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重构的过程、影像学特点与治疗决策
1
作者 陈乔凡 叶蕴青 +2 位作者 张而立 许海燕 吴永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4-300,共7页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以左心室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为特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中,左心室心肌细胞和几何结构重构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主动脉瓣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唯一有效的手段。现有指南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建议主要基于...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以左心室结构和功能不断变化为特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中,左心室心肌细胞和几何结构重构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主动脉瓣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唯一有效的手段。现有指南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建议主要基于症状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现代影像学技术可显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不同表现,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左心室重构与心功能之间的相。本文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特点与潜在机制、影像学表现以及影像学手段在其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左心室重构 心肌肥厚 心肌纤维化 主动脉瓣置换术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罪犯病变血运重建的指导策略:现状与研究进展
2
作者 耿荧阳 张茵 +9 位作者 张楚捷 张晗 许晶晶 宋莹 崔成 朱佩 高立建 高展 陈珏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05,共5页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是冠心病的高危类型。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组织的血液灌注,可显著降低急性期死亡率。然而,非梗死相关动脉上存在的非罪犯病变仍存在风险,对患者远期预后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采...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是冠心病的高危类型。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心肌组织的血液灌注,可显著降低急性期死亡率。然而,非梗死相关动脉上存在的非罪犯病变仍存在风险,对患者远期预后具有很重要的影响。采用何种手段精准评估此类病变的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并优化非罪犯病变的血运重建策略目前尚有争议。本文拟对STEMI合并MVD患者的非罪犯病变血运重建指导策略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非罪犯病变 血运重建策略
下载PDF
双通道抑制的抗栓策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严凯伦 赵雪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90-1294,共5页
在全球范围内,血栓所致心血管疾病仍存在较重疾病负担。长期以来抗血小板药物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动脉血栓性疾病的基石,而抗凝药物被认为是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首选。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临床研究评估了双通道抑制,即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 在全球范围内,血栓所致心血管疾病仍存在较重疾病负担。长期以来抗血小板药物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动脉血栓性疾病的基石,而抗凝药物被认为是静脉血栓性疾病的首选。近年来开展的一系列临床研究评估了双通道抑制,即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策略,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心房颤动、左心室血栓等,为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并进一步降低了不良事件风险。该文总结了双通道抑制策略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最新临床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双通道抑制 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原文传递
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机械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一项基于MIMIC-Ⅲ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林徐泽 黄思壮 +1 位作者 唐炯 俞梦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机械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回顾性纳入2001—2012年收治入院的2036例AMI患者,根据是否罹患糖尿病分为两组,分析住院期间两组中AMI后机...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机械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MIMIC-Ⅲ),回顾性纳入2001—2012年收治入院的2036例AMI患者,根据是否罹患糖尿病分为两组,分析住院期间两组中AMI后机械并发症(包括乳头肌断裂、室壁瘤形成、室间隔破损、心脏游离壁破裂)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无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在性别组成、入院心率、随机血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尿素氮、入院后接受血运重建比例及住院期间机械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AMI后机械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与罹患糖尿病呈显著正相关(OR=2.819,95%CI:1.278~6.218,P=0.010)。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性别、心率和白细胞计数均为AMI后发生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糖尿病仍是AMI后发生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2.721,95%CI:1.146~6.463,P=0.023)。通过分析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队列,同样证实糖尿病是AMI后发生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OR=2.501,95%CI:1.271~5.604,P=0.012)。结论糖尿病患者较无糖尿病患者AMI后住院期间发生机械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且糖尿病为AMI患者发生机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机械并发症 糖尿病 MIMIC-Ⅲ数据库
下载PDF
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身高180~188 cm患者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叶绍东 刘海明 +12 位作者 高立建 唐杨 王欢欢 宋莹 田涛 刘小宁 宋雷 高展 杨伟宪 陈珏 刘海波 陈纪林 袁晋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2-838,共7页
目的:探讨身高180~188 cm患者中应用现有器械实施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30例患者,按身... 目的:探讨身高180~188 cm患者中应用现有器械实施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130例患者,按身高分为身高180~188 cm组(n=44)和身高<180 cm组(n=86)。收集两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临床基本资料和用药情况、病变特点以及手术入路血管迂曲情况,比较两组穿刺时间、冠脉造影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对比剂用量、曝光时间、操作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桡动脉闭塞率)的差异。结果:两组造影导管到位成功率均为100%(身高180~188 cm组1例因路径动脉迂曲改良导管后成功)。身高180~188 cm组和身高<180 cm组穿刺时间[(3.40±1.89)min vs.(3.62±2.50)min],造影时间[(11.48±2.98)min vs.(12.02±5.48)min],PCI时间[(45.14±34.81)min vs.(45.04±25.64)min],放射剂量[(2092.48±1893.38)mGy vs.(1719.36±1320.37)mGy],曝光时间[(924.20±859.99)s vs.(939.60±761.81)s],对比剂用量[(132.73±80.39)ml vs.(134.71±68.31)ml],术后压迫时间[(3.14±0.88)h vs.(2.95±0.30)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介入操作成功率均为100%,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身高180~188 cm组和身高<180 cm组出现桡动脉痉挛的患者分别为5例(11.4%)和7例(8.1%),出现拇指麻木感的为2例(4.5%)和3例(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两组均无桡动脉闭塞发生。结论:本研究初步显示,对于身高180~188 cm且锁骨下动脉无严重迂曲的患者,利用现有器械实施经鼻烟窝处远端桡动脉入路的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身高180~188 cm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法布雷病合并皮肌炎一例
6
作者 周怡 吴婵媛 +1 位作者 程康安 王亮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1期110-114,共5页
法布雷病是一种X染色体伴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其发病机制为编码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α-Gal A功能缺失,进而导致未降解的神经酰胺三己糖苷(Gb-3)及其他鞘糖脂在细胞溶酶体中堆积,造成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本文... 法布雷病是一种X染色体伴性遗传的溶酶体贮积病,其发病机制为编码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α-Gal A功能缺失,进而导致未降解的神经酰胺三己糖苷(Gb-3)及其他鞘糖脂在细胞溶酶体中堆积,造成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本文报道了一例法布雷病合并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该患者男性,61岁,临床表现为间断黑矇,合并四肢乏力及活动后憋喘。实验室检查提示α-Gal A活性下降,肌炎抗体谱阳性,故确诊法布雷病合并皮肌炎。同时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发现法布雷病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情况十分罕见,但是法布雷病患者出现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的情况并不罕见,提示法布雷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在发病机制上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雷病 皮肌炎 自身免疫抗体
原文传递
常用降压药物对男性生育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王倩(综述) 邹玉宝(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2-236,共5页
随着降压药物在育龄期男性中的普遍应用,降压药物对男性生育功能的影响也备受重视。医师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除考虑降压效果外,还要注意药物对男性生育功能的影响。本文系统综述常用降压药物对男性生育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 随着降压药物在育龄期男性中的普遍应用,降压药物对男性生育功能的影响也备受重视。医师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除考虑降压效果外,还要注意药物对男性生育功能的影响。本文系统综述常用降压药物对男性生育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药物 男性 生育功能 精子 勃起功能障碍
下载PDF
PCSK9抑制剂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关系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安虎 刘明浩 +1 位作者 林宗伟 吕慧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5339-5347,共9页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居高不下,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心室重构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目前临床应用于逆转心室重构的药物主要针对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新近研究发现,前蛋白转... 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居高不下,是急性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心室重构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目前临床应用于逆转心室重构的药物主要针对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新近研究发现,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降脂药,除了可以降低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稳定和逆转易损斑块之外,还参与调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多种机制。本文综述PCSK9抑制剂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关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SK9抑制剂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艳 宋莹 +16 位作者 许晶晶 唐晓芳 王欢欢 蒋萍 姜琳 刘如 赵雪燕 高立建 宋雷 张茵 陈珏 高展 乔树宾 杨跃进 高润霖 徐波 袁晋青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74-881,共8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TRI)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1 663例.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TRI)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介入治疗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1 663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通过SYNTAX评分评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RI预测PCI术后2年全因死亡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23.05),将AMI患者分为高TRI组(TRI≥23.05,465例)和低TRI组(TRI<23.05,1 19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RI与SYNTAX评分≥33分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TRI组患者的SYNTAX评分高于低TRI组[13.00(7.00,20.50)分比10.25(7.00,17.00)分,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RI与SYNTAX评分≥33分独立相关(OR=1.09,95% CI 1.03~1.16,P=0.004).术后2年,高TRI组全因死亡[4.1%(19/465)比0.3%(4/1 198), P<0.001]、心原性死亡[2.6%(12/465)比0.2%(2/1 198),P<0.001]和支架内血栓形成[1.7%(8/465)比0.5%(6/1 198),P=0.015]发生率均高于低TRI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RI≥23.05是AMI患者PCI术后2年全因死亡(HR=5.22,95% CI 1.63~16.72,P=0.005)、心原性死亡(HR=8.48,95% CI 1.75~41.07,P=0.008)和支架内血栓形成(HR=3.87,95% CI 1.32~11.41,P=0.014)的独立危险因素,不是术后2年严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0.96,95%CI 0.69~1.36,P=0.834).TRI≥23.05预测AMI患者PCI术后2年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95% CI 0.711~0.894,P<0.001).结论TRI与SYNTAX评分≥33分独立相关;高TRI是AMI患者PCI术后2年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
原文传递
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诊断效能的影响
10
作者 孟庆超 高扬 +14 位作者 赵娜 宋雷 胡红杰 蒋涛 陈文强 张峰 李琳 徐立 李笃民 范丽娟 慕朝伟 崔锦刚 安云强 徐波 吕滨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对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基于CT-FFR CHINA临床试验, 多中心前瞻性纳入疑诊冠心病患者, 并行CCTA、CT-FFR检查和经导管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对CCT...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图像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对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基于CT-FFR CHINA临床试验, 多中心前瞻性纳入疑诊冠心病患者, 并行CCTA、CT-FFR检查和经导管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对CCTA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 以导管FFR为参考标准, 使用χ^(2)检验和DeLong检验比较不同主观图像质量分组(无伪影组、有伪影组)、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400、401~500、>500 HU)、主动脉根部信噪比(SNR)(≤16.9、>16.9)、体质指数(BMI)(<25、≥25 kg/m2)和心率组(<75、≥75次/min)间CT-FFR诊断心肌缺血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FFR与CT-FFR≤0.8认为心肌缺血。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7例患者, 共366支血管。CCTA图像所有靶血管均成功进行CT-FFR分析, 无伪影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AUC分别为90.45%、86.75%、93.10%、90.00%、90.76%、0.928, 有伪影组为83.23%、87.21%、79.01%、81.52%、85.33%、0.869, 准确度和特异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3、8.55, P值分别为0.040、0.003)。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冠状动脉血管强化程度、主动脉根部SNR以及不同BMI及心率组间CT-FFR诊断心肌缺血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CTA图像伪影对CT-FFR诊断心肌缺血有影响, 客观评价指标血管强化程度、SNR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如BMI、心率对CT-FFR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狭窄 血流储备分数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使用球囊扩张瓣膜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亚临床血栓现象的初步分析
11
作者 李易航 张靖男 +4 位作者 房芳 万俊义 徐亮 潘湘斌 张戈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0-415,共6页
目的分析使用球囊扩张瓣膜(Sapien3,S3)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亚临床血栓(subclinical leaflet thrombosis,SLT)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S3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62例重度主动... 目的分析使用球囊扩张瓣膜(Sapien3,S3)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亚临床血栓(subclinical leaflet thrombosis,SLT)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S3行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62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既往有血管粥样硬化病史或术后随访主动脉瓣流速/压差明显升高或下降不明显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最终纳入26例患者,平均年龄(70.31±8.90)岁,男性占比更大(n=15,57.69%)。其中5例检出SLT,相对于非SLT组,SLT组年龄偏大[(68.52±8.80)岁vs.(77.80±4.66)岁,P=0.007]。年龄因素(≥75岁)、升主动脉内径与SLT发生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高龄患者SLT发生率更高,推测SLT发生与球囊扩张瓣膜短、瓣架低血流动力学等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 球囊扩张瓣膜 亚临床血栓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病变中低危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及介入术后远期预后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艳 朱佩 +11 位作者 许晶晶 宋莹 姜琳 高立建 陈珏 宋雷 高展 刘海波 杨跃进 高润霖 徐波 袁晋青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解剖中低危(SYNTAX评分≤32)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且SYNTAX评分≤32、合并糖...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解剖中低危(SYNTAX评分≤32)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3年1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且SYNTAX评分≤32、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根据患者SYNTAX评分水平分为SYNTAX评分≤22组和23≤SYNTAX评分≤32组。主要终点是5年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次要终点包括5年全因死亡和重复血运重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899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年龄(59.4±9.8)岁,其中男性2888例(74.1%)。SYNTAX评分≤22组3450例,23≤SYNTAX评分≤32组449例。术后5年,与SYNTAX评分≤22组相比,23≤SYNTAX评分≤32组患者重复血运重建发生率更高[18.9%(85/449)比15.2%(524/3450),log-rankP=0.019],两组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和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95%CI 1.02~1.08,P<0.001)、慢性阻塞性肺病(HR=3.12,95%CI 1.37~7.07,P=0.007)和血清肌酐清除率(CCr)<60 ml/min(HR=3.67,95%CI 2.05~6.58,P<0.001)是5年心原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4,95%CI 0.91~0.96,P<0.001)是其保护因素。既往PCI史(HR=2.04,95%CI 1.38~3.00,P<0.001)、入院血糖水平≥11.1 mmol/L(HR=2.49,95%CI 1.32~4.70,P=0.005)和CCr<60 ml/min(HR=1.85,95%CI 1.14~2.99,P=0.012)是5年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23≤SYNTAX评分≤32(HR=1.54,95%CI 1.09~2.16,P=0.014)是PCI术后5年重复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或再发心肌梗死均无独立相关性。残余SYNTAX评分与远期预后无关。结论在合并糖尿病且冠状动脉病变中低危的冠心病患者中,SYNTAX评分23~32增加5年重复血运重建风险;患者临床特征与远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等远期心血管事件相关,而血运重建程度与其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SYNTAX评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远期预后
原文传递
Sengers综合征研究进展
13
作者 范鹏 卢伊婷 +2 位作者 韩冰 周宪梁 田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5-1248,共4页
Sengers综合征是由AGK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导致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典型的临床特征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线粒体肌病、先天性白内障和乳酸性酸中毒。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临床上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类。目前,基因检测是Seng... Sengers综合征是由AGK基因功能缺失性突变导致的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典型的临床特征表现为肥厚型心肌病、线粒体肌病、先天性白内障和乳酸性酸中毒。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临床上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类。目前,基因检测是Sengers综合征实现精准诊断的重要方法。由于该病尚缺乏特异性治疗且预后不佳,因此早期对患者进行精准诊断和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gers综合征 AGK基因 心肌病 骨骼肌病 白内障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氧化三甲胺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策 王继征 +1 位作者 袁晋青 宋雷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11-914,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疾病是一类慢性动脉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1]。其中,心肌梗死和卒中是我国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原因,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显著增加死亡风险[2...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疾病是一类慢性动脉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1]。其中,心肌梗死和卒中是我国心血管死亡的首要原因,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显著增加死亡风险[2]。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病变的发生涉及多种机制,其中共同的疾病过程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基础上,血小板激活、聚集并形成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血栓性疾病 肠道菌群 三甲胺 外周动脉疾病 粥样硬化性斑块 缺血性卒中 氧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