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0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美涉农高校普通化学课程比较与新农科背景下纯英文授课的初步探索和实践——以中国农业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合作办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云飞 张莉 +2 位作者 杜凤沛 吴晓蒙 王红梅 《大学化学》 CAS 2022年第8期171-178,共8页
以中国农业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合作办学为契机,对中美涉农高校普通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比较和探讨,并分享了笔者团队在纯英文授课中的初步探索实践与心得体会,力求打造一套兼具中国特色和... 以中国农业大学与康奈尔大学合作办学为契机,对中美涉农高校普通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比较和探讨,并分享了笔者团队在纯英文授课中的初步探索实践与心得体会,力求打造一套兼具中国特色和国际化视野的世界一流农科大学普通化学的课程体系,为国内农林院校的本科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化学 合作办学 教学方法 农林院校
下载PDF
漆酶:一种新型靶标在农业杀菌剂开发中的潜在应用
2
作者 路星星 孙腾达 +4 位作者 徐欢 杨新玲 刘西莉 张晓鸣 凌云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0-300,共11页
目前杀菌剂分子设计多依赖于已知的靶标蛋白,但重复针对相同靶标使用杀菌剂,无疑会增大有害生物对药剂的交互抗性风险。因此,基于新的作用靶标开发新型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可以有效解决病原菌对现有杀菌剂的抗性难题。漆酶是二羟基萘黑色... 目前杀菌剂分子设计多依赖于已知的靶标蛋白,但重复针对相同靶标使用杀菌剂,无疑会增大有害生物对药剂的交互抗性风险。因此,基于新的作用靶标开发新型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可以有效解决病原菌对现有杀菌剂的抗性难题。漆酶是二羟基萘黑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其缺失可使真菌生长发育及致病侵染受到影响,可作为农用杀菌剂潜在靶标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介绍了漆酶的结构与功能,并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有漆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作为潜在杀菌剂的研究进展,可为更多新型漆酶抑制剂作为杀菌剂的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杀菌剂靶标 漆酶抑制剂 抑菌活性 氨基硫脲衍生物
下载PDF
气相色谱化学电离二级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6种三嗪类除草剂的残留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新忠 马晓东 +2 位作者 张伟国 林健 李重九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1-787,共7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化学电离二级质谱法(GC-CI-MS/MS)同时测定土壤中16种三嗪类除草剂多残留量的方法,测定16种三嗪类除草剂仅需12min。样品采用乙腈与盐酸混合溶液,加入氯化钠超声波辅助提取,离心后,乙腈层经过国产石墨化炭黑(GCB)柱净化,... 建立了气相色谱化学电离二级质谱法(GC-CI-MS/MS)同时测定土壤中16种三嗪类除草剂多残留量的方法,测定16种三嗪类除草剂仅需12min。样品采用乙腈与盐酸混合溶液,加入氯化钠超声波辅助提取,离心后,乙腈层经过国产石墨化炭黑(GCB)柱净化,流出液浓缩后环己烷定容,GC-MS/MS测定。研究比较了在不同进样溶剂下的化合物响应和不同填料固相萃取(SPE)柱的萃取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环己烷作为进样溶剂效果最好,国产GCB和C18-SPE柱的回收率较好,同时国产GCB对色素的净化效果好,替代进口SPE柱,可以节约实验成本。16种三嗪类除草剂在0.05(0.1)~8.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在0.9952~0.9999之间;在0.005~0.02μg/g添加水平范围内,平均添加回收率在91.41%~114.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16.8%之间。本方法中16种三嗪类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检出限均低于0.005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嗪类除草剂 多残留分析 土壤 二级质谱 石墨化炭黑
下载PDF
己唑醇的光化学降解 被引量:21
4
作者 任丽萍 田芹 +2 位作者 周志强 江树人 饶震红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73-77,共5页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己唑醇在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己唑醇在正己烷中很稳定,说明己唑醇在自然光下难以降解;在254nm光照下己唑醇在丙酮、水、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中发生光解,不同溶剂中的光解速率为... 以低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己唑醇在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结果表明,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己唑醇在正己烷中很稳定,说明己唑醇在自然光下难以降解;在254nm光照下己唑醇在丙酮、水、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中发生光解,不同溶剂中的光解速率为:甲醇>正己烷>乙酸乙酯>水>丙酮。FeCl3、H2O2、FeCl3-H2O2、β-环糊精等光催化剂能加快己唑醇在紫外光下的降解,在本研究条件下,其催化能力为FeCl3-H2O2>β-环糊精>H2O2>FeCl3。对降解机理进行分析,认为己唑醇在溶液中是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HO·)而发生光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唑醇 光化学降解 光催化剂
下载PDF
气相色谱化学电离二级质谱法对玉米籽粒中三嗪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的测定 被引量:8
5
作者 刘云飞 张新忠 +3 位作者 张璐珊 耿岳 马晓东 李重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6-100,共5页
建立了玉米籽粒中三嗪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气相色谱化学电离二级质谱(GC-CI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盐酸和乙腈混合溶液均质提取,石墨化碳黑(GCB)与中性氧化铝的混合固相萃取柱净化,GC-CIMS/MS基质外标法测定。三嗪类除草剂及代... 建立了玉米籽粒中三嗪类除草剂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气相色谱化学电离二级质谱(GC-CI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盐酸和乙腈混合溶液均质提取,石墨化碳黑(GCB)与中性氧化铝的混合固相萃取柱净化,GC-CIMS/MS基质外标法测定。三嗪类除草剂及代谢物在0.05(0.10)~4.0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在0.9939以上(脱乙基莠去津溶剂标准曲线的r=0.9894);在0.050、0.100μg/g添加水平,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2%~108%,相对标准偏差为3.09%~20.14%,满足进出口及残留监控测定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三嗪类除草剂 代谢物 残留分析 气相色谱化学电离二级质谱
下载PDF
盐碱胁迫下莠去津对高粱氧化应激及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汪芷璇 郭浩铭 +5 位作者 翟王晶 梁亚博 刘雪科 王鹏 周志强 刘东晖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9,共10页
盐碱土中农药的环境行为会发生变化,并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潜在风险,然而目前有关盐碱地施用农药后的风险评估数据不足。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盐碱胁迫下施用莠去津在高粱体内的残留分布和毒性风险。... 盐碱土中农药的环境行为会发生变化,并可能会对作物产生潜在风险,然而目前有关盐碱地施用农药后的风险评估数据不足。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以耐盐碱作物高粱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盐碱胁迫下施用莠去津在高粱体内的残留分布和毒性风险。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下莠去津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延长了38.33%~105.94%;空白土壤中施用莠去津,对高粱株高、根部氧化应激相关酶和解毒酶均无显著影响。在质量分数为0.2%的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下,高粱根部氧化应激标志物活性氧(ROS)含量分别上升了37.91%和28.67%,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上升了5.26%和40.27%,表明在中度盐碱胁迫下施用莠去津会对高粱造成氧化损伤。在0.2%中性盐胁迫下,施用莠去津使得高粱根部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性分别下降了41.56%和29.76%,说明在中度盐胁迫下施用莠去津抑制了高粱的代谢解毒过程。本研究可为盐碱地中莠去津的施用风险提供参考,关注实际农业生产场景下农药的环境风险,可为盐碱地科学精准施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莠去津 盐碱胁迫 高粱 作物毒性 氧化应激 解毒酶
下载PDF
农药在水体中光化学降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芹 周志强 +2 位作者 任丽萍 江树人 杨丽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47-250,共4页
农药在水中的光化学降解是重要的降解途径,其过程和产物对农药药效、代谢、毒性及环境影响很大。综述了影响水体中农药光解的不同因素,包括光源、pH、光敏剂、光猝灭剂等,分析了农药在水体中光解产物的分离和鉴定,并讨论了水中农药光解... 农药在水中的光化学降解是重要的降解途径,其过程和产物对农药药效、代谢、毒性及环境影响很大。综述了影响水体中农药光解的不同因素,包括光源、pH、光敏剂、光猝灭剂等,分析了农药在水体中光解产物的分离和鉴定,并讨论了水中农药光解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光化学降解
下载PDF
农药接触对农业劳动者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萍 刘丰茂 江树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4,共6页
综述了引起农业劳动者农药接触(暴露)的原因和途径;主要介绍了职业性农药接触对其健康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皮肤、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与癌症发生率的关系。提出应加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力度,开展对农业劳动者田间接触农药情况... 综述了引起农业劳动者农药接触(暴露)的原因和途径;主要介绍了职业性农药接触对其健康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皮肤、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与癌症发生率的关系。提出应加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力度,开展对农业劳动者田间接触农药情况的检测及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者 农药接触 健康危害
下载PDF
川明参茎叶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明安 彭树林 +2 位作者 王明奎 吕发强 丁立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39-1541,共3页
Eigh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 Seven of them were elucidated as 4 hydroxymethyl 5 methoxycarbonylethyl 6 methoxy benzofuran 7 O β D glucoside(1), 6 methoxy... Eigh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Chuanminshen violaceum Sheh et Shan. Seven of them were elucidated as 4 hydroxymethyl 5 methoxycarbonylethyl 6 methoxy benzofuran 7 O β D glucoside(1), 6 methoxymellein(2), isopimpinellin(3), byakangelicin(4), oxypeucedanin hydrate(5), rutaretin(6) and rutin(7) by spectral evidence. Compound 1 is a novel 4,5,6,7 tetrasubstituted benzofuran compound isolated from natural origins and named chuanminshen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明参 茎叶 化学成分 川明参甙 植物药
下载PDF
暖地大叶藓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焦威 鲁改丽 +1 位作者 邵华武 鲁润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35-237,共3页
从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schwaegr.)Par.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分别为麦角甾-7,22-双烯-3β,5α,6β-三醇(1),乌苏酸(2),琥珀酸(3),尿嘧啶(4),棕榈酸(5),槲皮素(6),碳二十九... 从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 giganteum(schwaegr.)Par.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分别为麦角甾-7,22-双烯-3β,5α,6β-三醇(1),乌苏酸(2),琥珀酸(3),尿嘧啶(4),棕榈酸(5),槲皮素(6),碳二十九烷(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藓类植物 暖地大叶藓 回心草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吡啶环修饰的昆虫激肽模拟物的合成及杀蚜活性
11
作者 张馨元 李欣潞 +4 位作者 张怡萌 陈黛妮 孙文玉 钟震宇 杨新玲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39,共7页
为寻找新型杀蚜化合物,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虫害治理方案,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发现的高活性昆虫激肽模拟物Ⅳ-3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用吡啶环取代Ⅳ-3 N端肉桂酰基团的苯乙烯部分,并保持其余四肽结构不变,设计并采用Fmoc... 为寻找新型杀蚜化合物,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虫害治理方案,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发现的高活性昆虫激肽模拟物Ⅳ-3为先导化合物,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用吡啶环取代Ⅳ-3 N端肉桂酰基团的苯乙烯部分,并保持其余四肽结构不变,设计并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获得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结构均通过1H NMR、HRMS确证。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大豆蚜均具有杀蚜活性,其中Ⅱ-10(LC_(50)=4.5μmol/L)的活性优于先导化合物Ⅳ-3(LC_(50)=16.63μmol/L)和商品化杀蚜剂吡蚜酮(LC_(50)=19.75μmol/L)。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杀蚜活性受吡啶环上取代基的位置和种类影响:当取代基相同时,4-位取代活性最佳;当取代基位置相同时,则以CF3取代活性最佳;吡啶环与羰基之间的碳链长度对活性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对新型小肽类杀蚜剂的创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激肽模拟物 吡啶 合成 杀蚜活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三兵 周文峰 鲁润华 《大学化学》 CAS 2018年第11期75-81,共7页
精心设计和实施了混合式教学措施,并探索了启发式、生活情景式与穿插化学史教学等行之有效的兴趣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有效提升了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无机及分析化学 混合式教学 兴趣教学
下载PDF
结构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3
作者 路慧哲 张莉 +1 位作者 段红霞 马琛 《大学化学》 CAS 2018年第2期36-39,共4页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机制等方面总结了结构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尝试,讨论了提高教学效果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 结构化学 课程建设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五氯代-12H-双苯并[1,3,2]二氧磷杂八环的合成与化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代斌 陈万义 臧二乐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85-689,共5页
以双 (2 羟基 3,5 二氯苯基 )甲烷 (4)与PSCl3 关环 ,高收率地得到 2 ,4 ,6 ,8,10 五氯 6 硫 12H 双苯并 [d ,g][1,3,2 ]二氧磷杂八环 (5 )。 5与酚在无水K2 CO3 及铜粉存在下 ,或与醇在醇钠存在下反应 ,生成 2 ,4 ,8,10 四氯 ... 以双 (2 羟基 3,5 二氯苯基 )甲烷 (4)与PSCl3 关环 ,高收率地得到 2 ,4 ,6 ,8,10 五氯 6 硫 12H 双苯并 [d ,g][1,3,2 ]二氧磷杂八环 (5 )。 5与酚在无水K2 CO3 及铜粉存在下 ,或与醇在醇钠存在下反应 ,生成 2 ,4 ,8,10 四氯 6 硫 6 芳氧基 12H 双苯并 [1,3,2 ]二氧磷杂八环 (6 ) ,或 6 烷氧基的类似物 (7)。 5与醇在三乙胺存在下反应的产物为 2 ,4 ,8,10 四氯 6 硫 6 羟基 12H 双苯并 [1,3,2 ]二氧磷杂八环三乙胺盐 (8)。 8在DMSO中回流则氧化为它的氧类似物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 6 8 10-五氯-12H-双苯并[d g][1 3 2]二氧磷杂八环 合成 化学 结构
下载PDF
微观化学反应产物分子能量分配的模式识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凤沛 陈兰 +1 位作者 蔡遵生 赵学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4-217,共4页
在不同拓扑特征的London-Eying-Polanyi-Sato(LEPS)型势能面上,应用经典轨线法计算了不同动态条件下的样本集,应用模式识别研究了势能面特征及动态因素对产物分子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对A+BC→AB+C类反应,模式识别方法可验证若干已... 在不同拓扑特征的London-Eying-Polanyi-Sato(LEPS)型势能面上,应用经典轨线法计算了不同动态条件下的样本集,应用模式识别研究了势能面特征及动态因素对产物分子能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对A+BC→AB+C类反应,模式识别方法可验证若干已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发现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乘积对产物分子能量分配有更重要的作用.根据模式识别的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产物分子能量分配的定性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反应动态学 能量分配 模式识别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BAU940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及与小麦不同品种互作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袁虎林 刘宏伟 +7 位作者 张改生 张慧成 张羽 王军卫 王小利 王道全 陈万义 张爱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16,共4页
以 1 8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 BAU94 0 3的不同剂量为处理 ,研究了 BAU94 0 3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 BAU94 0 3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适宜的 BAU94 0 3喷施剂量与时期 ,供试品种均能诱导大于 95 %的雄性不育率 ;对大多... 以 1 8个小麦品种和化学杂交剂 BAU94 0 3的不同剂量为处理 ,研究了 BAU94 0 3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 BAU94 0 3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适宜的 BAU94 0 3喷施剂量与时期 ,供试品种均能诱导大于 95 %的雄性不育率 ;对大多数品种而言 ,适宜的时期范围为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适宜的剂量范围为0 .75~ 1 .0 kg/ hm2 ,以 1 .0 kg/ hm2效果为好。 BAU94 0 3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着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互作效应 小麦 化学杂交剂 雄性不育 基因型 杂交优势利用
下载PDF
化学农药的安全性评价及风险管理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齐斌 季玉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99-106,共8页
当前,农药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话题,要发挥农药有利作用、减少负面效应、降低环境与健康影响、维护农业和农药工业及社会的持续发展,则必须认真对待和控制农药生产和使用中的相关危害。然而风险危害是风险概率与后果(或危害程度)的组合,... 当前,农药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话题,要发挥农药有利作用、减少负面效应、降低环境与健康影响、维护农业和农药工业及社会的持续发展,则必须认真对待和控制农药生产和使用中的相关危害。然而风险危害是风险概率与后果(或危害程度)的组合,农药评价与管理中忽略任一方面都可能导致不恰当的管理策略和后果。实行风险管理是农药科学管理的根本,"决策需要信息",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安全(风险)性评价。一个完整的风险评价及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决策与管理。安全评价及风险管理已逐渐成为各国农药科学管理的核心和主要方式。本文就农药安全性评价与风险管理的形成、发展、思路、基本程序、国内外的主要状况进行综述;同时,面对新形势下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外贸壁垒、农药工业前景及农业持续增长等问题,对安全评价与风险管理的作用和地位也进行相关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安全性评价 风险管理
下载PDF
化学杂交剂哒嗪酮酸钾的合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万义 花冬梅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15,共3页
以丙二酸亚异丙酯与双乙烯酮为起始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制取4-羟基-6-甲基-2-吡喃酮。后者与对氯苯胺重氮盐经偶合、重排、成盐制得哒嗪酮酸钾,各步收率均在80%以上。
关键词 哒嗪酮酸钾 农作物 杂交剂 化学杂交剂 育种
下载PDF
改革分析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文峰 高海翔 +3 位作者 毛朝姝 王红梅 赵慈 孙英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48-149,共2页
通过优化改革、合理设计,使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验课相呼应,并联系科学研究前沿,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关键词 分析化学教学 科学素质 改革
下载PDF
斜萼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瑢 王明安 +2 位作者 张勇 王明奎 丁立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692-694,共3页
目的 :对斜萼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柱色谱技术分离 ;MS ,1HNMR ,13CNMR以及 2D NMR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从全草中分离鉴定出 3个化合物 poliothrysoside ,棕榈酸 ,酪氨酸和 1个 β 谷甾醇与豆甾醇的混合物。结论
关键词 斜萼草 化学成分 poliothrysoside 研究 分离 结构鉴定 提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