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探索与思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明娜 李咏军 袁会珠 《中国农垦》 2023年第11期48-51,共4页
为推动建设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农业高端智库,确保“十四五”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落实落地,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为例,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支撑粮食... 为推动建设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和国家农业高端智库,确保“十四五”农业发展战略规划落实落地,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植保所”)为例,对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农业科研院所在科技支撑粮食稳产保供、乡村振兴、成果转化、科企融合、所办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经验成效,探索思考农业技术转移转化工作的内涵要义、建设路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转化 科技支撑 乡村振兴 科研院所
下载PDF
浅析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与发展——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查静 邹亚飞 郑传临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15年第4期35-39,共5页
学科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建设工程,是科研院所的立所之本、强所之基。文章通过简要展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十二五"以来学科建设发展成效,分析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 学科建设作为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建设工程,是科研院所的立所之本、强所之基。文章通过简要展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十二五"以来学科建设发展成效,分析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协同创新、争取项目支持、强化条件建设、培育卓越人才团队、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等加快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加强学科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学科建设 发展
下载PDF
浅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查静 邹亚飞 郑传临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16年第1期37-41,共5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重要基石。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通过总结近年来该所依托科学基金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主要实践,简要展示科学基金对农业科研院所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发挥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引进国外智力资源 提升农业生物安全科技创新能力——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立霞 陈巨莲 +1 位作者 宁云 邱德文 《农业科技管理》 2015年第2期27-30,共4页
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引智工作为例,阐述了引进国外智力资源的途径,指出引进国外智力可通过专门的引进人才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引智基地、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国际合作平台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来实现。引进... 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引智工作为例,阐述了引进国外智力资源的途径,指出引进国外智力可通过专门的引进人才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引智基地、聘请国外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国际合作平台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来实现。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带动技术和资源的引进、推动平台建设和学科发展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最后,提出对未来引智工作的设想,以期为农业领域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开展引智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引智 途径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浅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立项经验和对策建议——以2010~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获资助项目情况为例
5
作者 查静 邹亚飞 郑传临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17年第4期39-44,共6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2010~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简要展示了科学基金对该所科技创新实力提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2010~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统计分析,简要展示了科学基金对该所科技创新实力提升的关键推动作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资助情况 建议
下载PDF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功能定位与运行管理探讨--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蓉蓉 《农业科技管理》 2021年第4期60-63,共4页
科研试验基地是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成果培育的必要支撑平台,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概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试验基地概况、运行管理模式和功能定位,分析了当前试验基地运行管理中存在的运转费不足、运... 科研试验基地是农业科技创新和重大成果培育的必要支撑平台,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概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试验基地概况、运行管理模式和功能定位,分析了当前试验基地运行管理中存在的运转费不足、运行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持续提升支撑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运行管理、多途径挖掘功能潜力等促进试验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试验基地 定位 建设发展 规范管理
下载PDF
植物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对策建议——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蓉蓉 《农业科技管理》 2022年第6期64-67,共4页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研院所的主责主业之一。文章分析了2019—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措施,从持续加强高质量成果供给、加强技术集成、发挥所办企业... 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研院所的主责主业之一。文章分析了2019—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措施,从持续加强高质量成果供给、加强技术集成、发挥所办企业平台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 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 专利 农业科研院所
下载PDF
多项政策并举推进青年人才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07—2011年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情况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邹亚飞 郑传临 林克剑 《中国科学基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9-192,共4页
青年科学基金自1987年设立以来,对稳定青年科技队伍,培养后继人才,激励创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为了体现青年科学基金的人才培养作用,先后对青年科学基金进行了改革与调整。“十一... 青年科学基金自1987年设立以来,对稳定青年科技队伍,培养后继人才,激励创新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为了体现青年科学基金的人才培养作用,先后对青年科学基金进行了改革与调整。“十一五”期间将原属面上项目的青年科学基金从研究项目类剥离出来,归人人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人才培养 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 研究所 资助 青年科技队伍 “十一五”
原文传递
农业科研院所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创新——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宁云 刘博 郭建英 《中国基础科学》 2020年第1期54-57,共4页
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来,在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博士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探索,在... 博士后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来,在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博士后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过二十多年不断探索,在创新博士后管理体制机制、搭建博士后学术交流平台、服务博士后成果对接和就业等方面取得若干实践经验,为农业科研院所开展博士后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博士后 科技创新 科研院所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解析创新工程引领农业院所的科技跃升效应——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爻 邹亚飞 张礼生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2020年第2期15-18,共4页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施的科技创新工程为例,阐述了2013—2017年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成效,总结了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中管理经验,说明了科技创新工程在植保所科技发展的引领作用和撬动效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下一步调...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施的科技创新工程为例,阐述了2013—2017年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成效,总结了科技创新工程实施中管理经验,说明了科技创新工程在植保所科技发展的引领作用和撬动效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下一步调整思路与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工程 实施成效 管理经验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辑简介
11
作者 周雪平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7-490,共4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8月,由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系和农业理化系农药研究部分为基础组建,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5个专业研究所之一.1970年初,植物保护研究所病虫研究部分被下放至河南新乡,农药研究部分被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8月,由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系和农业理化系农药研究部分为基础组建,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5个专业研究所之一.1970年初,植物保护研究所病虫研究部分被下放至河南新乡,农药研究部分被下放至重庆北碚;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植物保护研究所重新回迁北京原址,恢复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药研究 河南新乡 农业科学 小麦矮腥黑粉菌 农业环境 微生物农药 入侵害虫 创新团队
原文传递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编外科辅队伍建设探析--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耿亭 张永军 王向东 《农业科技管理》 2020年第3期61-63,67,共4页
农业科研辅助人员是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外科研辅助人员是目前科研辅助人员的主体,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编外科辅人员的分类及作用,分析了编外科辅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 农业科研辅助人员是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外科研辅助人员是目前科研辅助人员的主体,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编外科辅人员的分类及作用,分析了编外科辅人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制度建设、拓宽发展渠道、增强归属感和荣誉感、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新形势下农业试验基地编外科辅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 编外科研辅助人员 队伍建设 管理 廊坊基地
下载PDF
浅谈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固定资产管理——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耿亭 隋欣欣 杨茜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第1期90-92,共3页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固定资产是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试验基地的固定资产种类及数量与日俱增。本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基地的固...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固定资产是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试验基地的固定资产种类及数量与日俱增。本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探讨了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基地的固定资产管理,以期提高基地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 固定资产 管理 措施
下载PDF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增收节支措施探析——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耿亭 王向东 沈银书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9期238-239,241,共3页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完成后,试验基地的正常管理和健康运转成为基地的重要工作。受限于大部分试验基地均未落实稳定国拨运行费支持的现状,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建设单位面临的实际问题。增收节支是农业科研...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完成后,试验基地的正常管理和健康运转成为基地的重要工作。受限于大部分试验基地均未落实稳定国拨运行费支持的现状,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建设单位面临的实际问题。增收节支是农业科研基地保证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现状及管理模式,并列举了其在增收节支方面采取的措施,以期为其他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 可持续发展 增收节支 措施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科普工作的实践与建议 被引量:6
15
作者 耿亭 余双双 刘明娜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11期90-95,共6页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科普实践为例,阐述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实践中的成效与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专业科普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科普方式;完善考评机制,调动科普人员积...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科普实践为例,阐述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实践中的成效与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专业科普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科普方式;完善考评机制,调动科普人员积极性;申报教育部研学基地,多渠道争取稳定科普专项资金支持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基地 科普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 廊坊科研中试基地 发展建议
下载PDF
植物保护施药技术创新与装备智能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6
作者 魏鹏 闫晓静 +2 位作者 徐军 杨代斌 袁会珠 《现代农药》 CAS 2023年第5期1-8,27,共9页
为把握植保施药技术及其装备的发展现状,以植保施药技术创新与药械装备智能化两方面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和总结了植物保护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针对植保施药技术的创新性发展,重点剖析了精准变量施药技术,精准在线混药技术,精准对靶施... 为把握植保施药技术及其装备的发展现状,以植保施药技术创新与药械装备智能化两方面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和总结了植物保护领域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针对植保施药技术的创新性发展,重点剖析了精准变量施药技术,精准在线混药技术,精准对靶施药技术,物理场辅助施药技术,喷雾飘移控制技术以及植保用药、施药的多元化发展等六个方面;针对植保药械装备的智能化发展,总结了智能农机的自主作业轨迹规划与导航、自主避障运行和远程在线监管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植物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发展展望,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植物保护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技术 药械装备 技术创新 智能化 植物保护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邱式邦院士学术思想研讨暨百岁寿辰庆祝会”
17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 学术思想 植物保护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学部 昆虫学 研讨 农业科技工作者 上海理工大学 农业部
下载PDF
中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2018年-2022年 被引量:6
18
作者 陆宴辉 刘杨 +9 位作者 杨现明 荆玉谱 胡高 栾军波 郭兆将 马罡 闫硕 梁沛 刘杰 肖海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5-166,共22页
近5年来,我国在害虫变态发育与生殖调控、害虫滞育调控、害虫迁飞、害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害虫对植物抗虫性的适应、害虫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响应、害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农业害... 近5年来,我国在害虫变态发育与生殖调控、害虫滞育调控、害虫迁飞、害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害虫对植物抗虫性的适应、害虫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响应、害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农业害虫发生新规律新机制解析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同时推进了抗虫作物、RNA农药、行为调控和生态调控等害虫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提出迁飞性草地贪夜蛾分区治理、多食性盲蝽区域防控、地下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和抗性麦蚜精准化学防控等害虫绿色防控新模式新体系。根据国内外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业昆虫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强化害虫防控基础理论创新,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植保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害虫 灾变规律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绿色防控
下载PDF
回眸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首位“植物保护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邱式邦院士的科学工作足迹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建峰 杨怀文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0-144,共5页
2010年10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邱式邦先生的百岁寿辰。邱式邦先生193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开始步入农业害虫防治科学事业。1948年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51年9... 2010年10月1日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邱式邦先生的百岁寿辰。邱式邦先生1935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今上海理工大学),开始步入农业害虫防治科学事业。1948年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51年9月学成回国,积极投身一穷二白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建设事业,功勋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会 中国科学院 终身成就奖 科学工作 院士 获得者 英国剑桥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郭予元院士在植物保护数理统计学上的学术贡献——纪念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
20
作者 周益林 聂晓 +3 位作者 刘伟 范洁茹 梁革梅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2,共7页
数理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其在植物保护学科中特别是病虫害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也尤为重要。郭予元院士作为将数理统计学应用在植保学科领域的先驱研究者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数理统计... 数理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其在植物保护学科中特别是病虫害监测和预测中的应用也尤为重要。郭予元院士作为将数理统计学应用在植保学科领域的先驱研究者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在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数理统计在植物保护学科中应用研究及其相关的教育普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本文回顾了他在植物保护数理统计学上做出的重要贡献,主要包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郭予元院士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紧凑计算法、正交多项式系数复原表以及利用一系列早期型号计算器开发出几乎涵盖植保学科常用的数理统计学方法或模型的编码程序,为植保数理统计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郭予元院士就在试验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数理统计学方法,建立了当时国内少见的预测稻瘟病病情和最佳防治时期的中长期预测模型,此后他在病虫害的研究上特别是害虫生命表、种群动态、多病虫危害产量损失和复合防治指标等方面应用了大量的数理统计方法,使得不少植保学科数据分析中所面临的难题、障碍和科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取得许多丰硕的研究成果,大大推进并带动了数理统计学在植保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郭予元院士通过在全国举办植保数理统计学讲习班或以研究生授课等方式,培养出了一大批懂数理统计的植保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植保数理统计学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还介绍了郭予元院士的研究团队在后续研究中,继承和发展郭予元院士的学术思想,运用植保数理统计学在棉花害虫研究领域做出了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植保数理统计学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予元 数理统计学 植物保护 相关和回归分析紧凑算法 计算器编程 统计学教学和普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