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料作物种子中神经酸含量提升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晓悦 王盼娣 +2 位作者 熊小娟 吴刚 刘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神经酸(NA)是一种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为大脑神经纤维髓鞘的核心成分,具有修复受损大脑神经纤维、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功能。因此,NA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目前NA主要依赖于从天然物种中提取,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神经酸(NA)是一种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为大脑神经纤维髓鞘的核心成分,具有修复受损大脑神经纤维、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功能。因此,NA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目前NA主要依赖于从天然物种中提取,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以及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通过多基因策略,在现有物种中构建NA代谢路径,可经济且可持续地获得NA,以满足营养、制药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需求。本文综述了NA的生物功能、生物来源、合成途径,并比较了基因工程生产NA各底盘的优劣,进一步探讨了十字花科油料作物底盘生产富含NA种子油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将来通过转基因技术和分子育种调控NA的生产,获得可再生的NA资源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酸 基因工程 底盘 转基因 分子育种 十字花科油料作物 种子油
下载PDF
油料作物油脂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范世航 刘念 华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1-375,共15页
植物油脂不仅是人类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可再生原料。本文概述了植物油脂的生物合成途径,从母体效应、QTL、GWAS等多个方面总结了油料作物油脂合成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已知的油脂合成调控相关基因的功... 植物油脂不仅是人类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生产生活中重要的可再生原料。本文概述了植物油脂的生物合成途径,从母体效应、QTL、GWAS等多个方面总结了油料作物油脂合成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已知的油脂合成调控相关基因的功能。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深入了解油料作物油脂合成调控网络提供了参考,也为油料作物的分子改良和遗传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 油脂合成调控基因 油料作物
下载PDF
花生含油量的遗传基础与QTL定位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月 王志慧 +4 位作者 淮东欣 刘念 姜慧芳 廖伯寿 雷永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9-542,共14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含油量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和育种目标。花生含油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2个百分点,油脂加工利润可提高7个百分点。培育高油高产花生品种是增加食用油供给和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含油量是花生重要的品质性状和育种目标。花生含油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2个百分点,油脂加工利润可提高7个百分点。培育高油高产花生品种是增加食用油供给和保障食用油供给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花生含油量表型鉴定的4种常用方法;阐述了花生含油量的遗传特性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即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影响,也存在基因型和环境互作;总结了已报道的含油量QTL124个,表型变异解释率超过10%的主效位点有36个,分布在A03、A05和A08上的8个主效QTL可重复检测到;构建了一张花生含油量的一致性遗传图谱,A08染色体上33.59~50.24 Mb为热点区间;介绍了油脂合成及调控相关基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花生含油量遗传改良和高油品种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遗传特性 QTL定位 基因
下载PDF
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尚清玉 朱嘉铭 +3 位作者 李慧 李培武 张奇 张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2-718,共7页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针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和定量极为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具有... 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一类具有毒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及饲料食品中,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针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和定量极为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操作简单、便于微型化等特点,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生物传感器原理、类别及该项技术应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黄曲霉毒素 检测 荧光 电化学
下载PDF
基于GC-MS检测油料中多环芳烃基质固相提取方法优化
5
作者 钟诚 戚欣 +2 位作者 李松鹤 印南日 王秀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8-1177,共10页
油料作物由于含油量高、基质复杂,导致其弱极性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提取率低,成为准确检测高油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瓶颈。本文对比了16种多环芳烃的GC-MS/MS检测条件SIM(Single Ion Monitoring)模式和SRM(Selective Reaction Monitoring)模式... 油料作物由于含油量高、基质复杂,导致其弱极性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提取率低,成为准确检测高油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瓶颈。本文对比了16种多环芳烃的GC-MS/MS检测条件SIM(Single Ion Monitoring)模式和SRM(Selective Reaction Monitoring)模式质谱信号响应,SRM模式干扰峰更少,检出限更低;对比了QuEChERS和超声辅助提取方法对大豆、油菜籽、花生三种油料中16种多环芳烃的提取效果,超声辅助提取的基质效应很高,部分多环芳烃基质减弱80%以上,且油菜籽的提取稳定性差,部分相对标准偏差达到32%~45%。并比较了乙腈和丙酮作为QuCEhERS方法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QuCEhERS方法中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在极性最弱的多环芳烃回收率低,如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等,回收率甚至小于10%。而丙酮作为QuCEhERS方法提取溶剂,而在极性弱的多环芳烃中,回收率提高了3~5倍,适合提取高油样品中多环芳烃。三种油料基质匹配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16种多环芳烃均能获得较好的回收率(58%~100%),相对标准偏差为0.4%~10.6%,方法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 多环芳烃 QuCEhERS GC-MS
下载PDF
关于我国油料品质提升重要性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良晓 李慧 +4 位作者 马飞 喻理 王秀嫔 方梦雪 李培武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油料是人体三大营养素中脂类和蛋白质主要来源,富含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营养素。但因食用植物油用量少,极少单独食用,消费者对其营养成分组成与健康效应知之甚少。新时期,在持续推进大豆油料产能提升、保供给、扶稳“油瓶子”的基础上,... 油料是人体三大营养素中脂类和蛋白质主要来源,富含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营养素。但因食用植物油用量少,极少单独食用,消费者对其营养成分组成与健康效应知之甚少。新时期,在持续推进大豆油料产能提升、保供给、扶稳“油瓶子”的基础上,如何提升油料品质,满足人民群众营养健康需求,成为摆在油料科研工作者面前的重要命题。本文从人民生命健康、油料产能提升和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油料品质提升的重要意义,以期为消费者科学认知油料、食用植物油和油料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 品质 营养健康效应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大豆抗咀嚼式害虫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倩倩 陈李淼 +5 位作者 曹东 杨红丽 董雪 陈井生 郭葳 陈海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5-1283,共9页
大豆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多种咀嚼式害虫的严重侵害,如斜纹夜蛾、棉铃虫等。现有的防治方法存在农药污染环境、干扰生态平衡以及抗药性增强等问题。培育种植抗虫品种是解决虫害问题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大豆对咀嚼式害虫抗性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大豆在生长过程中遭受多种咀嚼式害虫的严重侵害,如斜纹夜蛾、棉铃虫等。现有的防治方法存在农药污染环境、干扰生态平衡以及抗药性增强等问题。培育种植抗虫品种是解决虫害问题的关键。本文阐述了大豆对咀嚼式害虫抗性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包括大豆害虫种类及大豆抗虫性研究、大豆抗咀嚼式害虫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大豆抗咀嚼式害虫QTL定位研究进展等方面。综合研究认为,关注野生大豆资源,寻找优异的大豆抗虫材料,发掘优良抗性基因,利用生物技术及大豆转育得到新资源,是提高大豆抗虫性、增加产量及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经济环保且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旨在为大豆抗虫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油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咀嚼式害虫 抗虫性 QTL 基因
下载PDF
我国芝麻适宜机械化种植与收获的关键农艺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臻 周芳 +2 位作者 杨远霄 周婷 刘红艳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期22-31,共10页
我国芝麻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加之芝麻进口价格逐年上涨,自给压力愈加突出。鉴于我国耕地数量有限,提高芝麻单产和总产是降低进口压力和提高自给能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芝麻生产基本以手工为主,用工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制约着... 我国芝麻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加之芝麻进口价格逐年上涨,自给压力愈加突出。鉴于我国耕地数量有限,提高芝麻单产和总产是降低进口压力和提高自给能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芝麻生产基本以手工为主,用工多、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严重制约着我国芝麻产业的发展。因此在芝麻种植关键环节实行机械化是提高我国芝麻生产水平的关键。对我国芝麻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以及机械化生产现状进行分析,综述了适宜于机械化收获的品种应具备的关键农艺性状、配套栽培技术、化学调控措施、收获方式、机械化种植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芝麻机械化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高效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机械化 收割机 农艺性状
下载PDF
IGT基因家族调控作物株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崟海 刘佳 《生物技术进展》 2022年第5期673-682,共10页
紧凑株型与深根系结构是现代作物实现机械化种植和密植高产的理想株型形态,也是改良农作物遗传性状的目标之一。IGT基因家族参与作物株型的调节,主要由DRO1(DEEPERROOTING 1)、TAC1(TILLERANGLECONTROL 1)和LA1(LAZY 1)三个亚族组成,通... 紧凑株型与深根系结构是现代作物实现机械化种植和密植高产的理想株型形态,也是改良农作物遗传性状的目标之一。IGT基因家族参与作物株型的调节,主要由DRO1(DEEPERROOTING 1)、TAC1(TILLERANGLECONTROL 1)和LA1(LAZY 1)三个亚族组成,通过植物激素和相关蛋白的调控参与作物形态构建。以单子叶作物水稻、玉米以及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和作物油菜为代表,综述了IGT基因家族成员在调控单双子叶作物形态中的进展,特别是在分枝(蘖)角度和侧根向重力性中的相关机制及异同,以期为深入研究作物形态构建的调控机制和培育高产、耐密植以及适应机械化收获理想株型作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T基因家族 单双子叶作物 植株形态 向重力性 密植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种子中神经酸、芥酸和油酸含量的遗传分析
10
作者 范一铭 吴金锋 +5 位作者 李洪戈 李浩 陈碧云 闫贵欣 蔡光勤 伍晓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1-794,共14页
神经酸等有益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芥菜型油菜作为神经酸潜力来源,是具有高品质的功能型油料作物。为探究芥菜型油菜神经酸等重要脂肪酸的遗传规律,本文以芥菜型油菜高神经酸种质JH1和低神经酸种质JL4为亲本,创制遗传分析世代... 神经酸等有益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芥菜型油菜作为神经酸潜力来源,是具有高品质的功能型油料作物。为探究芥菜型油菜神经酸等重要脂肪酸的遗传规律,本文以芥菜型油菜高神经酸种质JH1和低神经酸种质JL4为亲本,创制遗传分析世代(P_(1)、P_(2)、F_(1)/RF_(1)、B_(1)/RB_(1)、B_(2)/RB_(2)、F_(2)/RF_(2)),测定各世代种子的脂肪酸含量,对神经酸、芥酸和油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油酸与芥酸、神经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神经酸与芥酸极显著正相关(P<0.01)。两个亲本的神经酸含量分别为(2.998±0.274)%和(0.000±0.000)%,芥酸含量分别为(47.644±2.343)%和(0.000±0.000)%,油酸含量分别为(8.853±1.963)%和(48.649±3.395)%,亲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和RF1的三种脂肪酸含量介于两个亲本之间,分离世代的表型分布广泛。遗传分析表明:三种脂肪酸含量的加性效应较强,其最佳遗传模型均为MX2-ADI-ADI(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B2/RB2和F2/RF2中三种脂肪酸的遗传都以主基因为主,遗传率较高,环境影响小。B1和RB1的神经酸和芥酸以主基因或多基因遗传为主,环境影响小,油酸受环境影响较大。本文结果为高神经酸芥菜型油菜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神经酸 芥酸 油酸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模型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研究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DNA多态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碧云 吕培军 +1 位作者 许鲲 伍晓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5,共10页
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母性遗传、单倍性、高度的保守性和明显的种内差异等特点。研究不同品种叶绿体基因多样化程度,可为甘蓝型油菜的收集与引种及遗传改良提供指导。利用15对特异性叶绿体SSR标记对287份国内外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多样... 叶绿体基因组具有母性遗传、单倍性、高度的保守性和明显的种内差异等特点。研究不同品种叶绿体基因多样化程度,可为甘蓝型油菜的收集与引种及遗传改良提供指导。利用15对特异性叶绿体SSR标记对287份国内外甘蓝型油菜叶绿体基因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15对叶绿体SSR特异引物中,5对引物扩增产生多态性条带合计19条,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3.8条多态性条带;287份材料共划分成14个单倍型,优势单倍型H01占比74.91%、H02占比13.59%、H03占比4.88%,其余11种单倍型(H04-H14)占比合计6.62%;H02为波里马、陕2A胞质类型,为中国特有单倍型;国外甘蓝型油菜中,俄罗斯与瑞典的单倍型较丰富,引进俄罗斯与瑞典的资源能更高效拓宽中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本底。本研究还获得2对引物(MF-4和ccmp2)得到特异条带,并为此建立了快速鉴定波里马、陕2A胞质类型的方法,为波里马与陕2A细胞质类型材料的鉴定与保护提供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叶绿体SSR DNA多态性 单倍型
下载PDF
中国油菜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策略与进展 被引量:44
12
作者 李利霞 陈碧云 +5 位作者 闫贵欣 高桂珍 许鲲 谢婷 张付贵 伍晓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9,共19页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国产植物油来源,种质资源在促进油菜育种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不断收集引进和发掘利用各类优异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我国油菜每公顷水平由1949年的487.5 kg提高到了2017年的1995.2 kg,品质由&qu...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国产植物油来源,种质资源在促进油菜育种和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不断收集引进和发掘利用各类优异种质资源,培育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我国油菜每公顷水平由1949年的487.5 kg提高到了2017年的1995.2 kg,品质由"高芥酸和高硫苷"改良为"低芥酸和低硫苷",油品质可与橄榄油媲美,显著提升了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水平和质量。本文对我国在油菜种质资源收集编目、繁殖保存、评价挖掘、创新利用等方面的背景依据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总结了近20年来中国油菜种质资源研究利用策略与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展望了今后我国油菜种质资源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质资源 收集保存 评价鉴定 种质创新
原文传递
花生蔗糖含量的遗传和环境稳定性分析
13
作者 王志慧 张月 +7 位作者 陈玉宁 淮东欣 王欣 康彦平 晏立英 姜慧芳 雷永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9-886,F0002,共9页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是食用花生的重要品质指标。本研究利用中花16和W.h31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_(8)-F_(10))的蔗糖含量开展遗传模型分析,同时基于双亲和其他不同类型花生品种在不同环境下蔗糖含量的变异系数分析其环境稳定性。结果显...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是食用花生的重要品质指标。本研究利用中花16和W.h3132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_(8)-F_(10))的蔗糖含量开展遗传模型分析,同时基于双亲和其他不同类型花生品种在不同环境下蔗糖含量的变异系数分析其环境稳定性。结果显示在该群体F_(8)-F_(10)中均检测到4对主效基因-加性-上位性为最优候选模型,主效基因遗传率为80.8%~96.1%,表明花生蔗糖含量具有较高的遗传率;第1对和第2对主效基因对表型的解释率较高,分别为30%~52.2%和25.1%~29.6%,第3对和第4对主效基因的表型解释率较小。基于中花16等9个不同类型花生品种在5个不同环境下的蔗糖含量稳定性分析,发现其变异系数为17.39%~39.08%,不同材料的稳定性存在差异。本研究表明花生蔗糖含量是遗传率较高的数量性状,同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筛选多环境下蔗糖含量稳定的高蔗糖种质对于品质改良和功能基因发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蔗糖含量 遗传分析 环境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料油脂中生育酚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瑜 王雪妍 +5 位作者 汪雪芳 戚欣 马飞 喻理 张良晓 李培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43-248,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油料油脂中生育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样品加入异丙醇和0.1 g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经涡旋和超声提取,过0.22μm的有机滤膜,采用Poroshell 120 SB-C_(18)液相色谱柱分离,以90%(体积分数)甲醇-水为流动相、流... 该研究建立了油料油脂中生育酚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样品加入异丙醇和0.1 g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经涡旋和超声提取,过0.22μm的有机滤膜,采用Poroshell 120 SB-C_(18)液相色谱柱分离,以90%(体积分数)甲醇-水为流动相、流速0.75 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94 nm,外标法定量分析。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10 min内可以实现4种生育酚基线分离。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δ-生育酚的检出限分别是0.16、0.21、0.20、0.22μg/g,定量限分别是0.53、0.68、0.66、0.72μg/g,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2,且回收率为87%~109%,精密度为1.88%~9.89%。该方法提取过程简单且提取效率高,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满足实际油料样品中生育酚含量的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酚 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 植物油料 食用植物油
下载PDF
《生物安全法》实施背景下对合成生物学的监管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盼娣 熊小娟 +2 位作者 付萍 吴刚 刘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1-245,共15页
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简称《生物安全法》)并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生物安全领域的带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框架法,只规定基本的原则和要求。生物技术的研究与... 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简称《生物安全法》)并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生物安全领域的带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框架法,只规定基本的原则和要求。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生物恐怖及生物武器威胁是《生物安全法》所涉及的8个方面生物安全风险中的3个主要内容,而合成生物学又与这3个方面紧密相关。合成生物学作为近几年全球的研究热点和颠覆性的前沿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人工合成病毒或细菌,存在制造生物恐怖和生物武器的风险及威胁,其监管也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生物安全法》的实施对生物技术安全发展的意义,然后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合成生物学面临的生态安全、生物防御和生物伦理三大风险,综述了合成生物学在各国的监管现状,指出《生物安全法》的出台为我国合成生物学的管理制定了框架,最后,提出在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如何更好地加强合成生物学风险的预防及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法 合成生物学 生物技术 风险 监管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生物传感器设备的转基因现场快速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丹丹 翟杉杉 +7 位作者 文璐珂 武玉花 李俊 李允静 李晓飞 朱莉 高鸿飞 吴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0,共9页
现场快速检验(point of care test,POCT)是实现转基因基层监管必要的技术手段,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传感器为转基因成分简单、快速和低成本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目前大量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还处于方法学... 现场快速检验(point of care test,POCT)是实现转基因基层监管必要的技术手段,在转基因成分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传感器为转基因成分简单、快速和低成本定量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目前大量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还处于方法学研究阶段,研究者需要着重将生物传感器技术与分析设备集成,开发小型化的便携式检测系统,从而满足POCT分析。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已开发的基于手持式设备的用于转基因POCT分析的微型生物传感器系统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可用于转基因POCT分析的生物传感器的小型化策略,展望了小型化转基因生物传感器系统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现场快速分析 转基因生物 手持式设备 小型化
下载PDF
饮料化学污染物生物传感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莉 王慧婷 +7 位作者 张文 张奇 毛劲 范志勇 江丰 余婷婷 张兆威 李培武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6-690,共5页
本文评述了生物传感技术在饮料质量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阐明了饮料中化学污染物生物传感检测的原理与种类,比对分析了生物传感技术在饮料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化学污染物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饮料质量安全检测中生... 本文评述了生物传感技术在饮料质量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阐明了饮料中化学污染物生物传感检测的原理与种类,比对分析了生物传感技术在饮料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生物毒素等化学污染物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对饮料质量安全检测中生物传感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 饮料 化学污染物 食品安全
下载PDF
紫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玲 汪磊 +4 位作者 谭美莲 汪魏 李玉骁 严兴初 王力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1-509,共9页
为明确紫苏种质资源性状特点与遗传多样性,对保存的528份紫苏种质资源11个基本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8份紫苏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果穗数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54.27%和53.... 为明确紫苏种质资源性状特点与遗传多样性,对保存的528份紫苏种质资源11个基本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28份紫苏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果穗数和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54.27%和53.44%),种子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11.62%),单株产量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5),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单株产量与千粒重、分枝数、果穗数、种子含油率、主穗长及粒色6个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株型、产量、籽粒数和粒色4个主成分代表了71.89%的性状信息。通过聚类分析将这些紫苏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各类群间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其中类群I具有单株产量高、种子含油率高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潜力。本研究明确了528份紫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和各性状间的关联性,筛选出一批性状特异的种质,可为紫苏遗传育种中亲本选配及优良种质资源的挖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基因作物分子特征评价中的应用:机遇和挑战
19
作者 赵圣博 罗军玲 +3 位作者 曾新华 袁荣 吴刚 闫晓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9,共9页
转基因作物的分子特征为转基因的安全性评估和后续监测奠定了基础。由于靶点的特异性,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传统分子特征鉴定方法不能全面检测外来基因的非预期插入、载体骨架残留及未知的转基因事件。更多新的育种技术产生的基... 转基因作物的分子特征为转基因的安全性评估和后续监测奠定了基础。由于靶点的特异性,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基础的传统分子特征鉴定方法不能全面检测外来基因的非预期插入、载体骨架残留及未知的转基因事件。更多新的育种技术产生的基因修饰作物也对传统分子特征鉴定方法提出了挑战。下一代测序技术,可以克服基于PCR的方法的某些局限性,提供快速、全面分子特征数据。本文综述了T-DNA整合的复杂机制,传统分子特征鉴定方法的局限性,高通量测序方法在转基因分子特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遇到的挑战及应用策略,为转基因的安全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一代测序技术 转基因作物 分子特征 安全评价
下载PDF
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的遗传结构剖析
20
作者 杨雨婷 于文凯 +5 位作者 徐颖 王会 梅德圣 蒋立希 胡琼 刘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0-252,共13页
为选育高油酸油菜品种,发现脂肪酸合成相关的主效/微效基因和等位变异,剖析甘蓝型油菜籽油脂中脂肪酸自然变异的遗传结构基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289份油菜种质核心资源为材料,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其在长江流域中下游主产区两个环境中... 为选育高油酸油菜品种,发现脂肪酸合成相关的主效/微效基因和等位变异,剖析甘蓝型油菜籽油脂中脂肪酸自然变异的遗传结构基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289份油菜种质核心资源为材料,基于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和其在长江流域中下游主产区两个环境中的脂肪酸组成表型,进行全基因关联分析。结果发现9个位点显著调控油脂品质,其中A08和C03染色体上的两个位点为主效应位点,表型解释率分别为45.01%和43.52%,分别对应于BnFAE1.A08和BnFAE1.C03两个主效基因;在其它7个微效应位点上筛选到了6个候选基因。变异分析发现,在BnFAE1.A08基因及上下游2 kb区域有38个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和5个InDel(插入和缺失)变异、BnFAE1.C03起始密码子后6 bp位置上1个InDel的变异影响了油酸含量。两个主效基因变异构成的单倍型组Hap1能够准确鉴定出油酸含量达64%的油菜品种,且Hap1单倍型组可追溯到最早的双低油菜品种Tower。通过进一步关联分析,在A05染色体上找到小效应位点O9.A5,能在两个主效应位点Hap1基础上将油酸含量提高到7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脂肪酸组成 GWAS FAE1基因 高油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