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部分地区致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秋东 刘琪 +4 位作者 董志民 杨桂连 华欣 张万江 刘思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7-261,共5页
为调查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内蒙古部分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的330份奶样进行了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耐药表型分析及基因型的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分离株进... 为调查奶牛乳房炎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内蒙古部分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场的330份奶样进行了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耐药表型分析及基因型的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亲缘性分析,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基因分型分析。结果表明,从330份奶样共分离到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23株产色葡萄球菌,两者的分离率分别为4.24%(14/330)和6.97%(23/330);PFGE分型共获得8种不同谱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6种不同谱型的产色葡萄球菌,表明这些分离株中存在克隆传播现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病原菌对林可霉素、青霉素、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6.67%(16/24)、66.67%(16/24)、37.5%(9/24))和25%(6/24);介导青霉素耐药的bla Z基因检出率最高,为54.17%(13/24),其次为介导林可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的Inu(A)和erm(B)基因,其检出率分别为33.33%(8/24)和20.83%(5/24)。本研究结果为控制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传播、蔓延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产色葡萄球菌 分子流行病学 耐药性
下载PDF
东北地区奶牛乳房炎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董志民 张万江 +6 位作者 刘琪 卢中冶 王秋东 华欣 韩吉雨 宋丽华 刘思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7-311,共5页
为调查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在东北地区的流行病学情况和耐药性,本研究对来自东北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采集的330份奶样进行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表型的检测,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离株的亲缘性分析,对表皮葡萄... 为调查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在东北地区的流行病学情况和耐药性,本研究对来自东北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采集的330份奶样进行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表型的检测,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离株的亲缘性分析,对表皮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同时应用PCR扩增分离株中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在330份奶样中共分离到表皮葡萄球菌32株(9.7%),腐生葡萄球菌34株(10.3%);PFGE分析共获得9种不同谱型的表皮葡萄球菌和11种不同谱型的腐生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两种菌对青霉素(70%)、苯唑西林(60%)和林克霉素(55%)的耐药率较高,主要耐药基因为lnu(B)(40%)、erm(B)(30%)和mec A(25%)。本研究结果揭示了东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耐药谱和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奶牛乳房炎的防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分子流行病学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肠炎沙门氏菌tu-f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司微 于申业 +2 位作者 陈利苹 刘思国 李广兴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1-365,共5页
为构建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ca)tu-fA基因缺失株及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本实验利用Red重组系统,以pKD3中的FRT-氯霉素抗性(cat^r)基因-FRT序列为模板,利用含有tu-fA基因两端序列的引物,经PCR扩增同源重组DNA片段(tu-fA5'-FRT-cat^r-FR... 为构建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ca)tu-fA基因缺失株及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本实验利用Red重组系统,以pKD3中的FRT-氯霉素抗性(cat^r)基因-FRT序列为模板,利用含有tu-fA基因两端序列的引物,经PCR扩增同源重组DNA片段(tu-fA5'-FRT-cat^r-FRT-tu-fA3'),将该DNA片段电转化于含有质粒pKD46的S.enterica SM6株中进行同源重组,通过氯霉素抗性筛选tu-fA基因缺失的SM6株(SM6△tu-f A::cat),再通过导入质粒pCP20于SM6△tu-fA::cat中敲除cat r基因,从而构建了tu-fA基因缺失株SM6△tu-fA。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基因缺失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与亲本株相比,细菌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基因缺失株体外生长速率略低,利用碳源的能力有所增强;缺失株侵袭Caco-2细胞的能力与亲本株相比有所降低,表明tu-f A基因编码的延伸因子(EF-Tu)在调控细菌侵袭细胞的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tu-fA基因缺失的S.enterica株,为进一步研究tu-fA基因编码的EF-Tu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同源重组系统 tu-fA基因 缺失株
下载PDF
东北地区奶牛源葡萄球菌耐药机制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琪 张万江 +3 位作者 牟迪 初胜波 王秀梅 刘思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2-695,共4页
为调查东北三省地区奶牛源葡萄球菌耐药现状、耐药产生的分子机制和菌株流行情况,本研究对东北三省4个不同奶牛厂分离的107株不同种属葡萄球菌进行耐药表型测定,并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中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通过脉冲凝胶电泳(PFGE)对... 为调查东北三省地区奶牛源葡萄球菌耐药现状、耐药产生的分子机制和菌株流行情况,本研究对东北三省4个不同奶牛厂分离的107株不同种属葡萄球菌进行耐药表型测定,并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中携带的相关耐药基因;通过脉冲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奶牛场葡萄球菌克隆传播现象严重,PFGE分析后仅获得8株不同克隆的葡萄球菌。8株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7.5%、87.5%、62.5%、50%和25%,对其余受试的6种药物(苯唑西林、四环素、氟苯尼考、利福平、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敏感。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耐药基因blaZ/femB,lnuA/lnuB,erm(B),accA-aphD和gyrA基因Ser84(TCA)-I1e(TTA)的突变及grlA基因Ser80(CTC)-Phe(CTT)的突变是造成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奶牛源 脉冲凝胶电泳 耐药基因
下载PDF
牛无浆体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倪宏波 姜海芳 +1 位作者 周玉龙 辛九庆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2-44,共3页
牛无浆体病主要是由边缘无浆体经脾传播的专性寄生于红细胞内的血液传染病,给养牛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诊断与检测及疾病防治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旨在为我国开展该病的研... 牛无浆体病主要是由边缘无浆体经脾传播的专性寄生于红细胞内的血液传染病,给养牛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诊断与检测及疾病防治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旨在为我国开展该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无浆体病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slyD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薇 刘松艳 +5 位作者 王曼宇 衣菲 田秋丰 陈志宝 刘思国 于申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ases)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生物功能是专一性催化已磷酸化的丝/苏-脯氨酞顺/反异构。为研究大肠杆菌PPIases sly D基因缺失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改进的Red重组方法构建大肠杆菌BL21株的sly D...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ases)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生物功能是专一性催化已磷酸化的丝/苏-脯氨酞顺/反异构。为研究大肠杆菌PPIases sly D基因缺失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改进的Red重组方法构建大肠杆菌BL21株的sly D缺失株,命名为BL21Δsly D;并通过突变株的形态学变化、生长特性、生化代谢特性、耐酸性、耐渗透压能力、耐温度缺氧能力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缺失株生长速率、耐高温缺氧能力与亲本株相比差异不显著,然而突变株的耐酸性与耐渗透压能力则显著低于亲本株(p<0.01),表明大肠杆菌PPIases sly D基因可能影响双组份调控系统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构建的大肠杆菌sly D基因缺失株BL21Δsly D为进一步研究大肠杆菌sly D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 生物学特性 环境压力
下载PDF
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分子基础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董志民 杨春蕾 +5 位作者 田向学 燕小翠 李秀丽 张万江 刘思国 鄢明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0,共5页
为调查猪源链球菌(S.suis)血清型的流行特点、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及致病力情况,本研究针对来自我国部分地区800份疑似S.suis发病猪的病料样品进行S.suis的分离鉴定、血清型分型、致病力试验及主要毒力基因型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在800份... 为调查猪源链球菌(S.suis)血清型的流行特点、主要毒力基因的分布及致病力情况,本研究针对来自我国部分地区800份疑似S.suis发病猪的病料样品进行S.suis的分离鉴定、血清型分型、致病力试验及主要毒力基因型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在800份样品中分离到41株S.suis(5.13%);其中,血清型2型或1/2型S.suis 10株(24.4%),3型6株(14.6%),8型3株(7.3%),9型7株(17.1%),21型1株(2.4%),未定型14株(34.1%);致病力试验结果显示,以1×108 cfu/mL S.suis菌液接种昆明小鼠,41个分离株中具有致死性的菌株19株,其中6株致死性较强,13株致死性较弱;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gdh、fbps、orf2、gapdh、sly、ef和mrp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82.9%、75.6%、41.5%、39.0%、19.5%和12.2%,以gdh+orf2+fbps+gapdh型(9株)、gdh+orf2+fbps型(8株)和sly+gdh+orf2+fbps+gapdh型(6株)为主要的毒力基因型。本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S.suis各血清型的流行情况,初步探明S.suis致病力的强弱,为深入开展S.suis防控技术研究及其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血清型 毒力基因
下载PDF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S8ΔclpP/ΔapxⅡC/Δfur三基因缺失弱毒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泷 谢芳 +6 位作者 刘娇 崔宁 李艳玲 牛惠 李刚 张艳禾 王春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5-439,共5页
为进一步致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毒力,制备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本研究以本实验室构建的APP血清7型S8菌株双基因缺失株S8ΔclpP/ΔapxⅡC为亲本株,通过同源重组和蔗糖负向筛选的方法,再将铁摄取调节基因fur缺失,构建了无抗生素标记的三... 为进一步致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毒力,制备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本研究以本实验室构建的APP血清7型S8菌株双基因缺失株S8ΔclpP/ΔapxⅡC为亲本株,通过同源重组和蔗糖负向筛选的方法,再将铁摄取调节基因fur缺失,构建了无抗生素标记的三基因缺失突变株S8ΔclpP/ΔapxⅡC/Δfur。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缺失株与野生株S8相比,体外生长速度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溶血能力显著下降,与亲本株相比,铁摄取利用轻微降低。致病力试验结果表明,仔猪经气管接种该缺失株毒力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并且1×109cfu/mL剂量对猪不产生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和肺部病变,表明该缺失株高度安全,可以作为APP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的候选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基因缺失 致弱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肠炎沙门菌mreB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体外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王曼宇 王忠星 +3 位作者 曹俊 许秋 刘思国 于申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6-360,共5页
MreB蛋白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生物功能是聚合形成类似于肌动蛋白微丝的纤维,参与细胞形状的维持。为研究肠炎沙门菌的mreB基因缺失对环境压力的应激变化,本研究利用Red重组方法构建肠炎沙门菌SM6株的mreB基因缺失株,同时构建其回... MreB蛋白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中,主要生物功能是聚合形成类似于肌动蛋白微丝的纤维,参与细胞形状的维持。为研究肠炎沙门菌的mreB基因缺失对环境压力的应激变化,本研究利用Red重组方法构建肠炎沙门菌SM6株的mreB基因缺失株,同时构建其回补菌株,观察缺失株SM6ΔmreB的形态学变化,分析其对温度缺氧应力、渗透应力以及耐酸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缺失株SM6ΔmreB的菌体变为球状,生长受到抑制;SM6ΔmreB对升温缺氧压力的耐受能力显著低于亲本株和回补株(p<0.05);在渗透压条件为100mmol/L和200mmol/LNaCl时缺失株的生存能力明显弱于亲本株和回补株(p<0.05);缺失株在强酸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显著低于亲本株和回补株(p<0.05),而对中性和弱酸性环境的适应能力与亲本株相似。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MreB蛋白在沙门菌的致病机制以及菌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eB蛋白 沙门菌 生物学特性 环境压力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0
作者 欧阳凤菊 李兆利 +7 位作者 赫明雷 刘慧芳 司微 刘思国 王春来 倪洪波 王宇 曲娟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2-676,共5页
为确定影响细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条件,本研究采用BF体外定性观察和定量粘附性检测两种方法对1株野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类型、引导载体类型、营养条件)下产生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禽致... 为确定影响细菌生物被膜(BF)的形成条件,本研究采用BF体外定性观察和定量粘附性检测两种方法对1株野生禽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在不同环境(培养时间、培养基类型、引导载体类型、营养条件)下产生BF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野生禽致病性E.coli其宿主体外BF最适形成条件是培养时间为48h,培养基为5%TSB、引导载体为平底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美国Corning Costar)。其生长周期为8h时开始起始粘附、24h形成若干微菌落、36h微菌落粘连、48h形成完整的BF、72h细菌脱落开始下一轮的BF生长。糖分和适量的无机盐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F的形成和被膜内细菌的粘附性提高。该研究表明禽致病性E.coliBF的形成周期,并为抑制其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生物被膜 细菌粘附性
下载PDF
中国西部和北部边境4省区牛支原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媛 闫磊 +1 位作者 刘桐 辛九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7-721,共5页
为了解我国边境地区牛支原体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利用间接ELISA对2017年~2018年间收集自我国西部和北部4个省区的8 832份临床健康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支原体血清抗体的检测,并从地区、年份、季节、牛的品种及不同生长阶段牛对结果做了统计... 为了解我国边境地区牛支原体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利用间接ELISA对2017年~2018年间收集自我国西部和北部4个省区的8 832份临床健康牛血清样品进行了牛支原体血清抗体的检测,并从地区、年份、季节、牛的品种及不同生长阶段牛对结果做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两年各地牛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为8.37%(396/4 416,2017)、15.67%(760/4 416,2018),其中两年阳性率最高的省份均为云南(15.76%2017,36.32%2018),其次依次是内蒙古(9.15%2017,18.3%2018)、新疆(8.96%2017,12.22%2018)、西藏(1.99%2017,1.99%2018)。对检测数据按季节分析结果显示,春季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8.31%(809/4 416),高于夏季的7.86%(347/4 416)。对检测数据从牛的品种因素分析显示,黄牛和奶牛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3.3%(183/1 375)和15.6%(159/1 021),显著高于水牛的3.85%(20/520)和牦牛的1.99%(22/1 104)(p<0.01)。从不同生长阶段牛的分析显示,与青年牛和成年牛相比较,犊牛牛支原体抗体的阳性率更高为19.90%(195/980)(p<0.01),犊牛对牛支原体更易感。本研究结果表明这几个地区均存在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牛,且2018年比2017年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大幅度增加(p<0.01)。本研究首次检测并分析了我国北部和西部边境地区牛支原体的血清流行病学状况,为明确牛支原体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及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抗体水平 调查与分析 ELISA
下载PDF
牛支原体表面一种新的膜蛋白(P33)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邹晓辉 李媛 +7 位作者 汪洋 宋志强 孙文静 周玉梅 白帆 吴金迪 刘素丽 辛九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牛支原体(M.bovis)是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能够引起犊牛肺炎等多种疾病。研究表明,牛支原体粘附蛋白可能在牛支原体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选取了牛支原体的一个假定膜蛋白,对其基因进行PCR扩增,并连接到pET-28a载体,转化于大肠... 牛支原体(M.bovis)是牛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能够引起犊牛肺炎等多种疾病。研究表明,牛支原体粘附蛋白可能在牛支原体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选取了牛支原体的一个假定膜蛋白,对其基因进行PCR扩增,并连接到pET-28a载体,转化于大肠杆菌BL21(DE3)中,通过IPTG诱导获得了以可溶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该重组蛋白大小约为36 ku,将其命名为P33。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重组蛋白与胎牛肺细胞(EBL)作用,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了明显的粘附作用,而ELISA试验证明该蛋白的这种粘附为特异性粘附,从而证明该蛋白是牛支原体的一个粘附相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原核表达 ELISA
下载PDF
牛支原体表面一种新的膜蛋白(P33)的鉴定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金迪 李媛 +5 位作者 白帆 汪洋 刘素丽 周玉梅 张秀英 辛九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79-683,共5页
牛支原体(M.bovis)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其粘附蛋白起到关键的作用。为鉴定M.bovis膜表面粘附蛋白,本研究利用生物学软件对M.bovis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中一个891 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个约33 ku的具有粘附特征的假定蛋白,并将其... 牛支原体(M.bovis)在感染和致病过程中其粘附蛋白起到关键的作用。为鉴定M.bovis膜表面粘附蛋白,本研究利用生物学软件对M.bovis全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其中一个891 bp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个约33 ku的具有粘附特征的假定蛋白,并将其命名为P33蛋白。我们通过PCR扩增该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获得了重组目的蛋白(rP33)。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P33蛋白定位于M.bovis菌体表面;激光共聚焦检测表明,rP33具有吸附胎牛肺细胞(EBL)的能力,其吸附作用可以被抗rP33血清特异性抑制。而且,以rP33为包被抗原的ELISA对EBL细胞膜成份的检测能够被抗rP33血清抑制,并呈抗体浓度依赖关系。本研究结果表明P33是一个新发现的具有粘附作用的M.bovis膜表面相关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原核表达 粘附
下载PDF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基因组表达文库的构建及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14
作者 刘慧芳 周媛媛 +8 位作者 刘思国 宫强 王勇 刘建东 王春来 常月红 迟磊 赵昆 云孟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本研究应用限制性内切酶MboⅠ消化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的基因组DNA,回收500bp~3000bp的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BamHⅠ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质粒,电转化大肠杆菌TG1,获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基因组表达文库(大约含有106个... 本研究应用限制性内切酶MboⅠ消化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的基因组DNA,回收500bp~3000bp的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BamHⅠ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质粒,电转化大肠杆菌TG1,获得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基因组表达文库(大约含有106个克隆)。将该文库随机分为10个亚文库(10个Clone pool),分别提取每个亚文库的重组质粒免疫小鼠(n=130只),免疫剂量为100μg,免疫3次后以1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进行攻毒,通过相对保护率、肺组织荷菌数、病理组织学3个指标测定其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试验结果表明,Clone pool3、Clone pool2、Clone pool6和Clone pool7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免疫组,尤其是Clone pool3的免疫保护效果最佳。本研究成功构建了7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基因组表达文库,从而为筛选和获得新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基因组表达文库 构建 保护作用
下载PDF
哈尔滨市鲜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录 杜艳芬 +8 位作者 赫明雷 司微 刘慧芳 王春来 彭玮 王聃 李继昌 邵美丽 刘思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9-932,共4页
为了解哈尔滨市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的污染状况及耐药状况。在哈尔滨市市场随机采集158份鲜肉样品,采用显色培养基分离,API试剂条和PCR鉴定等方法对样品中的Lm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Kirby-Barer法测定分离菌株对24种抗生素的耐药... 为了解哈尔滨市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的污染状况及耐药状况。在哈尔滨市市场随机采集158份鲜肉样品,采用显色培养基分离,API试剂条和PCR鉴定等方法对样品中的Lm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Kirby-Barer法测定分离菌株对2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从鲜肉中共分离到Lm23株,检出率为14.56%,其中鲜猪肉检出率最高,达20.00%(14/70);23株分离菌株中耐药菌株为22株,耐药率高达95.65%。这表明哈尔滨市鲜肉中存在一定程度的Lm污染,并且分离菌株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应加强控制动物饲料亚治疗抗生素的使用并严格遵守休药期,防止耐药菌株产生进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鲜肉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下载PDF
牛分枝杆菌与鸟型分枝杆菌2型重组蛋白Ag85b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研究
16
作者 朱婷 王华南 +6 位作者 刘慧芳 于申业 王秀梅 陈莉苹 司微 赵海玲 刘思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牛分枝杆菌(M.bovis)是引起牛结核病的常见病原,而鸟分枝杆菌(M.avium)2型则通常交叉感染牛,但不会导致严重的病变。为鉴定M.bovis和M.avium的免疫交叉反应情况,本研究分别以M.bovis和M.avium2型的基因组为模板,扩增ag85b基因,分别构建... 牛分枝杆菌(M.bovis)是引起牛结核病的常见病原,而鸟分枝杆菌(M.avium)2型则通常交叉感染牛,但不会导致严重的病变。为鉴定M.bovis和M.avium的免疫交叉反应情况,本研究分别以M.bovis和M.avium2型的基因组为模板,扩增ag85b基因,分别构建了M.bovis和M.avium的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进行表达。以原核表达纯化的两种重组蛋白Ag85b(rAg85b)分别作为包被抗原,交叉检测两种真核重组质粒免疫豚鼠制备的抗血清。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M.bovis和M.avium rAg85b与真核重组质粒免疫豚鼠制备的两种抗血清之间存在较强的免疫交叉反应。研究结果揭示M.bovis和M.avium的Ag85b蛋白存在很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这将严重干扰M.bovis Ag85b作为候选疫苗的免疫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分枝杆菌 鸟型分枝杆菌 ag85b基因 交叉反应
下载PDF
猪肺炎支原体中国分离株热休克蛋白Hsp70(Dnak)的全基因克隆及C末端基因的表达与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媛 张建华 +2 位作者 王亮 乔祖建 辛九庆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是猪气喘病的病原。DnaK又称为热休克蛋白Hsp70,具有分子伴侣和免疫的作用。以MHP中国分离株Yin-1为模板,扩增了DnaK基因的全序列,将该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测序。测序结果Yin-1株DnaK... 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是猪气喘病的病原。DnaK又称为热休克蛋白Hsp70,具有分子伴侣和免疫的作用。以MHP中国分离株Yin-1为模板,扩增了DnaK基因的全序列,将该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测序。测序结果Yin-1株DnaK基因即Hsp70基因全长1 803 bp,编码600 aa,第631~633位TGA在支原体编码色氨酸而不是作为终止密码子。将该序列与多种致病支原体DnaK基因进行分析比较,发现Yin-1株与232株、J株、7 448株等MHP菌株的DNA同源性为99.3%~99.4%,氨基酸同源性为99.2%~99.3%,而与非同种支原体的DNA和氨基酸同源性仅为64.5%~74.4%和59.3%~77%。这表明DnaK基因在种内高度保守,种间差异较大。以pET28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原核表达DnaK C末端大小为1 kb左右的基因,对表达的蛋白进行纯化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它的免疫活性。原核表达得到大小为41 ku的目的蛋白,经Western blot证实,纯化蛋白可与MHP阳性猪血清反应,具有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猪喘气病 伴侣蛋白DnaK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高寒地区奶牛乳房炎凝固酶阴性致病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郝俊玺 董志民 +6 位作者 王秋东 华欣 祝瑶 杨亲 鄢明华 刘思国 张万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48-851,共4页
为调查高寒牧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凝固酶阴性致病葡萄球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情况,本研究对呼伦贝尔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用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进行高体细胞牛脂病检测,并采集330份牛奶样品,应用PCR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 为调查高寒牧区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凝固酶阴性致病葡萄球菌流行现状及耐药情况,本研究对呼伦贝尔地区3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采用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进行高体细胞牛脂病检测,并采集330份牛奶样品,应用PCR方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药敏试验等对样品中的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隐性乳房炎发病率达47.8%,共分离和鉴定出9种葡萄球菌60株(34.5%);60株葡萄球菌分为41个克隆谱型;60株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林可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0.0%(24/60)和50.0%(30/60),表明这两种药是治疗乳房炎常用药物。本研究为高寒地区致病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临床合理用药及对病原菌的防控提供实验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乳房炎 药敏试验 PFGE分型
下载PDF
胎儿弯杆菌病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海玲 刘慧芳 +3 位作者 杜艳芬 司微 王春来 刘思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4-877,共4页
为建立胎儿弯杆菌(C.fetus)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C.fetus毒力因子表面蛋白(SapA)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一条特异的TaqMan水解探针,建立了一种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快速检测C.fetus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 为建立胎儿弯杆菌(C.fetus)定量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C.fetus毒力因子表面蛋白(SapA)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一条特异的TaqMan水解探针,建立了一种敏感、特异、重复性好的快速检测C.fetus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C.fetus结果均为阳性,而非C.fetus均为阴性;对带有SapA基因的阳性质粒的检测敏感性为108拷贝~102拷贝/μ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可敏感地检测到模板中13个拷贝的细菌DNA,其灵敏度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该方法为C.fetus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tus 表面蛋白基因SapA 实时荧光PCR TaqMan水解探针
下载PDF
鸡白痢沙门氏菌与其它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血清型特异性PCR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童利 王曼宇 +3 位作者 曹俊 王忠星 刘思国 于申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5-219,共5页
为建立鸡白痢沙门氏菌与其他常见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血清型特异性快速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对Gen Bank中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全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SEEP17495基因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检测靶基因,设... 为建立鸡白痢沙门氏菌与其他常见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血清型特异性快速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对Gen Bank中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全基因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SEEP17495基因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检测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能够直接从粪便样品中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的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于两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均可以特异性地扩增出356 bp的目的片段,但对于7株常见非沙门氏菌致病菌和29株其他常见致病性沙门氏菌血清型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无论检测鸡白痢沙门氏菌纯培养菌,还是检测模拟鸡粪样品中的鸡白痢沙门氏菌,检测的灵敏度均为103cfu/m L。本研究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并且能够快速检测出粪便样品中的鸡白痢沙门氏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白痢沙门氏菌 PCR 快速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