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免疫原性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玲英 张念章 +4 位作者 王金磊 林旋 周东辉 朱兴全 王寿昆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63-668,共6页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可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给全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致密颗粒(dense granule)分泌的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e proteins,GRAs)参与调节纳虫泡(parasitophorous v...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可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弓形虫病,给全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致密颗粒(dense granule)分泌的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e proteins,GRAs)参与调节纳虫泡(parasitophorous vacuole,PV)及纳虫泡膜(parasitophorous vacuole membrane,PVM)的形成并能维持其结构稳定性,部分GRAs可参与宿主细胞的转录。近几年来,不断发现了多种新的GRA蛋白家族新成员,并随着对该家族成员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GRAs是研制抗弓形虫疫苗的候选分子之一。本文综述了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免疫原性研究的新进展,旨在为研究弓形虫致病机理和研发新的抗弓形虫疫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弓形虫病 致密颗粒蛋白(GRAs) 纳虫泡 纳虫泡膜 分子疫苗
下载PDF
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流行情况调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2
作者 李雅琪 王玉桂 +5 位作者 邹扬 张月玥 马平平 叶得河 王帅 马永华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81,共6页
为探究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采集兰州市五大主城区宠物猫粪便样品共计655份,提取DNA,采用套式PCR扩增结合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构建遗传关系树。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97%(26/655),测序鉴定发现均为猫隐孢子... 为探究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采集兰州市五大主城区宠物猫粪便样品共计655份,提取DNA,采用套式PCR扩增结合测序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并构建遗传关系树。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3.97%(26/655),测序鉴定发现均为猫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felis)。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兰州市宠物猫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与品种、季节及样品来源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兰州市宠物猫携带隐孢子虫且存在传播给人的风险,研究结果为预防兰州地区人、猫感染隐孢子虫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宠物猫 兰州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全球口蹄疫防控技术及病原特性研究概观 被引量:65
3
作者 刘在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547-3564,共18页
口蹄疫是危害猪牛羊等主要家畜畜种的疫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被中国政府列在一类动物疫病的首位。中国猪、牛、羊养殖量最大、邻国众多,防控口蹄疫不仅对本国农牧业发展起关键作用,而且对全球口蹄疫防控有... 口蹄疫是危害猪牛羊等主要家畜畜种的疫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被中国政府列在一类动物疫病的首位。中国猪、牛、羊养殖量最大、邻国众多,防控口蹄疫不仅对本国农牧业发展起关键作用,而且对全球口蹄疫防控有重要意义。目前,除一些发达国家消灭了口蹄疫并保持着无疫状态外,口蹄疫仍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流行或散发。中国周边口蹄疫疫情不断,对中国造成高压威胁,近年流行的O/ME-SA/Pan Asia、O/SEA/Mya-98和A/ASIA/Sea-97病毒均是传入的。从周边流行的病毒、流行的频率和循环的区域位置判断,O/Pan Asia-2、A/Iran-05、Asia1/Sindh-08和O/Ind-2001病毒未来威胁依然较大。几十年来,中国不断完善各级兽医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科研带动、技术指导、疫情监控的职能,采取疫苗强制免疫为主的防控政策,卓有成效。依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口蹄疫渐进控制路线图(PCP-FMD),中国目前处于阶段3。推进口蹄疫防控效果进入更高阶段,关键在诊断检测技术和疫苗。自主研发的液相阻断ELISA、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ELISA、多重RT-PCR等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中国口蹄疫诊断检测工作,并在朝鲜、越南等国应用。新一代测序、胶体金和纳米示踪材料标记免疫层析和生物反应效应分子检测等更精准便捷的新技术,未来也有望在口蹄疫诊断中实现应用。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效力最优,是目前应用的主要疫苗,但存在干扰鉴别诊断等缺陷。随着免疫学理论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应用标记疫苗、活载体疫苗、表位蛋白疫苗和病毒颗粒样疫苗等新型疫苗是未来的趋势。近十余年来,反向遗传操作凭借其定向改造基因组等强大技术优势,不仅促进了标记疫苗等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而且推动了口蹄疫病毒宿主嗜性、复制机制、受体利用和先天性免疫应答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必将有力推动防控应用型研究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流行现状 防控新技术 病原特性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形成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马艳平 刘永生 张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4-246,共3页
副猪嗜血杆菌是存在于健康猪上呼吸道的一种致病菌,也是格拉泽氏病的病原。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其致病力的变化和造成慢性感染有直接关系,研究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功能对阐明致病菌的慢性感染和抗生素的耐受性具有重要的... 副猪嗜血杆菌是存在于健康猪上呼吸道的一种致病菌,也是格拉泽氏病的病原。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其致病力的变化和造成慢性感染有直接关系,研究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功能对阐明致病菌的慢性感染和抗生素的耐受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就副猪嗜血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功能、及其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生物被膜 形成机制 功能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奶牛IL-18基因的克隆与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乔军 孟庆玲 +4 位作者 陈创夫 才学鹏 刘佳旭 任艳 张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2,共4页
为了克隆并表达中国荷斯坦奶牛白介素18(interleukin,IL-18)基因,用牛白介素18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刀豆蛋白(ConA)刺激后荷斯坦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b)总RNA进行RT-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入pMD18-T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目... 为了克隆并表达中国荷斯坦奶牛白介素18(interleukin,IL-18)基因,用牛白介素18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刀豆蛋白(ConA)刺激后荷斯坦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b)总RNA进行RT-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入pMD18-T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FP-C1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GFP-IL-18,转染BHK-21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结果:该基因全长582 bp,编码193个氨基酸,与羊、犬和猪IL-18基因相比,核苷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但与小鼠和鸡IL-18基因相比有明显的种属差异,转染48 h后,可在转染细胞胞浆中检测到黄绿色的荧光,表明已成功克隆了中国荷斯坦奶牛IL-18基因,并实现了该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8基因 克隆 真核表达 中国荷斯坦奶牛
下载PDF
转录间隔区(ITS)在寄生虫分子生物学分类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43
6
作者 牛庆丽 罗建勋 殷宏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8年第4期41-47,共7页
在寄生虫分子分类学研究中,利用核糖体DNA对寄生虫进行分类学,以及虫种进化关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方法。但由于它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特点,所以很难在同种异株的区分上有所作为。内转录间隔区ITS是位于寄生虫的遗传物质特... 在寄生虫分子分类学研究中,利用核糖体DNA对寄生虫进行分类学,以及虫种进化关系学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方法。但由于它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特点,所以很难在同种异株的区分上有所作为。内转录间隔区ITS是位于寄生虫的遗传物质特别是核糖体DNA(rDNA)上18S和28S基因之间的区域片段,由于它在生物种和亚种间变异较大,从而可以用来进行动物原虫种间以及株间的分类鉴定。因此,在分子分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核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作为分子标记。本文介绍ITS作为分子标记在寄生虫分子分类中的作用及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NA—ITS 寄生虫 分子标记 应用
下载PDF
T细胞表位预测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疫苗研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启伟 王永录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23,共5页
随着分子免疫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对T淋巴细胞免疫分子机制的阐释,大量T细胞表位信息以及功能基因组学资料的积累,使得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T细胞表位的研究受到重视,可能成为疫苗研发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阐述了T细胞表位预测的理论和方法... 随着分子免疫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对T淋巴细胞免疫分子机制的阐释,大量T细胞表位信息以及功能基因组学资料的积累,使得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T细胞表位的研究受到重视,可能成为疫苗研发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阐述了T细胞表位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在抗口蹄疫病毒疫苗研发中的应用,并讨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表位预测 疫苗 口蹄疫病毒
下载PDF
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艳 景志忠 +2 位作者 刘振勇 乔军 才学鹏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7年第4期30-33,共4页
建立人-猪囊虫、猪带绦虫替代动物模型的实验技术在解决猪囊虫病研究的材料来源、以及在寄生虫入侵、致病性、免疫机制和宿主特异性等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尤其对啮齿类... 建立人-猪囊虫、猪带绦虫替代动物模型的实验技术在解决猪囊虫病研究的材料来源、以及在寄生虫入侵、致病性、免疫机制和宿主特异性等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尤其对啮齿类动物模型上取得的成就,以及新的研究动态和策略进行概述。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猪囊虫和猪带绦虫病实验动物模型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和加快猪囊虫病研究的步伐,早日在我国有效控制人猪囊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虫病 带绦虫病 实验动物模型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翟军军 窦永喜 +4 位作者 张海瑞 毛立 蒙学莲 骆学农 才学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355-2362,共8页
【目的】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对小反刍兽疫P基因全长进行克隆,通过生物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序... 【目的】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小反刍兽疫病毒P蛋白的功能及其在病毒增殖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对小反刍兽疫P基因全长进行克隆,通过生物学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利用I-TASSER进行三级结构预测,然后分析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P基因和MV、CDV、RPV、DMV和PDV的P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62.9%、63.3%、64.4%、65.1%和60.4%,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45.9%、46.2%、50.6%、50.3%和47.0%。三级结构表明该蛋白由3个结构域构成,中间是由多个α-螺旋构成的结构域,主要行使与L大蛋白和RNA结合的功能,两边分别是N-端和C-端结构域,C-端结构域含有3个α-螺旋,分别位于458—468aa、492—499aa和503—505aa位,主要作为N蛋白α-螺旋的结合位点。【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小反刍兽疫病毒P基因,分析和预测了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其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及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P蛋白 克隆 结构与功能 分析
下载PDF
弓形虫棒状体颈部蛋白及棒状体蛋白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颖 高琦 +1 位作者 徐前明 朱兴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17-1221,共5页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因其复杂的生活史和致病机理,目前尚无有效的专用药物进行治疗。近年来,关于抗弓形虫免疫及疫苗的研究逐步深入,棒状体颈部蛋白(RONs)及棒状体蛋白(ROPs)作为重要的抗弓形虫疫...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因其复杂的生活史和致病机理,目前尚无有效的专用药物进行治疗。近年来,关于抗弓形虫免疫及疫苗的研究逐步深入,棒状体颈部蛋白(RONs)及棒状体蛋白(ROPs)作为重要的抗弓形虫疫苗的候选抗原分子,广泛应用于新型抗弓形虫疫苗的研究中。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弓形虫棒状体颈部蛋白及棒状体蛋白的研究新进展,尤其是这些RONs及ROPs作为新型DNA疫苗分子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弓形虫病 棒状体颈部蛋白(RONs) 棒状体蛋白(ROPs) 分子疫苗
下载PDF
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萍 丛国正 +3 位作者 独军政 邵军军 林彤 常惠芸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5-717,726,共4页
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是有许多基因产物及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形式。细胞凋亡发生过程的启动和进行受到精确调控,具有独特而复杂的信号系统。各种凋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通路传至细胞内,激活... 细胞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是有许多基因产物及细胞因子参与的一种有序的细胞自我消亡形式。细胞凋亡发生过程的启动和进行受到精确调控,具有独特而复杂的信号系统。各种凋亡信号通过信号传导通路传至细胞内,激活靶分子而产生细胞效应,引发细胞凋亡。一般认为,细胞凋亡存在3条主要通路:线粒体通路、内质网通路和死亡受体通路,各通路间互相联系,共同调节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 死亡受体 线粒体 内质网
下载PDF
线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贾万忠 闫鸿斌 +4 位作者 倪兴维 曹平 娄忠子 付宝权 史万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55-1265,共11页
线虫(nematode)种类繁多,生活方式多样,一部分线虫可寄生于动物和植物体内,引起线虫病(nematodiasis),其中旋毛虫病、猪蛔虫病等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普遍流行,危害严重。本文将对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应... 线虫(nematode)种类繁多,生活方式多样,一部分线虫可寄生于动物和植物体内,引起线虫病(nematodiasis),其中旋毛虫病、猪蛔虫病等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普遍流行,危害严重。本文将对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应用和今后发展方向做一简要综述。迄今,已完成46种线虫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线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碱基组成、基因结构、基因变异等方面有其特点,这些分析结果为线形动物门线粒体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分子分类学研究、虫种(株)鉴定与分类、分子系统发育和进化分析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作用,为线虫病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结构 分类
下载PDF
1-2月龄荷斯坦奶牛不同组织中FMDV受体亚基αv、β3、β6mRNA转录水平的相对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独军政 常惠芸 +6 位作者 薛霜 高闪电 丛国正 邵军军 林彤 包慧芳 才学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05-611,共7页
【目的】建立检测牛口蹄疫病毒(FMDV)受体亚基αv、β3、β6 mRNA相对转录水平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受体αvβ3和αvβ6在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转录水平。【方法】在对牛FMDV受体基因克隆和测序的基础上,设计实时定量PCR引物,以GAPDH为内... 【目的】建立检测牛口蹄疫病毒(FMDV)受体亚基αv、β3、β6 mRNA相对转录水平的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受体αvβ3和αvβ6在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转录水平。【方法】在对牛FMDV受体基因克隆和测序的基础上,设计实时定量PCR引物,以GAPDH为内参基因,采用△△Ct相对定量PCR方法检测分析FMDV受体亚基αv、β3、β6 mRNA在1—2月龄荷斯坦奶牛体内不同器官组织中的转录表达谱。【结果】αvβ3在荷斯坦奶牛24种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转录表达;αvβ6在甲状腺、硬腭、鼻内皮、喉头、肺、食管、肾、后蹄冠状带等组织表达量较高,在唇、舌皮、软腭、气管、心脏、瘤胃、直肠、前蹄冠状带等组织转录表达量适中,在唾液腺、下颌淋巴结、肝、脾、肌肉等组织未检测到表达;αvβ6在牛体内的表达分布与FMDV组织嗜性基本一致,αvβ6受体可能是决定FMDV组织嗜性的主要功能受体,αvβ3的组织分布似乎与FMDV组织嗜性无关,但不能排除αvβ3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结论】建立了检测FMDV受体亚基mRNA在不同器官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对实时定量PCR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DV受体 mRNA转录水平 SYBR Green I 荷斯坦奶牛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及其在寄生虫学上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中原 李佳缘 +2 位作者 王燕 袁子国 周东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25-1031,共7页
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是一种多家族成员的细胞因子,包括IL-17A~F,受体有5种(IL-17RA~IL-17RE)。与IL-1、TNF-α信号传导途径类似,IL-17受RORγt调节,能激活NF-κB、MAP激酶和ERK1/2等信号分子,发挥其生物学功能。IL-17... 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是一种多家族成员的细胞因子,包括IL-17A~F,受体有5种(IL-17RA~IL-17RE)。与IL-1、TNF-α信号传导途径类似,IL-17受RORγt调节,能激活NF-κB、MAP激酶和ERK1/2等信号分子,发挥其生物学功能。IL-17家族具有强大的致炎作用,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增多且向局部组织浸润;可促进多细胞因子释放,积极参与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及造血作用和家族成员间协同作用。IL-17虽在适应型免疫反应过程中产生,但其经典功能却主要在固有免疫调节反应中发挥,且与寄生虫对宿主的侵袭和致病关系紧密,在宿主抗寄生虫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就IL-17及其在寄生虫学上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吸虫 线虫 疟原虫 利什曼原虫 锥虫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遗传变异剖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豪泰 张杰 +3 位作者 孙德惠 马丽娜 刘湘涛 刘永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826-2834,共9页
【目的】明确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异与结构、功能的关系以及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利用DNAstar和Clustalx程序进行184个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多重排比。【结果】口蹄疫病毒基因组ORF大小有所差异,范围为696... 【目的】明确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异与结构、功能的关系以及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利用DNAstar和Clustalx程序进行184个口蹄疫病毒基因组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多重排比。【结果】口蹄疫病毒基因组ORF大小有所差异,范围为6963~7120 nt,编码2320~2339 aa的多聚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7个不同血清型间>77.6%和>78.3%,本研究发现了可能和生物学功能相关的新的保守和变异区域。【结论】口蹄疫病毒RNA的变异类型丰富和多样性程度较高,自然界存在的毒株可能大于血清学和测序发现的FMDV的毒株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 遗传变异 病毒基因组 结构特征
下载PDF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的检测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萍 郭晗 +4 位作者 储岳峰 贺英 高鹏程 张念章 逯忠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0-341,共2页
湖北某地羊场发生严重呼吸道疾病,经初步诊断为疑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CPP)。将患病山羊肺组织提取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根据OIE推荐的PCR-REA方法和Mccp-specific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这两种方法都得到了预期的片段。说明送检山羊肺... 湖北某地羊场发生严重呼吸道疾病,经初步诊断为疑似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CPP)。将患病山羊肺组织提取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根据OIE推荐的PCR-REA方法和Mccp-specific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这两种方法都得到了预期的片段。说明送检山羊肺组织中存在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Mccp),也证实了国内Mccp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 PCR
下载PDF
秦岭羚牛寄生虫种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三科 潘广林 +3 位作者 马清义 林青 宋军科 孙韵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近年来,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所饲养的20余头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进行了寄生虫种类的调查研究,所获寄生虫标本经鉴定共有11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2种、线虫4种、原虫1种、硬蜱1种、毛虱1种,包括印度槽盘吸虫(Ogmaco... 近年来,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所饲养的20余头羚牛(Budorcas taxicolor)进行了寄生虫种类的调查研究,所获寄生虫标本经鉴定共有11种,其中吸虫2种、绦虫2种、线虫4种、原虫1种、硬蜱1种、毛虱1种,包括印度槽盘吸虫(Ogmacotyle indica),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lanceatum),贝氏莫尼茨绦虫(Moniezia benedeni),细颈嚢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原圆线虫(Protostrongylus sp.),仰口线虫(Bunostomum sp.),美丽筒线虫(Gongylonema pulchrum),艾美耳球虫(Eimeriaspp.),血蜱(Haemaphysalis sp.),毛虱(Trichodecte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羚牛 寄生虫 种类
下载PDF
反向遗传技术致弱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对SPF鸡的免疫效力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涛 吉艳红 +2 位作者 贾艳娥 朱启运 李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5-480,共6页
为评估致弱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的免疫效力,本研究采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的一株基因Ⅶ型NDV减毒疫苗株(MG7株),通过滴鼻点眼接种4周龄SPF鸡后,检测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攻毒后保护效率和排毒情况等指标,评价MG7株的免疫效果。... 为评估致弱的基因Ⅶ型新城疫病毒(NDV)的免疫效力,本研究采用反向遗传技术构建的一株基因Ⅶ型NDV减毒疫苗株(MG7株),通过滴鼻点眼接种4周龄SPF鸡后,检测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攻毒后保护效率和排毒情况等指标,评价MG7株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MG7株免疫3周后,能够诱导SPF鸡抗体的产生,且抗体水平(>6.08log_2)高于La Sota株免疫组(5.2log_2)。MG7株免疫1~3周内,PBMCs中CD8α+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MG7免疫后第3周,PBMCs中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同时,MG7株免疫组的血清IFN-γ含量也呈递增趋势,与空白对照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此外,以基因Ⅶ型NDV强毒株进行攻毒试验,在攻毒后第2 d^6 d,MG7株免疫组SPF鸡未检测出排毒;LaSota株免疫组则存在不同程度排毒现象,而空白对照组全部死亡。实验表明,与LaSota株免疫组相比,MG7株能够有效诱导NDV特异性抗体产生和T细胞免疫反应,提高SPF鸡的保护效率和有效阻止排毒。本研究对MG7株免疫效力的评估结果表明其具有作为新型基因Ⅶ型NDV疫苗株的潜力,有助于我国ND的防控和根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疫苗 基因Ⅶ型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保护效率
下载PDF
同源重组介导的重组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银龙 李健 +6 位作者 朱海霞 颜新敏 赵志荀 吴健 张强 穆晓峰 吴国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共6页
病毒同源重组是以同源臂为基础的将目的基因整合到病毒基因组中的技术。将表达盒串联到转移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构建重组病毒从而实现病毒基因改造、外源基因表达以及重组活载体疫苗制备等。就重组病毒的优缺点、构建原理及应用进展进行... 病毒同源重组是以同源臂为基础的将目的基因整合到病毒基因组中的技术。将表达盒串联到转移载体,通过同源重组构建重组病毒从而实现病毒基因改造、外源基因表达以及重组活载体疫苗制备等。就重组病毒的优缺点、构建原理及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对重组病毒构建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重组病毒的构建模式,针对基因框(启动子-报告基因-目的基因-调控元件-终止子)给出具体的构建方案,同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重组病毒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 表达盒 转移载体 重组病毒 病毒载体
下载PDF
青海省部分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逯忠新 贺英 +6 位作者 高鹏程 储岳峰 赵萍 赵海燕 马利青 陆艳 蔡其刚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2-114,共3页
通过间接血凝检测方法对青海省部分猪场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总阳性率为26.13%,其中母猪阳性率偏高。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流行病学调查 青海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