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来入侵植物刺萼龙葵在我国的分布格局与早期监测预警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瑞 唐瑶 +1 位作者 张震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4期284-289,共6页
【目的】刺萼龙葵是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的检疫性外来植物,目前已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广泛分布并对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急需明确其时空分布格局和潜在扩散动态,为其早期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利用实地调查、标本和文献查询... 【目的】刺萼龙葵是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的检疫性外来植物,目前已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广泛分布并对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急需明确其时空分布格局和潜在扩散动态,为其早期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利用实地调查、标本和文献查询途径获得的地理分布信息重建刺萼龙葵在我国的扩散历史和分布格局;其次,通过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其潜在的分布区;最后,融合时空动态和潜在的扩张趋势,利用空间分析模型划定早期监测预警的区域。【结果】刺萼龙葵最早于1980年在辽宁省朝阳市被发现,其后不断沿河流和公路等扩散蔓延。2000年以后相继在内蒙古、北京、河北、吉林以及新疆等省区发现其入侵种群。截至目前,已扩散到了7个省的54个县区。适生区预测结果表明,其在我国存在广阔的潜在分布区,目前还处在快速扩散阶段,没有达到饱和阶段。【结论】刺萼龙葵在我国还处在快速扩散阶段,远没有达到饱和,华北平原是其潜在扩散的高风险区,建议加强对其扩散前沿带包头、张家口、北京、秦皇岛一线的监测力度,以抑制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龙葵 分布格局 早期监测预警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腺龙葵在我国的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唐瑶 王瑞 +2 位作者 张震 李家美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4期290-294,共5页
【目的】全球恶性杂草腺龙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辽宁,90年代以后在河南被发现,近年来在新疆和北京都有入侵记录。明确其潜在的适生区对制定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查找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标本记录、文献信... 【目的】全球恶性杂草腺龙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入侵我国辽宁,90年代以后在河南被发现,近年来在新疆和北京都有入侵记录。明确其潜在的适生区对制定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查找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标本记录、文献信息以及实地调查等途径获得了腺龙葵在全球的分布点,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模拟了其适应的气候生态位,并投影到中国预测了其潜在适生区。【结果】适生区预测结果显示,腺龙葵在我国存在广阔的适生区,除海南、广东、黑龙江、吉林外的27省区都存在其适生区。【结论】腺龙葵在我国进一步扩散蔓延的风险极高。建议对新入侵地采取早期监测预警和根除措施,并加大对适生区内进口货物接受区的监测力度,以预防其再次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龙葵 适生区 入侵植物 生态位模型
下载PDF
重要外来入侵植物随南水北调工程传入京津冀受水区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12
3
作者 郑志鑫 王瑞 +2 位作者 张风娟 冼晓青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4期300-308,共9页
【目的】外来物种在入侵地的扩张蔓延是其造成危害的关键。南水北调工程可为已入侵外来物种的进一步扩张蔓延提供通道和驱动力。风险评估可为预防入侵植物通过该途径的扩散蔓延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的入... 【目的】外来物种在入侵地的扩张蔓延是其造成危害的关键。南水北调工程可为已入侵外来物种的进一步扩张蔓延提供通道和驱动力。风险评估可为预防入侵植物通过该途径的扩散蔓延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中的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根据生物入侵的发生过程(传入、定殖、扩散、危害)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29个指标的外来物种入侵综合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规范了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系统评估了24种入侵植物沿南水北调输水通道向北扩散而入侵京津冀受水区的风险。【结果】紫茎泽兰和互花米草的入侵风险值(R)相对较低(R<0.6),其余22种入侵植物的风险值均较高(R>0.6),其中,喜旱莲子草、凤眼莲和大薸3种外来水生植物的入侵风险等级最高(R>0.8)。【结论】南水北调工程可能会促进入侵植物向北扩张蔓延并最终入侵京津冀受水区。建议尽早开展监测预警工作,以控制入侵物种随南水北调工程的扩张蔓延,进而阻止或降低其对京津冀尤其是华北最大水源地——白洋淀和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入侵植物 风险评估 扩散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动态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志鑫 王瑞 +1 位作者 张风娟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4期295-299,共5页
【目的】黄顶菊是20世纪90年代入侵我国的恶性外来杂草,近年来呈快速扩散蔓延趋势。全面解析黄顶菊在我国的扩散动态对制定早期监测预警等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标本记录及实地调查等途径重建了黄顶菊在我国扩... 【目的】黄顶菊是20世纪90年代入侵我国的恶性外来杂草,近年来呈快速扩散蔓延趋势。全面解析黄顶菊在我国的扩散动态对制定早期监测预警等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标本记录及实地调查等途径重建了黄顶菊在我国扩散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其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主要扩散路线,以及最早入侵地与传入途径。【结果】黄顶菊最早入侵河北省南部的邯郸、衡水,其后主要沿公路扩散蔓延,71%的分布点在距入侵地国道等主要公路2 km的范围内。目前,该杂草已从最初的入侵地向北扩散到天津市,向东扩散到山东省东营市,向西扩散到了山西省黎城市,向南扩散到了河南省开封市。黄顶菊向4个方向扩散的直线距离不等(100~350 km),这种差异与自然屏障和扩散通道相关。太行山脉是黄顶菊向西扩散的地理屏障,但这个屏障已逐渐被突破。至今,黄顶菊已入侵华北地区5个省市(河北、山东、天津、河南和山西)的100余个县。【结论】黄顶菊在我国仍处于快速扩散阶段,未来应该会继续沿公路向南和向西蔓延。因此,亟需在扩散的前沿地带开展监测预警工作,以抑制其在我国的进一步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顶菊 入侵植物 历史重建 扩散动态
下载PDF
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DNA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关秀杰 傅强 +2 位作者 王桂荣 赖凤香 张志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2-158,共7页
采用RAPD_PCR方法 ,对分别在水稻品种TN1、Mudgo和ASD7上纯化 82代的 3个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 2 0 5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了具种群特异性的引物 10个 ,结果表明 :尽管未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雌、... 采用RAPD_PCR方法 ,对分别在水稻品种TN1、Mudgo和ASD7上纯化 82代的 3个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分析。从 2 0 5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了具种群特异性的引物 10个 ,结果表明 :尽管未达到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雌、雄两性试虫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一般高于种群内 ,种群内的多样性则以未经抗性品种筛选的TN1种群最高。用相似性系数进行类平均距离法聚类 ,能将同一致害性种群的各个个体与其他致害种群分开 ,雌、雄虫均无一例外 ,表明不同致害性种群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 ;同时雌、雄两性试虫分别归为 2组 ,提示褐飞虱致害性遗传可能与性染色体连锁。不同致害性种群存在特有条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致害性 生物型 DNA多态性 RAPD-PCR
下载PDF
抗真菌农用抗生素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崔增杰 张克诚 +1 位作者 折改梅 孙蕾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3-218,共6页
介绍了抗真菌农用抗生素的研究概况,以及有效成分研究的重要性,特别综述了农业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的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真菌 农用抗生素 有效成分
下载PDF
昆虫嗅觉可塑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伟 刘杨 王桂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1-1209,共9页
嗅觉是昆虫的主要感觉模式,在昆虫的重要行为活动如寻找配偶、定位寄主、选择产卵场所等中起着关键作用。昆虫通过触角等外周嗅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化学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加工整合,最后通过大脑发出指令调... 嗅觉是昆虫的主要感觉模式,在昆虫的重要行为活动如寻找配偶、定位寄主、选择产卵场所等中起着关键作用。昆虫通过触角等外周嗅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化学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加工整合,最后通过大脑发出指令调控自身关键的行为。昆虫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对不同气味作出反应,从而保证其能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完成特定的行为。这就要求昆虫的嗅觉系统具有可塑性,即根据不同的生理状态,如日龄、取食状态、交配、节律等对相同气味作出不同的反应。本文综述了不同生理状态对昆虫嗅觉行为和嗅觉神经系统的影响,以及昆虫嗅觉可塑性产生的机制,为加深和扩展人们对昆虫嗅觉系统的认识和建立新的害虫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 外周嗅觉神经 中枢嗅觉神经 生理状态 行为调控
下载PDF
芽孢杆菌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朱莉 宋福平 +1 位作者 张杰 黄大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72-75,86,共5页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较为广泛的生理功能。其代谢是通过GABA旁路(GABA shunt)来完成的。现就其基本性质、代谢调控特点、表达调控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分别介...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在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具有较为广泛的生理功能。其代谢是通过GABA旁路(GABA shunt)来完成的。现就其基本性质、代谢调控特点、表达调控机制及其生理功能等方面分别介绍芽孢杆菌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的研究进展。系统研究苏云金芽孢杆菌中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的调控机制和生理功能,有可能为进一步了解其杀虫晶体和芽孢的形成机制提供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 芽孢杆菌 代谢调控 生理功能
下载PDF
进境台湾果蔬主要病虫风险评估与早期监测预警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瑞 黄蓬英 +5 位作者 傅建炜 吴梅香 蔡鸿娇 冼晓青 朱春晖 尤民生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2019年第4期269-279,共11页
【目的】定量评估进境台湾果蔬主要病虫在大陆的入侵风险,为早期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基于外来物种传入、定殖、扩散和危害的一般过程,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26个指标的进境台湾果蔬有害生物入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风... 【目的】定量评估进境台湾果蔬主要病虫在大陆的入侵风险,为早期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首先,基于外来物种传入、定殖、扩散和危害的一般过程,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26个指标的进境台湾果蔬有害生物入侵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风险指数的计算方法,评估了14种病虫随台湾果蔬入侵的综合风险;其次,利用气候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它们在我国的适生区;最后,融合进境台湾果蔬到达港口、物流中转站、集散地和主要病虫的适生区的空间分布,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划定了它们在我国传入并定殖的风险区及其空间异质性。【结果】14种被评估病虫在我国的综合风险值均大于0.7,属高风险等级。14种病虫在我国都存在广阔的适生区,但不同物种适生区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存在差异。福建、广东、海南等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是它们适生区的高度重叠区,超过95%的台湾果蔬到达港口、物流中转和集散地的集中分布区,潜在的入侵风险极高。【结论】进境台湾果蔬贸易能够促进或加剧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台湾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大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踏板。建议进一步加强海关检疫、开展和完善监测预警等措施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入侵,为农业生物安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果疏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早期监测预警
下载PDF
Cry1Ab/Cry1Ah杂合蛋白构建与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曼 蒋健 +2 位作者 束长龙 张杰 宋福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1-96,共6页
Cry1A类杀虫蛋白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杀虫蛋白,目前已经报道的Cry1A类杀虫蛋白之间存在普遍的结构域交换现象。针对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活性的Cry1Ab与Cry1Ah蛋白开展研究,构建了Cry1Ab、Cry1Ah的杂合蛋白AhAhAb并测定了杀虫活性。结果显... Cry1A类杀虫蛋白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杀虫蛋白,目前已经报道的Cry1A类杀虫蛋白之间存在普遍的结构域交换现象。针对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活性的Cry1Ab与Cry1Ah蛋白开展研究,构建了Cry1Ab、Cry1Ah的杂合蛋白AhAhAb并测定了杀虫活性。结果显示,Cry1Ab、Cry1Ah的结构域交换引起蛋白杀虫活性的显著变化,与出发蛋白相比,杂合蛋白AhAhAb丧失了对棉铃虫杀虫活性,降低了对玉米螟、小菜蛾杀虫活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Cry1Ah结构域I建模,并分析其与其他Cry1A蛋白结构及表面性质差异,分析表明Cry1Ah与Cry1Ab的结构域I有相同的碳骨架和二级结构,但是表面电势分布有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杂合蛋白AhAhAb与Cry1Ab、Cry1Ah之间杀虫活性差异的原因对进一步揭示Cry1A类蛋白杀虫特异性进化规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Ah 结构域I 杀虫活性
下载PDF
ABC转运蛋白介导鳞翅目害虫调控Bt抗性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顾俊文 张珀瑞 +3 位作者 王月琴 李学海 王靖怡 张琪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4-512,共9页
转Bt基因作物的长期大面积种植使靶标害虫对其产生了抗性,然而,对害虫抗性机制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Bt杀虫蛋白的长效使用。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BC)属于跨膜类家族蛋白,多项研究表明,ABC转运蛋白基因的突... 转Bt基因作物的长期大面积种植使靶标害虫对其产生了抗性,然而,对害虫抗性机制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Bt杀虫蛋白的长效使用。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BC)属于跨膜类家族蛋白,多项研究表明,ABC转运蛋白基因的突变与表达量变化与多种害虫对Bt产生抗性的调控机制相关。通过对ABC转运蛋白转录水平差异、基因编辑验证和体外细胞表达的分析综述了ABC转运蛋白介导害虫对Bt杀虫蛋白抗性调控的研究进展。同时,以亚洲玉米螟基因组为例,建立了亚洲玉米螟ABC转运蛋白与果蝇ABC家族蛋白基因序列聚类建树,将亚洲玉米螟ABC转运蛋白基因分为8个家族。综述结果为分析害虫在田间的抗性演化机理提供理论依据,为Bt杀虫蛋白的长效应用提供治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转运蛋白 苏云金芽孢杆菌 抗性靶标 机制 抗性治理
下载PDF
重要植物寄生线虫内切葡聚糖酶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焕 彭德良 +2 位作者 胡先奇 黄文坤 贺文婷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5-352,共8页
在线虫与植物互作的过程中,降解寄主细胞壁是植物线虫成功建立寄生关系的关键环节。β-1,4-内切葡聚糖酶(β-1,4-endoglucanase,ENG)是由线虫食道腺细胞产生并由口针分泌、对细胞壁降解起关键作用的酶类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植物寄生线虫... 在线虫与植物互作的过程中,降解寄主细胞壁是植物线虫成功建立寄生关系的关键环节。β-1,4-内切葡聚糖酶(β-1,4-endoglucanase,ENG)是由线虫食道腺细胞产生并由口针分泌、对细胞壁降解起关键作用的酶类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植物寄生线虫eng基因的克隆、组织定位、表达分析、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ENG来源、进化及在线虫与植物互作中的潜在作用等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切葡聚糖酶 水平基因转移 植物寄生线虫 基因克隆 组织定位
原文传递
外来入侵植物长芒苋在中国不同地区的表型变异与环境适应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曹晶晶 王瑞 +3 位作者 李永革 张桂芬 郭建英 万方浩 《植物检疫》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1,共7页
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超级杂草,已在我国从南到北的多个点定殖,一旦大面积扩散势必会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构成极大威胁。长芒苋在我国入侵点的纬度跨度大于其原产地北美洲的分布,探明其在我国不同纬... 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超级杂草,已在我国从南到北的多个点定殖,一旦大面积扩散势必会对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构成极大威胁。长芒苋在我国入侵点的纬度跨度大于其原产地北美洲的分布,探明其在我国不同纬度的地理种群的环境适应机制,对评估扩散潜能、建立早期监测预警等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同质种植园实验条件下,通过测定长芒苋不同纬度地理种群的生活史、形态及生物量等11个性状指标来分析其在我国的表型变异与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同质园条件下,长芒苋不同地理种群间株高等7个表型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而开花和发芽时间、花序长以及比叶鲜重4个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1),且它们的表型变异随年平均温度(纬度)线性增加或降低。开花时间随纬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芽时间、花序长和比叶鲜重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基于长芒苋不同纬度地理种群间表型性状的异同,我们推断表型可塑性促进了其在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中的定殖,表型变异(如高纬度种群开花时间提前)可促进其环境适应性进化,拓展其在我国的适生性分布区,增强其向原产地适应环境梯度之外地区入侵和扩散蔓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长芒苋 同质园实验 表型可塑性 年平均温度
原文传递
蚜虫对不同色卡敏感性及对不同波长黄色粘虫板趋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胡小敏 王云虎 +3 位作者 林星华 陈太春 安德荣 雷仲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90-193,共4页
采用蓝、绿、黄、红、黑、白、银灰7种颜色对蚜虫进行系统的颜色趋性研究,发现其对黄色趋性较强,对银灰色有拒避性。通过黄色最佳诱蚜波谱分析,表明其对波长为575.0 nm的黄色卡趋性最强,且通过对粘虫板一天中的诱蚜规律分析,发现8:00-10... 采用蓝、绿、黄、红、黑、白、银灰7种颜色对蚜虫进行系统的颜色趋性研究,发现其对黄色趋性较强,对银灰色有拒避性。通过黄色最佳诱蚜波谱分析,表明其对波长为575.0 nm的黄色卡趋性最强,且通过对粘虫板一天中的诱蚜规律分析,发现8:00-10:00、16:00-18:00对蚜虫的诱捕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颜色 趋性 色卡 波长 诱蚜效果
下载PDF
烟粉虱感染白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召 雷仲仁 +3 位作者 花保祯 王音 问锦曾 黄虹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4,共3页
病症观察表明,烟粉虱感染白僵菌96 h后虫体颜色变为深红色。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白僵菌处理后36 h,可在表皮下面观察到芽生孢子。48 h后可在体内观察到明显的菌丝段。60 h可以观察到菌丝入侵到脂肪体中,96 h发现内部组织器官病变,肌肉边... 病症观察表明,烟粉虱感染白僵菌96 h后虫体颜色变为深红色。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白僵菌处理后36 h,可在表皮下面观察到芽生孢子。48 h后可在体内观察到明显的菌丝段。60 h可以观察到菌丝入侵到脂肪体中,96 h发现内部组织器官病变,肌肉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体内出现大量菌丝,120 h后菌丝突破体壁向外生长,132 h后形成菌丝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白僵菌 致病性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4株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致病力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素华 雷仲仁 +1 位作者 范淑英 问锦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67,共4页
本文测定了4株白僵菌在18、22、26、30、34℃5个温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白僵菌JMS、HS、MBb、RSB4个菌株在这5个温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均具有很高的致病力,绝大多数西花蓟马在5d左右死亡,致死率均在97%以上,... 本文测定了4株白僵菌在18、22、26、30、34℃5个温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白僵菌JMS、HS、MBb、RSB4个菌株在这5个温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均具有很高的致病力,绝大多数西花蓟马在5d左右死亡,致死率均在97%以上,多数为99~100%,致死中时为1.4~3.2d,白僵菌RSB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最短,在30℃下,仅为1.4d。在各温度下供试菌种对西花蓟马若虫的致病力明显低于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病力,其致死率一般在90%~99%,致死中时也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白僵菌 生物测定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诱导性小麦cDNA文库的构建及其质量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程宇 蔺瑞明 +2 位作者 欧阳宏雨 吕淑霞 徐世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84-187,共4页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引起的世界性气传叶部病害之一,在我国发生尤为普遍而严重,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生产上最重要病害,克隆并研究小麦抗条锈病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应...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引起的世界性气传叶部病害之一,在我国发生尤为普遍而严重,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生产上最重要病害,克隆并研究小麦抗条锈病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本研究中用中国当前毒性最强优势条锈菌小种CY32侵染诱导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近等基因品系Taichung29*6/Yr5为试材,构建非亲和条锈菌小种侵染诱导的小麦cDNA文库。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原始文库滴度0.9×106pfu/mL,扩增文库滴度1.0×109pfu/mL,重组率98%,插入片段在0.5kb到3.0kb之间,多在1.0kb左右。因此该文库可用于基因克隆与分析,为研究小麦抗条锈病相关基因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CDNA文库 构建和评估
下载PDF
重大外来入侵杂草在我国的分布危害格局与可持续治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瑞 周忠实 +6 位作者 张国良 郭建英 高尚宾 孙玉芳 付卫东 张付斗 万方浩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4期317-320,共4页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生物入侵的危害日趋严重(Paini et al.,2016)。生物入侵的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和科学研究的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万方浩等,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生物入侵的危害日趋严重(Paini et al.,2016)。生物入侵的防控已成为21世纪全球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和科学研究的热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入侵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万方浩等,2011)。外来生物入侵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而且还在随着国际交流的发展不断增强(万方浩等,2009)。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多样,为不同物种的入侵提供了天然生境。因此,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入侵物种,这些物种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杂草 入侵危害 可持续治理 外来生物入侵 入侵物种 科学研究 农业生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苏云金芽胞杆菌γ-氨基丁酸代谢途径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莉 宋福平 +1 位作者 张杰 黄大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31-1036,共6页
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作为三羧酸循环的一个分支,在真核、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在这条代谢途径中,涉及γ-氨基丁酸分解代谢的主要有两种酶:一种是γ-氨基丁酸转氨酶,能将γ-氨基丁酸转变成琥珀酸半醛;另一种是琥珀酸半醛脱氢酶,该酶能将... 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作为三羧酸循环的一个分支,在真核、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在这条代谢途径中,涉及γ-氨基丁酸分解代谢的主要有两种酶:一种是γ-氨基丁酸转氨酶,能将γ-氨基丁酸转变成琥珀酸半醛;另一种是琥珀酸半醛脱氢酶,该酶能将琥珀酸半醛氧化形成琥珀酸,后者进入三羧酸循环。从国内分离得到的苏云金芽胞杆菌G03菌株中克隆了gabT和gabD基因。其中gabT基因含有1440bp,编码一个大小为52.6kD的蛋白质,而gabD基因大小为1449bp,编码一个52.2kD的蛋白质。这两个基因都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和纯化。通过酶活测定结果表明,GabT和GabD蛋白分别呈现出γ-氨基丁酸转氨酶和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的活性。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这两个蛋白质在蜡样芽胞杆菌群(B.cereus group)中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与枯草芽胞杆菌的相似性较低则分别为58%、51%。为进一步深入研究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 苏云金芽胞杆菌 γ-氨基丁酸转氨酶 琥珀酸半醛脱氢酶
下载PDF
两种潜叶果蝇简介 被引量:1
20
作者 问锦曾 雷仲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3-174,183,共3页
在云南和贵州两省调查入侵斑潜蝇时发现两种潜叶果蝇,本文报道它们的形态特征和有关生态资料。
关键词 醋果蝇 淡色姬果蝇 潜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