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表达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常文静 陈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Ⅱ(AugⅡ)、环磷酸腺苷(cAMP)对 AngⅡ1型(AT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稳定性及心肌细胞蛋白代谢的影响。 方法:3天以内 SD乳鼠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刺激因...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Ⅱ(AugⅡ)、环磷酸腺苷(cAMP)对 AngⅡ1型(AT1)受体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稳定性及心肌细胞蛋白代谢的影响。 方法:3天以内 SD乳鼠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刺激因子)、A组(加入放线菌素 D 5μg/ml)、B组(加人Forskolin及IBMX各30μmol/L);C组(加入放线菌素D 5 μg/ml、Forskolin及IBMX各30 μmol/L),与刺激因子作用后,提取细胞RNA,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测定AT1受体mRNA含量。 结果:AT1受体mRNA半衰期约在 4.9 小时,AugⅡ、放线菌素D单独或共同作用心肌细胞 6 小时AT1受体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AT1受体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AngⅡ、Forskolin+IBMX分别或共同作用心肌细胞 144小时,使其蛋白含量分别为对照的 133. 3%(与对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92.8%(与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105.0%(与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AngⅡ不改变AT1受体mRNA的稳定性,cA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信使核糖核酸 稳定性 心肌肥大
下载PDF
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培养方法改良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窦克非 杨跃进 +5 位作者 阮英茆 王清峙 陈曦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 :为细胞心肌成形治疗初步探讨较为简便、经济的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  方法 :采用机械分解法与IA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的二步酶消化法相结合获取骨骼肌成肌细胞 ;通过细胞形态、生长曲线研究其生长... 目的 :为细胞心肌成形治疗初步探讨较为简便、经济的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其生长特性。  方法 :采用机械分解法与IA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的二步酶消化法相结合获取骨骼肌成肌细胞 ;通过细胞形态、生长曲线研究其生长特性 ;细胞组化染色鉴定 ,并比较差速贴壁纯化与否所得细胞组化染色阳性计数差异。  结果 :改良方法适于获取成年犬骨骼肌成肌细胞 ;细胞生长旺盛 ,在细胞密集或分化培养基作用下可融合成肌管 ;α 横纹肌肌动蛋白、骨骼肌特异性肌球蛋白组化染色细胞为弱阳性 ,而肌管为强阳性。胚胎成肌细胞调节因子组化染色为阳性 ;各组细胞α 横纹肌肌动蛋白组化染色阳性数无显著差异。  结论 :改良方法获得的骨骼肌成肌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分化能力 ;差速贴壁纯化与否获得成肌细胞的阳性计数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犬 骨骼肌 成肌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生长特性 细胞形态
下载PDF
别嘌呤醇对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协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平 刘学文 +1 位作者 祁哲 丛祥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Allo)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协同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与一定浓度的Hcy、LDL及Allo共同培养24小时,分为Hcy(H)组、Hcy+Allo(H+A)组、LDL(L)组、Allo...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Allo)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协同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与一定浓度的Hcy、LDL及Allo共同培养24小时,分为Hcy(H)组、Hcy+Allo(H+A)组、LDL(L)组、Allo(A)组、LDL+Allo(L+A)组、Hcy+LDL(H+L)组、Hcy+LDL+Allo(H+L+A组,其中Allo在MTT试验中的浓度分别为0.1、0.2、0.3mmol/l)及正常对照组(各n=6孔),应用MTT试验观察Allo是否对其有保护作用。②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分别观察内皮细胞损伤、脂质过氧化程度及血管舒张因子产生情况(H+L+A组中Allo为0.2mmol/L)。③同时,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转录水平,以观察Allo是否影响其的转录。结果:H+L组、H+A组、H组、H+L+A组(Allo0.1~0.3mmol/L)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吸光度减小,分泌一氧化氮减少,乳酸脱氢酶和丙二醛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H+L+A组(Allo0.1mmol/L)外,其余各组细胞吸光度较H+L组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H+L+A组(Allo0.1~0.3mmol/L)细胞吸光度随着Allo浓度增加而增加。除H组外,余各组与H+L组比较一氧化氮生成量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H+L组比较,其余各组细胞损伤、脂质过氧化程度均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各组间的产物电泳带无显著差异。结论:Allo对Hcy和LDL协同损伤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提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别嘌呤醇 同型半胱氨酸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促炎因子介导的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4
作者 孟丽 吉瑞瑞 +1 位作者 徐丽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有无致凋亡作用。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分别以浓度 2 0 μg/ml单独或二者共同与平... 目的 :探讨促炎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有无致凋亡作用。  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 ,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 ;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分别以浓度 2 0 μg/ml单独或二者共同与平滑肌细胞培养 3 6h ,实验分 4组 :TNF α组 (T组 )、IL 1β组 (I组 )、TNF α+IL 1β组 (TI组 )及对照组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  结果 :①细胞凋亡分析显示 :TI组两种因子的联合作用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明显增加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二者单独作用未能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②细胞周期分析发现TI组在TNF α +IL 1β刺激下 ,细胞增殖能力与其他组比有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生长逐渐停滞 ,而二者单独作用对细胞增殖有轻微刺激作用 ,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促炎因子TNF α和IL 1β的相互作用 ,可以诱导人平滑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炎因子 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凋亡 流式细胞术 体外培养 免疫组化方法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凝血酶与血管损伤后的再狭窄
5
作者 张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315,共3页
凝血酶与血管损伤后的再狭窄张茜综述丁金凤高润霖审校无论是外科的动脉内膜切除术,还是经皮血管成形术,它们在最初增大血管血流量的同时,在许多病人中最终会引起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据统计,20%~40%的病人在术后6~12个... 凝血酶与血管损伤后的再狭窄张茜综述丁金凤高润霖审校无论是外科的动脉内膜切除术,还是经皮血管成形术,它们在最初增大血管血流量的同时,在许多病人中最终会引起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据统计,20%~40%的病人在术后6~12个月内发生再狭窄。虽然再狭窄的机制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损伤 凝血酶 再狭窄 病理学
下载PDF
心力衰竭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姜立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6-478,共3页
心力衰竭 (心衰 )的决定性机制是心肌重塑。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引起心肌重塑主要是通过信号传导途径和细胞凋亡过程参与的。近年来有关心衰的细胞治疗也有了很大进展。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分子机制 细胞因子 研究进展 治疗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跃峰 杨跃进 +9 位作者 陈曦 阮英茆 张宝杰 王清峙 张连庄 田毅 周燕文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6期8202-8203,共2页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实验选用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78只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另设假手术组(n=27);各...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方法:实验选用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抽取78只以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AMI模型,术后24h存活的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另设假手术组(n=27);各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h和4周两亚组,即:心肌梗死48h(n=11)和心肌梗死4周(n=13)组,假手术48h(n=10)和假手术4周(n=10)组。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AMI大鼠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的同时,梗死/瘢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犤心肌梗死48h组分别为(212.86±155.75)/1000,(198.16±120.0)/1000和(63.23±45.43)/1000,心肌梗死4周组分别为(235.14±130.43)/1000,(80.33±44.29)/1000和(31.61±16.39)/1000,P<0.05~0.01犦。结论:大鼠发生AMI后,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和瘢痕形成的同时,梗死/瘢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均有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细胞凋亡 大鼠 心肌/病理学
下载PDF
一种快速筛选阳性克隆的方法——反向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红 任笑蒙 陈兰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8-280,共3页
本实验采用反向Northern印迹杂交 (reverseNorthernblot)技术 ,对经反转录差异显示PCR(differentialdisplayre versetranscriptionalPCR ,DDRT PCR)获得的 5 6个差异片段 (cDNA)进行阳性片段的初步筛选 ,获得 8个候选阳性片段 ,经North... 本实验采用反向Northern印迹杂交 (reverseNorthernblot)技术 ,对经反转录差异显示PCR(differentialdisplayre versetranscriptionalPCR ,DDRT PCR)获得的 5 6个差异片段 (cDNA)进行阳性片段的初步筛选 ,获得 8个候选阳性片段 ,经Northern印迹杂交实验 ,确证 5个阳性片段。实验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快速检测和筛选阳性克隆片段的方法 ,并具有简便、经济的优点。它不仅可用于各种分离差异片段的方法中差异片段的初步筛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筛选 阳性克隆 反向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 基因诊断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强力霉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沛 杨跃进 +4 位作者 阮英茆 陈曦 周燕文 田毅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 :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强力霉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心室重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AMI术后 2 4小时存活的 12 7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AMI组 64只和强力霉素组 63只 [3 0mg/(kg·d) ] ,并开始给药治疗 ;另设 3 0例... 目的 :评价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强力霉素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左心室重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AMI术后 2 4小时存活的 12 7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AMI组 64只和强力霉素组 63只 [3 0mg/(kg·d) ] ,并开始给药治疗 ;另设 3 0例对照作为假手术组。上述各组再随机分配 ,分别观察 1周、2周和 4周 3个疗程。满疗程后均以导管法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心脏标本固定和病理分析。最终 94只大鼠获完整资料。结果 :梗死面积在AMI组和强力霉素组 3个疗程间均无显著差异 ( 4 2 %~ 48% ,P均 >0 0 5 )。与假手术组相比 ,AMI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实际和相对重量在各时间点均显著增加 (P <0 0 5~ 0 0 0 1) ,且左心室舒张末压在 4周比 1和 2周时升高更显著 (P均 <0 0 1) ;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及其校正值 (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左心室收缩压 )在 4周时均显著降低 (P均 <0 0 0 1)。与AMI组相比 ,强力霉素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压在各时间点均显著降低 (P<0 0 5~ 0 0 0 1) ;实际和相对重量在 4周时均显著减轻 (P <0 0 5~ 0 0 0 1) ;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的校正值在 4周时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左心室重构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大鼠 AMI 急性心肌梗死 疗程 实际 最大 结论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肌肉注射心钠素基因的降压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丁金凤 秦阳君 +4 位作者 孙巨忠 陈光慧 赵秀文 刘冬青 汤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研究骨骼肌注射重组的人心钠素(ANF)基因对高血压动物的降压效应及机制。方法:用反转录酶链式反应(RT-PCR)从人胚胎脑组织克隆出全长人ANF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并将其重组进质粒pcDNA3,形成重... 目的:研究骨骼肌注射重组的人心钠素(ANF)基因对高血压动物的降压效应及机制。方法:用反转录酶链式反应(RT-PCR)从人胚胎脑组织克隆出全长人ANF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并将其重组进质粒pcDNA3,形成重组质粒pcDNA3/ANF。给5周龄(幼年)和11周龄(成年)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的股四头肌分别注入200μg和650μgpcDNA3/ANF,并用放射免疫分析、RT-PCR、Western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人ANFcDNA在体内的表达。每周测血压1次。最后在麻醉下收集尿和血,测定某些生化参数。结果:一次肌肉注射人ANFcDNA可明显延缓幼年SHRsp的血压升高;能降低成年SHRsp的血压达2.7~4.0kPa(20~30mmHg),并伴有血浆ANF浓度的明显升高及尿量、尿钠排泄的增加,局部肌肉组织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ANF表达阳性。结论:肌肉注射人ANF基因可引起SHRsp的持续性血压下降,显示了人ANF基因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钠素基因 高血压 治疗
下载PDF
CD40-CD40配体相互作用对内皮细胞促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强军 陈纪林 +1 位作者 张红 丛祥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探讨CD40 -CD40配体 (CD40L)相互作用对内皮细胞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内皮细胞与巨噬细胞膜共孵育体系 (细胞比例 1∶1 ) ,观察内皮细胞促凝活性、组织因子 (TF)及其抑制物 (TFPI)表达的变化 ,以及阻断CD40 -CD40L相互作用... 目的 :探讨CD40 -CD40配体 (CD40L)相互作用对内皮细胞促凝活性的影响。方法 :建立内皮细胞与巨噬细胞膜共孵育体系 (细胞比例 1∶1 ) ,观察内皮细胞促凝活性、组织因子 (TF)及其抑制物 (TFPI)表达的变化 ,以及阻断CD40 -CD40L相互作用对上述效应的影响。结果 :与巨噬细胞膜共孵育 6h后 ,内皮细胞促凝活性增强 1 0 9倍(P <0 0 1 ) ,TF蛋白的表达亦显著增强。共孵育 3h后 ,TFmRNA表达升高 7 5倍 ,而TFPImRNA仅升高 0 99倍。抗CD40L抗体可分别抑制促凝活性和TFmRNA表达变化的 66 6 %和 51 0 % (P <0 0 1 )。结论 :巨噬细胞通过CD40 -CD40L相互作用增强内皮细胞促凝活性及TF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凝血致活酶 CD40配体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英杰 魏晓东 +4 位作者 朱燕青 张继峰 张肇康 丁金凤 汤健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免疫活性的AdM及其AdMmRNA在大鼠和人脑内的分布。结果在所检查的大鼠每一个... 目的研究肾上腺髓质素(AdM)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观察免疫活性的AdM及其AdMmRNA在大鼠和人脑内的分布。结果在所检查的大鼠每一个脑区,包括大脑皮层、室旁组织、下丘脑、中脑、延髓和小脑均发现有免疫活性的AdM及AdMmRNA存在,应用半定量RT-PCR分析方法发现,在大鼠的室旁组织和延髓中,AdMmRNA表达水平较高。在人脑也发现有AdMmRNA表达。结论在大鼠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肾上腺髓质素,它可能作为一种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或神经激素发挥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免疫组织化学 心血管功能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跃峰 杨跃进 +9 位作者 阮英茆 陈曦 张宝杰 王清峙 司文学 田毅 周燕文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43-1948,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Bc l-2和Bax表达的变化。方法: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7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 I模型,24 h存活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M I组);另27只设为假手术组(S组);两组再按观察时点...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Bc l-2和Bax表达的变化。方法:10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取7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AM I模型,24 h存活43只作为心肌梗死组(M I组);另27只设为假手术组(S组);两组再按观察时点随机分为48 h和4周两亚组,即:M I 48 h(n=11)和M I 4周(n=13)组,S48 h(n=10)和S4周(n=10)组。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和W estern b lotting检测caspase-3、Bc l-2和Bax的表达。结果:M I 48 h组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均显著低于S组(P<0.05,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高于S组(P<0.05);M I 4周组除SBP、DBP和MAP无显著差异(均P>0.05)外,上述其它指标的变化与M I 48 h组相同,且LVEDP升高更为显著(P<0.01);M I 48 h和4周两组梗死/疤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细胞中“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亦均显著增高(P<0.05,P<0.01),而“凋亡抑制基因”Bc l-2仅在M I 48 h组梗死区心肌细胞中表达增加,“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 l-2/Bax的比值仅在M I 48 h组降低。结论:大鼠AM I后,梗死区及其边缘区和非梗死区均有心肌细胞凋亡发生,伴“凋亡执行因子”caspase-3和“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增加;AM I早期,“凋亡抑制基因”Bc l-2在梗死区表达增加,但“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 l-2/Bax的比值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 大鼠
下载PDF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半胱天冬蛋白酶-3的表达及卡维地洛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跃峰 杨跃进 +9 位作者 阮英茆 陈曦 孙瑞成 田毅 周燕文 王清峙 司文学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458,共5页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半胱天冬蛋白酶 3 (Caspase 3 )的表达及卡维地洛的防治作用。  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术后 2 4h存活的雌性SD大鼠 83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 (MI组 ,n =43 )和卡维地洛[10mg/(kg·d) ...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半胱天冬蛋白酶 3 (Caspase 3 )的表达及卡维地洛的防治作用。  方法 :冠状动脉结扎术后 2 4h存活的雌性SD大鼠 83只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对照组 (MI组 ,n =43 )和卡维地洛[10mg/(kg·d) ]治疗组 (C组 ,n =40 )两组 ,另设假手术组 (S组 ,n =2 7) ;最终血流动力学资料完整的上述各组大鼠数分别为 11、 13、 9、 15、 10和 10只。C组于术后 2 4h直接灌胃法给药。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和脱氧核糖核酸 (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Cas pase 3的表达。  结果 :与S组相比 ,MI组的左心室收缩压 (LVS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 (±dp/dt)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左心室舒张末压 (LVEDP)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且 4W时升高更为显著 (P <0 0 1) ;梗死区或疤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 (P <0 0 5~ 0 0 1) ,Caspase 3表达也均显著增高 (P <0 0 5~ 0 0 1)。与MI组相比 ,C组 48h的LVSP、±dp/dt和心率均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 ,但LVEDP及上述各部位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Caspase 3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 ;而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凋亡 急性心肌梗死 表达 Caspase-3 疤痕 大鼠 卡维地洛 雌性 脱氧核糖核酸 左心室内压
下载PDF
大鼠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相关基因片段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德思 田靫 陈兰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00年第4期17-20,共4页
本实验基于心肌肥厚过程中基因表达所发生的变化,采用cDNA差减杂交法分离其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片段。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六组材料中共分离出三十六个差异性基冈片段,其中以心肌组织作为材料分离出二十四个片段,以灌流分离的心肌... 本实验基于心肌肥厚过程中基因表达所发生的变化,采用cDNA差减杂交法分离其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片段。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六组材料中共分离出三十六个差异性基冈片段,其中以心肌组织作为材料分离出二十四个片段,以灌流分离的心肌细胞作为材料得到十二个片段。杂交结果显示它们在心肌肥厚组和对照组中确实存在表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减杂交 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 基因表达 CDNA
下载PDF
感染物质与冠心病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兰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感染物质 述评
下载PDF
细胞分化抗原40与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相互作用对内皮细胞明胶酶及其抑制物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蔡强军 陈纪林 +1 位作者 张红 丛祥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分化抗原 (CD ) 40与CD40配体 (CD40L )相互作用对内皮细胞明胶酶 (MMP2 和MMP9)及其抑制物 (TIMP1和TIMP2 )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内皮细胞与巨噬细胞膜共孵育体系 (细胞比例 1∶1) ,观察内皮细胞明胶酶及其抑制物... 目的 :探讨细胞分化抗原 (CD ) 40与CD40配体 (CD40L )相互作用对内皮细胞明胶酶 (MMP2 和MMP9)及其抑制物 (TIMP1和TIMP2 )表达的影响。  方法 :建立内皮细胞与巨噬细胞膜共孵育体系 (细胞比例 1∶1) ,观察内皮细胞明胶酶及其抑制物活性、蛋白表达的变化 ,以及阻断CD40与CD40L相互作用对上述效应的影响。  结果 :共孵育 18小时后内皮细胞MMP9和活化型MMP2 活性分别增强 2 3 8和 3 40倍 (P <0 0 1) ;阻断CD40L的作用可抑制此效应分别达 60 1%和 5 3 6% (P <0 0 1)。同时 ,活化型MMP2 与酶原型MMP2 活性之比由 0 2 5升至0 47(P <0 0 1) ,阻断CD40L的作用后降至 0 3 7(P <0 0 1)。明胶酶蛋白表达与酶活性的变化是一致的。而TIMP1和TIMP2 活性和蛋白表达不受巨噬细胞膜或抗CD40L抗体的明显影响。  结论 :巨噬细胞通过CD40与CD40L相互作用增强内皮细胞明胶酶活性及蛋白表达 ,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于破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明胶酶 细胞分化抗原40 配体 TIMP
下载PDF
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相关的细胞色素b基因的筛选及克隆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健 田靫 陈兰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0-724,共5页
利用cDNA差减杂交法从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模型形成初期 (3d)的大鼠心肌组织中分离出13个差异性基因片段 ,菌落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显示它们在心肌肥厚模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表达差异 .经同源性分析后发现其中一个 93bp的cDNA片段与细胞色... 利用cDNA差减杂交法从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模型形成初期 (3d)的大鼠心肌组织中分离出13个差异性基因片段 ,菌落原位杂交和斑点杂交显示它们在心肌肥厚模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表达差异 .经同源性分析后发现其中一个 93bp的cDNA片段与细胞色素b脱辅基蛋白的基因高度同源 ,以其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应用SMARTRACE (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 )技术 ,分离出该基因的全长cDNA ;经克隆、测序后已被GenBank收录 (AF2 95 5 4 5 ) .Northern杂交证实该基因在绑扎腹主动脉 3d的大鼠心脏中高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减杂交 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 细胞色素B RACE技术 基因克隆 基因分离
下载PDF
cDNA芯片法筛选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相关基因
19
作者 李健 喻峰 陈兰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应用cDNA芯片技术筛选腹主动脉绑扎后 4周大鼠的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相关基因。在反转录来自假手术及腹主动脉绑扎 (4周 )的大鼠心肌组织RNA的过程中 ,用α 3 3 P dATP进行探针的标记。然后将探针与微阵列尼龙膜杂交 ,高严谨度洗涤后分... 应用cDNA芯片技术筛选腹主动脉绑扎后 4周大鼠的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相关基因。在反转录来自假手术及腹主动脉绑扎 (4周 )的大鼠心肌组织RNA的过程中 ,用α 3 3 P dATP进行探针的标记。然后将探针与微阵列尼龙膜杂交 ,高严谨度洗涤后分析杂交图谱。通过所获某种特定基因信号的相对强度值来比较其在对照及腹主动脉绑扎的大鼠心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有 2 35个基因片段在两组之间信号差别在 3倍以上 ,其中 5倍以上差异的基因有 5 5个 ,而在这 5 5个基因中有 2 6个基因功能未知。所得差异片段包括TGFβ受体III ,raf,ARF ,clk2等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负荷型心肌肥厚相关基因 心肌肥厚 基因表达谱 cDNA芯片法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bax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跃进 陈跃峰 +9 位作者 阮英茆 陈曦 张会东 田毅 周燕文 王清峙 司文学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919-922,共4页
目的评价新一代β受体阻断剂卡维地洛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冠状动脉结扎术后24 h存活的雌性SD大鼠(83只)分为AM I对照(M I组,43只)和卡维地洛(10 mg.kg-1.d-1)治疗组(C组,40只),... 目的评价新一代β受体阻断剂卡维地洛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冠状动脉结扎术后24 h存活的雌性SD大鼠(83只)分为AM I对照(M I组,43只)和卡维地洛(10 mg.kg-1.d-1)治疗组(C组,40只),另设假手术组(S组,27只)。各组再按观察时点分为48 h和4周两个亚组。C组于术后24 h直接灌胃法给药。用TUNEL法和DNA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 estern印迹法检测“抑制凋亡复合基因”bc l-2/bax的表达。结果(1)M I组梗死/瘢痕区、梗死边缘区和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48 h 21.2%±15.6%、19.8%±12.0%和6.3%±4.5%;4周23.5%±13.0%、8.0%±4.4%和3.2%±1.6%)高于假手术组(48 h 1.3%±1.1%,4周1.2%±0.3%,均P<0.05);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M I48 h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但“凋亡抑制基因”bc l-2仅在M I48 h组梗死区心肌细胞中表达增加;bc l-2/bax的比值M I48 h组(1.06)低于假手术组(1.87)。(2)C48 h组3个区域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与M 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梗死区及边缘区bc l-2的表达均增加;C4周组梗死/瘢痕区及边缘区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4.0%±2.0%,2.9%±1.6%)均低于M I组(23.5%±13.0%,8.0%±4.4%,均P<0.05),且瘢痕区心肌细胞中bax的表达亦明显降低,但bc l-2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C组大鼠48 h和4周时的心肌细胞bc l-2/bax的比值(1.72,2.23)高于M I组(1.06,1.8),与假手术组(1.87,2.25)相当。结论大鼠出现AM I后,长时间(4周)用卡维地洛治疗能有效防止梗死/瘢痕区及其边缘区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并使bc l-2/bax的比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 心肌梗塞 脱噬作用 癌基因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