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管理初探——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石磊 李克民 《农业科技管理》 2015年第2期55-58,共4页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管理现状,指出了在发展农业现代化时期我国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管理模...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管理现状,指出了在发展农业现代化时期我国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管理模式和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善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的对策,同时拓展了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发展的功能定位,以期使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更好地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 管理模式 服务 功能定位
下载PDF
浅析科研农场农机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顺义基地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少康 杨久臣 +1 位作者 石磊 李克民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11期18-19,共2页
介绍了农业科研单位农机的特点,农机管理的现状,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顺义基地为例,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农机管理机制,以期更好的为科研服务。
关键词 试验农场 农业机械 管理与维修
下载PDF
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提升耕地科技创新水平——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实施“沃田科技行动”为例
3
作者 解沛 田帅 +2 位作者 石磊 曲积彬 刘爽 《农业科技管理》 2023年第4期12-15,共4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支撑粮食增产潜能发挥的重要载体。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加强高标准...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支撑粮食增产潜能发挥的重要载体。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党中央对耕地问题的重视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耕地资源形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耕地利用的科技创新需求,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推动实施“沃田科技行动”为例,从“七块地”科技提升、耕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耕地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等方面阐述了耕地科技创新战略任务和实施路径,并提出了加快推动耕地科技创新的建议,以期全面提升我国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形势 耕地科技创新 “沃田科技行动” 耕地科技创新平台
下载PDF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论坛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雯玥 杨涛 +1 位作者 谭光万 杨建仓 《中国种业》 2018年第1期14-20,共7页
第三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7年11月18-20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以"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种质资源领域的专家及青年学者、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青年以及在站博... 第三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7年11月18-20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以"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种质资源领域的专家及青年学者、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青年以及在站博士后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规划和现实需求出发,针对种质资源的特性,围绕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二十字方针、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及科研人员基本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每届论坛以"立地"文化为主要命题,结合农业前沿、科技发展、科研匠心为副命题,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同行业优秀的青年人员和博士后为在站博士后及广大青年学者作报告,旨在形成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融汇国际科研力量,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激发优秀青年人才科研潜力,搭建学术思想吐故纳新、技术经验交互提升、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科学 种质资源 前沿技术 博士后论坛
下载PDF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奠基者——记中国农业科学院董玉琛院士 被引量:1
5
作者 谭光万 刘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8,共8页
董玉琛院士是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学科发展和社会大背景下,从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学科发展与个人贡献、学术特点、科学精神与人格魅力4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董玉琛院士学术成长历程,探究其取得成功的影响因... 董玉琛院士是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将个人的成长置于学科发展和社会大背景下,从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学科发展与个人贡献、学术特点、科学精神与人格魅力4个方面系统梳理了董玉琛院士学术成长历程,探究其取得成功的影响因素,以启发和激励青年学者,传承和弘扬老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玉琛 作物种质资源学 奠基者
原文传递
唐仁健考察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南繁工作
6
作者 《中国种业》 2021年第6期6-6,共1页
5月8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一行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三亚南繁基地调研,考察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科教司司长周云龙、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兴旺,中国农业科学院... 5月8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一行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三亚南繁基地调研,考察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农业农村部总经济师、办公厅主任魏百刚、科教司司长周云龙、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兴旺,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孙坦、作科所所长钱前院士及海南省有关领导陪同调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经济师 中国农业科学院 作物科学 周云龙 科教司 种业管理 资源圃 南繁基地
下载PDF
中国作物科学“十一五”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3
7
作者 万建民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综述了我国作物科学研究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指出了目前我国作物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十一五”期间作物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作物科学 十一五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国家作物科学数据结构组织模式研究
8
作者 詹英 吴春明 曹永生 《农业网络信息》 2010年第10期14-17,共4页
研究了国家农作物资源数据结构组织模式的架构,设计了国家作物科学数据管理远程控制平台,构建了国家农作物品种资源数据管理工具,包括农作物资源信息规范视图处理器、数据结构生成器、数据视图生成器,从而提升远程数据管理和存储管理能... 研究了国家农作物资源数据结构组织模式的架构,设计了国家作物科学数据管理远程控制平台,构建了国家农作物品种资源数据管理工具,包括农作物资源信息规范视图处理器、数据结构生成器、数据视图生成器,从而提升远程数据管理和存储管理能力,实现国家作物科学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运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池 组织模式 管理控制 视图
下载PDF
作物基因组学与作物科学革命 被引量:36
9
作者 贾继增 高丽锋 +2 位作者 赵光耀 周文斌 张卫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316-3332,共17页
作物科学的发展对于世界粮食的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历史。通过比较中国与国际上矮化育种时间、矮源的来源以及同期主要绿色革命国家产量的提高幅度,证明中国应该是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策源地与发起国之一。包括... 作物科学的发展对于世界粮食的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历史。通过比较中国与国际上矮化育种时间、矮源的来源以及同期主要绿色革命国家产量的提高幅度,证明中国应该是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策源地与发起国之一。包括"中国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等成果在内的中国作物科学研究成果对中国及世界作物生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当前中国的作物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次绿色革命之后的数十年间,中国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遗传改良年增长仅为0.7%—0.9%,远低于1.7%的需求;肥水利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3;机械化程度虽有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问题。鉴于上述情况,目前迫切需要开展一场以"更高产、更高效、更优质、更环保"为主要目标的新的绿色革命。尽管传统的作物科学对作物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事实证明,仅靠传统的作物科学难以完成新的绿色革命重任。作物基因组学是当前生物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新兴学科。当前大多数作物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标志着作物科学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为基于基因组学的作物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基因组学的发展正在促进作物科学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促进作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与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种质资源变异组学科的形成;(2)促进作物育种理论与育种方法的重大突破,推动育种基因组学的形成与发展;(3)推动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影响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批受环境因素调控的基因将被发现,促进栽培学研究向栽培基因组学的方向发展;(4)迅速提高特色作物的研究水平,缩小作物间研究差距。当前是作物科学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种质资源变异组学、育种基因组学与栽培基因组学的发展将引起作物科学的革命,并将由此引发新的绿色革命。文中分析了中国当前在研究队伍的组织、研究题目与研究材料的选择与研究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科学 基因组学 作物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 作物栽培
下载PDF
作物科学中的环境型鉴定(Envirotyping)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云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354-3371,共18页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地球的环境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而作物生产取决于作物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精细解析作物的基因型及其各个遗传组分对于表现型的贡献。然而对于作物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子...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对地球的环境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而作物生产取决于作物基因型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精细解析作物的基因型及其各个遗传组分对于表现型的贡献。然而对于作物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子,目前,只能通过作物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型来推测其综合作用,或对整个试验区的个别环境因子进行对比分析,因而无法对各类环境因子进行深入剖析。笔者首次在国际上提出了环境型鉴定概念,并创造了一个英文新词etyping来表示。在本文中,环境型鉴定用envirotyping来代替。环境型(envirotype)用来描述包括所有影响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因子及其各种组合,外部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水、肥、气、热、光、土壤、耕作制度和伴生生物等;而环境型鉴定用来表述对所有环境因子的解析和测定。环境型信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采集。作物多年多点区域试验积累了大量相关试验点的环境数据;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土壤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气候、天气、土壤的数据;小型气象站可以监测小范围的天气、降雨、温度、气流等气象因子。众多环境检测仪器的使用,可以大规模采集与植物冠层、植物周边甚至单个试验小区和单个测试材料有关的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病虫害、伴生生物等外界环境因子。环境型信息将日益广泛应用于环境及其特征性鉴定、作物基因型-环境型互作、表现型预测、病虫害流行预测、近等环境型(near iso-envirotype)确定、作物对特定环境的反应研究、农艺组学(agronomic genomics)、精准高效农业等。展望未来,环境型鉴定需要将研究对象聚焦在单个材料的水平,实现单个材料的相关环境因子不同阶段的动态鉴定;需要开发和建立与基因型、表现型相结合的综合信息系统以及相应的决策支撑系统;环境型信息将最终有助于建立基于基因型-表现型-环境型的三维作物生产和研发系统,从而使未来作物育种中的选择建立在此三维空间概念的基础之上,并推动高产高效作物生产体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 环境信息 环境型 环境型鉴定 基因型-环境型互作 近等环境型 农艺组学 表现型预测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呼唤科技评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佟屏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0-24,共5页
科技评论是促进科学发展、技术创新以及繁荣科学技术事业的动力,科学研究中的评论与批判是最富有创新性的活动.我国农业科技评论明显滞后,有传统儒学文化思想的凝滞作用,也有无形和有形的政治干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应该相伴有一个科技... 科技评论是促进科学发展、技术创新以及繁荣科学技术事业的动力,科学研究中的评论与批判是最富有创新性的活动.我国农业科技评论明显滞后,有传统儒学文化思想的凝滞作用,也有无形和有形的政治干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应该相伴有一个科技评价体系,培植科学家进取心、毅力和献身精神.要鼓励发表观点鲜明的科技评论,创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评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学 科技评论 科技进步 学术氛围
下载PDF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被引量:107
12
作者 谢瑞芝 李少昆 +4 位作者 李小君 金亚征 王克如 初震东 高世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14-1924,共11页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 保护性耕作(conservation tillage,CT)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收集中国公开发表的与保护性耕作相关的研究论文,整理前人研究提供的试验数据,分析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生产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作物稳产丰产研究提供支持。研究发现,保护性耕作对作物的生长发育、病虫害发生、水分利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当地传统耕作模式为对照,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物产量平均增加12.51%。但有10.92%数据显示减产,表明保护性耕作减产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归纳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的主要原因。中国自"六五"期间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工作,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对保护性耕作概念的深入理解,中国保护性耕作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研究,保护性耕作要充分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新型研究技术和研究手段,明确保护性耕作影响作物生产的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可持续农业 作物生产 产量 综述
下载PDF
中国禾谷类作物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富集中心研究 被引量:54
13
作者 刘旭 黎裕 +3 位作者 曹永生 董玉琛 方沩 陆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F0002,F0003,共10页
通过对中国禾谷类作物地方品种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多样性分析,提出了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黍稷、高粱、燕麦等作物种质资源的富集中心;同时,对分布于中国的禾谷类糯性、裸粒、矮秆和育性等特有基因资源进行了探讨。该项研究结果对于... 通过对中国禾谷类作物地方品种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多样性分析,提出了水稻、小麦、玉米、谷子、黍稷、高粱、燕麦等作物种质资源的富集中心;同时,对分布于中国的禾谷类糯性、裸粒、矮秆和育性等特有基因资源进行了探讨。该项研究结果对于加速特有基因的发掘和高效利用以及作物起源演化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地理分布 富集中心 特有资源
下载PDF
中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实践与未来研究方向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杨庆文 秦文斌 +3 位作者 张万霞 乔卫华 于寿娜 郭青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截止2011年底,我国利用物理隔离和主流化两种保护方法已建成各类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226个,保护物种52个,分布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物理隔离保护点154个,保护物... 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已成为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截止2011年底,我国利用物理隔离和主流化两种保护方法已建成各类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226个,保护物种52个,分布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物理隔离保护点154个,保护物种39个,分布于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流化保护点72个,保护物种31个,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文通过对我国已建成的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的调查和分析,比较了物理隔离和主流化两种保护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两种保护方法建设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未来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的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野生植物 原生境保护 物理隔离 主流化
原文传递
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5
作者 刘旭 郑殿升 +9 位作者 董玉琛 朱德蔚 方嘉禾 费砚良 贾敬贤 蒋尤泉 杨庆文 王述民 黎裕 曹永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11-416,F0002,共7页
本研究围绕粮食、经济、果树、蔬菜、饲草与绿肥、花卉六大类作物,以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为主线,开展了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学界定和系统规范了种质资源概念和范畴,提出了层次结构的理论,查清... 本研究围绕粮食、经济、果树、蔬菜、饲草与绿肥、花卉六大类作物,以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等为主线,开展了中国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多样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学界定和系统规范了种质资源概念和范畴,提出了层次结构的理论,查清了中国粮食与农业植物有9631个物种及其分布、特征特性及用途;深入研究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本底,首次明确了中国农作物总计有528种(类),涉及1339个栽培物种和1930个野生近缘植物物种;优化了农作物种以下农艺性状分类技术指标,阐明了中国农作物地方品种的987个变种、978个变型、1223个农艺性状特异类型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得出了中国是禾谷类作物裸粒基因、糯性基因、矮秆基因和育性基因等特异基因的起源中心或重要起源地之一的结论;首次编撰出版了《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专著6卷,并编撰了《中国粮食与农业植物物种名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理论体系。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野生近缘植物 多样性
下载PDF
作物栽培研究与现代生态农业 被引量:31
16
作者 赵广才 马兴林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现代生态农业 农业科学 研究进展 中国
下载PDF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路在何方——中国作物学会年会采撷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杰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共4页
论述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报道了各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情况 ,并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中国 农业技术推广 体系改革 作物学会 2004年年会 体制创新 机制创新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化管理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飞 周国民 满芮 《大数据》 2022年第1期24-36,共13页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建设、管理与共享工作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相关国际组织和农业科学数据平台格外活跃,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现状来看,科学数据管理中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 农业科学数据资源的建设、管理与共享工作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相关国际组织和农业科学数据平台格外活跃,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从科学数据资源建设的现状来看,科学数据管理中心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化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构建了农业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模型,并从科学数据管理标准、数据汇交与加工、数据长期保存和数据共享服务4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解释,力图为科学数据管理、共享与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学数据 生命周期 管理模式 数据共享
下载PDF
深度学习在作物及其近缘种抗病性智能鉴定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攀 张建华 +4 位作者 郑晓明 周国民 胡林 冯全 柴秀娟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93-2012,共20页
作物及其近缘种抗病性的精准鉴定是筛选和培育作物抗病性品种的关键环节,是安全有效防治作物病害的重要方式,也是野生种质资源异位保存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工作量巨大,且严重依赖于调查人员的主观判断,快速、准... 作物及其近缘种抗病性的精准鉴定是筛选和培育作物抗病性品种的关键环节,是安全有效防治作物病害的重要方式,也是野生种质资源异位保存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基础。传统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工作量巨大,且严重依赖于调查人员的主观判断,快速、准确的作物及其近缘种抗病性智能化鉴定方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方法的快速发展与大量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作物及其近缘种抗病性智能鉴定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以水稻3大病害(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为例,从阐述其抗病性鉴定的规范标准和传统抗病性鉴定方法出发,随后从病害检测、病害分割和病害危害程度评估3方面综述了深度学习在作物及其近缘种抗病性智能鉴定中的研究进展,凝练了深度学习在抗病性鉴定上的应用情况和面临的难点与挑战,并对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深度学习在作物及其近缘种抗病性鉴定中的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近缘种 种质资源鉴定 抗病性 智能鉴定 精准鉴定 深度学习
下载PDF
美国大豆几项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
20
作者 丁安林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8期21-22,共2页
近年来,美国大豆生产发展较快,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由于加强了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结果,其主要的有以下几项。 (一) 大豆结瘤与固氮的研究 农业部植生所固氮与遗传室的迪万(Devine),1982年从我国引进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并陆续进行了快生... 近年来,美国大豆生产发展较快,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由于加强了应用基础科学研究的结果,其主要的有以下几项。 (一) 大豆结瘤与固氮的研究 农业部植生所固氮与遗传室的迪万(Devine),1982年从我国引进快生型大豆根瘤菌,并陆续进行了快生型USDA205结瘤的遗传研究,发现了“北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结瘤 基因 育种 美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