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农科背景下生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探索与创建——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王洪亮 袁旭峰 +3 位作者 杜凤沛 李国学 程序 朱万斌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3期163-169,共7页
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办学特色和新农科专业建设要求,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科学与工程本科生专业的创建背景、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和定位、毕业生就业前景以及在新专业建设中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 结合中国农业大学办学特色和新农科专业建设要求,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科学与工程本科生专业的创建背景、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和定位、毕业生就业前景以及在新专业建设中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措施和完善教学模式等,总结了新农科理念下创办多学科融合交叉型新专业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专业 实践与对策 学科交叉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胡克林 李保国 +4 位作者 吕贻忠 段增强 李子忠 李贵桐 孙丹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33,共7页
对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面积约70hm。的试验区布设了68个观测点,驯定了其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质地、容重、pH、电导率、速氮、速磷、速钾、有机质、微量元素等)。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pH变... 对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面积约70hm。的试验区布设了68个观测点,驯定了其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质地、容重、pH、电导率、速氮、速磷、速钾、有机质、微量元素等)。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pH变异系数为0.02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12~0.77,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除微量元素Mn和Zn表现为纯块金效应外,其余土壤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均存在空间相关关系。其中表层土壤颚粒组成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空间相关距离最大。表现在全区均有相关性;其次,CaCO3含量和速效Fc的空间相关距离较大,分别为603m和541m;其余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距离范围为180~477m。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方法对未测点进行了估值,并绘制了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等值线图,分析表明其含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母质、土地利用方式、施肥、耕作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地统计学 半方差函数 空问分布
下载PDF
Seminar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学科研究生Seminar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顾日良 陈范骏 +6 位作者 张俊伶 袁力行 邹春琴 陈新平 申建波 江荣风 张福锁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2-44,共3页
对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学科研究生Seminar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Seminar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为植物营养学学科优秀人才的培养建立了有效的平台。
关键词 植物营养学 研究生培养 SEMINAR
下载PDF
当前农村土地经营现状及托管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双高基地曲周县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艳霞 刘全清 +1 位作者 张宏彦 孟昭峰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8期75-78,共4页
土地托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产生的新模式。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托管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便于机械化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符合中央制定的土地流转政策。介绍了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 土地托管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产生的新模式。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托管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便于机械化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符合中央制定的土地流转政策。介绍了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简称"双高"基地)依托当地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其他类似地区进行土地托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合作社 土地经营 土地托管 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早期阶段的“燎原星火”——以1975年至2000年公开的部分资料为依据
5
作者 唐建军 陈欣 +9 位作者 胡亮亮 章家恩 吴文良 林文雄 曹林奎 曹凑贵 李萍萍 李凤民 王克林 骆世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7,共12页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 20世纪的最后25年是中国内地的农业生态与生态农业理念推广、科研探索及人才队伍成长的早期阶段。本文基于中国知网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中国生态学学会官网、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网,《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农业现代化研究》《生态学杂志》等多种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有关学术期刊网站及孔夫子旧书网,对1975—2000年期间,中国内地从事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研究比较有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单位)和学者、公开出版的部分著作名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学领域(C03)与农业生态相关的立项项目、中国知网系统内中文学术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要素分析(发表年份、作者、所在单位、刊载期刊等)、被引次数及相关期刊创刊号特邀专论为依据的重要学术论文和学术论著题录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和分析,分析描述了早期阶段农业生态学及生态农业研究的热点及其变化过程。此外,本文还陈列和介绍了中国生态学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自成立至2000年期间组织和主办的十届全国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情况以及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发展。本文为关心和支持中国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各界人士了解20世纪最后25年里中国农业生态学领域的大致概貌提供了一个粗略小结,也是对既往时代的认同、肯定和对现世同人的鼓励鞭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与生态农业 中国知网系统 科学事件 资料挖掘 数据比较
下载PDF
基础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宝茹 邵小明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1年第5期37-41,I0004,I0005,共7页
野外实习是基础生态学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强野外实习教学建设、提高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是我国高校开展生态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中国农业大学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优选野外实习基地,对基础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进行了改... 野外实习是基础生态学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强野外实习教学建设、提高野外实习教学质量是我国高校开展生态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中国农业大学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优选野外实习基地,对基础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进行了改革,构建了以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三模块为框架,内容丰富并着眼学生全方位能力提升的野外实习教学体系,71%的学生实习效果综合考评获得优秀成绩,94%以上的学生给予该教学体系以肯定评价,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效果显著。本文对该教学体系的具体教改内容和效果进行阐述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基础生态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实习 教学改革 教学体系 效果评价
下载PDF
中国农业大学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研究获得新进展
7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第11期13-13,共1页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学军教授团队的一篇有关高寒草原生态系统N:O排放的研究论文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IobaIChangeBioIogy)杂志上发表。这篇论文,系统报道了在不同氮沉降水平、土地利用方式和放牧强度下我国天山...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学军教授团队的一篇有关高寒草原生态系统N:O排放的研究论文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IobaIChangeBioIogy)杂志上发表。这篇论文,系统报道了在不同氮沉降水平、土地利用方式和放牧强度下我国天山巴音布努克高寒草原生态系统N2O的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其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季冰雪融化期间(约1个月)不论氮添加水平、土地利用模式或放牧强度均未对土壤N:O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系统 中国农业大学 高寒 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模式 研究论文 排放规律 放牧强度
下载PDF
中国生态农业现代化:内涵、任务与路径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桂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71-1177,共7页
中国农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中国生态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任务和路径,并达成广泛共识十分必要。现代生态农业源于传统农业,吸纳现代科技成果,具备现代产业经营体系,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中国生态农... 中国农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中国生态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任务和路径,并达成广泛共识十分必要。现代生态农业源于传统农业,吸纳现代科技成果,具备现代产业经营体系,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中国生态农业现代化面临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和营养安全,传承农耕文化,支撑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与挑战。今后应坚持系统观念和守正创新原则,从创新生态农业典型模式、加强农业绿色投入品研发、加快生态农业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提升生态农业产业链运营能力和完善生态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与机制等方面重点突破。依靠农业科技与农村改革双轮驱动,创新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态农业 农业现代化 系统观念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344
9
作者 孙永明 李国学 +2 位作者 张夫道 施晨璐 孙振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9-173,共5页
该文依据中国农业废弃物数量大、品质差、价格低、危害多的污染特点和农业废弃物作为能源、肥料、饲料和材料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潜力以及在资源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 该文依据中国农业废弃物数量大、品质差、价格低、危害多的污染特点和农业废弃物作为能源、肥料、饲料和材料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潜力以及在资源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战略思路和战略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走循环经济的对策;提出了依靠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生物质经济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 生物质 循环经济 生物质经济
下载PDF
1961-2010年中国农业热量资源分布和变化特征 被引量:92
10
作者 胡琦 潘学标 +3 位作者 邵长秀 张丹 王潇潇 韦潇宇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利用全国5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GIS方法研究了近50a全国尺度热量资源分布,并比较分析1961-1980年(Ⅰ)和1981-2010年(Ⅱ)两个时段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热量资源分布不均匀,总体特征为... 利用全国508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GIS方法研究了近50a全国尺度热量资源分布,并比较分析1961-1980年(Ⅰ)和1981-2010年(Ⅱ)两个时段的热量资源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热量资源分布不均匀,总体特征为南多北少,东部主要受纬度的影响,西部则受地形影响。与时段Ⅰ相比,时段Ⅱ平均温度0℃、10℃和15℃等值线均存在北移现象;日平均气温≥0℃和≥10℃的持续日数平均增加5.5d和4.7d;日平均气温≥0℃和≥10℃积温分布和变化趋势相似,华南地区5500~6100℃·d(≥0℃积温)和5300~6500℃·d(≥10℃积温)积温带面积分别增加5.32×104km2和1.92×103km2。1961-2010年,平均温度气候倾向率为0.27℃/10a,增暖趋势显著,且北方增暖趋势较南方明显;最低、最高温度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7℃/10a和0.21℃/10a。≥0℃积温和≥10℃积温增加趋势大体一致,约为70℃·d/10a。近50a,全国热量资源(平均温度、最高、最低温度和积温)呈增加趋势,且最低温度变化幅度高于最高温度,对气候增暖起主要作用。气候增暖将对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使基于原来指标和气候确定的农业气候区划边界与当前气候现实存在偏离,研究热量资源的分布和变化对合理利用热量资源,确定合适的农业气候指标和作物种植区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量资源 温度 ≥0℃积温 ≥10℃积温
下载PDF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改善对策 被引量:39
11
作者 吕振宇 牛灵安 +2 位作者 郝晋珉 胡菊 沈广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8-224,共7页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耕地资源紧缺,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自身污染、农村生活污染还相当严重,工业污染、城市污染继续向农业地区转移;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 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水资源、耕地资源紧缺,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自身污染、农村生活污染还相当严重,工业污染、城市污染继续向农业地区转移;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状况还在发展。为改善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发展节水农业,控制农业自身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区域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态环境 污染
下载PDF
办好农业院校的资源环境专业──我国21世纪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目标、存在问题及改革趋势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从 沈德中 《环境教育》 1999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农业院校 专业培养目标 问题及改革 21世纪 农业资源环境 农业环保 植物营养 农业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
下载PDF
基于CMIP6气候模式的东北三省农业水热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晨霞 陈方正 +5 位作者 黄明霞 李林超 肖登攀 冯璞玉 刘德立 胡克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3,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农业水热资源分布,预估未来农业水热资源的时空变化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该文基于CMIP6中的27个气候模式和东北三省85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采用泰勒图法评估新一代全球气候模式对东北三省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农业水热资源分布,预估未来农业水热资源的时空变化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该文基于CMIP6中的27个气候模式和东北三省85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采用泰勒图法评估新一代全球气候模式对东北三省气候变化的模拟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SSP245和SSP585情景下东北三省农业水热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CMIP6中能较好模拟东北三省气候变化的模式为MRIE、ACC2和GFD2,且经过较优模式等权重集合修订后,模拟性能得到提升;②未来农业热量资源显著增加,SSP585情景下的增温速率(0.69℃/(10 a))明显高于SSP245情景(0.26℃/(10 a)),东北三省北部的增温幅度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沿海高于内陆,增幅高值区位于大兴安岭;③未来农业降水资源有所增加,但波动较大,到21世纪末期,SSP245和SSP585情景下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增加27.8%和22.1%,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且东部降水变率普遍高于西部,辽宁东南部将成为降水增加最显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东北三省 气候变化 水热资源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目标存在问题及改革趋势
14
作者 张从 沈德中 《中国林业教育》 1999年第S1期75-77,共3页
面临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农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都十分突出,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办好农业院校的资源环境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的农业资源环境专业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面临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农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都十分突出,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办好农业院校的资源环境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的农业资源环境专业人才,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最近国家重新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把原有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培养目标 改革趋势 农业院校 存在问题 农业资源环境 植物营养 环境问题 持续发展 毕业生
下载PDF
关于办好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几点思考
15
作者 郑大玮 徐祝龄 《中国林业教育》 1999年第S1期89-92,共4页
(一)我国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地干预自然,使全球的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近20年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的矛盾也... (一)我国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地干预自然,使全球的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近20年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的矛盾也在日趋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几点思考 环境学科 农业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 专业方向 环境科学 人口增长 环境破坏 植物营养
下载PDF
21世纪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特点及人才要求
16
作者 张从 《中国林业教育》 1999年第S1期55-56,共2页
(一)21世纪我国资源环境科学技术的特点人类的文明史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许多科学家预言,下个世纪人类将进入新的时期——环境文明时期。伴随环境问题而出现的新学科——环境科学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应运... (一)21世纪我国资源环境科学技术的特点人类的文明史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许多科学家预言,下个世纪人类将进入新的时期——环境文明时期。伴随环境问题而出现的新学科——环境科学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应运而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 技术发展趋势 农业资源 资源环境科学 资源环境问题 人才要求 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领域 三个阶段 下个世纪
下载PDF
中国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时间观与生态文明智慧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建军 齐鹏然 胡琦 《阅江学刊》 202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间制度、知识体系及社会实践。作为自然时间,其取法自然的时间命名和择取物候的时间标识,铺陈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作为文化时间,其“以自然为根”的文化特质,形塑着热爱自然生活、顺乎自然流变...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间制度、知识体系及社会实践。作为自然时间,其取法自然的时间命名和择取物候的时间标识,铺陈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作为文化时间,其“以自然为根”的文化特质,形塑着热爱自然生活、顺乎自然流变、崇敬自然万物、尊重自然规律,以及感恩自然馈赠的生态理念;作为社会时间,其朝向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传统,结构着顺时生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整洁环境、营造宜居生活,保护山野、守护绿水青山,关爱鸟兽、维系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实践。二十四节气是一宗兼具自然与人文、包括理念与实践的重大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弘扬其蕴含的时间观与生态文明智慧,不仅表征着其在激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巨大潜能,也昭示着其在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时间观 自然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
下载PDF
不同种类锌肥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评价
18
作者 祝园园 刘俊杰 +3 位作者 黄成东 刘文彪 李玲珊 鲁振亚 《肥料与健康》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锌是作物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严重缺锌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进而导致人体锌营养摄入不足,危害人体健康。施用锌肥是改善土壤缺锌和补充作物锌营养的有效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也有显著效果。概述了单质锌肥(无机锌肥、螯合... 锌是作物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严重缺锌会影响作物的生长,进而导致人体锌营养摄入不足,危害人体健康。施用锌肥是改善土壤缺锌和补充作物锌营养的有效方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也有显著效果。概述了单质锌肥(无机锌肥、螯合锌肥、络合锌肥、纳米锌肥)和含锌复合肥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对影响锌肥大规模应用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锌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养分退化、利用率低、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并对锌肥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锌肥 螯合锌肥 络合锌肥 纳米锌肥 含锌复合肥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乐陵科技小院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构建与实践
19
作者 李赟 宁刚 +2 位作者 张宏彦 梁军 陈延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0期177-180,共4页
针对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学农不知农、学农不爱农的突出问题,青岛农业大学依托乐陵“科技小院”,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将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融入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振兴中,构建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针对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学农不知农、学农不爱农的突出问题,青岛农业大学依托乐陵“科技小院”,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目标,将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融入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和组织振兴中,构建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赋能乡村振兴的教育新模式,有效提升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乡村人才振兴“输血”和“造血”,促进乡村振兴有效精准落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小院 专业硕士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社会影响
下载PDF
我国羊养殖量及其粪尿资源化利用潜力分析
20
作者 邓茹丹 王国英 +2 位作者 李丹阳 李国学 袁京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3,共9页
为了解我国各地区羊粪尿产量及其资源化利用潜力,本研究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和粪尿产排污系数,估算了2021年我国各省份羊粪尿产生量、羊粪尿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潜力,进一步测算了羊粪尿养分农田耕地负荷。结果表明,2021年全国羊粪尿总产生... 为了解我国各地区羊粪尿产量及其资源化利用潜力,本研究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和粪尿产排污系数,估算了2021年我国各省份羊粪尿产生量、羊粪尿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潜力,进一步测算了羊粪尿养分农田耕地负荷。结果表明,2021年全国羊粪尿总产生量达2.91亿t,其中总氮(TN)、总磷(TP)、总钾(TK)含量分别为91.08万、19.28万t和73.89万t,可有效替代氮肥(以尿素计)255.31万t、磷肥(以P_(2)O_(5)计)108.45万t、钾肥(以K_(2)O计)191.82万t,可产沼气165.95亿m^(3),具有较高的肥料化与能源化利用潜力。青海和西藏两省份农田耕地负荷居全国第一和第二,消纳羊粪尿时,应充分考虑耕地、农牧交错带、林地和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粪尿 养分 肥料化 能源化 耕地负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