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BL-RBL-PBL-CBL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课程中的探索和应用
1
作者 李霓 訾佳辰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知识体系完备、具有学科交叉理念的天然药物研究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主要讲授天然药物研究中所涉及前沿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具有显著的学科交叉特征。作者在教学改革探索中,突破了单纯以... 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开设对于培养知识体系完备、具有学科交叉理念的天然药物研究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主要讲授天然药物研究中所涉及前沿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具有显著的学科交叉特征。作者在教学改革探索中,突破了单纯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建立LBL-RBL-PBL-CBL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结合、热点案例分析、数字教学资源共享、主题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更形象、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启发学生思考天然药物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生物技术 学科交叉 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整合
下载PDF
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新型质谱技术用于药物快速实时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贺玖明 罗志刚 +3 位作者 李秾 张瑞萍 何菁菁 再帕尔.阿不力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43-1747,共5页
采用自主研制的新型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质谱技术(AFAI-MS)及其装置,对违法饲料添加的未知药片进行了快速实时质谱分析,并对其中的药效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研究。通过本技术快速、高效地获取了药片中有效成分的一级质谱、二级质谱、分子... 采用自主研制的新型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质谱技术(AFAI-MS)及其装置,对违法饲料添加的未知药片进行了快速实时质谱分析,并对其中的药效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研究。通过本技术快速、高效地获取了药片中有效成分的一级质谱、二级质谱、分子离子的精确质量数等关键结构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抗胆碱"的药理作用以及网络数据库搜索结果,分析推断出该药效成分为山莨菪碱;并结合对照品比对分析,最终确定该未知药片为山莨菪碱片。本方法为药物相关领域中复杂样品的快速实时检测提供了有效的分析途径,并为打击药品违法添加提供了重要的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技术 质谱分析 复杂样品 快速实时分析 山莨菪碱
下载PDF
小干扰RNA治疗药物载体递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玉丽 黄伟 +1 位作者 岳红 高春生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36-138,146,共4页
RNA干扰(RNAi)是一种控制靶基因表达的序列特异性调控机制。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RNAi技术的应用对多种疾病治疗有巨大的前景,其瓶颈在于如何将基于RNAi的药物有效递送至靶细胞或靶组织。常用的载体递送系统可分为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 RNA干扰(RNAi)是一种控制靶基因表达的序列特异性调控机制。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RNAi技术的应用对多种疾病治疗有巨大的前景,其瓶颈在于如何将基于RNAi的药物有效递送至靶细胞或靶组织。常用的载体递送系统可分为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研究载体递送系统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有脱靶效应、递送方式、免疫反应诱导及剂量等。如果这些关键问题能够解决,将大大增加RNAi成为治疗药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shRNA/dsRNA 药物递送系统 病毒载体 非病毒载体
下载PDF
补体系统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季鸣 王丽嫄 +1 位作者 金晶 陈晓光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10,共4页
补体系统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吞噬异源物、清除免疫复合物和凋亡细胞以及参与获得性免疫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补体系统的异常与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补体系统的深入研究和分子... 补体系统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在吞噬异源物、清除免疫复合物和凋亡细胞以及参与获得性免疫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补体系统的异常与感染、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对补体系统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补体系统药物的开发逐渐活跃,涉及多种补体系统相关的疾病。本文主要从补体系统的组成、补体系统与疾病的关系以及补体系统药物研发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系统 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肿瘤 感染 补体抑制剂
下载PDF
药食同源中药铁皮石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胡杨 赵勉 +5 位作者 邱雨轩 叶德宝 刘洋清 张朝凤 王海波 程建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8,共15页
铁皮石斛Dendrobii Officinalis Caulis是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压、调节血糖等作用。常作为药膳以及保健品使用,在药品上也应用广泛... 铁皮石斛Dendrobii Officinalis Caulis是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效的药食同源中药。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压、调节血糖等作用。常作为药膳以及保健品使用,在药品上也应用广泛,如石斛夜光丸、复方鲜石斛颗粒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对铁皮石斛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药食两用产品开发等多个方面进行概述,对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为铁皮石斛的可持续发展、药食同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药食同源 资源分布 活性成分 产品开发
下载PDF
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防治药物与丹酚酸A研究
6
作者 杜冠华 张莉 +1 位作者 吕扬 杨秀颖 《神经药理学报》 2018年第4期21-22,共2页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并发症是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并发症常见的严重表现为肾功能衰竭、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心血管、周围血管、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并发外周神...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并发症是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并发症常见的严重表现为肾功能衰竭、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心血管、周围血管、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并发外周神经病变是常见而且危害严重的病理变化。我国具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非常普遍,患病率高,危害严重。在慢性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中,有神经病变者占半数以上,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临床表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物研究进展非常缓慢,临床用药十分匮乏,现有药物治疗效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临床上应用的口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十余种类型数十种药物,近年来,研发了一批新型的抗糖尿病药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激动剂、二肽二基酶(dipeptidyl peptidase IV,DPP-4)抑制剂、Na+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s,SGLT-2)抑制剂等,这些新型药物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达到了更好的降低血糖的目的。但是,用于防治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依然缺乏。丹酚酸A是应用多种分子和细胞水平筛选模型,通过综合评价发现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显著防治作用的药物。采用糖尿病动物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模型研究表明,丹酚酸A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模型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丹酚酸A可降低糖尿病大鼠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降低nNOS含量,缓解血管反应障碍。丹酚酸A可降低高脂动物血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总胆固醇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出丹酚酸A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丹酚酸A可以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减轻高糖应激、拮抗氧化应激发挥防治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作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丹酚酸A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减轻神经组织病变,促进病变神经组织的恢复;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抑制氧化应激,可以有效清除高糖诱导产生的自由基,激活AMPK,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提高组织中Na+-K+-ATP酶活性,促进能量代谢;可改善高糖应激反应,减少AGEs的生成,调整代谢紊乱,提高组织对糖的利用,促进糖脂代谢,从而发挥对神经的营养保护作用,促进受损伤神经的修复。丹酚酸A可以从多个途径发挥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作用,可以有效延缓神经病变的进程,促进病变神经组织的功能恢复,并能够通过调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脂质代谢过程,减轻神经病变环境的影响,达到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和改善神经病变症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组织病变 防治药物 外周神经 酚酸 脂质过氧化损伤 醛糖还原酶 葡萄糖转运载体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不良反应的药物警戒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琳 张凡 +4 位作者 胡扬 李潇潇 赵彬 陈伟 梅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3-200,共8页
目的:评价长链脂肪乳(LCT)、中/长链脂肪乳(MCT/LCT)、鱼油脂肪乳(FO)及多种油脂肪乳(SMOF)等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IVLEs)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IVLE... 目的:评价长链脂肪乳(LCT)、中/长链脂肪乳(MCT/LCT)、鱼油脂肪乳(FO)及多种油脂肪乳(SMOF)等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IVLEs)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IVLEs相关不良反应(ADRs)数据。分析总结病人临床特征,比较ADRs发生时间及预后。并采用系统器官分类(SOC)及标准MedDRA查询(SMQ)术语对ADRs分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59例IVLEs相关ADRs报告,其中MCT/LCT 14例(1.32%),LCT 784例(74.03%),FO 38例(3.59%),SMOF 223例(21.06%);ADRs报告病人的平均年龄为49.5岁;62.66%的ADRs发生于IVLEs输注当天;在所有报告中,寒战、发热等全身性及给药部位反应(645,32.94%)是最常见的ADRs,其次是胃肠系统(236,12.05%)和呼吸系统症状(207,10.57%);排在前三位ADRs的SMQ分类分别为药物反应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和全身性症状(12.06%)、非特异性胃肠症状(11.21%)和速发过敏反应(8.39%)。结论:FAERS数据库中IVLEs相关ADRs以首用即发型为主,多为轻度的全身性及给药部位反应、胃肠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但仍应警惕必需脂肪酸缺乏、心脏骤停、肾衰竭、低血糖、组织细胞增多症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ERS数据库 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 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在体外药物肝毒性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丽美 臧清策 +1 位作者 张瑞萍 再帕尔·阿不力孜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2-786,I0006,共16页
药物肝毒性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研发早期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潜在的肝毒性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价,可以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将代谢组学技术与体外细胞模型相结合,以细胞代谢表型的变化为指标直接反映药物的毒性效应及毒性机制... 药物肝毒性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研发早期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潜在的肝毒性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价,可以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将代谢组学技术与体外细胞模型相结合,以细胞代谢表型的变化为指标直接反映药物的毒性效应及毒性机制,能够改善临床前药物肝毒性的预测准确性,在药物肝毒性筛选研究中极具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本文综述了目前肝毒性研究中的细胞模型与培养方法,介绍了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在体外研究中的优势,并总结了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在体外细胞模型中的分析策略及其在药物肝毒性评价中的应用,其中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方法在体外细胞模型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有望发展成为体外肝毒性研究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代谢组学 肝毒性 细胞模型
下载PDF
基于分子库策略的蛋白质O⁃糖基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巩金媛 商世瑛 谭忠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23,共15页
糖以共价键的形式连接到蛋白质氨基酸的侧链上可以形成糖基化。糖基化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显著增加蛋白质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多样性。特定的糖基化模式还能够赋予蛋白质和酶特异的性能,同时异常的糖基化模式也可能导致疾病。因此,全面深入... 糖以共价键的形式连接到蛋白质氨基酸的侧链上可以形成糖基化。糖基化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显著增加蛋白质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多样性。特定的糖基化模式还能够赋予蛋白质和酶特异的性能,同时异常的糖基化模式也可能导致疾病。因此,全面深入地了解蛋白质糖基化的作用,无论是对于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难以获得适于研究的样品,这方面的进展一直异常缓慢。近年来,研究人员逐渐开始探索使用一个基于糖基化异形体分子库(glycoform library)的策略来改变这一现状。这一策略以使用合成的方法制备的具有高纯度且在结构上存在系统差异的一系列分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结构、性质和功能的比较,相对快速而准确地获得蛋白质糖基化的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而更好地提高糖基化在改善蛋白质和酶的性能方面的应用水平。本综述旨在通过对分子库策略在O-糖基化研究方向上的进展,以大致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的总结、概述和简单讨论,实现对现有不多的实例的研究方法、每个实例取得的研究成果的系统展示,从而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更清晰地了解该策略目前的发展状况和不足,帮助他们在今后更好地利用该策略进行蛋白质糖基化的研究和应用,更好地提高该策略的使用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糖基化 蛋白质 分子库 合成
原文传递
创新理念驱动的“天然药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0
作者 李霓 訾佳辰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天然药物生物技术”是一门介绍天然药物研究领域最新动向和前沿技术的药学核心课程,具有显著的交叉学科特质,对药学领域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学团队通过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将创新理念融入本课程的教学体系中,积极... “天然药物生物技术”是一门介绍天然药物研究领域最新动向和前沿技术的药学核心课程,具有显著的交叉学科特质,对药学领域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学团队通过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将创新理念融入本课程的教学体系中,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由此全面提高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天然药物研究的兴趣和能力,从而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多学科知识背景的药学领域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药物生物技术 教学创新 多学科交叉 教育资源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常压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贺玖明 李铁钢 +2 位作者 何菁菁 罗志刚 再帕尔.阿不力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51-1160,共10页
近年来,无需复杂样品前处理、且在开放环境下实现离子化的常压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Ambient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AI-MS)的研制与应用成为质谱学领域的前沿及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该文综述了AI离子源的基本原理、特征与应用进... 近年来,无需复杂样品前处理、且在开放环境下实现离子化的常压敞开式离子化质谱技术(Ambient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AI-MS)的研制与应用成为质谱学领域的前沿及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该文综述了AI离子源的基本原理、特征与应用进展,并结合笔者研制的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Air flow assisted ioniza-tion,AFAI)技术,介绍了气流辅助常压敞开式离子化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展望了常压敞开式离子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敞开式离子源 质谱 气流 空气动力辅助离子源 综述
下载PDF
茶芎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佳 杨建波 +2 位作者 王爱国 吉腾飞 苏亚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研究茶芎根茎部分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欧当归内酯A(1)、(Z)-7-羟基正丁烯苯酞(2)、洋川芎内酯B(3)、正丁... 目的:研究茶芎根茎部分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凝胶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欧当归内酯A(1)、(Z)-7-羟基正丁烯苯酞(2)、洋川芎内酯B(3)、正丁基苯酞(4)、(Z)-藁本内酯(5)、(Z)-6,8′-7,3′-二聚藁本内酯(6)、新蛇床内酯(7)、洋川芎内酯A(8)及β-谷甾醇(9)。结论:其中,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芎 化学成分 苯酞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川黄柏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萌 吉腾飞 +1 位作者 杨建波 苏亚伦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川黄柏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应用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分离等多种手段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应用质谱、核磁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川黄柏树皮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为:小檗碱(1)、咖啡酸乙... 目的:川黄柏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应用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分离等多种手段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应用质谱、核磁等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川黄柏树皮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鉴定为:小檗碱(1)、咖啡酸乙酯(2)、异香草醛(3)、阿魏酸(4)、(±)-5,5′-dimethoxylariciresinol(5)、Methylβ-orsellinate(6)、γ-崖椒碱(7)、(±)-Lyoniresinol(8)、β-谷甾醇(9)、豆甾醇(10)。结论:咖啡酸乙酯、异香草醛、阿魏酸、(±)-5,5′-dimethoxylariciresinol和Methylβ-orsellinate均为首次从黄柏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黄柏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茶芎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建波 魏倩 +3 位作者 王爱国 马双成 程显隆 魏锋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39-2342,共4页
目的:研究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Oliv.cv.Chaxiong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使用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目的:研究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Oliv.cv.Chaxiong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树脂、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使用波谱分析技术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茶芎地上部分的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3个咖啡酰基奎尼酸类和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O-(6′-甲氧基)咖啡酰奎尼酸丁酯(1)、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2)、4-O-咖啡酰基奎尼酸丁酯(3)、三叶豆苷(4)、槲皮素-3′-甲氧基-3-O-β-D-半乳糖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6″-O-乙酰金丝桃苷(7)、槲皮素(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芎 化学成分 咖啡酰基奎尼酸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原文传递
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多糖对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绍鹏 陈日道 +4 位作者 史记 白金叶 玄玲玲 戴均贵 侯琦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多糖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AA模型组;③再造生血片组(生药7g/kg);④雪莲多糖组(500mg/kg)。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于造模当日开始灌胃给药,... 目的研究并探讨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多糖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AA模型组;③再造生血片组(生药7g/kg);④雪莲多糖组(500mg/kg)。建立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于造模当日开始灌胃给药,每天灌胃2次,连续给药14天。给药结束后,分别测量小鼠体重及脾脏、胸腺指数,血常规检测细胞分类并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造血祖细胞CD34表达量,并检测小鼠股骨病理变化。结果雪莲多糖组在给药14天后,血常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多项数据相比AA模型组有显著的提高(P<0.05)。同时,给予雪莲多糖提取物后,明显促进CD34+造血细胞在整体细胞中所占比率,并可不同程度减轻辐射照射诱发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病理学改变,其活性与阳性药再造生血片相当。结论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天山雪莲细胞培养物多糖对免疫介导的AA小鼠模型的治疗活性,提示雪莲多糖提取物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治疗及改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天山雪莲 多糖 骨髓造血细胞 CD34
下载PDF
敞开式质谱成像方法的组织样品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志刚 何菁菁 +1 位作者 贺玖明 再帕尔·阿不力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8-183,共6页
以添加镇静催眠候选新药N6-羟苄腺嘌呤核苷[N6-(4-hydroxybenzyl)adenine riboside,NHBA]的组织匀浆切片作为考察对象,对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质谱成像系统(Air Flow Assisted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AFAI-MSI)的关键参数... 以添加镇静催眠候选新药N6-羟苄腺嘌呤核苷[N6-(4-hydroxybenzyl)adenine riboside,NHBA]的组织匀浆切片作为考察对象,对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质谱成像系统(Air Flow Assisted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AFAI-MSI)的关键参数进行考察与优化,以保证最佳条件进行样品检测。在此基础上,对预处理的整体大鼠组织切片进行平行的连续两次质谱成像分析,考察了其内源性代谢物在成像分析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通过对采集数据中关键质谱峰的筛选等处理步骤,并采用可视化的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开展了组织样品内源性代谢物的稳定性分析,最终验证了采用该样品前处理和质谱成像方法,能够保证组织切片样品中内源性代谢物的稳定性,为质谱成像分析结果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AFAI) 敞开式质谱成像(AMSI) 样品稳定性 药物 内源性代谢物
下载PDF
采用核磁共振/液相色谱-质谱异相关谱方法开展药用植物草棉活性提取物中多组分的同步结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代冬梅 贺玖明 +4 位作者 刘超 孙瑞祥 张瑞萍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再帕尔·阿不力孜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1-787,共7页
基于不完全分离分析策略,建立了NMR/LC-MS异相关谱(NMR/LC-MS HCS)方法对系列混合物样品的LC-MS和NMR谱数据的整合分析,发掘混合物图谱中来自同一组分的LC-MS和NMR谱数据间的内在相关性。以新疆维吾尔民族药用植物草棉(Gossypium herbac... 基于不完全分离分析策略,建立了NMR/LC-MS异相关谱(NMR/LC-MS HCS)方法对系列混合物样品的LC-MS和NMR谱数据的整合分析,发掘混合物图谱中来自同一组分的LC-MS和NMR谱数据间的内在相关性。以新疆维吾尔民族药用植物草棉(Gossypium herbaceam L.)花瓣的乙醇提取物(AB-8-2)为研究对象,以多通道组合闪式色谱技术为分离手段,不完全分离并获取了组分含量呈连续动态变化的系列混合物,运用NMR/LC-MS HCS方法对提取物中的黄酮苷类成分进行了同步结构分析研究。由于随组分浓度动态变化的多种谱学信号强度间具有强的正相关性,通过NMR/LC-MS HCS图可以获得系列提取物中同一组分的互补性的LC-MS和1H NMR谱数据,包括保留时间(Rt)、质荷比(m/z)和化学位移值(δ)等关键数据。以已解析的关键谱学信号为线索,引入LC-MS/MS谱和二维NMR谱进行综合分析,成功地从AB-8-2中鉴定出12个黄酮醇苷类化合物,其中还包括2组共流出的同分异构体。结果表明:通过该新型分析方法可以在离线的情况下通过"数学联用的方式"实现与在线LC-NMR-MS联用技术相似的分析功能,这种新型谱学分析方法可以简化复杂混合物的分离分析过程,实现结构复杂成分以及多组分无需完全分离的快速同步结构鉴定;尤其对于常规分离条件下难以获得单体的微量成分或极性相近组分群显示出独特的解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液相色谱-质谱异相关谱 混合物不完全分离 多组分同步结构鉴定 草棉植物 黄酮苷类
下载PDF
孕烷X受体对细胞色素P450 3A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越 李燕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细胞色素P450 3A(CYP3A)是参与临床药物代谢的主要CYP同工酶之一。孕烷X受体(PX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NR)的NR1Ⅰ亚家族。该受体作为药物代谢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参与CYP3A的诱导表达。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PXR受体调控cyp3a基因的表达... 细胞色素P450 3A(CYP3A)是参与临床药物代谢的主要CYP同工酶之一。孕烷X受体(PXR)属于核受体超家族(NR)的NR1Ⅰ亚家族。该受体作为药物代谢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参与CYP3A的诱导表达。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PXR受体调控cyp3a基因的表达,其中包括PXR与其他核受体、转录因子及细胞信号转导通路间的相互作用等多种途径。目前,基于PXR的筛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早期新药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烷X受体 细胞色素P450 3A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双环醇对雷公藤多苷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宁 张友文 +2 位作者 张丹 鲍秀琦 孙华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7期385-388,393,共5页
目的考察双环醇对雷公藤多苷致小鼠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 ICR小鼠灌胃给予双环醇(50、100、200 mg·kg-1×3),于末次给药后2 h单次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300 mg·kg-1,观察动物状态,禁食18 h后处理动物... 目的考察双环醇对雷公藤多苷致小鼠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 ICR小鼠灌胃给予双环醇(50、100、200 mg·kg-1×3),于末次给药后2 h单次灌胃给予雷公藤多苷300 mg·kg-1,观察动物状态,禁食18 h后处理动物,制备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及LDH水平,H.E.染色考察肝脏病理状态,Western blot法分析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多苷300 mg·kg-1能引起小鼠显著毒性和肝脏损伤,动物死亡率达41.67%,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及LDH含量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出现以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50、100、200 mg·kg-1双环醇对雷公藤多苷引起的小鼠肝毒性有显著保护作用,能降低小鼠死亡率,降低雷公藤多苷引起的小鼠血清ALT、AST及LDH的升高,改善肝组织病理状态。初步机制研究显示,双环醇可降低凋亡相关蛋白Fas L的表达,上调PI3K和connexin-43的表达。结论双环醇对雷公藤多苷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肝细胞凋亡,改善肝组织细胞间缝隙连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双环醇 药物性肝损伤 胞间缝隙连接通讯
下载PDF
血清脂质组学研究中多重离子化液相色谱-质谱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中华 陈艳华 +7 位作者 徐婧 陈蕙莉 周霞 肖新华 平凡 贺玖明 再帕尔·阿不力孜 张瑞萍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4-680,共7页
系统地比较了3种常用的离子化技术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大气压光致电离(APPI)对脂类化合物的离子化效率、检测灵敏度和覆盖范围,以探讨多重离子化液相色谱-质谱(LC-MS)方法在血清脂质组学研究中的适用性。血清样本... 系统地比较了3种常用的离子化技术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大气压光致电离(APPI)对脂类化合物的离子化效率、检测灵敏度和覆盖范围,以探讨多重离子化液相色谱-质谱(LC-MS)方法在血清脂质组学研究中的适用性。血清样本经甲基叔丁基醚萃取后,采用Ascentiss Express C_8色谱柱(150 mm×2.1 mm,2.7μm)和二元线性梯度洗脱分离,流动相(A)为乙腈-水(3:2,V/V,含0.1%甲酸,10 mmol/L甲酸铵),B为异丙醇-乙腈(9:1,V/V,含0.1%甲酸,10 mmol/L甲酸铵),分别采用ESI、APCI和APPI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进行质谱检测。结果表明,ESI离子源对脂肪酸类、甘油脂类、甘油磷脂类化合物、鞘磷脂类化合物的离子化效率最高,对异戊烯醇脂类化合物的离子化效率与APPI离子源相当,APPI离子源对胆固醇(酯)类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最高,APCI离子源对各类化合物的检测灵敏度均低于ESI或APPI离子源;采用ESI和APPI离子源相结合的LC-MS脂质组学分析方法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整体灵敏度和血清中脂类信息检测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质组学 电喷雾电离 大气压化学电离 大气压光致电离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