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重要花卉野生资源保护利用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鑫 贾瑞冬 +2 位作者 朱俊 杨树华 葛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94-1502,共9页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貌复杂,造就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成为当今多个重要花卉如菊花、月季等发祥地或起源中心。如何行之有效地保护、利用好这些重要花卉的野生资源一直备受国家决策者、科研单位和育种公司的关注。本文着重总结了月季...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貌复杂,造就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成为当今多个重要花卉如菊花、月季等发祥地或起源中心。如何行之有效地保护、利用好这些重要花卉的野生资源一直备受国家决策者、科研单位和育种公司的关注。本文着重总结了月季、菊花、兰花、牡丹、百合等重要花卉作物的野生资源在调查保护、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等工作中的突出成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方法和发展方向。(1)改革开放后,我国就开展了野生花卉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等工作,近十年来,我国重要花卉的资源调查和保护工作日益加强,尤其是在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和离体保存方面取得长足进步。(2)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多个花卉作物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和重要观赏性状的调控网络解析,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的挖掘在野生花卉资源精准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野生花卉资源的利用更是拓宽了新品种研发途径、加速了新品种选育进程、推进了花卉特用价值的开发。(3)我国的重要花卉野生资源还存在资源调查系统性低、缺乏长期持续性支持、基础研究有待深入、资源评价不够精准、没有真正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等问题,希望建立完整的资源保护体系、拥有稳定支持的花卉资源创新团队,实现科研与产业的真正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 野生资源 保护 利用 进展
原文传递
滇牡丹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任秀霞 张盈 +4 位作者 薛璟祺 朱富勇 石丰瑞 王顺利 张秀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2-780,共9页
以云南中部及西北部的6个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株高、新枝长等9个表型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9个表型性状变异幅度为0.9%-39.8%,平均值达到了18.9%;居群间生殖器官的变异较大,居群内... 以云南中部及西北部的6个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进行株高、新枝长等9个表型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分析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9个表型性状变异幅度为0.9%-39.8%,平均值达到了18.9%;居群间生殖器官的变异较大,居群内营养器官更容易产生变异。利用居群间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6个居群聚为4个类群,没有与实际地理位置相吻合,说明表型特征的性状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不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得到的10条引物,在取自6个自然居群、180个个体中,检测到56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0.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281和0.414。在物种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409和0.596。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319。结果显示,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广泛变异。滇牡丹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大,滇牡丹并不濒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居群 多样性 居群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原文传递
弯刺蔷薇枝条越冬抗寒生理与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徐远 杨树华 +5 位作者 贾瑞冬 赵鑫 何连球 孟文慧 周苗新 葛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68-1576,共9页
以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 Schrenk ex Fisch.&C.A.Mey.)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当年生枝条在初冬阶段至严冬阶段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在测定类黄酮、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以及植物激素脱落酸(ABA)、水杨酸(SA)含量变化的基础上,对2... 以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 Schrenk ex Fisch.&C.A.Mey.)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当年生枝条在初冬阶段至严冬阶段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在测定类黄酮、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以及植物激素脱落酸(ABA)、水杨酸(SA)含量变化的基础上,对2个阶段的枝条开展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气温的降低,弯刺蔷薇枝条抗寒性逐渐增强,其LT50值在严冬阶段达到-54.7℃。枝条中淀粉和ABA含量无显著变化,类黄酮含量、总可溶性糖及其主要组分蔗糖、葡萄糖、果糖、棉籽糖含量显著升高,SA含量则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的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LT50值与类黄酮、总可溶性糖及其主要组分葡萄糖、果糖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枝条在越冬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差异表达蛋白,在初冬阶段和严冬阶段分别为92个和91个,其中2个阶段均存在表达差异蛋白18个。越冬期间,淀粉和蔗糖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抗氧化系统、细胞壁松弛与延伸、水分运输通道、细胞脱水耐受等相关蛋白显著上调,表明弯刺蔷薇枝条启动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响应长期冷冻低温胁迫。特别是进入严冬阶段,脱水素、抗冻蛋白和水通道蛋白可能为维持细胞水分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为深入揭示弯刺蔷薇耐寒分子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刺蔷薇 枝条 抗寒性 可溶性糖 蛋白质组学 脱水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