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肥处理对土壤和番茄中稳定性氮同位素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智成 李玉中 +3 位作者 董一威 徐春英 房福力 李巧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550,共6页
采用盆栽番茄的方式,根据氮肥类型和施用量,设置8种肥料处理(以纯氮计):C1(有机肥,9.5g)、CU1(有机肥、化肥均为4.75g)、U1(化肥,9.5g)、C2(有机肥,19g)、CU2(有机肥、化肥均为9.5g)、U2(化肥,19g)、C3(有机肥,29g)、CK(不施肥料),分析... 采用盆栽番茄的方式,根据氮肥类型和施用量,设置8种肥料处理(以纯氮计):C1(有机肥,9.5g)、CU1(有机肥、化肥均为4.75g)、U1(化肥,9.5g)、C2(有机肥,19g)、CU2(有机肥、化肥均为9.5g)、U2(化肥,19g)、C3(有机肥,29g)、CK(不施肥料),分析各处理的土壤、番茄叶片和果实δ15N的变化,比较不同部位δ15N的差异。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叶片和果实的δ15N(P<0.05),而施用化肥则显著降低其δ15N(P<0.05)。纯有机肥(C1、C2、C3)处理番茄叶片和果实δ15N分别为6.02‰~12.75‰和4.69‰~8.24‰,纯化肥(U1、U2)处理为2.83‰~5.53‰和2.66‰~4.50‰,纯有机肥处理δ15N显著高于纯化肥处理。(2)番茄植株不同部位δ15N的比较结果为老叶>新叶>新茎>果实>老茎>侧根>主根,表明氮素由根部吸收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片和果实的过程中,15N逐步富集。(3)建议将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鉴别番茄果实纯有机肥和纯化肥处理的δ15N的阈值设定为5‰,有机种植检测可以借鉴此法设定相应的临界值,以鉴别有机种植和非有机种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可以区分植物中氮素的来源,从而得知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施肥情况,为有机食品检测提供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稳定同位素 δ15N 番茄 有机食品
下载PDF
土壤含水量对硝化和反硝化过程N_2O排放及同位素特征值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郑欠 丁军军 +4 位作者 李玉中 林伟 徐春英 李巧珍 毛丽丽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747-4758,共12页
【目的】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含水量对北京顺义潮褐土N_2O排放及同位素特征值(δ15Nbulk,δ18O和nitrogen isotopomer site preference of N_2O,简称SP)的影响,以期获得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N_2O产生途径及变化规律,为农田土壤N_2O... 【目的】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含水量对北京顺义潮褐土N_2O排放及同位素特征值(δ15Nbulk,δ18O和nitrogen isotopomer site preference of N_2O,简称SP)的影响,以期获得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N_2O产生途径及变化规律,为农田土壤N_2O减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稳定同位素技术与乙炔抑制法,以北京顺义潮褐土为试材,设置3个含水量梯度:67%、80%和95%WFPS(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总孔隙度的百分比或实际重量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简称WFPS),在此基础上设置无C2H2,0.1%(V/V)C2H2和10%(V/V)C2H2处理。将土壤装入培养瓶中培养2 h,之后收集培养瓶中的气体测定N_2O浓度及同位素特征值,并采集土样测定其NH+4-N和NO-3-N的含量。利用同位素二源混合模型计算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对土壤N_2O排放的贡献率,对N_2O产生途径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根据室内土壤培养测定结果,高(95%WFPS)、中(80%WFPS)和低(67%WFPS)含水量土壤N_2O加权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17、0.27和0.08 mg N·kg-1·d-1,高含水量土壤N_2O排放量均显著高于中、低含水量处理,中含水量处理显著高于低含水量;整个培养周期,高、中和低含水量土壤N_2O+N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培养初期总的无机氮含量的18.05%、5.27%和1.24%(N_2O+N_2累积排放量分别为19.61、5.72和1.35 mg N·kg-1;各处理NH+4-N+NO-3-N初始含量均为108.62 mg N·kg-1);与低含水量处理相比,高、中含水量土壤的N_2O+N_2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13.53倍和3.24倍,高含水量土壤N_2O+N_2累积排放量比中含水量高2.43倍,表现为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壤无机氮(NH+4-N+NO-3-N)以气态氮(N_2O+N_2)形式的损失量逐渐增加。3个含水量处理N_2O的δ15Nbulk加权平均值变化范围为-42.93‰—-4.07‰,且较高含水量处理显著低于较低含水量处理;10%(V/V)C2H2抑制土壤中N_2O还原成N_2的过程,各含水量土壤中,10%(V/V)C2H2处理组其N_2O的δ18O值显著低于0.1%(V/V)C2H2处理组,且N_2O/(N_2O+N_2)比率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降低;各处理土壤中同时存在多个N_2O产生过程,对于培养第一周,土壤产生的N_2O的SP值于培养前4 d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之后又逐渐降低,低含水量土壤在第1—2天产生的N_2O的SP值为6.74‰—12.04‰,反硝化作用对土壤N_2O排放的贡献率为56.36%—66.15%,此培养阶段表现为土壤主要通过反硝化作用产生N_2O,之后,硝化作用贡献率(55.78%—100%)增强;中含水量土壤N_2O的SP加权平均值为10.26‰,该土壤中反硝化作用(40.90%—74.04%)占据主导地位;加10%(V/V)C2H2的高含水量处理,在整个培养第一周均具有较高的SP值,变化范围为7.61‰—21.11‰;与0.1%(V/V)C2H2处理组相比,10%(V/V)C2H2处理的高、中和低含水量土壤排放N_2O的SP加权平均值分别降低了0.10倍、0.33倍和0.06倍。【结论】土壤含水量增加促进N_2O排放,高含水量处理中N_2O排放量最高。67%WFPS处理中,N_2O排放前期以反硝化作用为主,后期以硝化作用为主;80%WFPS处理中,N_2O主要由反硝化过程产生;95%WFPS处理中,N_2O排放以硝化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孔隙含水量 N2O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位嗜值
下载PDF
不同根系分泌物对土壤N2O排放及同位素特征值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庄姗 林伟 +4 位作者 丁军军 郑欠 寇馨月 李巧珍 李玉中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60-1873,共14页
【目的】探究植物根系分泌的主要组分(有机酸、氨基酸、糖类)对土壤N2O排放及其微生物过程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而控制土壤N2O排放提供支撑。【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分别添加草酸、丝氨酸、葡萄糖于土壤中模拟根系的3种主要分泌物,... 【目的】探究植物根系分泌的主要组分(有机酸、氨基酸、糖类)对土壤N2O排放及其微生物过程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而控制土壤N2O排放提供支撑。【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分别添加草酸、丝氨酸、葡萄糖于土壤中模拟根系的3种主要分泌物,每种分泌物设置两个浓度水平:低浓度(150μg C·d^-1)和高浓度(300μg C·d^-1),另设置添加蒸馏水的对照组,共7个处理。将土壤置于120 mL玻璃瓶中进行培养,24 h内采集气体样品7次,每次培养2 h,获取N2O排放速率、日累积排放量和同位素特征值(δ^15N^bulk、δ^18O和SP(site preference,SP=δ^15N^α-δ^15Nβ))。【结果】添加3种根系分泌物组分后,土壤N2O排放速率均逐渐升高,且均高于对照。高浓度处理组N2O累积排放量为:葡萄糖((3.2±1.3)mg·kg^-1·d^-1)处理>丝氨酸((2.6±0.5)mg·kg^-1·d^-1)处理>草酸((1.4±0.2)mg·kg^-1·d^-1)处理,低浓度处理组为:草酸((2.7±1.3)mg·kg^-1·d^-1)处理>丝氨酸((1.8±0.4)mg·kg^-1·d^-1)处理>葡萄糖((1.6±0.8)mg·kg^-1·d^-1)处理;添加根系分泌物的不同处理间土壤N2O的δ18O值无明显差异,并稳定在24.1‰—25.6‰,且均显著高于对照((20.1±1.5)‰);土壤N2O的δ15Nbulk值与添加根系分泌物的种类有关,其中草酸处理组为(-20.06±2.22)‰、丝氨酸处理组为(-22.33±1.10)‰、葡萄糖处理组为(-13.86±1.11)‰、对照组为(-23.14±3.72)‰。各处理土壤N2O的SP值的变化范围为13.13‰—15.03‰,根系分泌物浓度越高,SP值越低。综合分析不同处理4个指标(N2O排放速率、N2O的δ^15N^bulk、δ^18O和SP值)的不同时刻的检测值与日均值的校正系数,添加根系分泌物后第16小时各处理4个指标的校正系数最接近于1。【结论】在NH4^+-300 mg N·kg^-1的土壤环境下根系分泌物促进N2O的排放,且在培养期间(24 h)土壤N2O排放速率逐渐升高。高浓度处理组葡萄糖对土壤N2O排放速率促进效果最强,低浓度处理组草酸对土壤N2O排放速率促进效果最强。与对照组相比,根系分泌物的添加使N2O的δ^18O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的添加使δ^15N^bulk值显著升高。根系分泌物浓度越高,反硝化作用对N2O的贡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N2O 同位素特征值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土壤N2O溯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伟 房福力 +4 位作者 张薇 丁军军 李玉中 徐春英 李巧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44-2352,共9页
氧化亚氮(N_2O)作为三大温室气体之一,追溯其来源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土壤N_2O来源追踪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产生N_2O的微生物、产生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利用N_2O同位素特征值δ^(15)N、δ^(1... 氧化亚氮(N_2O)作为三大温室气体之一,追溯其来源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土壤N_2O来源追踪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概述了产生N_2O的微生物、产生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利用N_2O同位素特征值δ^(15)N、δ^(18)O和SP值(N_2O分子内^(15)N在不同位置上的位嗜值)分析其来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其中关于SP的研究在国内尚属初级阶段,因此本文重点介绍国外SP在其溯源上的研究情况,并对今后国内相关研究提出一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土壤微生物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位嗜(SP)
原文传递
有机与非有机莴苣的氮稳定同位素辨识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姚志鹏 郭智成 +3 位作者 李玉中 徐春英 李巧珍 房福力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07-2512,共6页
为了证明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鉴别有机蔬菜的可行性,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条件下土壤和莴苣不同部位的同位素特征变化情况。设置4个不同肥料条件:撒施有机肥(N 400 kg·hm-2)、局部施尿素(N 300 kg·hm-2)和撒施尿素(N 400 kg&... 为了证明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鉴别有机蔬菜的可行性,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条件下土壤和莴苣不同部位的同位素特征变化情况。设置4个不同肥料条件:撒施有机肥(N 400 kg·hm-2)、局部施尿素(N 300 kg·hm-2)和撒施尿素(N 400 kg·hm-2),以及对照(不施用任何肥料)。结果表明不同肥料条件下土壤15N丰度(即δ15N)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撒施有机肥>对照>局部施尿素>撒施尿素。各肥料条件下土壤δ15N值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峰值出现在定植后20 d。不同处理莴苣δ15N值的差异及变化规律与土壤δ15N值变化规律相同。莴苣不同部位δ15N值比较结果为:外叶>根>内叶。莴苣内部同位素特征受环境影响最迅速。总体上,莴苣内叶和土壤的δ15N变化可以反映施肥情况,从而可对判断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氮肥的施用种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有机蔬菜 氮稳定同位素 δ15N
原文传递
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菜地土壤N_2O排放及其来源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伟 张薇 +3 位作者 李玉中 徐春英 李巧珍 郑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48-153,共6页
该研究采用同位素自然丰度法,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北京地区菜地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土壤释放N2O及同位素位嗜值SP(site preference)的影响,以期获得不同肥料及其配比下土壤N2O的来源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无机肥释放的N2O显著高... 该研究采用同位素自然丰度法,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北京地区菜地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土壤释放N2O及同位素位嗜值SP(site preference)的影响,以期获得不同肥料及其配比下土壤N2O的来源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无机肥释放的N2O显著高于有机肥,其累积排放量是有机肥的6.63倍,且无机肥施用比例越高,排放量越大;各肥料组合在施用后7天内均以反硝化作用生成N2O为主,贡献最高达到78.89%,SP为6.97‰,之后硝化作用逐渐增强并成为主要途径,最高占比达76.48%,SP为25.24‰;培养期内施用无机肥可以促进反硝化作用,平均占比52.98%,SP为15.52‰,而有机肥会使硝化作用增强,平均占比71.35%,SP为23.55‰。因此,在北京潮褐土地区菜地土壤施用有机肥对N2O有良好的减排效果,可为蔬菜生产中肥料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肥料 温室气体 N2O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稳定同位素 SP值
下载PDF
山东省地下水硝酸盐溯源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玉中 贾小妨 +2 位作者 徐春英 王庆锁 李巧珍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01-1407,共7页
针对山东全省农村地区进行地下水取样,采用离子交换色层法对地下水NO3--N质量浓度大于10 mg·L-1的地下水样品进行预处理,做溯源研究,同时采集当地植物、化学肥料、人畜粪便、土壤等样品,测定δ15N值,以针对山东地区,对现存的δ15N... 针对山东全省农村地区进行地下水取样,采用离子交换色层法对地下水NO3--N质量浓度大于10 mg·L-1的地下水样品进行预处理,做溯源研究,同时采集当地植物、化学肥料、人畜粪便、土壤等样品,测定δ15N值,以针对山东地区,对现存的δ15N值数据库进行完善与补充,使本研究更具代表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如以研究区域整体为单位,有35.45%地下水样品的NO3--N来自于粪肥污染,有27.1%的地下水样品是受化肥污染,还有37.45%的地下水样品的NO3--N污染来自于化肥、粪肥以及生活污水的混合污染。作者还进一步分析了地下水中NO3--N平均质量浓度高于20 mg·L-1的烟台和潍坊,结果表明,烟台地区的地下水NO3--N污染有55.56%来自于粪肥污染,有5.56%来自于化肥污染,有38.88%来自于化肥、粪肥以及生活污水的混合污染;潍坊地区的地下水NO3--N污染有16.13%来自于粪肥污染,有48.39%来自于化肥污染,还有35.48%来自于化肥、粪肥以及生活污水的混合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地下水 硝酸盐 溯源
下载PDF
柠檬酸对温室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房福力 姚志鹏 +3 位作者 林伟 李玉中 徐春英 李巧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6-1173,共8页
温室菜地土壤面临磷肥大量投入,磷肥有效性低下等问题,为提高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减少磷肥施用,亟待开展相关研究。以番茄为供试对象,研究温室番茄地施用柠檬酸对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化及番茄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磷肥和柠檬酸2个因素4个水... 温室菜地土壤面临磷肥大量投入,磷肥有效性低下等问题,为提高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减少磷肥施用,亟待开展相关研究。以番茄为供试对象,研究温室番茄地施用柠檬酸对土壤有效磷时空变化及番茄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磷肥和柠檬酸2个因素4个水平,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别为:0(CA0)、0.42(CA1)、0.84(CA2)、1.26(CA3)kg·hm-2和0(P0)、96(P1)、168(P2)、240(P3)kg·hm-2。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柠檬酸后土壤p H极显著降低(P<0.01),CA3P0处理使土壤p H降低了0.62;不施加磷肥时,柠檬酸促进土壤磷素的释放,提高了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施加磷肥后,柠檬酸和磷肥交互作用可以显著提高表层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但是过多施用柠檬酸和磷肥CA3P3处理使表层0~2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使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并提高有效磷向下运移的可能性。合适的柠檬酸和磷肥配比CA2P2既可以获得较高番茄产量6.02 t·hm-2,又可以减少30%的磷肥施用量,同时降低磷素向深层运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番茄 有效磷 柠檬酸 磷肥
下载PDF
种衣剂和起垄栽培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巧珍 丁军军 +4 位作者 李玉中 徐春英 郭家选 毛丽丽 孙东宝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12-517,共6页
针对北方地区春季玉米播种期干旱、出苗困难、苗情差等问题,筛选低聚糖、甲壳素、腐植酸盐等含量适宜的抗旱物质及多种助剂,制成玉米专用抗旱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同时结合起垄栽培技术,进行大田实验,以探究其对玉米出苗率、生长状况和... 针对北方地区春季玉米播种期干旱、出苗困难、苗情差等问题,筛选低聚糖、甲壳素、腐植酸盐等含量适宜的抗旱物质及多种助剂,制成玉米专用抗旱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同时结合起垄栽培技术,进行大田实验,以探究其对玉米出苗率、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实验设4个处理:起垄+抗旱种衣剂(RD)、起垄(R)、抗旱种衣剂(D),以平地种植为对照(CK)。结果表明,施用抗旱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出苗期提早1~2d,生育期缩短1周左右。RD、R、D处理的玉米出苗率与CK相比,分别提高18.3%、7.2%、12.1%,产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17%、6%、3%,其中RD处理与CK间的差异显著(P<0.05),说明抗旱种衣剂结合起垄栽培技术,对提高玉米出苗率、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种衣剂 起垄技术 玉米 出苗率 产量
下载PDF
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0
作者 林伟 李玉中 +3 位作者 李昱佳 周晚来 张冬冬 戚智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6-1155,共10页
氮循环在生物地球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氮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微生物驱动的氮素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不同形式氮的同位素效应。为更好地了解和溯源氮循环过程,本文从氮循环的物质通量、微生物作用及氮同... 氮循环在生物地球化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氮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微生物驱动的氮素转化,而在转化过程中必然会造成不同形式氮的同位素效应。为更好地了解和溯源氮循环过程,本文从氮循环的物质通量、微生物作用及氮同位素效应等角度进行系统地论述,并对氧化亚氮(N2O)分子内的特异同位素值区分微生物过程做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人为固氮是环境中活性氮增加的主要原因,也进一步促进了氮素转化的各个环节。通过解析氮素循环中微生物过程的形成机理和评估每个过程的同位素效应,为进一步探索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和氮素同位素效应的内在联系提供依据,对阐明氮循环过程中微生物驱动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两者的结合也为解决自然条件下氮素转化各过程的溯源难题指明了方向,也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并在揭示氮素转化机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氮通量 微生物作用 编码基因 15N同位素 SP值
下载PDF
不同灌溉量对华北平原菜地N2O排放及其来源的影响 被引量:19
11
作者 丁军军 张薇 +3 位作者 李玉中 林伟 徐春英 李巧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69-2276,共8页
以华北平原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灌溉量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对照,利用稳定同位素^(15)N自然丰度法,结合传统的乙炔抑制试验,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N_2O排放、N_2O同位素特征值以及同位素异位体位嗜值(SP值)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阐明... 以华北平原菜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灌溉量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对照,利用稳定同位素^(15)N自然丰度法,结合传统的乙炔抑制试验,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N_2O排放、N_2O同位素特征值以及同位素异位体位嗜值(SP值)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阐明不同水分条件下N_2O的排放规律及其来源.结果表明:水分条件显著影响N_2O排放,相比于50%土壤孔隙含水率(WFPS),70%WFPS的水分条件下N_2O的排放较高.N_2O的排放集中在施肥前期,在施肥中后期迅速减弱.50%WFPS条件下,N_2O的排放最初以硝化作用为主,占比约为90%,随后硝化作用迅速下降,反硝化变成主导作用,施肥7 d后即达到80%以上;而70%WFPS条件下初期则以反硝化为主,占比约为70%,随后下降至40%左右,施肥10 d后逐渐升高至80%.整体上,N_2O的排放主要以反硝化作用为主,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硝化、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肥前期,后期均以反硝化为主.综上,建议华北地区的菜地生产应适当降低灌溉量,以减少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 稳定同位素 SP值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灌溉
原文传递
有机肥和无机肥对菜地土壤N_2O排放及其来源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林伟 丁军军 +4 位作者 李玉中 徐春英 李巧珍 郑欠 庄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70-1478,共9页
以北京地区白菜地为研究对象进行肥料试验,结合乙炔抑制试验设置有机肥乙炔组、有机肥无乙炔组、无机肥(尿素)乙炔组、无机肥无乙炔组4个处理,利用N_2O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技术,研究菜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和同位素特征值的变化规律,旨在... 以北京地区白菜地为研究对象进行肥料试验,结合乙炔抑制试验设置有机肥乙炔组、有机肥无乙炔组、无机肥(尿素)乙炔组、无机肥无乙炔组4个处理,利用N_2O稳定同位素自然丰度技术,研究菜地土壤N_2O排放通量和同位素特征值的变化规律,旨在明确在不同肥料作用下N_2O产生和消耗的微生物途径,为减少菜地N_2O排放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白菜生长期内有机肥乙炔组、有机肥无乙炔组、无机肥乙炔组、无机肥无乙炔组的N_2O总排放量分别为(374±37)、(283±34)、(458±36)、(355±41)g·m^(-2),有机肥处理的N_2O通量显著低于无机肥处理,乙炔组的N_2O通量显著高于无乙炔组;两种肥料处理的N_2O还原程度基本相同,而无机肥处理的硝化作用更高;乙炔仅抑制部分硝化作用,在N_2O排放高峰期也仅抑制部分N_2O还原,当排放降低时才能完全抑制N_2O还原.可见,无机肥尿素能够促进硝化作用进而增加N_2O排放,高浓度的N_2O对乙炔抑制N_2O还原起拮抗作用.因此,在北京地区菜地使用有机肥替代部分无机肥可以有效减少硝化作用触发的土壤N_2O排放,同时在使用乙炔抑制方法研究N_2O来源时应考虑合理的N_2O浓度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硝化作用 N2O还原 同位素特征值 乙炔抑制
原文传递
青岛市农区地下水硝态氮污染来源解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寇馨月 丁军军 +5 位作者 李玉中 毛丽丽 李巧珍 徐春英 郑欠 庄姗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232-3241,共10页
为了提高作物产量,肥料大量投入在农业种植区日益普遍,导致了农区地下水硝态氮(NO^(-)_(3)-N)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明确农区硝态氮污染的来源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分别于2009年和2019年在... 为了提高作物产量,肥料大量投入在农业种植区日益普遍,导致了农区地下水硝态氮(NO^(-)_(3)-N)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地下水硝态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明确农区硝态氮污染的来源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分别于2009年和2019年在青岛农区随机选取35个采样点,借助反距离加权法(IDW)对硝态氮含量进行空间分布分析,通过测定氮、氧同位素进行溯源,运用SIAR模型量化污染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青岛市地下水硝态氮含量(平均值)由2009年的38.49 mg·L^(-1)降低为2019年的22.37 mg·L^(-1),但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饮用水中硝态氮的最大允许含量.2009年和2019年硝态氮含量都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南部污染轻,北部污染重.δ^(15)N-NO^(-)_(3)和δ^(18)O-NO^(-)_(3)的交叉图显示青岛市地下水硝态氮主要来源是化肥、土壤氮、粪肥和污水.水同位素表明降水是青岛市地下水的主要来源.贝叶斯混合模型(SIAR模型)表明污染源贡献率为:粪肥和污水(47.42%)>土壤氮(27.80%)>化肥(14.35%)>大气氮沉降(10.43%).从2009~2019年青岛市地下水质量得到了改善,但硝态氮污染状况仍不容忽视,应根据硝态氮污染来源,有针对性地防治以确保农区饮用水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同位素 氧同位素 硝态氮来源 SIAR模型 青岛农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