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备奶牛营养与健康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高铎 李苏敏 +2 位作者 魏家琳 刘帅 曹志军 《中国奶牛》 2022年第4期61-69,共9页
后备牛时期是奶牛养殖的关键阶段,后备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对于奶牛的一生都至关重要,优秀的后备奶牛培育离不开科学、专业的技术支撑。现代后备奶牛培育技术上开始不断呈现标准化以及科技化的特点,要牢牢抓住后备牛培育技术推广这一关键... 后备牛时期是奶牛养殖的关键阶段,后备牛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对于奶牛的一生都至关重要,优秀的后备奶牛培育离不开科学、专业的技术支撑。现代后备奶牛培育技术上开始不断呈现标准化以及科技化的特点,要牢牢抓住后备牛培育技术推广这一关键点,健全后备奶牛培育科技推广体系,推进后备奶牛的科学培育,充分发挥技术在提高后备奶牛培育水平和相关研究中的积极作用。本文回顾了后备奶牛营养与健康技术研究进展,重点回顾了后备奶牛健康评估与行为监测技术、现代组学技术、繁殖技术以及生理指标测定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对于后备奶牛的饲养、管理和相关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奶牛 前沿技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国规模化牧场后备奶牛繁育与头胎产奶性能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帅 魏家琳 +3 位作者 马玉林 杨思锐 马佳莹 曹志军 《中国奶牛》 2022年第3期57-62,共6页
后备奶牛从出生到首次产犊泌乳之前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牧场都希望后备奶牛能尽早地配种、产犊,以更快地投入生产,产生经济价值,使得后备奶牛适时配种和产犊成为了奶牛饲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调研结果显示,我国规模化牧场后... 后备奶牛从出生到首次产犊泌乳之前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牧场都希望后备奶牛能尽早地配种、产犊,以更快地投入生产,产生经济价值,使得后备奶牛适时配种和产犊成为了奶牛饲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调研结果显示,我国规模化牧场后备奶牛平均初配月龄为14.1月龄,平均初产月龄为23.8月龄,并且从2015-2019年,平均初配月龄和初产月龄都呈现逐年提前的趋势。初配和初产月龄的提前也反映了我国规模化牧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此外,头胎牛305d产奶量是牧场的另一重要关注点。调研结果发现,73.3%的头胎牛305d产奶量为7~9t,平均为8.79t。影响头胎牛产奶量的因素众多,相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牧场 后备奶牛 繁育 培育效益
下载PDF
中国规模化牧场初乳管理与新生犊牛被动免疫现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帅 郭文丽 +2 位作者 魏家琳 肖鉴鑫 曹志军 《中国奶牛》 2021年第11期64-69,共6页
初乳关系着犊牛的生长和健康,饲喂过程中应注重对初乳巴氏杀菌、初乳质量、初乳饲喂量以及饲喂时间的管理。笔者所在团队先后于2017年、2019年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两次后备奶牛培育现状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国96.4%的规模化牧场都会进行初... 初乳关系着犊牛的生长和健康,饲喂过程中应注重对初乳巴氏杀菌、初乳质量、初乳饲喂量以及饲喂时间的管理。笔者所在团队先后于2017年、2019年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两次后备奶牛培育现状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国96.4%的规模化牧场都会进行初乳质量检测,91.8%的牧场会对初乳进行巴氏杀菌,且有83.6%的初乳质量达到了优质水平(初乳折光率大于22%)。另外发现,采用“4+2+0”或“4+2+2”初乳饲喂模式的牧场占比最多,达79.5%。86.4%的牧场能够在犊牛出生1 h内饲喂初乳。新生犊牛被动免疫是否成功是判断牧场初乳管理效果的关键性指标。调研表明,97.5%的犊牛血清总蛋白含量大于5.2g/dL,并且,随着年份的增加,血清总蛋白大于5.5g/dL的犊牛数量逐渐增多,到2019年占比达98.2%。基于调研数据,本研究提出,犊牛被动免疫水平可划分为“优秀”(血清总蛋白≥6.7g/dL)、“良好”(6.0g/d≤血清总蛋白<6.7g/dL)、“合格”(5.2g/dL≤血清总蛋白<6.0g/dL)和“不合格”(血清总蛋白<5.2g/dL);群体标准中被动免疫“优秀”犊牛占比大于40%,“良好”犊牛占35%左右,“合格”犊牛占25%左右,“不合格”犊牛占比小于5%。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规模化牧场初乳管理水平较高,犊牛群体被动免疫成功率较高,为犊牛后期生长健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牧场 初乳管理 被动免疫
下载PDF
中国规模化牧场后备奶牛饲养管理现状 被引量:3
4
作者 肖鉴鑫 刘帅 +3 位作者 邹雄 宋浩桐 陈天宇 曹志军 《中国奶牛》 2022年第1期52-59,共8页
后备奶牛饲养管理是牧场牛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结果显示,在我国规模化牧场中,饲喂常乳的牧场占比最高,为70.6%,饲喂代乳粉的牧场占比达57.7%,并有38.5%的牧场饲喂废弃乳。在牛奶饲喂量方面,有6%的牧场哺乳期喂奶量在300kg/... 后备奶牛饲养管理是牧场牛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结果显示,在我国规模化牧场中,饲喂常乳的牧场占比最高,为70.6%,饲喂代乳粉的牧场占比达57.7%,并有38.5%的牧场饲喂废弃乳。在牛奶饲喂量方面,有6%的牧场哺乳期喂奶量在300kg/头以下,大部分牧场(48.8%)喂奶量在400~600kg/头之间,也有部分牧场哺乳期喂奶量达700~800kg/头。在粗饲料补饲方面,有22.0%的牧场选择在哺乳期饲喂粗干草,补饲干草的类型主要为燕麦干草,占比达90.1%。在饲养方式上,哺乳犊牛单栏饲养比例达60%以上,而小群饲养比例约为20%,断奶犊牛主要采用群养的方式饲养。在育成牛和青年牛饲喂方面,83.3%的牧场选择每天饲喂2次育成牛,仅有3.6%的牧场选择每天饲喂3次育成牛;分别有43.4%和43.3%的牧场选择每天饲喂2次和3次青年牛,并且94.4%的牧场选择不对青年牛进行限饲。此外,在育成牛和青年牛日粮营养成分上,不同牧场间差别较大。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牛奶饲喂、粗饲料补饲和饲养方式在不同牧场间差别较大,这主要与各牧场的管理水平、饲养理念、饲料资源、气候条件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化牧场 后备奶牛 饲养管理
下载PDF
北京地区被检饲料及饲料原料黄曲霉毒素污染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6
5
作者 范彧 李笑樱 +5 位作者 赵丽红 贾亚雄 计成 马秋刚 陈余 王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5102-5109,共8页
【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市养殖场所用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检出频率和特点,为饲料生产和养殖企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抽样采集北京市21个养殖场187份饲料样,采用免疫亲和柱-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 【目的】了解目前北京市养殖场所用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检出频率和特点,为饲料生产和养殖企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抽样采集北京市21个养殖场187份饲料样,采用免疫亲和柱-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的含量。【结果】玉米、麸皮、豆粕、DDGS、猪配合饲料和家禽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分别为50.0%、46.2%、33.3%、94.1%、67.1%和94.3%,平均含量分别为5.98、0.25、1.00、9.83、2.89和1.06μg.kg-1,超标率分别为6.2%、0.0%、0.0%、5.9%、6.6%和0.0%。【结论】各类饲料不同程度地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中AFB1污染程度较严重;部分配合饲料、玉米和DDGS的AFB1平均含量较高,超标率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原料 黄曲霉毒素 污染
下载PDF
母猪热应激敏感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袁雄坤 姜丽丽 +2 位作者 陶诗煜 臧建军 王军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691-4699,共9页
母猪由于其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等特点,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应激。有研究表明:热应激会改变其生理状态和血液生化成分等,降低母猪繁殖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针对母猪热应激敏感指标的研究总体较粗略、评价体系不全面;... 母猪由于其皮下脂肪厚、汗腺不发达等特点,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热应激。有研究表明:热应激会改变其生理状态和血液生化成分等,降低母猪繁殖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针对母猪热应激敏感指标的研究总体较粗略、评价体系不全面;而且,母猪的耐热性受遗传、年龄和日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准确评价母猪热应激状态比较困难,成为制约母猪适宜环境参数研究的重要因素。笔者在系统总结母猪热应激研究的基础上,从表型、生理、生化、分子等不同层次探讨了相关指标对热应激的敏感程度及其作为母猪热应激评价指标的可行性,以期为生产中母猪热应激诊断及环境参数的优化奠定基础。总结发现:母猪热应激敏感指标有表皮温度、呼吸频率、直肠温度、血液和肝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等;比较敏感的指标有:血中皮质醇(COR)、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其他指标如血清蛋白、血糖、血液免疫细胞、K+、Na+等随母猪热应激也有所变化,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其中,表皮温度、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HSP70水平可作为评价母猪长期热应激的指标。此外,尽管母猪热应激造成的行为变化相对滞后,但其测定成本低、对动物无应激,仍然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 热应激 生理 温度 血生化 敏感指标
下载PDF
荷斯坦奶公犊肥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高坤 姚琨 +6 位作者 王思伟 赵林杰 张新 郭伟婷 李胜利 王雅晶 王昆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4,共5页
在肉牛牛源短缺和奶业波动的现状下,奶公犊作为奶牛养殖的副产品,其科学化利用对增加奶牛产业附加值、培育肉牛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奶公犊来源、犊牛培育、饲养管理、屠宰加工等方面综述了世界各国奶公犊利用情况,... 在肉牛牛源短缺和奶业波动的现状下,奶公犊作为奶牛养殖的副产品,其科学化利用对增加奶牛产业附加值、培育肉牛产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奶公犊来源、犊牛培育、饲养管理、屠宰加工等方面综述了世界各国奶公犊利用情况,以及各国奶公犊产业发展现状,以期为我国奶公犊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斯坦奶公犊 奶公犊来源 犊牛培育 肥育方式 饲养管理 屠宰加工
原文传递
畜禽粪污好氧堆肥及其添加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引超 张微 和立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33,42,共7页
好氧堆肥指由好氧微生物发酵分解有机物,实现各类粪污垃圾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的一种措施,是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畜禽粪污好氧堆肥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并重点讨论了不同类型外源添加剂在畜禽粪... 好氧堆肥指由好氧微生物发酵分解有机物,实现各类粪污垃圾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的一种措施,是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主要介绍了畜禽粪污好氧堆肥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并重点讨论了不同类型外源添加剂在畜禽粪污好氧堆肥中的应用,以期对外源添加剂在畜禽粪污好氧堆肥中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污 堆肥添加剂 资源化利用 温室气体 养分保存 作用机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国内外后备奶牛生长、繁育及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一洺 张红星 +2 位作者 伊力亚尔·努尔麦麦提 刘帅 曹志军 《中国奶牛》 2022年第6期62-69,共8页
后备奶牛的生长和健康水平对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关乎着牧场的未来发展。本文对比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后备奶牛的生长、繁育以及疾病管理的异同,分析表明我国后备奶牛整体生长及健康状况良好:犊牛的初生重适中,平均为37.8kg;哺... 后备奶牛的生长和健康水平对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关乎着牧场的未来发展。本文对比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后备奶牛的生长、繁育以及疾病管理的异同,分析表明我国后备奶牛整体生长及健康状况良好:犊牛的初生重适中,平均为37.8kg;哺乳犊牛平均日增重较高,位居主要奶业国家前列;哺乳犊牛发病率为25.4%,总淘汰率为10.8%,同样低于美国、英国等国家;而我国后备奶牛初配时间平均为13.8月龄,初产时间为23.5月龄,早于美国、德国、荷兰、伊朗等国家。上述研究说明,目前我国规模化牧场后备奶牛饲养管理水平较高,总体达到奶业发达国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奶牛 生长 繁育 疾病
下载PDF
国内外哺乳犊牛饲养与管理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一洺 张思源 +2 位作者 陈天宇 刘帅 曹志军 《中国奶牛》 2022年第5期60-68,共9页
哺乳犊牛饲喂管理是后备奶牛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国与其他国家哺乳犊牛的饲喂管理存在一定差异,分析表明我国规模化牧场哺乳犊牛管理水平较高:具体表现在初乳的管理与饲喂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初乳检测率高达96.4%,绝大多数牧场能够... 哺乳犊牛饲喂管理是后备奶牛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国与其他国家哺乳犊牛的饲喂管理存在一定差异,分析表明我国规模化牧场哺乳犊牛管理水平较高:具体表现在初乳的管理与饲喂方式更加科学合理,初乳检测率高达96.4%,绝大多数牧场能够在犊牛出生2h内完成初乳饲喂、并且首次饲喂时能够达到4 L以上,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较高达到98.4%。但是,我国部分规模化牧场哺乳犊牛断奶日龄较大,在80日龄以上,相比于其他国家也存在断奶日龄较晚、牛奶摄入量相对偏高的现象,增加了哺乳犊牛的养殖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犊牛 初乳管理 牛奶饲喂
下载PDF
应用体外产气与活体外消化率法评定盛花期白三叶牧草营养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桂杰 罗海玲 +5 位作者 张英俊 王海 朱虹 孟慧 岳度兵 闫乐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测定10种国内常见白三叶牧草材料在盛花期的主要营养成分,采用体外产气与活体外消化率法对其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白三叶材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质量分数为40.59%~31.39%,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为19.75%~14.31%;不同材... 为测定10种国内常见白三叶牧草材料在盛花期的主要营养成分,采用体外产气与活体外消化率法对其进行评定。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白三叶材料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质量分数为40.59%~31.39%,酸性洗涤纤维(ADF)质量分数为19.75%~14.31%;不同材料(居群)的白三叶粗蛋白质(CP)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吉林临江白三叶的CP含量最高,为17.96%(质量分数,下同),比CP含量最低的泸定(9.66%)高出1.86倍。不同材料(居群)白三叶,干物质活体外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新疆南山NDF活体外消化率(NDFD)最高(63.75%),吉林临江的最低(57.74%);各材料(居群)白三叶ADF活体外消化率(ADFD)为12.13%~17.45%。贵州地方和乌鲁木齐小地窝瘤胃微生物体外发酵最大产气量,与其他材料(居群)差异显著。不同材料(居群)白三叶间产气量变化趋势与干物质活体外消化率变化趋势相同,各材料(居群)24h内的产气量约占总产气量的90%。试验表明不同材料(居群)白三叶在瘤胃内降解速度快,有利于采食量和消化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三叶 化学成分 体外产气法 活体外消化率
原文传递
日粮铜钼水平对辽宁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艳华 朱晓萍 +2 位作者 贾志海 张微 李洪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81,共6页
试验研究日粮铜(Cu)钼(Mo)添加水平对辽宁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18月龄体重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辽宁绒山羊羯羊12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3只。试验分为Mo0期和Mo5期:Mo0期日粮为基础日粮中不加Mo... 试验研究日粮铜(Cu)钼(Mo)添加水平对辽宁绒山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选用18月龄体重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辽宁绒山羊羯羊12只,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3只。试验分为Mo0期和Mo5期:Mo0期日粮为基础日粮中不加Mo,Mo5期日粮在基础日粮上加Mo(DM)5 mg/kg;每期设4个Cu水平,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的Cu(DM)分别为0、19、28和38 mg/kg。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Cu显著提高了辽宁绒山羊的干物质消化率、ADF和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了干物质采食量和Cu的表观消化率(P<0.05)。2)日粮中添加Mo能显著提高ADF、NDF及Cu的表观消化率,但显著降低了氮的表观消化率(P<0.05)。3)Cu与Mo互作对干物质消化率、ADF和NDF的表观消化率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辽宁绒山羊绒毛快速生长期,日粮中添加Mo(DM)5 mg/kg,Cu(DM)19 mg/kg营养物质消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山羊 消化率
原文传递
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对犊牛腹泻、血液生化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解祥学 杜红方 +5 位作者 陈书琴 汪兴玉 刘萍 陈东理 王敏 孟庆翔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65,共9页
为研究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混合日粮对荷斯坦公犊牛腹泻情况、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9头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代乳粉(MR)、一半代乳粉+蒸汽压片玉米与膨化大豆的混合精料(HMCS)、蒸汽压片玉米与膨化大豆的混合... 为研究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混合日粮对荷斯坦公犊牛腹泻情况、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9头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代乳粉(MR)、一半代乳粉+蒸汽压片玉米与膨化大豆的混合精料(HMCS)、蒸汽压片玉米与膨化大豆的混合精料(CS),饲养150d,记录犊牛腹泻情况,测定犊牛血液指标。研究发现,MR组的腹泻情况最为严重,腹泻指数为59.74%,其次是HMCS组,为15.13%,CS组最低,为1.03%;犊牛血液抗氧化指标表现为,CS组犊牛的过氧化氢酶、谷光氨肽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均是最高。MR组丙二醛的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5),与HMCS组差异不显著(P>0.05);MR处理组犊牛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5),HMCS组的含量处于二者之间;血细胞分析结果为3个处理的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CS组犊牛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数在数值上均是最高;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为,MR处理组犊牛血清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5),而CS组犊牛血清的尿素氮、总蛋白及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MR组。CS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谷丙转氨酶的活性最高;CS组的IgM浓度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在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CS组的数值均是最高的。研究表明蒸汽压片玉米及膨化大豆可以减少犊牛腹泻发生,提高犊牛血液抗氧化和免疫水平,并促进血液总蛋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蒸汽压片玉米 膨化大豆 血液 抗氧化 免疫
原文传递
体外法评价汽爆处理对常见秸秆饲料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和立文 孟庆翔 +2 位作者 李德勇 任丽萍 周振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96,共7页
为评估汽爆作为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常规化学分析、体外产气量法以及模型预测等方法综合评价3种常见秸秆的汽爆处理效果。结果显示:汽爆处理后,秸秆的干物质和灰分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同时中性洗涤纤维的比例显著降... 为评估汽爆作为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常规化学分析、体外产气量法以及模型预测等方法综合评价3种常见秸秆的汽爆处理效果。结果显示:汽爆处理后,秸秆的干物质和灰分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同时中性洗涤纤维的比例显著降低(P<0.01);不同种类秸秆的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的比例变化不一致。汽爆处理消除(P<0.01)了秸秆体外发酵的延滞期(lag),提高(P<0.01)了产气速率(c),降低(P<0.01)了理论最大产气量(B);汽爆处理对玉米秸和稻秸发酵产气的提升作用比小麦秸的效果好。汽爆处理显著提高(P<0.01)秸秆的粗饲料相对值(%)和干物质采食量(%,BW)。以上结果表明,汽爆处理使秸秆理化特性发生很大变化,粗饲料品质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汽爆技术 营养价值 体外产气量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甘草提取物对滩羊肝脏脂肪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矫丽娟 罗海玲 +2 位作者 张玉伟 陈勇 常彦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8-123,共6页
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甘草提取物有降低滩羊皮下脂肪沉积的趋势,本试验为研究甘草提取物对脂肪代谢中枢组织——肝脏脂肪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选择日龄与体重相近的滩羊公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基础日粮中甘草提取物添加水... 基于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甘草提取物有降低滩羊皮下脂肪沉积的趋势,本试验为研究甘草提取物对脂肪代谢中枢组织——肝脏脂肪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选择日龄与体重相近的滩羊公羔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基础日粮中甘草提取物添加水平分别为0、1 000、2 000、3 000和4 000mg/kg。120d后试验羊屠宰,测定肝脏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脂肪酸合成酶(FAS)、还原型辅酶Ⅱ(NADPH)生成酶、肝脂酶(HL)、脂蛋白脂酶(LPL)和总脂酶(TL)活性。结果表明,甘草提取物显著降低了肝脏TG含量(P<0.05),添加水平在1 000、2 000、3 000和4 000mg/kg基础日粮时,与对照组(0mg/kg)相比分别下降了28.3%、45.5%、44.0%及40.8%;同时甘草提取物显著提高了分解酶(HL、LPL和TL)活性(P<0.05),对TC含量、FAS及NADPH生成酶活性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据此推测,甘草提取物主要通过调节脂肪氧化途径的关键酶活性来抑制滩羊肝脏内脂肪的沉积,进而减少肝脏内脂肪向外周组织的转运,达到降低皮下脂肪沉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提取物 肝脏脂肪代谢 合成酶 分解酶
原文传递
产气量法研究不同植物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德勇 孟庆翔 +2 位作者 崔振亮 和立文 任丽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为研究植物蜕皮甾酮、大蒜提取物、苍术提取物、桑叶提取物和牛蒡子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利用体外产气量法设对照组(未添加组)和5个试验组,每种植物提取物的添加水平为1.5%,测定了发酵24和48h的DM消化率以及发酵96h的发酵参... 为研究植物蜕皮甾酮、大蒜提取物、苍术提取物、桑叶提取物和牛蒡子提取物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利用体外产气量法设对照组(未添加组)和5个试验组,每种植物提取物的添加水平为1.5%,测定了发酵24和48h的DM消化率以及发酵96h的发酵参数。结果显示:1)和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24hDM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植物蜕皮甾酮和大蒜提取物组48h的DM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各植物提取物对96h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以及产气速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3)各组之间pH无显著性差异(P>0.05);植物蜕皮甾酮、桑叶提取物和苍术提取物组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植物蜕皮甾酮和桑叶提取物显著降低了总挥发酸浓度(P<0.05),而牛蒡子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总挥发酸浓度(P<0.05);各提取物均降低乙酸摩尔比,升高了丙酸的摩尔比,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上述提取物能够降低体外发酵NH3-N浓度、提高48hDM消化率,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瘤胃发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产气量 瘤胃消化率 瘤胃发酵
原文传递
蛋白酶和植酸酶联合添加降低肉仔鸡氮磷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万振环 袁建敏 +2 位作者 呙于明 赵剑 王忠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5,共6页
探讨不同酶制剂组合在低能、低氮蛋白、低磷日粮中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氮、磷排放的影响。选用288只1日龄爱拔益加父母代母系公雏,进行4种日粮处理:①按总氨基酸需要配制正常能量、粗蛋白质和总磷营养水平日粮(CK正),②按可消化氨基酸需... 探讨不同酶制剂组合在低能、低氮蛋白、低磷日粮中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氮、磷排放的影响。选用288只1日龄爱拔益加父母代母系公雏,进行4种日粮处理:①按总氨基酸需要配制正常能量、粗蛋白质和总磷营养水平日粮(CK正),②按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配制低能、低蛋白、低磷日粮(CK低),以及在CK低基础上分别添加③蛋白酶+植酸酶和④蛋白酶+淀粉酶+木聚糖酶+植酸酶共2种组合的酶制剂,测定了生产性能、氮、磷代谢等指标。结果表明:低营养水平日粮(CK低)导致肉仔鸡生产性能显著下降,添加2种酶制剂组合均能显著改善其生产性能和综合生产指数,达到正常营养水平日粮(CK正)的效果。2种酶制剂组合均显著降低粪便中磷、氮排放,其中以蛋白酶+植酸酶组合效果最好,按食入日粮计磷、氮排放分别比CK正降低26.06%和10.76%。结果说明,蛋白酶+植酸酶组合更有利于提高氮、磷利用率进而降低肉仔鸡粪便氮、磷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酶 蛋白酶 肉仔鸡 生产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产品水足迹计算方法及案例分析 被引量:28
18
作者 徐长春 黄晶 +2 位作者 B.G.Ridoutt 刘继军 陈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3-880,共8页
科学评价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对比目前广泛应用的以虚拟水理论为基础的水足迹计算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产品水足迹计算方法,并以我国小麦生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与虚拟水方法相比,... 科学评价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对比目前广泛应用的以虚拟水理论为基础的水足迹计算方法,详细介绍了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的产品水足迹计算方法,并以我国小麦生产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与虚拟水方法相比,LCA方法评价结果体现了水资源利用的环境影响,便于不同产品、不同生产阶段以及不同产地产品间水足迹的比较。实例研究表明:我国黄河、海河流域小麦水足迹平均为1 262 L H2Oe.kg-1,而长江流域仅为31 L H2Oe.kg-1;小麦生产对我国极度缺水的北方造成的压力远高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南方地区。LCA方法能科学评价农产品生产对水资源的影响,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匮乏 水足迹 生命周期评价
原文传递
脂多糖(LPS)刺激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肌肉品质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胡骁飞 魏凤仙 呙于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0-65,共6页
为确证免疫刺激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取108只1周龄肉仔鸡,均分为2个组,对照组(CK)和脂多糖(LPS)组。LPS组每周1、3、5按500μg/kg BW腹腔注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21日龄连续2周。21日龄时,测定生产性能及血液... 为确证免疫刺激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取108只1周龄肉仔鸡,均分为2个组,对照组(CK)和脂多糖(LPS)组。LPS组每周1、3、5按500μg/kg BW腹腔注射LP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21日龄连续2周。21日龄时,测定生产性能及血液皮质酮及IL-1β水平。42日龄时,测生产性能,胸肌率、腿肌(带骨)率、腹脂率;胸肌及腿肌pH,滴水损失率和肌肉剪切力;胸肌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蛋白脂肪比及胸肌纤维面积。结果表明,LPS刺激对肉仔鸡血液皮质酮及IL-1β含量,前期及全期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P>0.05)。LPS组肉仔鸡腹脂率及胸肌蛋白脂肪比分别比对照组高17.81%和36.94%,而胸肌pH比对照组低2.23%,均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免疫刺激尽管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胴体品质,胸肌肌肉品质均会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仔鸡 脂多糖 免疫刺激 胴体品质 肌肉品质
原文传递
瘤胃保护胆碱和丙二醇对围产期高产奶牛产奶量和健康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和立文 孟庆翔 任丽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168,共7页
为探究瘤胃保护胆碱(Rumen-protected choline,RPC)和丙二醇(Propyleneglycol,PG)对围产期高产奶牛产奶量和健康状况的影响,选取44头健康的荷斯坦高产奶牛,按胎次、预产期、上一胎次产奶量等基本一致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头,... 为探究瘤胃保护胆碱(Rumen-protected choline,RPC)和丙二醇(Propyleneglycol,PG)对围产期高产奶牛产奶量和健康状况的影响,选取44头健康的荷斯坦高产奶牛,按胎次、预产期、上一胎次产奶量等基本一致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头,饲喂相同基础日粮,所有牛从产前7d~产后7d每天晨饲时灌服500mL/头的PG,且试验组牛群从产前14d~产后28d每天晨饲时灌服20g/头的RPC,试验期为产前14d~产后28d。结果显示:1)RPC和PG配合使用对围产期高产奶牛DHI校正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2)RPC和PG配合使用对牛奶中体细胞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减少了17.98%,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RPC和PG配合使用对奶牛的疾病状况无影响,两组牛群间酮病、乳房炎、真胃移位、肠炎等疾病均无显著差异(P】0.05);4)RPC和PG配合使用对血浆中甘油三脂(TG)和β-羟丁酸(BHBA)含量在产犊当天、产后7d和产后14d这3个时间点的影响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本研究条件下,与单独补充PG相比,RPC和PG配合使用对围产期高产奶牛的产奶量和健康状况均无明显的改善作用,因而从经济效益考虑不建议配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瘤胃保护胆碱 丙二醇 围产期 产奶量 健康状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