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6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4年展望——土地管理分报告
1
作者 朱道林 张嘉庆 +3 位作者 王千禾 胡弼乔 丁宇泽 张立新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研究目的:梳理比较2023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于注意力分配理论的土地管理应用、自然保护地体系演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农地... 研究目的:梳理比较2023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2023年国内研究主要侧重于注意力分配理论的土地管理应用、自然保护地体系演进、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延包、农地征收及入市、委托代理法律性质、耕地用途管制、进城农民权益保护以及城乡土地管理实践中的非粮化治理、宅基地退出和低效用地再开发问题。在国际上,主要关注土地分配、土地治理、土地权益以及土地信息化管理等问题。研究结论:2023年土地管理研究秉持问题导向,在探索现实土地制度和法律法规改革方面的运行逻辑和实践效果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有关基础理论创新、现实问题背后本质规律的体系化凝练尚显不足。2024年将重点关注土地管理基础理论创新与应用、土地用途管制私权保障与公权边界、农地制度联动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法治保障以及城乡公示地价体系的完善与应用等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科学 研究进展 展望
下载PDF
中国农田磷流失风险评价及其关键驱动因素
2
作者 郑博福 刘海燕 +4 位作者 吴汉卿 吴之见 刘忠 朱锦奇 万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43,共12页
农田面源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识别流域内农田磷流失风险的关键源区及其影响因子是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基于磷指数模型开展2000—2020年中国农田磷流失风险评估,选取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施用量为源因子,土壤侵蚀... 农田面源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识别流域内农田磷流失风险的关键源区及其影响因子是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基于磷指数模型开展2000—2020年中国农田磷流失风险评估,选取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施用量为源因子,土壤侵蚀模数、年径流深、农田和水体间归一化距离指数为迁移因子,结合GIS技术评估了中国农田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森林法分析影响中国农田磷流失的关键因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农田磷流失风险指数与各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中国农田的磷流失的低、中、高、极高风险面积分别占农田总面积的43.8%、40.5%、13.4%、2.4%。2)中国农田磷流失在2000、2005、2010、2015、2020年高风险和极高风险总面积的年平均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南诸河流域、松辽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黄河流域、内陆河流域、海河流域。3)影响农田磷流失风险的关键源因子和迁移因子分别为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归一化距离指数,其重要性特征值分别为129.53和65.12,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农田磷流失最主要影响因子。4)磷流失风险指数与源因子指数、迁移因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选取的14个指标对磷指数的解释度达0.62,其中源因子和迁移因子对磷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0.77、0.19(P <0.001)。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农田磷流失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宏观防控及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面源污染 磷指数模型 磷流失 风险评价 关键因子 随机森林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中国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及利用状况动态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统兵 方瑜 +3 位作者 黄峰 王素芬 杜太生 康绍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6-65,共10页
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水土资源匹配态势与利用程度决定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安全。为优化中国农业水土资源配置,该研究基于2000—2020年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基尼系数评价农业水土匹配状况,提出广义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揭示各... 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水土资源匹配态势与利用程度决定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食物安全。为优化中国农业水土资源配置,该研究基于2000—2020年31个省市的统计数据,采用基尼系数评价农业水土匹配状况,提出广义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揭示各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状况及配比程度,联合匹配特征与水土利用状况确定各省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类型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中国灌溉水与耕地分布差距较大(基尼系数均值0.424),匹配情况变差;广义农业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相对合理(基尼系数均值为0.360),无显著变化趋势。地理区及省际间农业水土匹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匹配状况为“土多水少”,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匹配状况为“水多土少”,广东(广义农业水土匹配系数均值为2.06)和云南(广义农业水土匹配系数均值为1.02)匹配程度分别为各省市最低和最高,匹配状况均为“水多土少”;2)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程度空间异质性明显,垦殖率东南高西北低,农业水资源利用程度北高南低;3)吉林、新疆、江苏水土资源配置情况变差(转为低匹配高开发区),北京水土资源配置情况有所好转(转为高匹配低开发区)。研究结果能够为国家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相关决策提供支撑,对实现国家食物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壤 广义农业水土资源匹配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 可持续发展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立程 孙中孝 +2 位作者 孟超 蔡玉梅 张倩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8-478,共11页
为科学评价、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加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实现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自然资源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围绕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的动态过程,提出并构建了... 为科学评价、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加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实现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农业自然资源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围绕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的动态过程,提出并构建了我国农业自然资源全过程、多维度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框架与指标体系面向气候、土地、水和生物四大农业自然资源在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与核心内容,具体涵盖9个准则层、111个单项指标。研究表明,该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具有动态性、全过程性、系统性及与自然资源管理实务充分衔接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实现了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立体空间的连动式全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管理 评价框架 指标体系
下载PDF
2022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3年展望——土地管理分报告 被引量:2
5
作者 朱道林 张嘉庆 +2 位作者 代亚婷 丁宇泽 张立新 《中国土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2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2022年,国内土地管理领域研究主要涉及土地管理制度与法律的应用理论问题,并对具体的实践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国外重点关注城市住房...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22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2022年,国内土地管理领域研究主要涉及土地管理制度与法律的应用理论问题,并对具体的实践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国外重点关注城市住房市场管理、土地生态保护制度等问题;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土地管理视域下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等问题是国内外研究一致关注的重点。研究结论:2022年土地管理研究紧扣理论问题与实践需求,在探索土地治理的制度和法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未来仍需进一步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从不同学科交叉视角进行理论解释和创新。2023年将重点关注土地管理内在规律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土地治理体系探究、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和统一确权登记改革、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体制与机制、土地绿色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与粮食安全等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科学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广东典型地区耕地土壤养分含量预测模型评估
6
作者 钟鹤森 李玮 +6 位作者 张泽宇 吴玲 鄂东梅 张孟豪 许腾伟 戴军 张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目的】可见-近红外光谱(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VNIRS)可以利用少量土壤样品建立预测模型,从而无损快速地预测土壤养分含量。然而,至今鲜见广东省土壤养分的VNIRS预测模型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和VNIR... 【目的】可见-近红外光谱(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VNIRS)可以利用少量土壤样品建立预测模型,从而无损快速地预测土壤养分含量。然而,至今鲜见广东省土壤养分的VNIRS预测模型的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传统化学分析方法和VNIRS技术对广东典型地区的耕地土壤进行分析,构建土壤全量及速效养分含量的VNIRS预测模型,并评估利用光谱分析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的可行性,为广东省土壤养分的快速检测及质量评估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采集了粤东(梅州)、粤西(湛江)、粤北(韶关)、粤西北(肇庆)和珠三角(惠州和珠海) 5个地区共514份耕地土壤样品,测量样品有机质、全氮、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同时利用VNIRS在400~2 490 nm波长范围内探明其全光谱特征,筛选定标样品,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和主成分分析,建立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向验证,评估模型的可行性。【结果】各地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及光谱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质和全氮的定标预测模型效果较好,其中,粤西北地区的有机质定标相关系数达到0.831 1,珠三角地区的全氮定标相关系数达到0.789 8;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的预测模型效果在地区间差异较大,粤西北和珠三角地区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定标效果远优于其他地区。反向验证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最高分别达到0.69和0.65;粤西北和珠三角地区碱解氮的反向验证结果也较好,R2达到0.63和0.62;而可溶性有机碳和速效磷的反向验证结果总体较差。【结论】VNIRS技术能够区分省域内不同地区的土壤来源,可以作为未来土壤分类和土壤质量调查的重要评价指标。VNIRS技术能够较好地直接预测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对可溶性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含量的预测存在明显元素差别和地区差异,今后需进一步筛选光谱范围或采用更优方式构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广东 耕地土壤 土壤养分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利用X射线CT技术研究根系三维构型的进展
7
作者 刘玲玲 房焕 +4 位作者 魏晓庆 刘玉婷 高伟达 李保国 周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目的】X射线CT扫描具有非破坏性、高分辨率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植物根系三维构型。本文介绍了X射线CT技术研究植物根系的原理和方法,并重点阐述了CT图像提取和定量根系的方法。【主要进展】X射线CT可以穿透土体进而获取土... 【目的】X射线CT扫描具有非破坏性、高分辨率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研究植物根系三维构型。本文介绍了X射线CT技术研究植物根系的原理和方法,并重点阐述了CT图像提取和定量根系的方法。【主要进展】X射线CT可以穿透土体进而获取土体三维结构,并能通过图像分析准确定量土体内部的细节特征(如根系、孔隙等)。目前根系结构研究中应用的CT主要有医用CT、工业显微CT、同步辐射CT等,分别用于研究不同大小和分辨率要求的样品。应用CT扫描根系样品时,样品的制备和扫描参数的选择非常重要,样品的尺寸、容器的材质、扫描功率和扫描时长等因素都会影响CT图像质量。CT图像中提取根系的方法包括全局阈值法、区域生长法、根系追踪法、深度学习法等,结合图像预处理和后处理能更完整地提取根系。利用ImageJ、Rootrak、RooTh等软件,可以定量根系形态学参数(体积、根长、直径等),还可以分析根系三维分布特征(根系生长角度、根系生长深度等)。【展望】从CT图像中提取根系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开发提取根系的先进算法,准确获取根系三维构型并将其定量表征,仍将是CT技术用于根系研究的重要方向。由于CT设备性能的特点,扫描样品尺寸和图像分辨率的矛盾仍然是关键问题,X射线CT硬件设备的创新和发展对其在根系研究中更加广泛和有效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三维构型 X射线CT 图像分割 根系定量化
下载PDF
“二普”土壤图与土地适宜性评价对土壤“三普”的借鉴研究
8
作者 张凤荣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2期12-15,共4页
相对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完成的“1:100万土地类型图”,“二普”土壤图实际上是增加了土属和土种两个层级的四层级的土地类型分类图,可用于不同尺度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土类和亚类这两个层次的土壤图图斑主要反映的是气候和地形地貌等... 相对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完成的“1:100万土地类型图”,“二普”土壤图实际上是增加了土属和土种两个层级的四层级的土地类型分类图,可用于不同尺度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土类和亚类这两个层次的土壤图图斑主要反映的是气候和地形地貌等地理空间信息,对种植制度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来说,土类和亚类图斑所提供的信息比较粗糙,还不如直接利用气象台站数据和地形图数据插值获取的信息更精确。如今地质调查部门已经有了比40多年前更精细的地质调查数据。因此,有必要用今天的地质调查数据来更新土属的分类和命名,可服务于评价土地整治工程的难易、指导土地工程规划设计。土种提供的土壤剖面信息反映了土壤的保水持水能力和肥力水平,可用于大比例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导田间水肥管理。但受制图比例尺、时间和调查人员水平所限,各个层级的土壤“二普”土壤图存在“名实不副”在所难免,特别是土类和亚类。由于土层的厚薄、不同质地土层的剖面构型以及黑土层厚度等这些土种分类标准可以用于评价耕地的持水保水能力、水分运行状况和肥力水平,对于提出因地制宜实现高产稳产安全生产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土壤“三普”土壤类型图校核的重点应放在土种层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二普” 土壤分类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壤“三普”土壤类型图校核 土种
下载PDF
重点实验室支撑土地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研究
9
作者 高阳 刘悦忻 +1 位作者 朱道林 郧文聚 《实验室科学》 2022年第1期179-182,共4页
学科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学科水平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基本体现,而重点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平台,往往是融合多学科、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或创新领域的研究平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 学科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抓手,学科水平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基本体现,而重点实验室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平台,往往是融合多学科、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或创新领域的研究平台,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为对象,从人才培养、资源保障、学术交流等方面,对重点实验室对土地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的三维助力体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建设 重点实验室平台 土地科学与技术
下载PDF
2017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8年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广京 朱道林 +9 位作者 林坚 胡振琪 丰雷 张清勇 郎海鸥 陈美景 王庆日 张立新 杜挺 宋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89,共17页
研究目的:总结2017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7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仍薄弱,集中探讨了土地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历... 研究目的:总结2017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2017年土地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仍薄弱,集中探讨了土地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研究框架以及未来学科发展方向;(2)土地经济研究侧重于城镇化对地价的影响、农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土地产权制度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现有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其影响等方面,土地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成为研究热点;(3)土地管理领域侧重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在土地管理法制建设、不动产统一登记以及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的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律逻辑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4)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进一步基于时空锥理论研究了规划机理,提出了科学认知城市"多规合一"的理念,探讨了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与规划的核心任务;(5)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紧紧围绕"实现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展开,着重从生态整理、整理监管、村庄整理、复垦质量与新技术、污染土地修复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信息采集中的广泛应用成为研究的重点。研究结论:土地科学问题研究尚显薄弱,土地科技创新有所突破。2018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供应与市场调控机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布局、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土地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中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以及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 土地资源 土地经济 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与规划 土地工程 综述
下载PDF
2018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9年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庆日 林坚 +7 位作者 朱道林 胡振琪 丰雷 张清勇 郎海鸥 叶子君 刘力为 张叶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5,共13页
研究目的:总结2018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济领域重点关注城乡土地价格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土地市场化改革与... 研究目的:总结2018年国内外土地科学研究的重点进展,展望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济领域重点关注城乡土地价格与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土地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行为、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征地冲突等;(2)土地管理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法律完善、土地权籍与耕地保护管理等实践问题;(3)土地资源、利用与规划领域研究以探索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重视土地生态状况评估、深化土地利用视角下的碳排放研究、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及村级规划为热点;(4)土地工程与技术领域在农地综合整治、复垦技术革新、土地污染修复方法等方面研究逐渐深入,土地信息采集、处理技术不断完善。研究结论:2019年,《中国土地科学》将重点关注国家战略实施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利用转型、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下的空间治理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系统科学、信息通讯技术驱动下的土地资源智能管控等研究问题及相关选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 土地资源 土地经济 土地管理 土地利用与规划 土地工程 土地信息技术 综述
下载PDF
俄乌冲突对全球小麦供应链和中国市场的影响及内循环面临的挑战
12
作者 李婷婷 王艳飞 《世界农业》 2023年第10期27-38,共12页
俄乌冲突不仅通过小麦供应链本身,还通过能源和化肥等其他途径将小麦生产和流通领域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传导至全球。中国国内小麦虽然供应充足,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市场小麦供给趋紧和涨价的冲击,最终表现为超出供需基本面的价格飙... 俄乌冲突不仅通过小麦供应链本身,还通过能源和化肥等其他途径将小麦生产和流通领域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传导至全球。中国国内小麦虽然供应充足,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市场小麦供给趋紧和涨价的冲击,最终表现为超出供需基本面的价格飙涨和波动。调整和优化中国国内小麦供给结构成为对冲外部危机的关键。当前中国小麦的低收益将阻碍产业化经营,增加弃农风险;小麦品种间的供需错配加剧“三高”矛盾;小麦口粮转饲用消费导致人均总消费量增加,并通过玉米、小麦比价引起库存随生猪养殖周期性波动;普遍使用的小麦品种自给率低估了国家保障小麦口粮消费绝对安全的能力,并加剧口粮过剩而饲料粮短缺的结构性失衡。因此,亟须多举措降低国内小麦生产成本、推进中国专用品种小麦的供给、促进小麦种植区域的种植结构向饲料粮调整、纠正小麦自给率统计口径误区,进一步提高中国小麦保障能力,为防范国际粮价飙涨和粮食短缺等危机向国内粮食市场传导建立防火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国内外价格联动 粮饲结构 优质专用品种 自给率
下载PDF
构建节水抑盐土体构型 促进南疆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13
作者 龙怀玉 黄元仿 +1 位作者 盛建东 冀宏杰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3年第11期12-15,共4页
新疆的南部(以下简称南疆)光热资源丰富,但因水资源匮乏、土壤含盐分高等因素限制南疆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建设,阻碍了南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新疆实际,国家开展了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开发与农业资源调... 新疆的南部(以下简称南疆)光热资源丰富,但因水资源匮乏、土壤含盐分高等因素限制南疆农业生产发展和生态建设,阻碍了南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新疆实际,国家开展了塔里木河流域土地开发与农业资源调查,调查研究认为:南疆农业生产必须解决好农业节水和土壤盐分问题,控制土壤盐分是个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空间调控,把盐分滞留在耕作层以下是控制南疆土壤盐分危害的基本方法。土体构型对土壤水分、盐分的剖面运动有着显著的影响,合理的土体构型不但可以高效率排盐、抑制盐分向根区运动,而且可以降低渗漏、抑制土壤蒸发、保水保墒,从而提高耕地产能。南疆现在的大多数土体构型的节水保水抑盐性能非常微弱,通过重建土体构型,预期可以降低土壤盐分的作物危害风险80%以上,单位耕地面积农业用水量降低30%~40%,作物产能提升10%~20%,为南疆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抑盐土体构型 农业 高质量发展 科考 南疆
下载PDF
基于GEE的山东省近30年农业大棚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朱德海 刘逸铭 +3 位作者 冯权泷 欧聪 郭浩 刘建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8-175,共8页
针对精确获取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农业大棚的分布情况并进行长时间的序列动态监测存在数据量大、计算效率低、精度不高等问题,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能够实现快速存取、实时处理海量卫星数据,基于多时相Landsat影像进行农业... 针对精确获取大尺度空间范围内农业大棚的分布情况并进行长时间的序列动态监测存在数据量大、计算效率低、精度不高等问题,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能够实现快速存取、实时处理海量卫星数据,基于多时相Landsat影像进行农业大棚时序光谱特征和纹理特征的自动提取,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实现山东省农业大棚的遥感分类,从而生成了山东省近30年农业大棚的空间分布和时空动态变化图。结果表明,本文分类流程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其平均总体精度达到91.63%,Kappa系数均值为0.8642。经分析,山东省农业大棚从1990年的6.67 km^2增加到2018年的9919.40 km^2,增长速度为354.03 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棚 时空变化 Google EARTH ENGINE 大尺度范围 随机森林 LANDSAT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土壤孔隙结构定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靖 陈琳 +2 位作者 周虎 马东豪 黄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9,共9页
土壤孔隙结构是土壤孔隙的形态大小、数量搭配和空间分布状况的综合反映,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决定着土壤水分迁移、气体扩散和生物活动等过程。近年来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虽然实现了土壤孔隙结构的直接可视化和定量化,但孔隙提取的精... 土壤孔隙结构是土壤孔隙的形态大小、数量搭配和空间分布状况的综合反映,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决定着土壤水分迁移、气体扩散和生物活动等过程。近年来数字图像技术的发展虽然实现了土壤孔隙结构的直接可视化和定量化,但孔隙提取的精度仍然受采样方法、设备分辨率和分割技术的限制。本文基于现有土壤孔隙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以图像获取、图像分割和量化分析为主线,综述了当前常用土壤孔隙研究方法(间接法和直接法)的基本原理、主要步骤和优缺点,剖析了从图像中提取孔隙结构的分割技术,概括了孔隙结构的常用量化指标,最后针对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未来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孔隙 土壤结构 数字图像 图像分析 分割算法
下载PDF
再生农业--基于土地保护性利用的可持续农业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明会 李保国 +1 位作者 张丹 李颖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3-1016,共14页
在全球生态危机和不断增加的粮食和食品安全需求背景下,如何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再生农业(regenerative agriculture)作为新挑战下应运而生的农业模式。探讨再生农业的内涵、国内外应用的生态和经济效... 在全球生态危机和不断增加的粮食和食品安全需求背景下,如何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再生农业(regenerative agriculture)作为新挑战下应运而生的农业模式。探讨再生农业的内涵、国内外应用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以及分析在我国的应用情景,能够为我国这一新型农业模式的引入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首先通过对相关再生农业定义的梳理,把再生农业概述为是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基于土地保护性利用,在减少机械作业和化学品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实现在提高作物产出的同时,提升土壤有机质和氮元素、促进土壤固碳、改善土壤健康、最大化生物多样性的农业模式。通过与其他可持续农业模式相比,从粮食安全、化石能源、碳封存、土壤健康、生物多样性、净水和净收益多个维度说明了再生农业能够实现粮食安全、土壤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改善。通过对国内外再生农业相关研究的分析,表明了再生农业的不同措施能够使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多个方面效益得到显著提升。最后,提出了我国未来不同区域发展再生农业模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农业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固碳 土壤健康 土地保护性利用
下载PDF
土地资本化视角下的中国经济动态效率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建 朱道林 +1 位作者 张晖 胡博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38,共8页
研究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动态无效率问题引发关注,本文从土地资本化视角对资本过度积累进行解释,以期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经济动态无效率的新视角。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2000—2017年多数省份乃至全国资本过... 研究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动态无效率问题引发关注,本文从土地资本化视角对资本过度积累进行解释,以期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经济动态无效率的新视角。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研究结果:2000—2017年多数省份乃至全国资本过度积累情况日益严重,整体经济进入动态无效率状态;土地资本化对资本积累的动态效率存在结构效应,适度情况下,土地资本化程度每提高1%,动态效率将提高0.101%,过度情况下,土地资本化程度每提高1%,经济动态效率将下降0.112%;政府R&D支出的提高有助于缓解土地过度资本化对经济效率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土地资本化的过度发展是中国经济动态无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在发展模式、用地结构和不动产税制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寻求土地过度资本化的理性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资本化 经济动态效率 资本过度积累
下载PDF
2018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9年展望——土地管理领域分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道林 宋洋 +3 位作者 郎海鸥 程建 胡博文 张晖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3,共8页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8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统计法。研究结果:2018年国内外在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土地立法修法创新、女性土地权益保障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研究焦点。国内...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8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统计法。研究结果:2018年国内外在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土地立法修法创新、女性土地权益保障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研究焦点。国内研究继续关注耕地保护,国外研究则较多关注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研究结论:2018年,随着土地管理体制变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等新问题不断出现,土地管理领域研究在土地空间资源管理、土地管理体制、土地管理法律修订等方面有所发展。2019年将重点关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下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农村土地政策创新、空间规划管理与国土空间管制、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科学 土地管理 土地法律 土地政策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权籍管理 综述
下载PDF
2019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20年展望——土地管理分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道林 程建 +1 位作者 张晖 戚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101,共10页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9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2019年,国内土地管理问题研究涉及基本理论、制度变迁及土地管理体制、制度、政策和法律等方面,关注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外土...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9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2019年,国内土地管理问题研究涉及基本理论、制度变迁及土地管理体制、制度、政策和法律等方面,关注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外土地管理研究偏向关注土地问题尖锐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土地管理体制、制度、法律、权籍与利用问题是国内外共性研究内容。研究结论:2019年土地管理研究紧扣理论与实践问题,在探索土地管理体制与实施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需加强方法创新与土地管理科学规律凝练;2020年将重点关注土地治理体系改善、土地计划管理方式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乡土地统一市场、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中的土地管理问题、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耕地保护转型、自然保护地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土地市场管理与产业用地政策创新等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研究进展 展望 土地科学
下载PDF
2017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8年展望——土地管理领域分报告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道林 杜挺 +1 位作者 张立新 宋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71,共9页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7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统计法。研究结果:2017年国内外在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权属与登记以及土地政策法律三个方面有着共同研究焦点。国外研究关注了土地管理与管制问题,国... 研究目的:归纳分析2017年国内外土地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展望研究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统计法。研究结果:2017年国内外在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权属与登记以及土地政策法律三个方面有着共同研究焦点。国外研究关注了土地管理与管制问题,国内研究主要围绕农村"三块地"改革、不动产登记政策效应和配套法律存在的问题、农村土地确权政策绩效和存在的问题、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法律关系、土地财政与土地违法和土地腐败等之间的关系、土地用途管制与耕地保护以及土地管理学科研究等方面。研究结论:2017年土地管理领域研究仍基于实践导向的探索、总结与凝练,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路径、土地管理体制机制与政策效应研究有所发展。2018年将重点关注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成效和修法研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政策绩效和法律关系、租购并举及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的体制机制、土地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和耕地保护政策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法律 土地政策 不动产登记 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科学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