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部地区大学生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接种现状及其对人乳头瘤病毒和疫苗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慧 周静 +3 位作者 黄倩 司明玉 苏小游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5-550,共6页
目的对西部地区高校不同专业(文科、理工科、医学类)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疫苗的认知、HPV疫苗接种现状及接种意愿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高校HPV健康教育及HPV疫苗在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 目的对西部地区高校不同专业(文科、理工科、医学类)大学生对人乳头瘤病毒(HPV)及其疫苗的认知、HPV疫苗接种现状及接种意愿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高校HPV健康教育及HPV疫苗在大学生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地区成都市某高校的大一学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大学生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81名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19名、女生462名,女生疫苗接种率为3.5%(16/462)。分别有59.1%、67.5%、56.3%的学生表示听说过HPV、HPV相关疾病和HPV疫苗。仅有10.4%、10.6%、27.8%的学生知晓“感染HPV通常不会引起症状”、“HPV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多数可自愈”、“HPV感染非常普遍”。女生、医学生的认知合格率优于男生、非医学生(P=0.035,P=0.021)。有65.7%的学生表示愿意接种HPV疫苗,HPV疫苗接种费用昂贵(50.8%)、担心疫苗的副作用(46.3%)、没有性生活(43.4%)是学生不愿接种的主要原因。性别、父母受教育水平、二类疫苗接种史、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性行为史及HPV认知水平是影响接种意愿的因素。结论本研究大一女生预防性HPV疫苗接种率低,对HPV及其疫苗认知不足,亟需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尤其需要注重对HPV病毒感染,HPV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副作用等知识的宣教。同时应重视男生、非医学生的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乳头瘤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 认知和态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336例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膳食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石国帅 成君 +8 位作者 夏愔愔 赵飞 张灿有 胡冬梅 陈伟 张慧 王黎霞 郑媛 廖苏苏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88-494,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五市(区、县)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膳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县、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和广西壮族自治... 目的调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五市(区、县)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膳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县、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县[简称“五市(区、县)”]结核病防治所就诊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685例,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18岁及以上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340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回340份问卷,问卷有效率98.8%(336/340)。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吸烟情况等)及膳食摄入情况。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居民最低每日摄入量作为各类食物摄入不足的参照标准,用简化的“半定量食物频率法”估算其诊断前一年各类食物平均每日摄入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供热量食物、供蛋白质食物摄入不足及两类食物均摄入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336例患者每日摄入量谷薯类为(334.9±186.3)g、蛋类(31.7±40.1)g、大豆及其制品(35.0±45.2)g,均达到了每日推荐摄入量[(250~400g),(25~50g),(30~50g)];而鱼虾类[(18.5±28.1)g]、奶及奶制品[(25.2±51.3)g]、畜禽肉类[(160.4±115.5)g]均低于或高于每日最低推荐摄入量最高值[(50~100g),300g,(50~70g)],3类食物的平均摄入量与每日推荐摄入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55,t=-98.12,t=17.52,P值均〈0.01)。供热能食物(谷薯类)摄入不足者占26.5%(89/336),供蛋白质食物摄入不足者占44.6%(150/336),供热量和蛋白质食物均摄入不足者占15.5%(52/336),100.0%(336/336)的调查对象奶类均摄入不足,90.8%(305/336)调查对象鱼虾类食物摄入不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力劳动是蛋白质食物摄入不足的危险因素[β=0.65,Waldχ2=4.52,P=0.034,OR(95%CI)值:1.91(1.05~3.48)],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热量食物摄入不足的保护因素[β=-O.89,Waldχ2=5.38,P=0.020,OR(95%CI)值:O.41(0.19~0.87);β=-0.93,Waldχ2=5.15,P=0.023,OR(95%CI)值:0.40(0.18~0.88)],年龄≥60岁是供热量和蛋白质食物均摄入不足的保护因素[β=-0.81,Waldχ2=3.91,p=0.048,OR(95%CI)值:0.45(0.20~0.99)]。结论五市(区、县)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中供热量食物和供蛋白质食物摄入不足者比例都比较高,且存在膳食摄入种类不平衡,不同劳动性质、文化程度及年龄对患者膳食摄入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膳食调查 膳食疗法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甘肃省糖尿病、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席天舒 潘利 +12 位作者 任晓岚 张佳 赵红军 王晓阳 常利军 妥娅 席金恩 刘斌 王也 任会茹 余程东 单广良 江宇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7-991,共5页
目的了解甘肃省20~80岁汉族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对甘肃省常住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受试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使用直接标化法计算标化患病率。采... 目的了解甘肃省20~80岁汉族人群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对甘肃省常住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受试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使用直接标化法计算标化患病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甘肃省汉族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7. 33%(男性:10. 59%,女性:4. 98%),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18. 75%(男性:20. 50%,女性17. 50%)。经年龄性别标化后,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5. 77%(男性:7. 63%,女性:3. 86%),糖尿病前期标化患病率为16. 22%(男性:18. 49%,女性:13. 88%);城镇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城镇中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共同的危险因素有男性、中老年、超重、患高血压、有糖尿病家族史以及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异常;农村地区、饮酒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结论甘肃省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患病率高于农村,男性、中老年超重、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或血脂异常是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需对高危人群加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新生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小于胎龄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3
4
作者 沈忠周 王雅文 +7 位作者 马帅 湛永乐 吴散散 冯雅慧 蔡姝雅 马良坤 江宇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25-1129,共5页
目的研究早孕期相关暴露因素与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及小于胎龄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于2017年7月25日至2018年7月24日入组并于2018年12月31日前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 17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使用... 目的研究早孕期相关暴露因素与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及小于胎龄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于2017年7月25日至2018年7月24日入组并于2018年12月31日前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 17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早孕期相关暴露因素与新生儿不良分娩结局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及小于胎龄的发生率分别为4.76%、3.53%、5.74%。在早产方面,北方孕妇和孕期增重是早产的保护因素,而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1~3年内有口腔检查或治疗、家庭人口为3~4人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在低出生体重方面,孕期增重和食用奶及奶制品是低出生体重儿的保护因素,而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工作久坐时间>6 h、1~3年内有口腔检查或治疗、被动吸烟等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在小于胎龄方面,女婴、被动吸烟、食用花生油及口味偏淡是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而补充叶酸是小于胎龄儿的保护因素。结论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及小于胎龄的影响因素是多因素的,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小于胎龄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孕育史对孕期抑郁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湛永乐 石英杰 +6 位作者 陈云利 冯雅慧 吴散散 王雅文 蔡姝雅 马良坤 江宇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4-329,共6页
目的探究孕育史对妊娠各期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使用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中孕育史与妊娠各期抑郁数据完整的3792名孕妇进行研究。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测量孕妇的抑郁状况。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binomia... 目的探究孕育史对妊娠各期抑郁发生的影响。方法使用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中孕育史与妊娠各期抑郁数据完整的3792名孕妇进行研究。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测量孕妇的抑郁状况。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调整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用森林图进行展示。结果Log-binomial回归结果显示,分娩史增加孕妇孕中期抑郁(RR:1.04,95%CI:1.01~1.08,P=0.042)和孕晚期抑郁(RR:1.05,95%CI:1.01~1.10,P=0.020)的发生风险;与无剖宫产史的孕妇相比,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孕晚期抑郁风险增加了6%(RR:1.06,95%CI:1.01~1.11,P=0.041)。结论孕育史对妊娠抑郁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妇幼保健人员应重点关注此类孕妇,并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加强对孕妇情绪变化的观察并及时给予心理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育史 孕妇 抑郁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孕早期不良饮食因素与抑郁的关联性 被引量:6
6
作者 湛永乐 陈云利 +8 位作者 石英杰 沈忠周 马帅 冯雅慧 吴散散 王雅文 蔡姝雅 马良坤 江宇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42-1347,共6页
目的探究孕早期妇女不良饮食因素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7976名参与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并在2017年7月25日-2018年7月24日纳入的孕早期妇女进行研究;采用χ~2检验描述两组的基线分布差异;在孕早期分别采用定性食物频率测量法和爱... 目的探究孕早期妇女不良饮食因素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7976名参与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并在2017年7月25日-2018年7月24日纳入的孕早期妇女进行研究;采用χ~2检验描述两组的基线分布差异;在孕早期分别采用定性食物频率测量法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测量妇女的饮食摄入频率和抑郁状况;采用Log-binomial回归分析饮食与抑郁的关联性,计算现患比(prevalence ratio,PR)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结果Log-binomial回归结果显示,孕早期饮食规律(PR=0.45,95%CI:0.38~0.54,P<0.001)、经常吃早餐(PR=0.80,95%CI:0.72~0.90,P<0.001)的孕妇有较低的抑郁发生风险;而妊娠早期经常食用油炸食品(PR=1.25,95%CI:1.03~1.53,P=0.027)、西式快餐(PR=1.36,95%CI:1.06~1.74,P=0.015)、膨化食品(PR=1.37,95%CI:1.11~1.70,P=0.003),经常饮用含糖饮料(PR=1.37,95%CI:1.17~1.61,P<0.001)和葡萄酒(PR=1.60,95%CI:1.26~2.01,P<0.001)、饮用白酒(PR=1.26,95%CI:1.00~1.59,P=0.047)的孕妇则有较高的抑郁发生风险。结论孕早期不良饮食因素与抑郁存在关联性,孕妇应主动了解健康饮食方式,减少不健康饮食的摄入频率,以减少妊娠期间抑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 饮食 抑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