外交、经贸、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深。中非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中非之间的利益,彼此间的相互理解与共同发展具有更深远的世界意义。然而,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非洲国家,长期以来均深陷于西方媒体刻板印象化的负面报道之中,并且非洲社会对中国发展及其与非洲的合作也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媒体 “利” “义” 发展中国家 非洲国家 传播 相互理解 负面报道
下载PDF
数字公共外交与中国国际传播——以民营媒体企业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艳秋 《对外传播》 2018年第10期54-57,共4页
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传播生态,也将公共外交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也相应呼之欲出。数字公共外交不但对传统公共外交形成延展,其传播主体也从政府主导走向共同参与的多元... 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传播生态,也将公共外交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也相应呼之欲出。数字公共外交不但对传统公共外交形成延展,其传播主体也从政府主导走向共同参与的多元行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国际传播 媒体企业 民营 中国 传播生态 传播技术 共同参与
下载PDF
中国在非媒体的本土化品牌传播策略
7
作者 罗雪 《新闻研究导刊》 2014年第17期26-26,76,共2页
在非洲复杂的传播场域中,中国在非媒体本土化品牌传播是提升我国对非传播能力的长远考虑。但是,非洲许多国家近百年的殖民政治文化价值体系以及扎根多年西方媒体,为中国在非传播本土品牌的建构设置了种种的挑战。如何才能转换本土民众... 在非洲复杂的传播场域中,中国在非媒体本土化品牌传播是提升我国对非传播能力的长远考虑。但是,非洲许多国家近百年的殖民政治文化价值体系以及扎根多年西方媒体,为中国在非传播本土品牌的建构设置了种种的挑战。如何才能转换本土民众对中国在非媒体的认知,实现品牌与民众的对接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在非媒体 本土化 品牌
下载PDF
中国媒体在非洲发展的竞合策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雪 《当代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8-40,共3页
中国在非洲的媒体肩负着提升话语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双重任务,然而非洲社会对我国媒体的片面解读及中非传播环境差异导致其在非洲发展遭遇困境。为了适应环境差异并建立竞争优势,我国媒体在非洲发展需要遵循竞合策略,一方面培育本... 中国在非洲的媒体肩负着提升话语影响力和国际传播能力的双重任务,然而非洲社会对我国媒体的片面解读及中非传播环境差异导致其在非洲发展遭遇困境。为了适应环境差异并建立竞争优势,我国媒体在非洲发展需要遵循竞合策略,一方面培育本土报道团队,构建内部传播网络,以便准确把握受众需求,挖掘本土议题,从而在新闻传播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搭建外部传播网络,以求整合异质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资源 新闻传播领域 传播网络 内部传播 环境差异 传播能力 受众需求 传播理念 传媒市场 中非关系
原文传递
非洲发展传播的理论范式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艳秋 陈远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18,174,175,共23页
发展问题一直是非洲各国面临的核心议题。梳理非洲国家通过大众传播促进发展问题解决的历史性实践与尝试,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非洲发展问题并拓展中非媒体对话空间。非洲国家在长达几十年的发展传播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 发展问题一直是非洲各国面临的核心议题。梳理非洲国家通过大众传播促进发展问题解决的历史性实践与尝试,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非洲发展问题并拓展中非媒体对话空间。非洲国家在长达几十年的发展传播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亲历了发展传播学话语情境与研究进路的变迁,其中,现代化范式、批判范式及参与式传播的赋权范式为非洲发展传播实践注入了动力。然而,由于政府与媒体未能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发展传播在非洲一直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尤其是冷战后西方自由主义媒介体制的引入更使非洲媒体一度脱离了发展传播的初衷。非洲国家学者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发展新闻、建构性新闻等实践成为非洲国家探索发展传播“中间道路”的重要尝试。展望未来,非洲发展传播实践的前景在于从宏观上重新反思其媒介体制的设置及自由主义的新闻理念,在新媒体传播技术赋权的历史机遇下,建构政府与媒体的良性合作与共生关系,重新发现符合非洲本土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传播 发展新闻 非洲媒体 现代化 参与式传播
原文传递
非洲媒体涉华新闻报道的话语框架与议程设置——以全非网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艳秋 陈远 《中国非洲学刊》 2024年第2期3-26,143-144,共26页
在媒体视角下,形象建构对中非民心相通及中非合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诠释包裹”理论,本研究通过大数据舆情监测和话语框架分析,探讨非洲新闻聚合媒体——全非网涉华新闻报道的话语框架和议程设置。研究发现,全非网的涉华报... 在媒体视角下,形象建构对中非民心相通及中非合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诠释包裹”理论,本研究通过大数据舆情监测和话语框架分析,探讨非洲新闻聚合媒体——全非网涉华新闻报道的话语框架和议程设置。研究发现,全非网的涉华报道框架主要有四类:事实框架、进步框架、冲突框架和责任归因框架。其中,事实框架是基础框架,以中性态度为主。由于西方价值观和新闻观在非洲媒体生态中的深度渗透,加之非洲本土媒体在国际新闻报道能力上的不足,事实框架和冲突框架下的涉华报道大量引用西方媒体、智库和学者的观点,与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上的趋同性较强。然而,在进步框架和责任归因框架中,全非网展现出部分“以非洲为主”的新闻话语建构性与自觉性。研究还发现,非洲各国在具体涉华议题中的利益考量存在差异,中非关系的新闻话语和议程设置呈现出明显的媒体偏向性,这背后反映了政府、政党、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同利益相关方对新闻报道框架和议程设置的影响。本文建议在洞察非洲媒体生态的基础上,超越以往以国家形象为导向的研究框架,建立中非媒体“统一战线”,改进传播话语与叙事体系,增强中非话语自塑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媒体 全非网 涉华报道 话语框架 议程设置
原文传递
浅论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构建 被引量:9
11
作者 罗雪 《当代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8-80,共3页
面对国际传播格局中的激烈竞争、国际社会对我国媒体的刻板印象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等挑战,我国媒体对外传播不仅需要扩大市场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还需提升其价值引导力。本文从受众认知、态度与行为三阶段传播效果入手,构建了整合传统媒... 面对国际传播格局中的激烈竞争、国际社会对我国媒体的刻板印象以及西方文化霸权等挑战,我国媒体对外传播不仅需要扩大市场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还需提升其价值引导力。本文从受众认知、态度与行为三阶段传播效果入手,构建了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评估框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由传播广度、深度、准确度和互动度四类量化指标构成的评估体系。一、我国媒体国际传播效果的评估目标目前,国际传播格局中竞争激烈,除BBC、CN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效果评估 新媒体 体系 西方文化霸权 激烈竞争 传播效果 社会影响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