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牛分枝杆菌哺乳动物细胞侵入蛋白4A(Mammalian cell-entry protein 4A,Mce4A)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ET30-mce4A,转入宿主菌BL21(DE3)中,获得大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52%,大小约为43 Ku。经Ni-...将牛分枝杆菌哺乳动物细胞侵入蛋白4A(Mammalian cell-entry protein 4A,Mce4A)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ET30-mce4A,转入宿主菌BL21(DE3)中,获得大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52%,大小约为43 Ku。经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获得Mce4A重组蛋白;圆二色谱(CD)测定结果表明,Mce4A重组蛋白α螺旋含量为31.1%,β-折叠含量为0%,无规卷曲含量为61.0%,转角含量为7.9%。为进一步开展牛分枝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和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位点奠定了基础。展开更多
宿主防御肽又名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最早是由瑞典科学家Boman H G于1980年在天蚕蛹中发现的一类阳离子小肽类物质,因其具有杀灭病原菌的作用,便被命名为抗菌肽[1]。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少量微生物体内,是脊椎动...宿主防御肽又名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最早是由瑞典科学家Boman H G于1980年在天蚕蛹中发现的一类阳离子小肽类物质,因其具有杀灭病原菌的作用,便被命名为抗菌肽[1]。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少量微生物体内,是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分泌性蛋白,抗菌肽在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新血管生成、创伤修复和杀灭肿瘤细胞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2]。哺乳动物的AMPs有2个主要类别:防御素家族和Cathelicidin家族。展开更多
本文成功克隆了金黄地鼠Dpl(PrP-like protein doppel,Doppel)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其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了研究。根据已发表家鼠Dp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直接扩增金黄地鼠(Hamster)的Dpl基因CDs区,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金...本文成功克隆了金黄地鼠Dpl(PrP-like protein doppel,Doppel)基因,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其组织特异性表达进行了研究。根据已发表家鼠Dp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直接扩增金黄地鼠(Hamster)的Dpl基因CDs区,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金黄地鼠的Dpl基因CDs区全长537 bp,编码178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不存在基因多态性。经基因序列对比分析,金黄地鼠与其他10种属哺乳动物Dpl基因有较高同源性,均为70.8%以上,且与鼠科Dpl序列的同源性最高(86%)。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组织中,Dpl mRNA在睾丸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脾脏、心脏、骨髓和脑,其在肝脏、肺脏、肾脏和肌肉中的表达低于检测水平;成年动物与未成年动物相比,在睾丸组织的表达量,成年鼠显著高于未成年鼠;在成年鼠脑组织检测不到Dpl mRNA的表达。本研究对金黄地鼠Dpl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测定,并对其在不同组织的生理表达进行了定量,以期为其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展开更多
文摘将牛分枝杆菌哺乳动物细胞侵入蛋白4A(Mammalian cell-entry protein 4A,Mce4A)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ET30-mce4A,转入宿主菌BL21(DE3)中,获得大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蛋白总量的52%,大小约为43 Ku。经Ni-NTA琼脂糖亲和层析获得Mce4A重组蛋白;圆二色谱(CD)测定结果表明,Mce4A重组蛋白α螺旋含量为31.1%,β-折叠含量为0%,无规卷曲含量为61.0%,转角含量为7.9%。为进一步开展牛分枝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和寻找新的药物作用靶位点奠定了基础。
文摘宿主防御肽又名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最早是由瑞典科学家Boman H G于1980年在天蚕蛹中发现的一类阳离子小肽类物质,因其具有杀灭病原菌的作用,便被命名为抗菌肽[1]。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少量微生物体内,是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分泌性蛋白,抗菌肽在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新血管生成、创伤修复和杀灭肿瘤细胞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2]。哺乳动物的AMPs有2个主要类别:防御素家族和Cathelicidin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