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CT三维实时融合导航用于肺结节的热消融治疗一例
1
作者 徐源 刘群 +7 位作者 郭超 王译擘 邬晓芳 马晨曦 王桂阁 刘千舒 梁乃新 李单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采用联合锥形束CT、3D配准透视融合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的肺结节热消融技术,实施1例右肺中叶结节微波消融术,手术历时90 min,镜下未见明显出血,术中机器总辐射剂量为384 mGy。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仅有少许痰中带血,无气胸等并发症。... 采用联合锥形束CT、3D配准透视融合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的肺结节热消融技术,实施1例右肺中叶结节微波消融术,手术历时90 min,镜下未见明显出血,术中机器总辐射剂量为384 mGy。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仅有少许痰中带血,无气胸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复查胸部CT显示消融范围完全覆盖病灶,患者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 锥形束CT 三维融合导航 肺结节 微波消融
下载PDF
全腔镜McKeown食管鳞癌切除术协和经验
2
作者 赵珞 何嘉 +3 位作者 赵珂 韩志军 李单青 李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全腔镜McKeown食管鳞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接受全腔镜McKeown食管鳞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进麻醉方式、喉返神经监测、全腔镜管胃制作、空肠造瘘等技术,观... 目的总结分析全腔镜McKeown食管鳞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接受全腔镜McKeown食管鳞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进麻醉方式、喉返神经监测、全腔镜管胃制作、空肠造瘘等技术,观察围手术期资料及远期随访生存数据。结果共226例入选,其中行新辅助治疗患者109例(48.2%)。患者手术(327±68)min,总清扫淋巴结40.5(33,50)枚,胸腔总清扫淋巴结27(19,33)枚,术后住院9(7,12)天,术后总并发症率36.3%。学习曲线方面,50例手术后患者术中出血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喉返神经损伤率明显降低,手术中清扫总淋巴结、胸腔总淋巴结、左喉返神经起始部淋巴结(106tbl)数量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23.5(14,47)个月,失访8例,失访率3.5%。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6%和71.8%。结论采用改良全腔镜McKeown食管癌切除手术方式,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快速完成学习曲线,增加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全腔镜McKeown切除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胸腺瘤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3
作者 杜鑫 郭超 +6 位作者 黄诚 陈野野 张晔 高超 高雪涵 刁夏尧 李单青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1.3~2.6/100万,因受制于发病率低,缺乏细胞及动物模型,所以对于胸腺瘤的研究相对较少,其诊疗进展也相对缓慢。2021年第5版《WHO胸部肿瘤分类》及2024年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 胸腺瘤是起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1.3~2.6/100万,因受制于发病率低,缺乏细胞及动物模型,所以对于胸腺瘤的研究相对较少,其诊疗进展也相对缓慢。2021年第5版《WHO胸部肿瘤分类》及2024年美国《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胸腺瘤与胸腺癌》的更新对于胸腺瘤的诊疗策略又提出很多新的观点和建议。本文结合近年来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胸腺瘤的研究和治疗进行综述,意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胸腺瘤的认识,提供治疗参考,促进对胸腺瘤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胸部肿瘤 临床实践指南 胸腺癌 肿瘤学 临床医师 诊疗策略 胸腺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qPCR-HRM法检测NSCLC血清循环EGFR突变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宇 窦亚玲 +3 位作者 郭惠琴 李晓光 刘巍 李泽坚 《癌症进展》 201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qPCR-HRM法检测血清循环EGFR突变的可能性并与组织检测结果比较。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石蜡标本及术前静脉血样,用qPCR-HRM法分别检测其EGFR突变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利用qPCR-HRM法检测血清循环EGFR突变的可能性并与组织检测结果比较。方法收集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石蜡标本及术前静脉血样,用qPCR-HRM法分别检测其EGFR突变情况。结果 42例血样中EGFR突变率35.7%(15/42),肿瘤组织则为33.3%(14/42)。统计表明血浆和组织中的EGFR突变的检测结果未见差别(P>0.05)。κ值为0.842(P<0.001)。结论使用qPCR-HRM法检测NSCLC患者血清与肿瘤组织的EGFR突变具有极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循环DNA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胸腺瘤合并斑秃的病例分析及病因探讨
5
作者 张颖 曹丁方 +3 位作者 于磊 于鑫韬 崔健 杜鑫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分析胸腺瘤合并斑秃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斑秃的胸腺瘤患者进行横向分析,合并与不合... 目的分析胸腺瘤合并斑秃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合并斑秃的胸腺瘤患者进行横向分析,合并与不合并斑秃的患者按1∶10匹配后进行纵向比较。结果符合入组条件的胸腺瘤患者252例,其中合并斑秃6例(2.38%)。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均有重症肌无力症状,血清中均存在anti-AchR抗体和CD4^(+)/CD8^(+)T倒置,显著高于不合并斑秃的胸腺瘤患者;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比例也明显高于不合并斑秃的胸腺瘤患者[83.33%(5/6)对20.00%(12/60),P=0.003]。术后5例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斑秃得到改善(83.33%,5/6)。结论胸腺瘤合并斑秃的患者常合并重症肌无力和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机制可能与胸腺瘤产生的自身免疫性CD8^(+)T淋巴细胞有关。目前手术仍是改善胸腺瘤相关斑秃最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斑秃 自身免疫性疾病 CD8^(+)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