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狂犬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鞠美芳 殷相平 +1 位作者 焦文强 柳纪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狂犬病是一种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烈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一旦发病目前无有效方法治疗,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病毒基因组编码的5种结构蛋白在病毒转录和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抗原性及基因序列可作为病毒分型的重要依... 狂犬病是一种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烈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一旦发病目前无有效方法治疗,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病毒基因组编码的5种结构蛋白在病毒转录和复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抗原性及基因序列可作为病毒分型的重要依据,文章对其特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 狂犬病病毒 结构蛋白
下载PDF
杆状病毒/哺乳动物基因转移载体应用于活载体疫苗研究的进展
2
作者 李志勇 殷相平 +3 位作者 张韵 李学瑞 李宝玉 柳纪省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2-274,共3页
关键词 基因转移载体 活载体疫苗 哺乳动物 杆状病毒 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兽共患传染病 应用 基因工程疫苗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许健 储岳峰 +4 位作者 赵萍 高鹏程 贺英 剡根强 逯忠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95-1301,共7页
为了解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26株Mo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NTsys-2.10e软件对获得的多态性图谱进行了聚类... 为了解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26株Mo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NTsys-2.10e软件对获得的多态性图谱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在相似系数为0.70时,26株Mo可分成6个RAPD群或6个RFLP群;相似系数为0.90时,分成18个RAPD群或18个RFLP群;相似系数为1.00时,分成25个RAPD群或26个RFLP群。结果表明,我国Mo存在高度的基因多态性,这种多态性与地域差异相关,与宿主来源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为了解我国Mo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打下了基础,也为建立有效的Mo诊断方法和疫苗研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湖北株的鉴定及其外膜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萍 郭晗 +3 位作者 贺英 高鹏程 张念章 逯忠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3-599,共7页
从湖北某地山羊肺脏中分离支原体,经多次克隆纯化后进行生化试验、显微镜观察、PCR及酶切分析、基因特征鉴定以及用动物致病性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命名为GH2,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对GH2株外膜蛋白及GH2株全菌蛋白免疫原性进行分析,并... 从湖北某地山羊肺脏中分离支原体,经多次克隆纯化后进行生化试验、显微镜观察、PCR及酶切分析、基因特征鉴定以及用动物致病性试验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命名为GH2,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对GH2株外膜蛋白及GH2株全菌蛋白免疫原性进行分析,并用抗Y98血清和抗PG3血清进行比较,筛选GH2株特异性的外膜蛋白,结果表明GH2株为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存在于GH2外膜蛋白中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60和49.7ku的蛋白可能是其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也是GH2株区别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标准株PG3和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的主要特异性抗原。这一结果为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诊断和疫苗研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 鉴定 外膜蛋白 免疫原性
下载PDF
应用双重PCR方法检测羊支原体肺炎病原 被引量:12
5
作者 储岳峰 高鹏程 +4 位作者 赵萍 贺英 郭晗 逯忠新 赵海燕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26,共4页
通过对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ycoides subsp.capri,Mmc)特异性引物MmcF/MmcR和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tiae,Mo)特异性引物LmF/LmR退火温度、引物浓度比例等条件的选择,建立了一个可以同时检测Mmc和Mo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可同时... 通过对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M.mycoides subsp.capri,Mmc)特异性引物MmcF/MmcR和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tiae,Mo)特异性引物LmF/LmR退火温度、引物浓度比例等条件的选择,建立了一个可以同时检测Mmc和Mo的双重PCR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扩增出Mmc 195 bp和Mo 361 bp目的片段,但对其他病原菌不能扩增出任何条带,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分别检测出0.1ng的Mmc DNA和0.01 ng的Mo DNA,或同时检测出1ng Mmc和1ng Mo混合的DNA。用该双重PCR方法可对实验室保存的4株绵羊肺炎支原体和2株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进行准确鉴定,并可从临床病料中检测出相应支原体,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可用于Mmc和Mo的快速鉴定、实验室诊断和病原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 绵羊肺炎支原体 双重PCR 检测
下载PDF
细菌群体感应种类及其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立燕 刘永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效应为存在于细菌中,通过响应细菌细胞的密度变化而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随着细菌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菌通过QS的作用产生、释放类激素分子-自诱导物(Autoinducers,AI)并积聚在细菌细胞的外环境中,... 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效应为存在于细菌中,通过响应细菌细胞的密度变化而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随着细菌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菌通过QS的作用产生、释放类激素分子-自诱导物(Autoinducers,AI)并积聚在细菌细胞的外环境中,细菌就是通过这种被称作AI的信号分子的浓度变化来进行信息交流[1]。AI是随着细菌细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的,当AI积聚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又反过来调控细菌内的一些基因的表达,导致一个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开始,并最终使机体行为发生改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细胞 信号分子 群体感应 种类 基因表达 密度变化 细胞数目 信息交流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永安 李学瑞 刘永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84-1889,共6页
近年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不断出现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研究发现,不但牛型分枝杆菌可感染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也可感染牛,这也给养牛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与挑战。如何建立快速、简便、敏感性强、特异性好、价格低廉的耐... 近年来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不断出现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研究发现,不但牛型分枝杆菌可感染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也可感染牛,这也给养牛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与挑战。如何建立快速、简便、敏感性强、特异性好、价格低廉的耐药性检测方法是控制该病蔓延的关键。作者阐述了常用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的作用机制及传统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荧光素酶系统、显微镜观察药敏检测技术(MODS)、比例法、Bactec MGIT 960系统)和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单链探针反向杂交试验(LiPA)、Gene Xpert全自动检测系统、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DNA测序、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性检测 耐药机制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8
作者 殷相平 任晓峰 柳纪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是引起仔猪严重腹泻的一种动物冠状病毒.本文就TGEV的基因组结构、主要结构蛋白及功能、病毒繁殖与复制、病毒受体、病毒变异以及病毒致病机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是引起仔猪严重腹泻的一种动物冠状病毒.本文就TGEV的基因组结构、主要结构蛋白及功能、病毒繁殖与复制、病毒受体、病毒变异以及病毒致病机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综述.这些资料有助于理解TGE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遗传与变异规律,对新型疫苗的研发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致病机制
下载PDF
副猪嗜血杆菌毒力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小明 储岳峰 +5 位作者 贺英 高鹏程 赵萍 郭晗 樊祜卿 逯忠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6-49,共4页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菌,但却因其被证明是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呼吸困难、高热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Glasser病的病原体而广受关注。介绍了巴氏杆菌科一些常见的毒力相关蛋白、神经氨酸酶、...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在菌,但却因其被证明是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呼吸困难、高热及高死亡率为特征的Glasser病的病原体而广受关注。介绍了巴氏杆菌科一些常见的毒力相关蛋白、神经氨酸酶、血清型以及毒力相关的三聚自身转运载体与HPS毒力之间的关系,另外就近年来对HPS毒力因子方面的一些研究报道和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毒力因子 毒力相关的三聚自身转运载体 神经氨酸酶 转铁蛋白
下载PDF
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及其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光华 黄生莲 +1 位作者 周继章 邱昌庆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75,共3页
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导致山羊、绵羊等动物的肠毒血症或坏死性肠炎,并且可引起动物脑、心、肺和肾组织的水肿。B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所产生的ε毒素是引起动物上述病理变化和死亡的重要因... 产气荚膜梭菌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可导致山羊、绵羊等动物的肠毒血症或坏死性肠炎,并且可引起动物脑、心、肺和肾组织的水肿。B型和D型产气荚膜梭菌所产生的ε毒素是引起动物上述病理变化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甲醛灭活的毒素疫苗能对动物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是,灭活苗潜在的安全性原因使其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因此,基于ε毒素基因的重组疫苗和弱毒疫苗就成为人们研究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ε毒素 疫苗
下载PDF
布鲁菌外膜蛋白OMP10表达及其抗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宫晓炜 周继章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5-29,共5页
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羊布鲁菌16M总DNA进行外膜蛋白omp10的PCR扩增,得到了一个大小为330bp的目的基因片段(去掉17个氨基酸编码的信号肽),测序证实它与国外报道的羊布鲁菌omp10基因完全一致。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中,经酶切、PCR扩... 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羊布鲁菌16M总DNA进行外膜蛋白omp10的PCR扩增,得到了一个大小为330bp的目的基因片段(去掉17个氨基酸编码的信号肽),测序证实它与国外报道的羊布鲁菌omp10基因完全一致。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中,经酶切、PCR扩增和测序分析,表明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该基因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经过包涵体的变性、复性和亲和层析纯化,成功获得大小为14.2ku的融合蛋白,与理论推测的蛋白分子质量一致;Westernblot和间接ELISA试验证明,纯化之后的OMP10重组蛋白可以被布鲁菌阳性血清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 0MPIO重组蛋白 抗原性
下载PDF
由丝状霉形体山羊亚种引起的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贺英 赵萍 +2 位作者 储岳峰 高鹏程 逯忠新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年第2期169-170,共2页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对养羊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综述了由丝状霉形体山羊亚种引起的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方法,旨在为控制和预防该病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丝状霉形体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诊断方法
下载PDF
构建微生物突变体的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念章 逯忠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1,共4页
生物学范畴内的突变是指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等结构的变化。人们利用突变生物体进行科学研究和培育新产品。综述了人工构建突变体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原理,着重介绍了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 生物学范畴内的突变是指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等结构的变化。人们利用突变生物体进行科学研究和培育新产品。综述了人工构建突变体的几种常用方法及原理,着重介绍了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微生物改造的方法,为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拓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突变体 微生物 方法 原理 基因工程
下载PDF
布鲁菌病血清学诊断抗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宫晓炜 周继章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12期48-51,共4页
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复杂而多变,病原的流行特点和免疫原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给人类及动物布鲁菌病诊断带了诸多的困难。目前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抗原如菌悬液,脂多糖等特异性差,敏感性低,制备涉及活菌的培养,不能广泛的应用,从而使患者和患... 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复杂而多变,病原的流行特点和免疫原性存在较大的差异,给人类及动物布鲁菌病诊断带了诸多的困难。目前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抗原如菌悬液,脂多糖等特异性差,敏感性低,制备涉及活菌的培养,不能广泛的应用,从而使患者和患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预防。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重组蛋白可代替传统的抗原,为布鲁菌病的诊断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从以上方面对可用于布鲁菌病诊断的抗原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布鲁菌 血清学诊断 抗原
下载PDF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及其在口蹄疫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关洪鑫 李志勇 +1 位作者 白银梅 柳纪省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76-778,共3页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FMD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传播...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FMD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该病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目前除了北美、澳洲等地区外,世界范围内多次暴发流行。最近几年,一些已经消灭FMD的国家又再次爆发,FMD防制形势依然严峻。在FMD防制中,加强流行病学监测和采取疫苗免疫是防制其发生的主要措施和关键环节。因此,特异性诊断抗原的制备和新型疫苗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疫苗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FMD病毒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人兽共患传染病 动物传染病 应用 流行病学监测
下载PDF
梅迪-维斯纳病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念章 储岳峰 +3 位作者 赵萍 高鹏程 贺英 逯忠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4-107,共4页
梅迪-维斯纳病毒又称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是绵羊进行性肺炎的病原,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其致病过程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似,因此可以作为HIV感染的动物的研究模型。论文综述了梅迪-维斯纳病毒的病原学,阐述了致病机理、免... 梅迪-维斯纳病毒又称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是绵羊进行性肺炎的病原,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其致病过程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似,因此可以作为HIV感染的动物的研究模型。论文综述了梅迪-维斯纳病毒的病原学,阐述了致病机理、免疫逃避机理及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并对未来的防控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迪-维斯纳病毒 病原学 致病机理 免疫学
下载PDF
细菌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序列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立燕 刘永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44-646,共3页
近年来,在许多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一种新的基因干扰途径一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序列(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s,CRISPR),该序列是许多细菌和古细菌用来保护自己免受噬菌体、接合质粒和其他转座因子(Mob... 近年来,在许多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一种新的基因干扰途径一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序列(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s,CRISPR),该序列是许多细菌和古细菌用来保护自己免受噬菌体、接合质粒和其他转座因子(Mobilegeneticelements,MGEs)干扰的一段DNA序列,其转录的RNA序列与相关蛋白结合在一起可使入侵的特异性核酸发生降解。目前CRISPR已被开发为一种基因编辑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文序列 古细菌 成簇 机制 干扰途径 DNA序列 RNA序列 转座因子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娄忠子 李建强 +1 位作者 李学瑞 柳纪省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62-868,共7页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 病毒起源 基因组结构 复制模式 转录模式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原文传递
副猪嗜血杆菌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冯小明 储岳峰 +5 位作者 贺英 高鹏程 赵萍 郭晗 樊祜卿 逯忠新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97-601,共5页
采用超声裂解的副猪嗜血杆菌菌体上清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试验条件进行筛选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80μg/mL,37℃作用2 h后4℃过夜包被,待检血清的稀释度为1∶320,抗原抗体... 采用超声裂解的副猪嗜血杆菌菌体上清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对试验条件进行筛选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80μg/mL,37℃作用2 h后4℃过夜包被,待检血清的稀释度为1∶320,抗原抗体反应时间为1 h,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15000,作用时间为1 h,底物显色时间为15 min。待检血清S/N值≥2.5时判为阳性,S/N值<2.5时判为阴性。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试验以及对200份送检血清的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敏感性比间接血凝试验高,可用于副猪嗜血杆菌的检疫和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抗体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牛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伍晓红 储岳峰 +4 位作者 张轩 赵萍 高鹏程 贺英 逯忠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5-37,共3页
为明确甘肃某牛场发生的疑似犊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利用支原体培养基从2份患肺炎的犊牛肺脏病料中分离到2个分离株,分别命名为GT-01和GT-02。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特异性PCR鉴定和16SrRNA测序比对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2个分... 为明确甘肃某牛场发生的疑似犊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原,利用支原体培养基从2份患肺炎的犊牛肺脏病料中分离到2个分离株,分别命名为GT-01和GT-02。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化试验、特异性PCR鉴定和16SrRNA测序比对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2个分离株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呈典型的"油煎蛋状",不能水解葡萄糖、甘露醇、精氨酸,不消化酪蛋白,PCR能扩增出牛支原体特异的1 911bp目的片段,16SrRNA基因序列与牛支原体国际标准株PG45的同源性分别为99.4%和99.6%。结果表明,2个分离株属于牛支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分离 鉴定 16 S RR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