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P检测方法在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1
作者 张越 李湘茹 +3 位作者 权金强 高彩霞 夏长友 赵生国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8-1593,共6页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其质量的均一性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到关键作用,而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检测是评价实验动物遗传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分子标记... 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其质量的均一性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到关键作用,而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检测是评价实验动物遗传质量高低的重要环节。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动物遗传检测,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实验动物的SNP遗传质量检测方法也一直在更新。本文主要梳理了目前SNP检测方法在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以及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遗传质量 SNP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实验动物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
作者 罗霆宇 李凯丽 +3 位作者 李昌文 陈洪岩 夏长友 高彩霞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目的建立实验动物弓形虫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通过比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发表的弓形虫各毒株序列,选取其529 bp重复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引物探针,建立弓形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随后... 目的建立实验动物弓形虫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通过比对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发表的弓形虫各毒株序列,选取其529 bp重复序列保守区域设计引物探针,建立弓形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随后对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检验;取浓度为10^(6)~10^(2)copies/μL 10倍系列稀释的质粒标准品,每个浓度做3个平行,重复检测3次,计算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评估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及国标推荐的PCR方法检测14份犬组织样品和66份猪全血样品,以评估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检测能力。结果建立的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方法在10^(8)~10^(1)copies/μL范围Ct值与质粒浓度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Slope为-3.285,R^(2)值为1,扩增效率为10^(1).663%。可检测到的弓形虫最低浓度为10^(1)copies/μL;与其他14种实验猪常见病原不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检测10^(6)~10^(2)copies/μL质粒标准品,组内变异系数小于1.21%,组间变异系数小于0.62%。用建立的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国标PCR方法对14份犬组织样品和66份猪全血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方法和国标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10%(8/80)和7.5%(6/80),阳性符合率达到100%。结论建立的弓形虫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弓形虫,为实验动物弓形虫日常监测提供良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荧光定量PCR 应用
下载PDF
禽流感、新城疫二联五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
3
作者 于晴晴 周祥瑜 +10 位作者 李文昕 刘艳晶 王燕 和新文 何晨 邓国华 施建忠 田国彬 包红梅 曾显营 陈化兰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91,共10页
【背景】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严重危害禽业的重要病原,接种油乳剂型灭活疫苗是预防禽流感和新城疫的主要手段。当前养殖场预防这些传染病至少需要2种以上... 【背景】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和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严重危害禽业的重要病原,接种油乳剂型灭活疫苗是预防禽流感和新城疫的主要手段。当前养殖场预防这些传染病至少需要2种以上疫苗,导致家禽接种疫苗次数多,免疫负担重;另外,制备油乳剂型灭活疫苗的白油主要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风险。【目的】为了减少疫苗接种次数,降低免疫负担,对比国产和进口白油佐剂效果,本研究制备并评估了同时预防禽流感(H5+H7+H9)、新城疫的不同白油佐剂二联五价灭活疫苗,以期达到“一针防多病”的免疫效果,并为实现动物疫苗进口白油佐剂国产化替代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已构建的禽流感H5-Re13、H5-Re14、H7-Re4、H9-GX11583株和新城疫ND rLa-VII株共5株疫苗株分别接种鸡胚,收获尿囊液,经浓缩灭活后,按照1份抗原3份佐剂的比例加入不同的矿物油佐剂(Total、Marcol 52和HTM70),混合乳化,制成二联五价灭活疫苗,并分别以2 mL/只和0.5 mL/只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接种3周龄SPF鸡,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免疫效力试验结果显示,3种白油佐剂制备的二联五价灭活疫苗对鸡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3种白油佐剂疫苗接种鸡或免疫后均可产生针对H5-Re13株、H5-Re14株、H7-Re4株、H9-GX11583株和ND rLa-VII株有效的HI抗体,均可获得对效力检验毒株攻击的完全免疫保护。HI抗体持续期结果显示,3种白油佐剂灭活疫苗均可持续诱导高水平抗体半年以上,与进口白油(Total、Marcol 52)相比,国产白油HTM70诱导的HI抗体水平与进口白油Total差异不显著,高于进口白油Marcol 52,且国产白油佐剂HTM70批次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制备的禽流感(H5+H7+H9)、新城疫二联五价灭活疫苗对SPF鸡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且有望实现进口白油佐剂国产化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新城疫 多联多价 灭活疫苗 佐剂 免疫效果
下载PDF
不同状态禽呼肠孤病毒的冷冻电镜结构研究
4
作者 刘京路 高立 +6 位作者 王有望 祁小乐 张雪利 包珂岩 高玉龙 王笑梅 朱平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对家禽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ARV病毒的完整病毒颗粒(virion)以及处于转录状态的病毒核心颗粒(T⁃core)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ARV病毒virion和...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一种双链RNA病毒,对家禽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ARV病毒的完整病毒颗粒(virion)以及处于转录状态的病毒核心颗粒(T⁃core)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对比分析表明,ARV病毒virion和T⁃core颗粒的塔状突起蛋白λC存在明显结构差异,显示其在病毒转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病毒转录态核心颗粒中,作者发现σA蛋白与双链RNA存在较强结合,并确认了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同时,分析了ARV病毒内部转录酶复合体RdRP以及基因组三维结构,获得了处于转录过程中ARV病毒核心颗粒内部基因组的三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呼肠孤病毒 冷冻电镜 塔状突起 RDRP 双链RNA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介导编辑chNHE1基因对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抗性研究
5
作者 王震 陈运通 +5 位作者 魏天悦 陈洪岩 王旭光 高玉龙 夏长友 孟庆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3,共7页
鸡Na^(+)/H^(+)离子交换蛋白-1(chNHE1)是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细胞受体,是ALV-J感染的细胞靶点。为了探索鸡抗禽白血病的育种目标,试验构建了定点编辑chNHE1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系统,并对编辑后细胞抗ALV-J感染能力进行评价... 鸡Na^(+)/H^(+)离子交换蛋白-1(chNHE1)是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细胞受体,是ALV-J感染的细胞靶点。为了探索鸡抗禽白血病的育种目标,试验构建了定点编辑chNHE1基因的CRISPR/Cas9腺病毒系统,并对编辑后细胞抗ALV-J感染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使用CRISPR/Cas9腺病毒载体介导的ssODNs同源重组方案可以在chNHE1中引入突变,其中36%单克隆细胞株存在W38缺失;T37缺失的细胞对ALV-J感染具备极显著的抗性;W38缺失的细胞对ALV-J感染具有完全抗性,同时具有E35A替换、P36缺失、T37缺失的细胞对ALV-J感染也具有完全抗性。研究表明,CRISPR/Cas9腺病毒载体可以有效地编辑鸡DF-1细胞,W38缺失或E35A替换P36、T37缺失都可以使DF-1对ALV-J感染具有抗性,该方案为培育抗ALV-J感染的基因编辑鸡提供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鸡Na^(+)/H^(+)交换蛋白-1 腺病毒载体 CRISPR/Cas9
原文传递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过程中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变化的研究
6
作者 崔宏全 姜成刚 +6 位作者 文莉莉 范宇琴 刘英豪 都兰 王靖飞 赵东明 何希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为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本研究将100ng/mL脂多糖(LPS)+50ng/mL IFN-γ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PAM)成为M1型巨噬细胞(M1组),用50 ng/mL IL-4诱导PAM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组),以不做任何处理的PAM作为对照组。24 ... 为研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影响,本研究将100ng/mL脂多糖(LPS)+50ng/mL IFN-γ诱导猪肺泡巨噬细胞(PAM)成为M1型巨噬细胞(M1组),用50 ng/mL IL-4诱导PAM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组),以不做任何处理的PAM作为对照组。24 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1型细胞因子IL-1β、IL-6、IL-12、TNF-α及M2型细胞因子IL-10及其标志物精氨酸酶-1(Arg-1)、几丁质酶-1(Ym-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mRNA的转录水平;采用Luminex细胞多因子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M1型细胞因子TNF-α、IL-1α、IL-1β、IL-6、IL-12、IL-18和M2型细胞因子IL-1受体拮抗剂(IL-1RA)、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NO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M1型巨噬细胞代谢物NO的含量及其细胞表面标志物CD80+细胞的占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M1组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IL-12、TNF-αmRNA的转录和蛋白分泌水平、IL-1α的分泌水平、NO的含量及CD80+细胞的占比均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其余两组。M2组中抑炎细胞因子IL-10和Arg-1 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分泌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其余两组。未检测到IL-18和IL-1RA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将ASFV Pig/HLJ/2018株以MOI 1感染PAM,不同时间后(0、12 h、24 h、36 h及48 h)分别按照上述各方法检测PAM中各细胞因子及极化标志物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分泌水平,分析ASFV感染后巨噬细胞表型的极化方向。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SFV感染后PAM中M1型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升高,IL-6的转录水平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PAM中M2型细胞因子IL-10及Arg-1的转录水平先升后降,并分别于感染后48h与12 h达到峰值,后者随后下降;Ym-1与PPAR的转录水平均在感染后24 h达到峰值,随后下降;ASFV感染后PAM中部分细胞因子蛋白的分泌水平与其转录水平的变化趋势类似;NO含量显著和极显著升高,CD80+细胞占比显著升高直至达到峰值;Arg-1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除了感染后48 h),在感染后36 h达到峰值后下降。上述结果表明,ASFV感染后PAM同时向M1型及M2型极化,M1型极化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持续存在,而M2型极化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ASFV感染对宿主免疫状态的影响及宿主如何响应ASFV感染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肺泡巨噬细胞 极化
下载PDF
一株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7
作者 赵志国 田井满 +4 位作者 李明慧 白晓利 宋兴栋 李雁冰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2023年5月本实验室从家禽的监测样品中分离到一株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命名为A/chicken/Jiangsu/S1/2023(H5N6)株,简称CK/JS/S1/2023(H5N6)株。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的分段PCR扩增与测... 2023年5月本实验室从家禽的监测样品中分离到一株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命名为A/chicken/Jiangsu/S1/2023(H5N6)株,简称CK/JS/S1/2023(H5N6)株。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的分段PCR扩增与测序分析各基因节段编码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及各基因节段的遗传演化分析,采用Simplot软件分析该病毒全基因组的重配事件,采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分析该病毒的抗原性。结果显示,该病毒HA蛋白的裂解位点为PLRERRRKR↓GLF,符合HPAIV的分子特征。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显示HA蛋白受体结合区域出现S^(133)A和T^(156)A增强病毒与人型受体(α2,6)结合能力的突变;NA蛋白颈部出现了aa59~aa69的缺失;PB1蛋白的D622G、M1蛋白的^(I43)M和T^(215)A及NS1蛋白的I106M,这些位点的突变均可以增强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HA基因属于2.3.4.4b亚分支,NA基因及5个内部基因(PB2、PB1、PA、NP、M)均属于欧亚分支,NS基因属于等位基因A分支(Allele A)。基因重配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是由野鸟源的H5N8和家鸭源的H5N6、H4N6和H3N2AIV形成的一株多元重配病毒。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与2.3.4.4b亚分支H5-Re14疫苗株抗原性相匹配。将该病毒以10~1EID_(50)/50μL~10~6EID_(50)/50μL剂量经鼻腔感染小鼠,通过小鼠的存活率和各脏器病毒滴度分析该病毒的致病性。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均出现精神沉郁、被毛凌乱、体质量下降等症状,感染该病毒后第4 d开始出现死亡。经计算该病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LD_(50))为1.5 log_(10)EID_(50),呈高致病性(MLD_(50)<3 log_(10)EID_(50))。该病毒不经提前适应即可在小鼠的多脏器中有效复制,其在肺脏中的病毒滴度最高,达到7.25 log_(10)EID_(50)/m L。本研究通过对H5N6亚型HPAIV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为2.3.4.4b亚分支H5亚型HPAI的防控提供数据支持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6亚型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分子特征 遗传演化 抗原性 哺乳动物致病性
下载PDF
马源白介素受体拮抗因子的表达及其体外抗炎机制的研究
8
作者 李柄霖 李佳欣 +2 位作者 郭兴 林跃智 王晓钧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白介素受体拮抗因子(IL-1Ra)是细胞因子IL-1家族的主要成员,也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因子。为评估马源IL-1Ra在马属动物中的抗炎潜力,本研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GEX-6p-1-IL-1Ra,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于不同温度下经IPTG诱... 白介素受体拮抗因子(IL-1Ra)是细胞因子IL-1家族的主要成员,也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因子。为评估马源IL-1Ra在马属动物中的抗炎潜力,本研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GEX-6p-1-IL-1Ra,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于不同温度下经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GST标签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后通过SDS-PAGE检测重组IL-1Ra蛋白(rIL-1Ra)的表达及纯化效果。结果显示,在16℃、25℃、37℃诱导后,均在43 ku处出现目的条带,且纯化后的目的条带单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rIL-1Ra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单荧光素酶试验检测不同浓度rIL-1Ra在各时间点对IL-1β激活的NF-κB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活性的影响(由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荧光值的比值确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rIL-1Ra对NF-κB信号通路中P65蛋白细胞内定位的影响;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rIL-1Ra对LPS诱导炎症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不同浓度rIL-1Ra作用的马巨噬细胞凋亡比例均约2%,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证明不同浓度r IL-1Ra对马巨噬细胞的凋亡无影响。单荧光素酶试验结果显示,作用4 h后,与IL-1β+PBS组相比,IL-1β+rIL-1Ra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荧光值的比值均极显著降低(P<0.0001),且当rIL-1Ra浓度≥1.4 ng/m L时,与IL-1β+PBS组相比,IL-1β+rIL-1Ra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荧光值的比值均显著和极显著降低(P<0.05、P<0.001、P<0.0001)。IFA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加入IL-1β后细胞核内的红色荧光强度提高并聚集,且随着IL-1β剂量的增加荧光逐渐增强。但IL-1β+rIL-1Ra组细胞核中的荧光减弱并逐渐消失。q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LPS刺激后细胞中IL-6、IL-1β、TNF-α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P<0.001、P<0.0001)。但在LPS作用后4 h~8 h加入不同浓度(250 ng/m L~2000 ng/m L)rIL-1Ra的细胞中上述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均显著和极显著降低(P<0.05、P<0.001、P<0.0001)。上述结果表明,马源rIL-1Ra对马巨噬细胞的凋亡无影响,能够有效拮抗IL-1β的活性,抑制IL-1β诱导P65蛋白的核易位,并抑制LPS诱导的马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本研究为马属动物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参考依据,同时为后续优化rIL-1Ra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内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源IL-1Ra 马属动物 抗炎作用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猪I类白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非洲猪瘟病毒感染机制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9
作者 王可欣 Wedu Tesfagaber +7 位作者 王婉 尹丽 孔惠 张振江 李芳 高彩霞 步志高 赵东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
猪I类白细胞抗原(SLA I)是机体内至关重要的免疫相关蛋白,是启动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应答的核心分子。在机体内,SLA I负责将内源性抗原肽递呈至细胞膜表面,由CD8+T细胞识别,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为了制备SLA I的单克隆抗体... 猪I类白细胞抗原(SLA I)是机体内至关重要的免疫相关蛋白,是启动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免疫应答的核心分子。在机体内,SLA I负责将内源性抗原肽递呈至细胞膜表面,由CD8+T细胞识别,启动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为了制备SLA I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将SLA I-1*04:01等位基因胞外区序列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序列连接,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获得可溶性重组蛋白MBP-SLA I。经亲和层析纯化后,采用MBP-SLA I免疫BALB/c小鼠3次,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对血清抗体效价在110000以上的小鼠进一步冲击免疫后,分离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采用ELISA方法筛选阳性的杂交瘤细胞进行3次克隆纯化,最终筛选得到稳定分泌SLA I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MAb-1A11。经ELISA检测纯化后的MAb-1A11效价可达13200,经小鼠MAb抗体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其重链为IgG2b,轻链为κ。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该抗体的特异性,结果显示,MAb-1A11能够识别猪肺泡巨噬细胞(PAM)表达的内源性SLA I,在42 ku处出特异性条带,而对HEK293T细胞中表达的同源物人白细胞抗原无交叉识别作用。利用MAb-1A11为一抗,采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HLJ/18-6GD株感染的PAM中SLA I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随着ASFV感染时间的延长,SLAI表达水平出现轻微下降。本研究制备了SLAI的MAb,并初步将其应用于ASFV感染机制的研究中,为深入了解SLAI所受调控的机制提供了可靠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白细胞抗原I 单克隆抗体 WESTERNBLOT 非洲猪瘟病毒
下载PDF
一株鸭源H1N4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演化分析及其对小鼠的感染性研究
10
作者 崔鹏飞 颜成 +8 位作者 林维鹏 王丛丛 王燕 陈源 缪葭皓 朱春成 施建忠 邓国华 陈化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5-1221,共7页
为了解2023年分离自我国广东省家鸭H1N4亚型禽流感病毒(AIV)GD/S1385株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利用一步法RT-PCR扩增GD/S1385株全基因组,并利用二代测序平台对其全基因组测序。在GISAID数据库中经BLAST比对,并下载所有H1N4亚型AIV的全基因... 为了解2023年分离自我国广东省家鸭H1N4亚型禽流感病毒(AIV)GD/S1385株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利用一步法RT-PCR扩增GD/S1385株全基因组,并利用二代测序平台对其全基因组测序。在GISAID数据库中经BLAST比对,并下载所有H1N4亚型AIV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egAlign软件分析GD/S1385株与其他H1N4亚型AIV各基因节段的同源性,采用MEGA7.0软件构建GD/S1385株与上述AIV各基因节段的进化树,采用GISAID数据库中的FluSurver程序分析GD/S1385株各基因节段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变异。BLAST比对结果显示,H1N4亚型AIV GD/S1385株与鸡源H5N1亚型AIV N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为99.2%,其他基因节段分别与H1N1、H4N2、H6N2、H8N4和H10N4等野鸟源AIV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达98.2%~99.8%。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GD/S1385株与GISAID数据库中12株H1N4 AIV HA和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4.3%~91.8%和83.2%~97.5%,内部基因PB2、PB1、PA、NP、M和NS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6.6%~94.8%、89%~95.6%、88.4%~95.1%、88%~94.4%、92.5%~96.2%和71.1%~93.4%。进化树结果显示,GD/S1385株部分基因节段与野鸟源H1N1、H4N2、H5N1、H6N2、H8N4和H10N4等亚型AIV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但与H1N4亚型AIV的遗传距离均较远。序列分析结果显示,GD/S1385株HA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323)PSIQSRGL^(330),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分子特征;NA蛋白未发生茎部缺失,也未出现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性突变;PB2蛋白出现^(389)R、^(598)T,PB1蛋白出现^(3)V、^(622)G,PA蛋白出现^(37)A、^(409)S,NP蛋白出现^(105)V,NS1蛋白出现106M等多个哺乳动物适应性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将GD/S1385株以10^(6)EID_(50)/50μL经鼻腔感染BALB/c小鼠,评估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感染性。结果显示,GD/S1385株感染组小鼠的肺脏和鼻甲内均可检测到高水平的病毒,病毒滴度分别为6.1log_(10)EID_(50)/mL和3.6log_(10)EID_(50)/mL;在1只小鼠的肾脏和脾脏内还检测到低水平的病毒,脑内未检测到病毒;且可引起感染组小鼠体质量下降8.2%。对照组小鼠各脏器均未检测到病毒,且体质量呈一直上升趋势。上述结果表明,H1N4 AIV GD/S1385株是一种新型重组病毒,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并可以在小鼠的呼吸道内高效复制,具有感染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潜在风险。本研究阐明了H1N4亚型AIV的遗传进化特点和对哺乳动物的感染风险,为禽流感的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4亚型禽流感病毒 遗传进化 感染性
下载PDF
猪病毒性腹泻有效防控——生猪产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11
作者 冯力 石达 《猪业科学》 2024年第4期40-43,共4页
猪病毒性腹泻并不是一种传染病,而是一大类感染消化道病毒病的统称,因其临床症状均导致腹泻而得来,其病源包括4种猪肠道冠状病毒和猪轮状病毒(PoRV)。猪肠道冠状病毒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德尔... 猪病毒性腹泻并不是一种传染病,而是一大类感染消化道病毒病的统称,因其临床症状均导致腹泻而得来,其病源包括4种猪肠道冠状病毒和猪轮状病毒(PoRV)。猪肠道冠状病毒主要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和新发的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毒性腹泻 猪肠道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生猪产业 有效防控 腹泻综合征 临床症状 病毒病
下载PDF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诱导细胞自噬并增强病毒复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苗苗 刘大凯 +8 位作者 张记宇 张燎原 冯廷帅 杨小曼 时洪艳 张鑫 陈建飞 石达 冯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研究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感染细胞是否诱导自噬及自噬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将SADS-CoV(MOI 0.1)接种Vero E6细胞培养36 h后,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SADS-CoV感染的细胞中出现了包裹胞浆的自噬体样双层膜结构,证... 为研究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感染细胞是否诱导自噬及自噬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将SADS-CoV(MOI 0.1)接种Vero E6细胞培养36 h后,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SADS-CoV感染的细胞中出现了包裹胞浆的自噬体样双层膜结构,证实SADS-CoV可以诱导Vero E6细胞发生自噬。构建pEGFP-LC3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Vero E6细胞,24 h后以SADS-CoV感染,24 h后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感染SADS-CoV的细胞出现绿色荧光的点状聚集。进一步将SADS-CoV(MOI 0.1)感染Vero E6细胞不同时间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p6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ADS-CoV感染组LC3-Ⅱ的表达水平升高,LC3-Ⅱ/GAPDH比值呈上升趋势,而p62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表明SADS-CoV感染能够诱导Vero E6细胞产生完整的自噬应答。为了探究自噬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自噬抑制剂3-MA和自噬诱导剂Rapamycin处理Vero E6细胞后以SADS-CoV感染,于感染后不同时间收获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和病毒滴度(TCID_(50))测定检测SADS-CoV 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仅感染病毒的对照组相比,采用3-MA处理Vero E6细胞后SADS-CoV N蛋白的表达水平及TCID_(50)均显著降低(P<0.05),而采用Rapamycin处理后SADS-CoV N蛋白的表达水平及TCID_(50)则均显著升高(P<0.05)。针对ATG5基因设计3条特异性的ATG5 si RNA(siATG5-1/2/3),将干扰效率较好的siATG5-1转染Vero E6细胞后再以SADS-CoV感染,24 h后检测病毒滴度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SADS-CoV 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未转染siATG5的3组阴性细胞相比,转染细胞中SADS-CoV N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病毒滴度均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首次表明SADS-CoV感染可以诱导宿主细胞自噬并促进病毒的复制,该结果为深入研究SADS-CoV感染与其致病机理以及防控该病毒的感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 自噬 病毒复制 LC3-Ⅱ
下载PDF
2019-2022年中国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源 崔鹏飞 +9 位作者 施建忠 张元成 于晴晴 颜成 张亚萍 王丛丛 张洁 王燕 邓国华 陈化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0-1832,共13页
【背景】H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是我国家禽中最常见AIV之一。H6N1亚型AIV频繁地与其他野鸟源毒株重配,并且可以作为供体为高致病性AIV提供内部基因片段,产生新型重组病毒,进而威胁人类健... 【背景】H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是我国家禽中最常见AIV之一。H6N1亚型AIV频繁地与其他野鸟源毒株重配,并且可以作为供体为高致病性AIV提供内部基因片段,产生新型重组病毒,进而威胁人类健康。【目的】通过对我国H6N1亚型AIV的演化动态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研究,为我国禽流感的综合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9—2022年我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活禽交易市场及养殖场家禽喉和泄殖腔拭子,通过接种鸡胚分离到7株H6N1亚型AIVs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遗传演化特征、受体结合特性及其对SPF鸡和BALB/c小鼠的感染性。【结果】遗传演化分析表明,7株病毒的基因与分离于北美及东南亚地区的野鸟源病毒基因同源性较高,基因来源复杂,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贝叶斯演化分析表明,H6亚型AIV HA基因曾发生过多次的跨洲际传播,欧亚谱系病毒在北美地区也有着较长时间流行。1株病毒HA基因与北美地区毒株基因高度同源,根据贝叶斯演化分析结果,推测该病毒在野鸟体内经历了复杂的基因重配后形成,后经野鸟传入我国。特殊氨基酸位点分析结果显示,病毒HA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均为PQIET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特征;此外,另有1株病毒的NP蛋白发生Y52H突变,据报道,该突变对AIV获得抵抗人干扰素刺激基因BTN3A3的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受体结合特性分析表明,部分毒株具有双受体结合特性,但结合人源受体能力弱于结合禽源受体能力。病毒对SPF鸡的感染性试验表明,鸡感染A/chicken/Jiangxi/S40445/2019(H6N1)后能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排毒,并且病毒可在鸡群内通过接触传播。鸡感染A/duck/Jiangxi/S10941/2019(H6N1)后仅有少数鸡通过呼吸道排毒,病毒无法在鸡群间通过接触传播。BALB/c小鼠的感染性试验表明,H6N1亚型AIV无需提前适应便可在小鼠呼吸道内有效复制,但对小鼠仍呈低致病力。【结论】2019—2022年分离于我国的H6N1亚型AIV基因大部分来源于野鸟源病毒,候鸟可经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将病毒传入我国;部分病毒能够结合人源唾液酸受体并在小鼠呼吸道内有效复制,表明该亚型病毒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6N1 禽流感病毒 跨洲际传播 重配 感染性
下载PDF
敲除CRFK细胞氨基肽酶N对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复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彤 郭慧娟 +6 位作者 田进 王洪峰 史鑫琪 陈洪岩 夏长友 王金泉 孟庆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6-313,共8页
猫氨基肽酶N(fAPN)参与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的感染过程,为研究f APN对FIP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针对f APN第14外显子设计了1对sg RNA,将sg RNA退火后克隆至p X458质粒中,构建同时含有Cas9蛋白和sg RNA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PCR及测... 猫氨基肽酶N(fAPN)参与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的感染过程,为研究f APN对FIPV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针对f APN第14外显子设计了1对sg RNA,将sg RNA退火后克隆至p X458质粒中,构建同时含有Cas9蛋白和sg RNA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瞬时转染猫肾细胞(CRFK)中,24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带有绿色荧光的单克隆细胞。单克隆细胞经稳定传代培养后,细胞中的绿色荧光消失,对细胞进行PCR和测序,结果显示:3株单克隆细胞在f APN第14外显子有1个碱基的插入,造成移码突变,导致f APN不能正常表达,表明敲除f APN蛋白的CRFK细胞系正确构建,命名为KO-APN14。将FIPV分别感染CRFK细胞及培养20代的KO-APN14细胞,48 h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FIPV N蛋白的表达;将FIPV分别感染CRFK细胞及KO-APN14细胞,在感染4 h、12 h、24 h、36 h时采用RT-q PCR分别检测FIPV N基因、视黄酸(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Toll样受体3(TLR3)、干扰素β(IFN-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转录水平。IFA结果显示:感染FIPV的CRFK细胞出现绿色荧光,未感染FIPV的CRFK细胞、未感染FIPV的KO-APN14细胞及感染FIPV的KO-APN14细胞均无绿色荧光;RT-q PCR检测FIPV感染各细胞后病毒N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感染FIPV的CRFK细胞相比,感染FIPV的KO-APN14细胞能够极显著抑制FIPV N基因的转录(P<0.0001);RT-q PCR检测FIPV感染各细胞后上述各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感染FIPV的CRFK细胞相比,感染FIPV的KO-APN14细胞能够抑制RIG-I、MDA5、TLR3、IFN-β、IL-6、IL-10、TNF-α及f APN的转录。综上所述,f APN是FIPV在侵入细胞及病毒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FIPV引起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为f APN在免疫炎症反应中作用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培育基因编辑抗病育种猫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肽酶N 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 猫肾细胞
下载PDF
稳定表达马NLRP3 HEK293T细胞系的构建及用于马NLRP3炎性小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夏慧娟 李鸿鑫 +1 位作者 林跃智 王晓钧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1-410,共10页
为构建稳定表达马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eqNLRP3)的细胞系,并用于eq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经PCR扩增的eqNLRP3和GFP基因克隆至pLPCX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LPCX-Flag-eqNLRP3-GFP,经PCR和测序鉴... 为构建稳定表达马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eqNLRP3)的细胞系,并用于eq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经PCR扩增的eqNLRP3和GFP基因克隆至pLPCX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LPCX-Flag-eqNLRP3-GFP,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与pCGP、pVSV-G共转染HEK293T细胞,48 h后获得携带eqNLRP3的慢病毒。将该慢病毒感染HEK293T细胞,并采用嘌呤霉素筛选携带绿色荧光(GFP+)的单克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鉴定该细胞中eqNLRP3蛋白的表达、反应原性及细胞遗传稳定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146.1 ku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且传至1、4、7、10代的细胞均出现该条带,表明获得稳定表达eqNLRP3蛋白的HEK293T细胞系HEK293Teq NLRP3(2G1细胞)。采用NLRP3特异性激活剂尼日利亚菌素(Nig)处理2G1细胞1 h;将表达质粒pCDNA3.1-eqASC-HA转染2G1细胞,加入Nig处理1 h,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观察上述细胞中e NLRP3的聚化状态,及在2G1细胞中表达eqASC后能否形成ASC斑点(eqNLRP3-eqASC的复合物,即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典型特征)。结果显示,正常2G1细胞中呈绿色荧光的eqNLRP3弥散分布于细胞质中,加入Nig后弥散的eqNLRP3在细胞质中形成典型绿色荧光的点状聚集。转染表达eqASC质粒的2G1细胞中出现的红色荧光(eqASC)主要在细胞质中呈弥散性分布;转染表达eqASC的2G1细胞用Nig处理后形成2.5μm的中间呈绿色荧光四周呈红色荧光的典型ASC斑点。上述结果表明2G1细胞可以响应特异性激活剂并诱导eqNLRP3的聚化,招募ASC形成ASC斑点。将本实验室构建的iGLuc报告系统中的4种表达炎性小体蛋白质粒分别与EIV各蛋白对应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24 h后利用该报告系统检测各组细胞中的荧光素酶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共转染细胞中各EIV蛋白的表达对该系统中4种炎性小体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上述两个试验筛选能够激活eqNLRP3炎性小体的EIV蛋白。iGLuc报告系统检测结果显示,仅表达EIV M2蛋白质粒的细胞上清中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IV M2蛋白的表达对4种炎性小体蛋白的表达均无明显影响,表明EIV M2蛋白激活了eqNLRP3炎性小体。将表达EIV M2蛋白及表达eqASC的质粒共转染2G1细胞,24 h后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结果显示,该组细胞中带绿色荧光的eqNLRP3出现点状聚集,并招募细胞质中带红色荧光的eqASC形成了ASC斑点,与i GLuc报告系统筛选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EIV感染对HEK293Teq NLRP3细胞系中的eqNLRP3产生了聚化效应,并招募ASC形成ASC斑点。本研究建立了稳定表达eqNLRP3蛋白的HEK293T细胞系,为马属动物病原感染激活NLRP3炎性小体的评价奠定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 马源NLRP3 稳定细胞系 炎症激活
下载PDF
2型猪链球菌pnp基因缺失株与回补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文琳 许秋 +6 位作者 周龙玉 林龙华 柴霁芸 马彩萍 侯杰 祝瑶 张万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8,共8页
为研究2型猪链球菌(SS2) pn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基因无痕操作技术构建SS2 05ZYH33pnp基因缺失株Δpnp以及回补株CΔpnp,经PCR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正确构建了pnp基因无痕缺失株和回补株。将05ZYH33、Δpnp以及CΔpnp分别在不同... 为研究2型猪链球菌(SS2) pn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基因无痕操作技术构建SS2 05ZYH33pnp基因缺失株Δpnp以及回补株CΔpnp,经PCR和测序鉴定结果表明,正确构建了pnp基因无痕缺失株和回补株。将05ZYH33、Δpnp以及CΔpnp分别在不同温度(28℃、37℃、42℃)培养后测定OD_(600nm)值,绘制各菌株的生长曲线;利用革兰氏染色后经镜检及透射电镜观察各菌株的形态结构;通过滴定微孔平板结晶紫法检测各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采用接触法分析各菌株的溶血特性;于含不同抗生素的THB平板上培养各菌株,分析各菌株的药物敏感性;于氧化条件与酸性条件下培养各菌株,通过统计存活率评价各菌株的氧化耐受与酸耐受能力。结果显示,缺失株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野生株和回补株,且在冷应激条件下的生存能力下降;与野生株和回补株相比,缺失株细胞壁肽聚糖层的结构更加松散、溶血能力下降、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对不同类型抗生素的敏感性增强、抗氧化与抗酸能力均下降。上述结果表明pnp基因是SS2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参与调节细菌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本研究为科学防控猪链球菌病以及研发新型抗菌药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猪链球菌 pnp基因 基因缺失 生物学功能
下载PDF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对SPF鸡的致病特性及其排毒规律研究
17
作者 冯笑艳 胡明雪 +7 位作者 林雨萌 高宏雷 于海波 刘长军 祁小乐 张伟 张艳萍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84-5691,共8页
旨在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对SPF鸡的致病性、排毒规律及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将CAV JL17/1204株经腹腔接种和同居接触感染1日龄及28日龄SPF鸡,在感染后3 d(dpi)、5 dpi、7 dpi、9 dpi、11 dpi、14 dpi、21 dpi、28 dpi、42 dpi、56... 旨在了解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对SPF鸡的致病性、排毒规律及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将CAV JL17/1204株经腹腔接种和同居接触感染1日龄及28日龄SPF鸡,在感染后3 d(dpi)、5 dpi、7 dpi、9 dpi、11 dpi、14 dpi、21 dpi、28 dpi、42 dpi、56 dpi、84 dpi和112 dpi,感染组和同居组分别采集3只鸡的抗凝血并剖检,以检测其贫血、胸腺萎缩情况;每个时间点另采集每组20只鸡的咽拭子和肛拭子通过PCR方法进行排毒检测。临床观察结果显示,1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鸡的死亡率分别为50.0%和10.0%,死亡时间为12~15 dpi;28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鸡感染后无死亡。剖检结果显示,各组发病鸡出现胸腺萎缩和/或贫血症状,1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发病率分别为100.0%和20.0%;28日龄感染组和同居组发病率分别为10.0%和8.0%。排毒检测结果显示,1日龄感染组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分别从3 dpi、5 dpi开始排毒,1日龄同居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同居后5~84 d和7~42 d;28日龄感染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感染后3~9 dpi和5~14 dpi;28日龄同居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期分别为同居后5~9 d和5~42 d。结果提示CAV对1日龄SPF鸡致病性强,感染后可诱导鸡死亡、胸腺萎缩和/或贫血等致病特征,对28日龄SPF鸡致病性明显减弱;接种和同居感染后均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毒,可诱导同居接触感染鸡发病甚至死亡,表明CAV具有较强的水平传播能力。本研究结果系统阐明了CAV感染致病特征和排毒规律,为鸡群科学开展CAV的净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SPF鸡 致病特性 排毒规律 水平传播
下载PDF
表达2.3.4.4b分支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鸭瘟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效力的研究
18
作者 张小雨 刘静 +8 位作者 赵玉博 焦晨晨 麻琦 陈普泽 谢艳 陈普成 姜永萍 陈化兰 柳金雄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9-1056,共8页
近年来,2.3.4.4b分支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流感疫情在全球多国暴发,切断水禽作为AIV传播媒介的途径对于禽流感的防控意义重大。为研制针对当前H5亚型AIV流行株和鸭瘟病毒(DEV)感染均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疫苗,本研究经PCR扩增2.3... 近年来,2.3.4.4b分支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流感疫情在全球多国暴发,切断水禽作为AIV传播媒介的途径对于禽流感的防控意义重大。为研制针对当前H5亚型AIV流行株和鸭瘟病毒(DEV)感染均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的疫苗,本研究经PCR扩增2.3.4.4b分支H5亚型AIV HA基因,按照文献方法构建以DEV疫苗株为载体,表达2.3.4.4b分支H5亚型AIV代表株A/whooper swan/Shanxi/4-1/2020(H5N8)HA基因的重组DEV,命名为rDEV-14株。将rDEV-14株在CEF中连续传代后,经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 blot检测,并检测各培养时间rDEV-14株的TCID_(50),分析其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在10、15代rDEV-14的PCR产物中检测到HA基因,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A基因可在rDEV-14株各代中稳定遗传和表达。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rDEV-14株在CEF中的生长曲线与亲本病毒DEV疫苗株趋势一致。以不同剂量rDEV-14株免疫4月龄SPF鸭14 d后,采用DEV强毒AV1221株攻毒,结果显示,各剂量rDEV-14株均可诱导SPF鸭对DEV感染的完全免疫保护。以不同剂量rDEV-14株免疫2周龄SPF鸭后,分别利用同源和2021年~2022年分离的H5亚型异源高致病性AIV(HPAIV)(H5N6及两株H5N1 AIV)攻毒后记录各组鸭发病和死亡情况、检测排毒情况和HI抗体,结果显示,10^(4)TCID_(50)和10~5TCID_(50)免疫组鸭在攻毒后两周内无发病、无死亡、不排毒,并可诱导鸭产生良好且持久的HI抗体。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制备的重组病毒r DEV-14可对DEV强毒、同源H5亚型AIV强毒以及2021年~2022年分离的H5N1和H5N6异源HPAIV攻毒鸭产生完全的免疫保护力。本研究为我国水禽禽流感和鸭瘟的防控提供了新的候选疫苗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瘟 H5亚型禽流感病毒 重组鸭瘟病毒 活载体疫苗
下载PDF
病毒靶向抗原递呈细胞调控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侯青荷 李树稳 +2 位作者 高旭 李永锋 仇华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875,共7页
细胞免疫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应答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重要防线,在免疫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许多病毒通过靶向抗原递呈细胞抑制或逃避细胞免疫来实现其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因此,... 细胞免疫是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发挥免疫功能。细胞免疫应答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重要防线,在免疫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许多病毒通过靶向抗原递呈细胞抑制或逃避细胞免疫来实现其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及其主要过程、参与调控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递呈细胞及其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为深入研究病毒调控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提供思路并为设计基于细胞免疫应答的新型疫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免疫应答 免疫保护 抗原递呈细胞 免疫功能 新型疫苗 最新研究进展 病毒 靶向
下载PDF
蛋白质棕榈酰化修饰调控蛋白质功能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管翔雨 杨晓柯 +4 位作者 李树稳 张新 赵小天 仇华吉 李永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552,共7页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基因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需要经过基因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及转运等多个复杂过程后才具有生理功能。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修饰形式包括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羟基化、泛素化及脂质化等[1],...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基因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需要经过基因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及转运等多个复杂过程后才具有生理功能。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修饰形式包括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羟基化、泛素化及脂质化等[1],其中脂质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加工修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后加工 转录后加工 蛋白质功能 蛋白质需要 基因转录 棕榈酰化修饰 泛素化 羟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