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植入修复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 被引量:9
1
作者 滕利 任敏 +5 位作者 归来 张智勇 丁波 吴国平 卢建建 杨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1996年12月~2004年3月,共治疗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22~48岁,平均3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6d~5年,合并复视患者34例,视力较受伤前降低者3... 目的探讨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1996年12月~2004年3月,共治疗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22~48岁,平均3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6d~5年,合并复视患者34例,视力较受伤前降低者35例。采用下睑缘切口,于下眶缘骨膜下沿内下眶壁向眶尖方向潜行剥离。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和松解嵌入上颌窦的眼眶组织并使其复位,使之成为骨膜下间隙。依据眼球的内陷程度,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poroushigh-densitypolyethylene,PHDPE)Medpor修复眶内下壁及其他眶壁缺损,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经2个月~5年随访,眼球内陷程度均稳定在2mm以内,无畸形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眼球内陷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34例复视患者中27例恢复,35例视力下降患者中9例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复视加重和视力下降现象。大多数患者外观改善明显,其他患者也有不同程度改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眶壁骨折整复术安全有效,手术应及早进行。Medpor组织相容性好、塑形容易、硬度适中、吸收率低、并发症少及手术效果稳定持久,是首选植入物。为防止眼球内陷畸形矫正不足,术中一般需矫正超过对侧1~2mm,严重的内陷者,术中矫正应超过2mm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 眶壁爆裂性骨折 眼球内陷
下载PDF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植入修复眶壁爆裂性骨折并发眼球内陷畸形术后视功能评估(英文)
2
作者 任敏 滕利 +5 位作者 归来 张智勇 丁波 吴国平 卢建建 杨锴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0-162,i0007,共4页
背景:爆裂性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是眼球内陷,其次是复视和视力下降。由于治疗结果不甚满意和手术并发症的存在,对于修复材料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论。目的: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植入体薄片植入进行眶壁缺损修复,观察其对外伤... 背景:爆裂性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是眼球内陷,其次是复视和视力下降。由于治疗结果不甚满意和手术并发症的存在,对于修复材料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论。目的: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植入体薄片植入进行眶壁缺损修复,观察其对外伤性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的修复效果,评估术后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情况。设计:前后对照观察。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创伤修复美容中心。对象:选取1996-12/2004-03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创伤修复美容中心收治的外伤性眶壁爆裂性骨折继发眼球内陷畸形患者56例,为拳击或车祸所致,根据病史、X线片、二维和三维CT检查确诊。合并颧骨、鼻骨或其他部位骨折24例;合并复视患者34例;视力较受伤前降低35例。方法:①植入手术:全部患者沿睫毛缘下2mm平行下眶缘作3cm长的切口,于眶缘下方顺下眶缘切开骨膜,用剥离子沿内下眶壁向眶尖方向潜行剥离。暴露骨折部位后,松解嵌入上颌窦的眼球组织并使其复位,切断眶骨膜与眶骨间的粘连,可进一步显露眶下缘、眶底,使之成为骨膜下间隙,便于眶底和内下壁的移植体修复。在充分显露眶底和眶组织还纳复位后,采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植入体薄片植入进行眶壁缺损修复,植入体的大小应以大于缺损周缘2mm为宜。术中如需配合其他部位手术可一并进行。术毕用可吸收线局部适度加压包扎。术后以甘露醇、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来减轻眶内容物水肿,降低眶内压。②功能测评:复视:复视完全消失为治愈;有所改善但仍残留部分复视为好转;复视无改善为无效。眼球内陷:双眼球突出度相差在2mm以内为明显改善;患侧眼球较健侧内陷程度在2mm以上为无明显改善。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患者眼球内陷矫正情况。②术后患者复视改善情况。③术后患者视力改善情况。结果:①56例患者术后眼球内陷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②34例复视患者中27例治愈。③35例视力下降患者中9例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复视加重和视力下降现象。全部病例经2月~5年随访眼球内陷程度均稳定在2mm以内,无畸形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植入体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视功能恢复好,可作为眶壁骨折修复术的首选植入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内陷爆震伤 外科学 眶骨折 并发症 眼外科手术方法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植入 眶壁爆裂性骨折 术后视功能评估
下载PDF
扩张器在头额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英文)
3
作者 滕利 张舵 +4 位作者 吴国平 归来 张智勇 丁波 任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5期8104-8106,i006,共4页
背景:烧伤后瘢痕或先天性疾病引起头额部皮肤缺损修复是整形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目的:探讨扩张器在头额部皮肤缺损修复中优于传统手术疗效的方法。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先... 背景:烧伤后瘢痕或先天性疾病引起头额部皮肤缺损修复是整形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目的:探讨扩张器在头额部皮肤缺损修复中优于传统手术疗效的方法。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和获得性头额部皮肤缺损患者72例,男33例,女39例;年龄4~45岁。方法:对72例头额部的先天性和获得性缺损应用扩张器修复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后头额部缺损修复情况。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根据不同缺损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6.7%。主要包括感染、血肿、扩张器外露或不张和毛发缺失。均获满意疗效。结论:在充分做好术前设计、提高手术技巧和严防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对头额部缺损的修复,皮肤组织扩张术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器 皮肤缺损 头额部 皮瓣
下载PDF
高位Le Fort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 被引量:6
4
作者 任敏 滕利 +4 位作者 丁波 吴国平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10例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16~32岁。单侧唇腭裂8例,双侧2例。影像学检查均有...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10例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16~32岁。单侧唇腭裂8例,双侧2例。影像学检查均有继发面中部畸形的主要表现。均采用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游离移植一期手术矫正。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的截骨线在上颌骨前壁比常规Le Fort Ⅰ型截骨线高,最高可达眶下孔下5mm左右,水平截开至颧牙槽嵴处再弧形转向下后方。结果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复查头部X线片,所有患者上颌骨位置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6~24个月,牙弓外形良好,X线片示无明显骨质吸收,植骨区密度与周围接近。10例均获得满意面容,其中9例获得良好的牙骀关系。结论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术不仅可前移上颌骨,还可前移部分眶下区及整个鼻旁区和鼻底,更明显地改善畸形。同期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可减少手术次数、降低费用、获得理想效果,是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继发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Le FORT Ⅰ型截骨 植骨 面中部畸形 唇腭裂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滕利 任敏 +5 位作者 张智勇 吴国平 丁波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和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前突方面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年龄15~44岁,平均2... 目的 探讨改良和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前突方面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年龄15~44岁,平均21.3岁。单纯下颌前突53例,下颌前突合并偏颌28例,上颌后缩11例,大舌2例,双侧颧骨突出1例。X线头影测量: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A point,SNA)80~83°,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B point,SNB)80~84°,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point—nasion—B point,ANB)-3~1°。采用改良术式43例,经典术式52例。结果 患者术后面型及咬黯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经典术式组患者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患者术后下唇区感觉障碍2例,畸形轻度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7年,复查X线并进行头影测量:SNA角81~83°,SNB角78~81°,ANB角1~4°。结论 改良术式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而对轻度至中度下颌前突患者则既可应用改良术式也可应用经典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对比分析 矫治
下载PDF
开放式手术矫正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 被引量:24
6
作者 滕利 吴国平 +5 位作者 杨锴 卢建建 丁波 任敏 张智勇 冯国平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总结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的经验,掌握正确的歪鼻矫正技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12月至2004年2月,采用开放式手术,完全显露歪曲的结构,松解外在及内在牵拉力量,复位鼻骨、矫直鼻中隔使其解剖复位,重塑鼻支架。结果本组患者36... 目的总结治疗外伤性歪鼻畸形的经验,掌握正确的歪鼻矫正技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12月至2004年2月,采用开放式手术,完全显露歪曲的结构,松解外在及内在牵拉力量,复位鼻骨、矫直鼻中隔使其解剖复位,重塑鼻支架。结果本组患者36例,术后随访4个月至5年,优31例,良5例。鼻畸形获得满意的矫正,鼻外形恢复良好。结论外伤性歪鼻畸形多因伤后早期未获得及时有效地处理所致,经开放式手术复位鼻骨、矫直鼻中隔及鼻部整形术,消除引起畸形的原因,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手术 鼻骨复位 鼻中隔矫直 鼻整形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 被引量:6
7
作者 任敏 滕利 +5 位作者 张智勇 丁波 吴国平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的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单...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的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11例,严重出血1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4例。结论:下齿槽神经损伤、出血、骨折、感染和复发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可能危及生命。必须根据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或避免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前突 并发症
下载PDF
持续弹性外牵引矫正乳头内陷 被引量:15
8
作者 滕利 吴国平 +2 位作者 孙晓梅 卢建建 罗金超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5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的乳头内陷矫正方法。方法 用钢丝、弹簧和塑料注射器制成弹性可调式的乳头内陷矫治器,利用弹性牵引作用,持续牵拉内陷乳头3~6个月。结果 14例患者均得以矫正,并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1例患者因左侧乳... 目的 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的乳头内陷矫正方法。方法 用钢丝、弹簧和塑料注射器制成弹性可调式的乳头内陷矫治器,利用弹性牵引作用,持续牵拉内陷乳头3~6个月。结果 14例患者均得以矫正,并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1例患者因左侧乳头内陷严重,治疗2周时钢丝接近脱出乳头而更换矫治器并延长佩戴时间。随访患者6~12个月,效果稳定。结论 弹性可调式乳头内陷矫治器用于先天性乳头内陷的治疗,近期临床效果较好,为目前较佳的非手术治疗乳头内陷的方法,但其机理和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内陷矫治器 乳头内陷 弹性牵引
下载PDF
Medpor植入修复眶壁爆裂性骨折并发眼球内陷术后视功能评估 被引量:5
9
作者 任敏 滕利 +6 位作者 归来 张智勇 丁波 吴国平 卢建建 杨锴 庄洪兴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植入体薄片植入进行眶壁缺损修复,观察其对外伤性眶壁爆裂性骨折并发眼球内陷的修复效果,评估术后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1996年12月-2005年6月,共治疗眶壁爆裂性骨折并发眼球内陷患者68例,男3... 目的 应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植入体薄片植入进行眶壁缺损修复,观察其对外伤性眶壁爆裂性骨折并发眼球内陷的修复效果,评估术后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1996年12月-2005年6月,共治疗眶壁爆裂性骨折并发眼球内陷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18-50岁,平均31.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4d-6.5年,合并复视患者45例,视力较受伤前降低者39例。采用下睑缘切口,于下眶缘骨膜下沿内下眶壁向眶尖方向潜行剥离。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和松解嵌入上颌窦的眼眶组织并使其复位,使之成为骨膜下间隙。依据眼球的内陷程度,采用Medpor修复眶内下壁及其他眶壁缺损,矫正眼球内陷畸形。结果 68例患者术后眼球内陷均得到明显改善。45例复视患者中36例治愈。39例视力下降患者中13例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复视加重和视力下降现象。全部患者经2个月-8年随访,眼球内陷程度均稳定在2mm以内,无畸形复发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植入体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视功能恢复好,可作为眶壁爆裂性骨折并发眼球内陷修复术的首选植入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类 眶骨骨折 眼球内陷 视觉
原文传递
羟基磷灰石硅胶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滕利 吴国平 +2 位作者 杨志惠 杨锴 卢建建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羟基磷灰石硅胶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修复领域中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4只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于大白兔两侧背阔肌下各置入10mm×4mm×3mm的羟基磷灰石、医用硅橡胶和羟基磷灰石硅... 目的评价新型羟基磷灰石硅胶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修复领域中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以24只日本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于大白兔两侧背阔肌下各置入10mm×4mm×3mm的羟基磷灰石、医用硅橡胶和羟基磷灰石硅胶复合材料,术后2周、1、2、3、6个月分组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测量包膜厚度。结果各期均无明显炎症反应和异物反应,各组包膜结构相似,术后1~6个月,HA-SI及HA组包膜厚度和SI组相比较薄,具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包膜厚度在整个实验阶段都呈现出与时间成正相关关系,术后1~2个月包膜厚度的增加最为明显和活跃;而术后2~6个月,几乎无明显变化。结论羟基磷灰石硅胶复合材料组织亲和性良好,且有弹性好、易操作等特点,作为组织代用材料可能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硅橡胶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羟基磷灰石硅胶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检测
11
作者 吴国平 杨锴 +4 位作者 滕利 张芾男 卢建建 高寿松 于洋 《整形再造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28-232,共5页
目的研究和开发羟基磷灰石硅胶复合材料,并对生产的4种组织代用品的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将4种组织代用品的浸提液与宫颈癌HeLa细胞及淋巴母细胞AHH-1细胞接触2、3、5、6天后,用酶联免疫仪分别在492nm和570nm波长下测定各孔光吸收值... 目的研究和开发羟基磷灰石硅胶复合材料,并对生产的4种组织代用品的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将4种组织代用品的浸提液与宫颈癌HeLa细胞及淋巴母细胞AHH-1细胞接触2、3、5、6天后,用酶联免疫仪分别在492nm和570nm波长下测定各孔光吸收值,计算细胞相对增值率,用六级毒性分类法评级,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培养期4种材料浸提液培养的细胞均大量增殖,形态正常,毒性级为0~1级。结论羟基磷灰石硅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硅胶 生物医学工程 细胞毒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