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6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进国外智力资源 提升农业生物安全科技创新能力——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立霞 陈巨莲 +1 位作者 宁云 邱德文 《农业科技管理》 2015年第2期27-30,共4页
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引智工作为例,阐述了引进国外智力资源的途径,指出引进国外智力可通过专门的引进人才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引智基地、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国际合作平台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来实现。引进... 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引智工作为例,阐述了引进国外智力资源的途径,指出引进国外智力可通过专门的引进人才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引智基地、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国际合作平台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来实现。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带动技术和资源的引进、推动平台建设和学科发展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最后,提出对未来引智工作的设想,以期为农业领域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开展引智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引智 途径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探索与思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明娜 李咏军 袁会珠 《中国农垦》 2023年第11期48-51,共4页
为推动建设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农业高端智库,确保“十四五”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落实落地,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为例,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支撑粮食... 为推动建设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农业高端智库,确保“十四五”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落实落地,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为例,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支撑粮食稳产保供、乡村振兴、成果转化、科企融合、所办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经验成效,探索思考农业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的内涵要义、建设路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转化 科技支撑 乡村振兴 科研院所
下载PDF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功能定位与运行管理探讨--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蓉蓉 《农业科技管理》 2021年第4期60-63,共4页
科研试验基地是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成果培育的必要支撑平台,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概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试验基地概况、运行管理模式和功能定位,分析了当前试验基地运行管理中存在的运转费不足、运... 科研试验基地是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成果培育的必要支撑平台,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概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试验基地概况、运行管理模式和功能定位,分析了当前试验基地运行管理中存在的运转费不足、运行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持续提升支撑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运行管理、多途径挖掘功能潜力等促进试验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试验基地 定位 建设发展 规范管理
下载PDF
植物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对策建议——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蓉蓉 《农业科技管理》 2022年第6期64-67,共4页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研院所的主责主业之一。文章分析了2019—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措施,从持续加强高质量成果供给、加强技术集成、发挥所办企业...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研院所的主责主业之一。文章分析了2019—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措施,从持续加强高质量成果供给、加强技术集成、发挥所办企业平台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 专利 农业科研院所
下载PDF
项目管理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中的实践与分析——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库尔勒试验基地建设项目为例
5
作者 简翰雨 曹广春 刘之光 《农业科技管理》 2025年第2期68-71,共4页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开展农业科研田间试验的基础条件和设施保障,条件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基地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库尔勒试验基地建设项目为例,通过项目管理实践,分析了试...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开展农业科研田间试验的基础条件和设施保障,条件能力建设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基地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库尔勒试验基地建设项目为例,通过项目管理实践,分析了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管理特点、流程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健全管理机制、统筹规划项目建设、加强与当地管理部门的沟通、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议,以期提高基地建设水平,为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项目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 建设工程 项目管理
下载PDF
多项政策并举推进青年人才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07—2011年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情况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邹亚飞 郑传临 林克剑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9-192,共4页
青年科学基金自1987年设立以来,对稳定青年科技队伍,培养后继人才,激励创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为了体现青年科学基金的人才培养作用,先后对青年科学基金进行了改革与调整。“十一... 青年科学基金自1987年设立以来,对稳定青年科技队伍,培养后继人才,激励创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为了体现青年科学基金的人才培养作用,先后对青年科学基金进行了改革与调整。“十一五”期间将原属面上项目的青年科学基金从研究项目类剥离出来,归人人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人才培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 研究所 资助 青年科技队伍 “十一五”
原文传递
农业科研院所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创新——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宁云 刘博 郭建英 《中国基础科学》 2020年第1期54-57,共4页
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来,在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博士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探索,在... 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来,在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博士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探索,在创新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搭建博士后学术交流平台、服务博士后成果对接和就业等方面取得若干实践经验,为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博士后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博士后 科技创新 科研院所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辑简介
8
作者 周雪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7-490,共4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8月,由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系和农业理化系农药研究部分为基础组建,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5个专业研究所之一.1970年初,植物保护研究所病虫研究部分被下放至河南新乡,农药研究部分被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8月,由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系和农业理化系农药研究部分为基础组建,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5个专业研究所之一.1970年初,植物保护研究所病虫研究部分被下放至河南新乡,农药研究部分被下放至重庆北碚;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植物保护研究所重新回迁北京原址,恢复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药研究 河南新乡 农业科学 小麦矮腥黑粉菌 农业环境 微生物农药 入侵害虫 创新团队
原文传递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编外科辅队伍建设探析--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耿亭 张永军 王向东 《农业科技管理》 2020年第3期61-63,67,共4页
农业科研辅助人员是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外科研辅助人员是目前科研辅助人员的主体,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编外科辅人员的分类及作用,分析了编外科辅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 农业科研辅助人员是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外科研辅助人员是目前科研辅助人员的主体,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编外科辅人员的分类及作用,分析了编外科辅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制度建设、拓宽发展渠道、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新形势下农业试验基地编外科辅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 编外科研辅助人员 队伍建设 管理 廊坊基地
下载PDF
浅谈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固定资产管理——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耿亭 隋欣欣 杨茜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第1期90-92,共3页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固定资产是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试验基地的固定资产种类及数量与日俱增。本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基地的固...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固定资产是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试验基地的固定资产种类及数量与日俱增。本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基地的固定资产管理,以期提高基地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 固定资产 管理 措施
下载PDF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增收节支措施探析——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耿亭 王向东 沈银书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9期238-239,241,共3页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完成后,试验基地的正常管理和健康运转成为基地的重要工作。受限于大部分试验基地均未落实稳定国拨运行费支持的现状,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建设单位面临的实际问题。增收节支是农业科研...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完成后,试验基地的正常管理和健康运转成为基地的重要工作。受限于大部分试验基地均未落实稳定国拨运行费支持的现状,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建设单位面临的实际问题。增收节支是农业科研基地保证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现状及管理模式,并列举了其在增收节支方面采取的措施,以期为其他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 可持续发展 增收节支 措施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科普工作的实践与建议 被引量:8
12
作者 耿亭 余双双 刘明娜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11期90-95,共6页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科普实践为例,阐述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实践中的成效与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专业科普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科普方式;完善考评机制,调动科普人员积...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科普实践为例,阐述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实践中的成效与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专业科普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科普方式;完善考评机制,调动科普人员积极性;申报教育部研学基地,多渠道争取稳定科普专项资金支持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基地 科普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 廊坊科研中试基地 发展建议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邱式邦院士学术思想研讨暨百岁寿辰庆祝会”
13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 学术思想 植物保护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 昆虫学 研讨 农业科技工作者 上海理工大学 农业部
下载PDF
回眸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首位“植物保护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邱式邦院士的科学工作足迹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建峰 杨怀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0-144,共5页
2010年10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邱式邦先生的百岁寿辰。邱式邦先生193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开始步入农业害虫防治科学事业。1948年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51年9... 2010年10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邱式邦先生的百岁寿辰。邱式邦先生193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开始步入农业害虫防治科学事业。1948年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51年9月学成回国,积极投身一穷二白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建设事业,功勋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科学院 终身成就奖 科学工作 院士 获得者 英国剑桥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重大农业入侵害虫番茄潜叶蛾检测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15
作者 姚若楠 王玉生 +1 位作者 张桂芬 谭琳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共10页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异名Phthorimaea absoluta)是一种多食性的重大农业入侵害虫,主要危害番茄、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可造成番茄减产50%~80%,甚至绝产绝收,有“番茄埃博拉病毒”之称,2017年首次在我国新疆被发现,已在我国...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异名Phthorimaea absoluta)是一种多食性的重大农业入侵害虫,主要危害番茄、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可造成番茄减产50%~80%,甚至绝产绝收,有“番茄埃博拉病毒”之称,2017年首次在我国新疆被发现,已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番茄潜叶蛾常隐蔽发生,且在我国的适生区广泛,主要随番茄苗及果实的销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进一步扩散势头明显。因此,亟需研发高效低成本的番茄潜叶蛾检测鉴定技术和方法,进而实现对重大入侵物种的及早发现和提前预警,降低农业经济损失。目前,用于番茄潜叶蛾的检测鉴定技术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技术等,本文综述了番茄潜叶蛾检测鉴定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旨在为延缓番茄潜叶蛾传播扩散与对靶施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形态学鉴定 分子检测 人工智能
下载PDF
2013-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植物保护学科资助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邹亚飞 查静 +2 位作者 余向阳 郑传临 郑永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3,共8页
本文主要以2013-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植物保护学科资助项目情况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植物保护学科资助项目在生命科学部中的地位、二级学科受资助情况、各类项目受资助情况以及申请数与资助数的关系等,并提出扩大申请规模、提升... 本文主要以2013-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植物保护学科资助项目情况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植物保护学科资助项目在生命科学部中的地位、二级学科受资助情况、各类项目受资助情况以及申请数与资助数的关系等,并提出扩大申请规模、提升申请质量、谋求高层次项目资助、加强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等思考,以期为植物保护科研工作者及依托单位申请科学基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植物保护 资助情况
下载PDF
糖类植物免疫诱抗剂制剂含量的几种比色分析方法适用性研究
17
作者 高志强 刘霁萱 +3 位作者 刘丰茂 赵鹏跃 郭丹 王文卓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7,共12页
鉴于当前糖类植物免疫诱抗剂产品质量分析检测方法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系统评估了硫酸-苯酚法、硫酸-蒽酮法及Elson-Morgan法在多种糖类化合物检测中的适用性及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有效的比色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三种比色法对葡萄糖、半... 鉴于当前糖类植物免疫诱抗剂产品质量分析检测方法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系统评估了硫酸-苯酚法、硫酸-蒽酮法及Elson-Morgan法在多种糖类化合物检测中的适用性及影响因素,并建立了有效的比色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三种比色法对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和氨基葡萄糖呈现不同的响应性,单糖组成对比色法的选择尤为重要。以相应单糖组成的葡聚糖、多聚半乳糖醛酸和氨基寡糖素为代表聚糖化合物,通过优化比色反应条件,确立了适合的最佳检测条件。方法验证结果显示,各方法在其线性范围内均表现出优异的线性相关性(R^(2)>0.998)、良好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4%~0.9%)及高回收率(100%~101%)。结合离子色谱法揭示了当前低聚糖素制剂的有效成分为低聚氨基葡萄糖,并指出了当前登记资料中对于糖类有效成分界定不清晰的现状。最后,本研究确立并验证了用于香菇多糖、低聚糖素和几丁聚糖制剂的比色分析方法,结果均展现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优异的重现性和高准确度,满足产品质量检测的方法要求。此研究为糖类植物免疫诱抗剂质量分析提供了策略与方法支持,有助于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免疫诱抗剂 糖类化合物 硫酸-苯酚法 硫酸-蒽酮法 Elson-Morgan法
下载PDF
植物保护施药技术创新与装备智能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8
作者 魏鹏 闫晓静 +2 位作者 徐军 杨代斌 袁会珠 《现代农药》 CAS 2023年第5期1-8,27,共9页
为把握植保施药技术及其装备的发展现状,以植保施药技术创新与药械装备智能化两方面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和总结了植物保护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针对植保施药技术的创新性发展,重点剖析了精准变量施药技术,精准在线混药技术,精准对靶施... 为把握植保施药技术及其装备的发展现状,以植保施药技术创新与药械装备智能化两方面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和总结了植物保护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针对植保施药技术的创新性发展,重点剖析了精准变量施药技术,精准在线混药技术,精准对靶施药技术,物理场辅助施药技术,喷雾飘移控制技术以及植保用药、施药的多元化发展等六个方面;针对植保药械装备的智能化发展,总结了智能农机的自主作业轨迹规划与导航、自主避障运行和远程在线监管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植物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发展展望,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植物保护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技术 药械装备 技术创新 智能化 植物保护
下载PDF
世界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诞生——记中国蛋白质生物农药首席科学家邱德文研究员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梅芳 王双超 王晶 《世界农业》 2018年第4期192-194,共3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农业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倡导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确保农产品安全和品质提升,确保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新型的绿色环保生物农药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国蛋白质生物农药首席科学家邱...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农业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倡导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确保农产品安全和品质提升,确保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新型的绿色环保生物农药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国蛋白质生物农药首席科学家邱德文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着眼发展绿色农药,经过十几年的自主创新研发,成功开发出世界首个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阿泰灵。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农药,与一般化学农药的作用方式不同,"阿泰灵"不直接作用于有害病虫,而是通过激活植物自身免疫系统,诱导植物产生抗病防卫反应,同时也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因此被称为植物免疫诱抗剂。"阿泰灵"自上市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销售成绩,并与美国爱利思达生命科学公司(Arysta LifeScience)签订了海外独家代理合作协议,成为中国成功走向海外的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农药 植物免疫 阿泰灵 国际合作
下载PDF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葡萄 被引量:53
20
作者 段长青 刘崇怀 +3 位作者 刘凤之 王忠跃 刘延琳 徐丽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92-1301,共10页
葡萄(Vitis spp.)是起源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我国葡萄栽培历史悠久,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学研究的进步为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笔者综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葡萄资源评价利用与育种... 葡萄(Vitis spp.)是起源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我国葡萄栽培历史悠久,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学研究的进步为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笔者综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葡萄资源评价利用与育种、葡萄栽培与土肥管理、葡萄病虫害防控、鲜食葡萄贮运保鲜、葡萄酒酿造以及葡萄园机械化管理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历程与进展,以期为未来葡萄科学研究与生产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新中国 70年 科学研究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