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和总结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71岁女性患者,入院前1 d 生气后突发胸闷、胸痛伴胸骨后烧灼。先后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和 MR 扫描。结果急诊心...目的分析和总结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71岁女性患者,入院前1 d 生气后突发胸闷、胸痛伴胸骨后烧灼。先后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和 MR 扫描。结果急诊心电图示 V1~V4导联 ST 段抬高和 T 波倒置,1周后出现病理性 Q 波,1个月后 Q 波消失,代之为巨大倒置的 T 波。心肌酶正常或仅轻度升高。急诊左室造影示左室巨大室壁瘤形成,约占左室容积3/4,左室射血分数(LVEF)约30%,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与之对应的冠状动脉病变;1个月后复查造影,示左室室壁瘤明显缩小,左室功能基本恢复,LVEF 63.6%。发病1周内心肌核素检查示相应区域灌注和代谢不匹配,提示心肌存活。MRI 示左室心尖部巨大室壁瘤形成,但受累节段既无灌注缺损又未见明显延迟强化,提示无坏死心肌。结论极度心理打击发生的短暂性左室心尖球状扩张可称为应激性心肌病。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以及 MRI 心肌灌注延迟显像能够提示病变区存活心肌,可指导临床治疗。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和总结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71岁女性患者,入院前1 d 生气后突发胸闷、胸痛伴胸骨后烧灼。先后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和 MR 扫描。结果急诊心电图示 V1~V4导联 ST 段抬高和 T 波倒置,1周后出现病理性 Q 波,1个月后 Q 波消失,代之为巨大倒置的 T 波。心肌酶正常或仅轻度升高。急诊左室造影示左室巨大室壁瘤形成,约占左室容积3/4,左室射血分数(LVEF)约30%,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与之对应的冠状动脉病变;1个月后复查造影,示左室室壁瘤明显缩小,左室功能基本恢复,LVEF 63.6%。发病1周内心肌核素检查示相应区域灌注和代谢不匹配,提示心肌存活。MRI 示左室心尖部巨大室壁瘤形成,但受累节段既无灌注缺损又未见明显延迟强化,提示无坏死心肌。结论极度心理打击发生的短暂性左室心尖球状扩张可称为应激性心肌病。核素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以及 MRI 心肌灌注延迟显像能够提示病变区存活心肌,可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