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3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1985-2005年门诊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周学慧 薛华 +5 位作者 于明华 徐泽峰 于阳 张悦 邵英启 肖志坚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在过去20年中我国急性白血病(AL)发生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5~200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门诊就诊的6429例AL患者的资料。结果:①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见(男:女=1.4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目的:初步探讨在过去20年中我国急性白血病(AL)发生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5~200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门诊就诊的6429例AL患者的资料。结果:①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见(男:女=1.42:1),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多见(AML:ALL=2.67:1),AML以青壮年为主(76.2%),ALL老年少见(2.3%);②病例数呈逐年增高,但1990~1995年及2000~2005年间出现两个增长高峰;③儿童患者农村高于城市(P〈0.05),老年患者城市高于农村(P〈0.05);④治疗相关性白血病比例明昂低于国外文献报道比例,且主要原因是银屑病口服乙双吗啉所致。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肯定了一砦有关我国AL发病情况的一些特征,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的变化有待于下一次全国性白血病流行病学调查来加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病因学 危险因素
下载PDF
SCID小鼠及其在人类血液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褚建新 应红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1-25,共5页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SCID)小鼠是研究人类正常造血和白血病的理想模型,有“SCID-人鼠”之称。该小鼠是1983年Bosma等首先在CB-17近交系小鼠[来自BALB/c×C57BL/Ka-IgH-1~b/ICR(17F34)小鼠]中发现...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SCID)小鼠是研究人类正常造血和白血病的理想模型,有“SCID-人鼠”之称。该小鼠是1983年Bosma等首先在CB-17近交系小鼠[来自BALB/c×C57BL/Ka-IgH-1~b/ICR(17F34)小鼠]中发现的。scid基因定位于16号染色体上,为一隐性基因。该基因与IgH位点无连锁,不引起腺苷脱胺酶(ADA)缺乏。SCID小鼠必须在SPF条件下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动物模型 白血病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凝血因子Ⅸ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毕作木 华宝来 +3 位作者 杨仁池 王鸿艳 武文杰 钱林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7-250,共4页
为探讨中国人群中凝血因子Ⅸ ( FⅨ )基因SalⅠ ,NruⅠ和MseⅠ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以三代内相互间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汉族人为研究对象 ,对其 FⅨ基因内含子 1第 192位以及 5′端 - 793... 为探讨中国人群中凝血因子Ⅸ ( FⅨ )基因SalⅠ ,NruⅠ和MseⅠ酶切位点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以三代内相互间无亲缘关系的正常汉族人为研究对象 ,对其 FⅨ基因内含子 1第 192位以及 5′端 - 793位核苷酸A和G的频率和 5′端 - 6 98位核苷酸T和C的频率进行了分析 ,其中对FⅨ - 192共分析了 2 14条X染色体 ,对 FⅨ - 793共分析了 2 10条X染色体 ,对 FⅨ - 6 98共分析了 2 0 6条X染色体。结果表明 :FⅨ基因内含子 1第 192位A和G的频率分别为 0 .878和 0 .12 2 ,杂合体频率为 0 .2 13;- 793位核苷酸A和G的频率分别为 0 .5 5 2和 0 .4 4 8,杂合体频率为 0 .4 94 ;FⅨ - 6 98位核苷酸T和C的频率分别为 0 .311和 0 .6 89,杂合体频率为 0 .4 2 9。结论提示 :FⅨ基因Sal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人 凝血因子Ⅸ基因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血友病B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硬化症的血液学异常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和虹 杨丽萍 +2 位作者 吴立华 李尚珠 储榆林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及系统性硬化症 (PSS)的血液学异常情况 ,进一步指导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2例 SL E及 39例 PSS患者的血液学资料 ,率比较采用 χ2 检验 ,均值比较采用 t检验。结果 :以贫血最常见 ,SL E...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及系统性硬化症 (PSS)的血液学异常情况 ,进一步指导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2例 SL E及 39例 PSS患者的血液学资料 ,率比较采用 χ2 检验 ,均值比较采用 t检验。结果 :以贫血最常见 ,SL E者占 77.4% ,PSS者占 17.9%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SL E者血红蛋白均数显著低于 PSS者。 2 8例 SL E患者行骨髓检查 ,大部分患者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 ,主要表现为增生性贫血骨髓像。 18例 SL E患者行抗人球蛋白试验 ,阳性率为 6 6 .7%。结论 :风湿类疾病相关性血液学异常较常见 ,其中以贫血最为多见 ,尤以 SL E者最突出 ;骨髓主要表现为增生性贫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硬化症 血液病 血液学异常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血液系统疾病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孟庆祥 郝玉书 +6 位作者 王立 唐克晶 秘营昌 徐开林 邵宗鸿 钱林生 焉丽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为研究EGFR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EGFR表达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酶标法检测了48例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真性红... 目的:为研究EGFR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EGFR表达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酶标法检测了48例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5例)、21例骨髓良性增生性疾病及4例正常人骨髓细胞的EGFR表达情况,以A432细胞系为阳性对照。结果:在正常人及骨髓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中未见EGFR表达,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中也未见EGFR表达。结论:研究结果表明EGFR可能在人类骨髓造血细胞中较少表达,EGFR的表达较少参与人类恶性血液病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受体 血液系统疾病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对胎儿骨髓造血和内皮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卢士红 刘拥军 +6 位作者 闫凤英 杨仁池 任倩 杨晨 张磊 任贺 韩忠朝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6期353-357,共5页
目的研究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emangiopoietin,HAPO)对胎儿骨髓细胞的作用,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细胞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MTT方法、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组化、显微镜观察照相等方法。结果在液体培养3周的胎儿... 目的研究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emangiopoietin,HAPO)对胎儿骨髓细胞的作用,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细胞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MTT方法、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组化、显微镜观察照相等方法。结果在液体培养3周的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APO组中出现了大量小而圆的早期造血细胞,其中CD34+细胞含量比对照组高20%,对照组CD34+细胞为1.25×105个,而HAPO组CD34+细胞为3.93×106个。取胎儿骨髓悬浮造血细胞进行半固体培养,对照组不能形成CFU-GEMM,而HAPO组形成CFU-GEMM数达到(11.0±2.6)个;HAPO也协同SCF、IL-3、GM-SCF等生长因子促进集落形成,CFU总数是对照组2.6倍,CFU-GEMM数HAPO组是对照组2.1倍。MTT方法发现,HAPO对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也有促增殖作用,HAPO可使基质细胞增长21%;液体培养的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中,有内皮特异性标志的细胞均增高;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中HAPO使胎儿骨髓内皮细胞的集落数增高,并出现条索状排列的集落,有促进血管形成的趋势。进一步证明HAPO可直接促进CD34+KDR+细胞的增殖。结论HAPO对骨髓造血和血管内皮干细胞均有刺激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 造血干细胞 血液血管干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泽辉 廖应熙 +1 位作者 章萍 刘焕胜 《天津药学》 2007年第3期22-24,共3页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本院2005年8月—2006年9月住院患者使用卡泊芬净的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55例病历分析中显示卡泊芬净总有效率为57.1%,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统计本院2005年8月—2006年9月住院患者使用卡泊芬净的疗效和不良事件。结果:55例病历分析中显示卡泊芬净总有效率为57.1%,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较轻。结论:卡泊芬净抗菌谱广,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血液病患者抗真菌经验治疗的较为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下载PDF
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妍 邱录贵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5期445-448,共4页
丙戊酸通过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特异性降解HDAC2,以及caspase依赖及非依赖途径诱导凋亡,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丙戊酸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机制及目前进行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丙戊酸 恶性血液病 治疗 治疗作用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CASPASE 诱导凋亡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骨髓移植预处理对血液病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研究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四洲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5-269,共5页
骨髓移植在近来广泛用于血液病及某些实体瘤的治疗。本文介绍了不同的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对成人及儿童血液病患者甲状腺、性腺、胰腺、肾上腺皮质、下丘脑-垂体等内分泌腺体的影响及防护对策。
关键词 骨髓移植 预处理 内分泌功能 白血病
下载PDF
血液微循环灌流状态的在体实验研究
10
作者 李贵山 任倩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血液微循环 灌流状态 在体实验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在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净化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曾云 冯四洲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淋巴瘤 白血病 急性 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 体外净化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8型与血管新生及血液系统疾患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敏慧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0年第4期248-251,共4页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是一种新型疱疹病毒。已经发现其与卡波西肉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多中心性Castleman氏病相关,而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关系尚处于争论中。HHV-8基因组编码多种细胞同源物,它们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信号传导...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是一种新型疱疹病毒。已经发现其与卡波西肉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多中心性Castleman氏病相关,而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关系尚处于争论中。HHV-8基因组编码多种细胞同源物,它们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和血管新生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该病毒与血管新生及血液系统疾患关系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8型 血管新生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血液肿瘤耐药机制及克服耐药研究
13
作者 杨纯正 熊冬生 +7 位作者 许元富 齐静 高瀛岱 邵晓枫 彭晖 薛艳萍 王金宏 朱祯平 《天津科技》 2006年第3期35-35,共1页
针对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从而影响患者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得到了血液肿瘤耐药相关基因及克服耐药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临床效果显著,获得多项专利,并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关键词 化疗 血液肿瘤 耐药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及社会支持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常子奎 管健 +2 位作者 张金霞 王雯 韩忠朝 《中国医院》 2003年第7期63-68,共6页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对143名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SCL—90各项因子分和国内常模相比差异不明显,但在躯体化、抑郁、恐怖、焦...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对143名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调查。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SCL—90各项因子分和国内常模相比差异不明显,但在躯体化、抑郁、恐怖、焦虑四因子上有症状表现;其次,各项因子分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支付能力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可以分解为三个维度:人际支持、支持源的广泛性和支持利用度。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社会各界予以更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心理健康程度 社会支持 SCL—90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问卷调查
下载PDF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现状
15
作者 刘凯奇 王建祥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年第4期329-332,共4页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通过抑制蛋白酶体及NF-κB等机制使肿瘤细胞凋亡,在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方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PS-34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PS-341 恶性血液病 研究现状 细胞凋亡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浅谈胚胎干细胞与成体干细胞的医学研究
16
作者 夏永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698-1700,共3页
关键词 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
下载PDF
加强创新 提高科技能力 促进血液学事业发展
17
作者 李惠智 曾柯 《天津科技》 2004年第3期26-27,共2页
介绍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通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提高科技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使一大批学科带头人茁壮成长的情况和今后的工作目标。
关键词 血液学 血液病研究 科技创新 学科建设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秦铁军 徐泽锋 +6 位作者 方力维 张宏丽 张悦 王敬哲 潘丽娟 胡耐博 肖志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77-1282,共6页
本研究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阿糖胞苷(Ara-C)、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n)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HAI)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31例初治AML患者接受HAI诱导化疗,统计1个疗... 本研究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阿糖胞苷(Ara-C)、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n)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HAI)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31例初治AML患者接受HAI诱导化疗,统计1个疗程的缓解率、长期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比较WHO亚型、遗传学及初始白细胞计数等不同预后分组患者疗效,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标准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26例患者1个疗程后获完全缓解(CR),CR率为84%。染色体核型预后良好组(n=10)、预后中等组(n=16)、预后不良组(n=5)患者1个疗程的CR率分别为90%、88%、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7例高白细胞数(白细胞计数≥100×109/L)患者均获CR,24例非高白细胞数组患者19例获CR。中位随访期15(2-56)个月,全部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44%。26例CR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52%,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51%。所有31例患者均完成HAI诱导化疗,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在诱导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发生严重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持续的中位时间为16(6-24)天。31例患者均发生Ⅲ-Ⅳ级严重感染,抑制期中位发热持续时间为6(1-36)天。败血症发生率为19.4%(6/31);侵袭性真菌病发生率45.2%(14/31),Ⅲ-Ⅳ级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以发热(非感染性)、谷丙转氨酶升高、腹泻、胆红素升高、口腔炎等最为常见,发生率分别为6.5%、6.5%、3.2%、3.2%、3.2%。结论:HAI方案治疗初治AML疗效肯定,特别是1个疗程的缓解率明显高于DA标准诱导方案。HAI方案安全性较好,除非发生严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高三尖杉酯碱 去甲氧柔红霉素 诱导 化疗
下载PDF
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呼莹 张丽艳 +2 位作者 马冠杰 姜学英 赵春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9-293,共5页
为研究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 ,取胎龄为 4 - 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 ,将骨髓和肝脏细胞在SF(含 2 %FCS)培养基中培养 ,进行电镜观察 ,测定生长曲线 ,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细胞周期分析 ,用SA方法... 为研究胎儿骨髓和肝脏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 ,取胎龄为 4 - 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 ,将骨髓和肝脏细胞在SF(含 2 %FCS)培养基中培养 ,进行电镜观察 ,测定生长曲线 ,用流式细胞术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 ,细胞周期分析 ,用SA方法测定Ⅰ ,Ⅲ型胶原和vWF因子表达。结果表明 :从胎儿骨髓和肝脏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 ,两者在形态学、生长特性、免疫表型上是相似的 ,肝脏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好的支持造血的功能。结论提示 ,从胎儿骨髓和肝脏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 ,在体外有效扩增且保持其低分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骨髓 胎儿肝脏 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表型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抑制轻度修饰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与单核细胞粘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春华 钱冠清 +1 位作者 刘会齐 刘晓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917-919,共3页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 (EGb)对轻度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MM 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与人类单核细胞系U937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计数法观察HUVEC与U937细胞的粘附率 ;用ELISA方法检测MM LDL作用后HUVEC膜表面粘附分子...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 (EGb)对轻度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MM 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与人类单核细胞系U937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计数法观察HUVEC与U937细胞的粘附率 ;用ELISA方法检测MM LDL作用后HUVEC膜表面粘附分子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VCAM 1)、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及P选择素 (P selectin)的表达。结果 :MM LDL( 75μg/ml)作用HUVEC 4h后 ,其对U937细胞粘附明显增加 (P <0 0 1) ,HUVEC膜表面未见VCAM 1、ICAM 1及P selectin表达上调 ,作为阳性对照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rTNFα) 5 0ng/ml可显著诱导以上 3种粘附分子表达。中药EGb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M LDL诱导HUVEC与U937细胞粘附。结论 :EGb能保护HUVEC ,减少MM LDL对其活化 ,可能有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AS)早期进展。MM LDL诱导的HUVEC与U937粘附不是通过ICAM 1,VCAM 1及P selectin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银杏叶提取物 VCAM-1 MC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