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3年北京协和医院外籍和中国港台地区住院患者人口及疾病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戴晓艳 甄俊峰 +4 位作者 叶秋月 林松柏 陈琳 宋一民 朱兰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北京协和医院外籍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住院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疾病构成和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医院信息系统和复习住院病历,回顾性收集、整理、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住院的外籍和中国港台地... 目的探讨北京协和医院外籍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住院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疾病构成和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医院信息系统和复习住院病历,回顾性收集、整理、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住院的外籍和中国港台地区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557例患者,其中男性216例,女性341例;平均年龄45.5岁,其中30~59岁患者居多,共379例(68.0%)。患者来自于76个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来源前3位分别为美国(123例,22.1%)、加拿大(66例,11.8%)和澳大利亚(45例,8.1%)。557例患者罹患247种疾病,前3位疾病分别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124例,22.3%)、肿瘤(78例,14.0%)、消化系统疾病(65例,11.7%);187例(33.6%)急诊入院。疑难及急重症患者103例(18.5%),29例(5.2%)曾转入转出重症监护病房。557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1 d。281例(50.5%)经治疗后痊愈,273例(49.0%)好转,3例(0.5%)死亡。结论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外籍及中国港台地区住院患者年龄跨度大、地域来源广泛、病种丰富、疑难急重症患者多,除需要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外,更需要医务人员具有流利的外语水平、全面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识别危重患者的能力,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提供高效、优质的涉外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患者 外籍患者 疾病谱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成年人不安腿综合征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健华 黄蓉 +3 位作者 罗金梅 肖毅 钟旭 刘秀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48-553,共6页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成年人不安腿综合征(RLS)患者的患病情况、疲劳严重度、睡眠质量、日间嗜睡、病情严重度及焦虑抑郁情况。方法连续入组有睡眠相关症状主诉的门诊患者4739例,年龄小于18岁者排除在外。所有受试者回答RLS量表,满足4...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成年人不安腿综合征(RLS)患者的患病情况、疲劳严重度、睡眠质量、日间嗜睡、病情严重度及焦虑抑郁情况。方法连续入组有睡眠相关症状主诉的门诊患者4739例,年龄小于18岁者排除在外。所有受试者回答RLS量表,满足4个条件的患者将接受随访以及进一步检查。RLS症状严重度使用中国国际RLS量表(IRLS-C)评估。收集同时期年龄性别匹配的无睡眠障碍或肢体不适、未服用任何药物的健康者和连续门诊就诊的失眠而非RLS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42)和非RLS失眠对照组(n=42)。采用皮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疲劳严重度量表(FSS)、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原发性RL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及非RLS失眠对照组患者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4739例有睡眠相关症状主诉的门诊患者中,有162例(3.42%)满足4条标准,其中,24例因为临床资料不完整或失访归为原因不明分类不清的RLS,42例(0.89%)为原发性RLS,63例(1.33%)为继发性RLS,33例(0.70%)为RLS样疾病。42例原发性RLS患者中,41例(97.6%)睡眠质量差,13例(31.0%)存在焦虑,4例(9.5%)有抑郁。原发性RLS患者的PSQI(q=11.69,P=0.000)、HADA(q=8.02,P=0.000)和HADD(q=6.60,P=0.000)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SS(q=3.74,P=0.001)、ESS(q=2.97,P=0.012)和HADD(q=4.15,P=0.000)得分明显低于非RLS失眠对照组患者。HADA和HADD评分与PSQI评分(r=0.340,P=0.028;r=0.383,P=0.012)、FSS评分(r=0.445,P=0.003;r=0.511,P=0.001)及IRLS评分(r=0.477,P=0.001;r=0.578,P=0.00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对因为失眠和/或肢体不适感而就诊的患者应考虑RLS的可能。原发性RLS患者睡眠质量差,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临床医生需要对原发性和继发性RLS进行鉴别诊断,同时除外RLS样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安腿综合征 睡眠 疲劳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北京协和医院门诊就诊患者抑郁及焦虑障碍诊疗现状 被引量:15
3
作者 史丽丽 赵晓晖 +5 位作者 姜忆南 向阳 朱丽明 方秀才 高山 魏镜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神经科、消化科、心内科及妇科门诊中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患病情况、诊治现状和患者的治疗意愿。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 ,对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消化内科、心内科及妇科门诊就诊的621例患者进行调查,对医院焦虑...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神经科、消化科、心内科及妇科门诊中抑郁和/或焦虑障碍的患病情况、诊治现状和患者的治疗意愿。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 ,对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消化内科、心内科及妇科门诊就诊的621例患者进行调查,对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8分者进行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确定诊断,并调查患者的治疗意愿。结果 经过校正,抑郁和/或焦虑障碍发生率神经科为33.4%、消化内科为18.8%、心内科为12.4%、妇科为25.5%,总发生率约为22.5%,门诊医生的识别率为18.9%。被调查者多愿意服用药物,其次选择心理咨询,再次选择精神科就诊。结论综合医院门诊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和/或焦虑障碍发生率,门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率不高,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现况调查 综合医院
下载PDF
神经科住院医师困难谈话技能培训课程初探
4
作者 尹翮翔 周立新 +3 位作者 姚明 朱以诚 崔丽英 倪俊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9-734,共6页
目的在神经科住院医师中开展困难谈话技能培训课程,探究困难谈话技能培训的可行性,并初步探索本课程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住院医师中开展2次困难谈话技能培训课程,每月1次,每次2 h。课程主题均为与神经科临床实践相关的具... 目的在神经科住院医师中开展困难谈话技能培训课程,探究困难谈话技能培训的可行性,并初步探索本课程的效果。方法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住院医师中开展2次困难谈话技能培训课程,每月1次,每次2 h。课程主题均为与神经科临床实践相关的具体临床情景,包括:(1)告知坏消息;(2)与“困难”患者或家属沟通;(3)讨论不施行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4)与家属讨论重症患者的临终关怀。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邀请标准化病人和住院医师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案例情景模拟,并进行医患沟通伦理知识、技能策略的学习。采用匿名在线调查评估住院医师对本课程的满意度,课程前后采用困难谈话技能自我评估问卷分析住院医师11个维度技能的改善情况。课程结束1年后使用医患沟通技能评价量表(set the stage,elicit information,give information,understand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and end the encounter;SEGUE)对部分住院医师的沟通能力进行考核。结果共有14位住院医师参加了困难谈话技能培训课程,12位(85.7%)完成了相关调查评估问卷。完成问卷的住院医师中9位(75.0%)为女性,10位(83.3%)为低年级住院医师(第一年或第二年住院医师)。总体而言,住院医师对本课程反响积极,所有完成问卷的住院医师均对课程表示满意;参与的住院医师在困难谈话技能自我评估问卷涉及的绝大多数维度上均有不同程度改善;4位住院医师完成SEGUE评估,3位获得A级评分。结论在神经科住院医师中使用基于真实病例的特定临床情景模拟来开展困难谈话技能培训课程是可行的,住院医师对课程满意度高且课程对其有积极影响,住院医师的困难谈话技能在培训后得到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通技能 困难谈话 神经科住院医师培训 模拟教学
下载PDF
医学研究方法与临床教学融合可行性调查 被引量:4
5
作者 袁晶 彭斌 +3 位作者 倪俊 潘慧 朱以诚 崔丽英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9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为开展临床与医学研究方法学教学融合,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医学研究方法学知识的需求状况、掌握情况、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才能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问卷法调查已进入临床实习的协和八年制7年级学生、临床型研究生、规培住院医生... 目的为开展临床与医学研究方法学教学融合,需要了解学生对于医学研究方法学知识的需求状况、掌握情况、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才能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问卷法调查已进入临床实习的协和八年制7年级学生、临床型研究生、规培住院医生及进入北京协和医院学习的进修医生。收集被调查者教育背景及医学研究方法学相关知识掌握现状、影响学习因素、学习内容需求、学习方式及课后考核方法信息。结果总计69人接受调查。92.75%学生曾经学习过医学研究方法学相关理论课程;但无法进行有效文献批判性阅读者达51人(73.91%);52人(75.37%)表示在进行研究设计时有困难;84.06%学生认为临床医生非常有必要学习研究方法学相关知识。影响学习的主要原因:临床工作太忙(57.97%)、无学习机会及资源(36.23%)。按学习需求度排名前3位的内容分别是样本量计算及统计学知识(71.01%)、如何选取研究设计类型(66.67%)及统计学软件的应用(63.77%)。44人(63.77%)希望通过网络与案例结合的学习及考核方式。结论临床融合医学研究方法学教学的需求度高,网络与案例结合的学习及考核方式更能够被学生接受,获得更好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法与教学组织 教学过程
下载PDF
应重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中枢性α‑突触核蛋白病诊断与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6
作者 王含 王一淳 张哲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19,共7页
中枢性α‑突触核蛋白病包括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和多系统萎缩,上述疾病的临床表现部分重叠,鉴别诊断较为困难。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这些疾病的共同常见特征,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枢性α‑突触核蛋白病。本文对上述... 中枢性α‑突触核蛋白病包括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和多系统萎缩,上述疾病的临床表现部分重叠,鉴别诊断较为困难。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这些疾病的共同常见特征,对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枢性α‑突触核蛋白病。本文对上述3种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疾病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梳理,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核蛋白病 自主神经系统 综述
下载PDF
北京大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 被引量:29
7
作者 崔丽英 陈海波 +5 位作者 宿英英 于康 姚明 朱赛楠 姚晨 蒋朱明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在北京3家大医院神经科住院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于患者人院次日早晨实施,并调查患者2周...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在北京3家大医院神经科住院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于患者人院次日早晨实施,并调查患者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或白蛋白〈30g/L)结合临床情况判定为营养不足。结果共有753例住院患者入选,其中461例(61.2%)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4.2%和21.2%,如果将不能获得BMI值的患者排除,则两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4%和10.8%。在160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23例(14.4%)接受了营养支持;在593例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13例(2.2%)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1:2。结论北京大医院神经科中有相当量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营养支持应用存在某些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 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筛查2002 体重指数 营养支持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副肿瘤神经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8
作者 张乐 范思远 +3 位作者 任海涛 徐燕 柏琳 关鸿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6-351,共6页
目的 分析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副肿瘤神经综合征(ICI-PNS)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2年1月至2024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例抗神经元抗体阳性ICI-PNS患者,肿瘤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2例)、... 目的 分析抗神经元抗体阳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副肿瘤神经综合征(ICI-PNS)的临床特征。方法与结果 纳入2012年1月至2024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与治疗的5例抗神经元抗体阳性ICI-PNS患者,肿瘤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宫颈癌(1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3例)、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1/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双抑制剂(1例)。5例患者均出现副肿瘤神经综合征的高风险表型,其中4例表现为边缘性脑炎,1例表现为快速进展的小脑综合征。血清和(或)脑脊液中检出的抗神经元抗体包括抗Hu、γ-氨基丁酸B型受体、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Yo抗体。4例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在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2周内。4例病情达峰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3分,1例为5分。5例患者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分级(CTCAE)均为3级。治疗方面,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中高风险抗神经元抗体是ICI-PNS的诊断标志物,可依据ICI-PNS临床表型及CTCAE分级等综合制定免疫治疗方案,停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非MeSH词) 神经元 自身抗体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下载PDF
抗Hu抗体检测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6
9
作者 任海涛 赵燕环 +4 位作者 关鸿志 李晓光 邵宇权 陈建华 陈琳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抗Hu抗体检测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送检至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理实验室的1500余例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抗Hu抗体检测,回顾性分析抗Hu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抗Hu抗体检测在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对送检至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病理实验室的1500余例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进行抗Hu抗体检测,回顾性分析抗Hu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断。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参照Graus等的诊断标准。结果共有27例患者抗体阳性,其中血清抗Hu抗体阳性25例,脑脊液抗Hu抗体阳性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元神经病、亚急性小脑变性、Lambert-Eaton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引起的脑病等,其中20例(74.1%)患有肿瘤,包括肺癌17例,胃癌2例,不明性质腹部肿瘤1例。7例患者未发现恶性肿瘤,包括多发性肌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神经肌肉病各1例。根据Graus等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27例中22例可确诊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或相关的肿瘤,抗Hu抗体的阳性预测值为81.5%。结论抗Hu抗体阳性对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其相关肿瘤以肺癌,特别是小细胞肺癌最常见。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偶可见抗Hu抗体阳性,需要全面检查和密切随访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抗Hu抗体 肿瘤
下载PDF
室管膜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四例:临床表现及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钱敏 关鸿志 +3 位作者 陈琳 郭玉璞 任海涛 赵燕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68-572,共5页
目的分析室管膜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测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例室管膜型PCNSL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目的分析室管膜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测方法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4例室管膜型PCNSL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结果 4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3 d~5个月。临床表现为头痛、脑膜刺激征,分别伴有脊神经根征(2例)、多组脑神经麻痹(1例)和偏瘫(1例);病程中有间断低热(3例)。其中2例于发病2和4个月时死于脑疝。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压力(2例)、白细胞计数(4例)和蛋白定量(4例)升高,葡萄糖降低(3例)。4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测均发现淋巴瘤细胞或异形淋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大多数细胞呈现B细胞标记物阳性。头部MRI增强扫描第三和第四脑室、侧脑室壁异常强化,合并脑室周围强化病灶(2例)和鞍区病变(1例)。PET扫描和骨髓穿刺检查未发现颅外或脊髓受累证据。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是诊断室管膜型PCNSL的重要方法。室管膜及脑室周围病变应考虑PCNSL的可能,尤其MRI增强扫描发现结节样强化者更应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室管膜 脑脊髓液 细胞学技术
下载PDF
13例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钱敏 陈琳 +6 位作者 关鸿志 李晓光 黄颜 朱以诚 魏妍平 崔丽英 钟定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对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3例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诊断、治疗经过,排除继发性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他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其中... 目的对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3例淋巴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诊断、治疗经过,排除继发性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关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他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其中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T)3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B)9例,1例具体病理类型不详。对其周围神经受累的类型和部位、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影像学、电生理学以及腓肠神经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13例中10例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出现于淋巴瘤明确诊断之前,其中8例以周围神经系统症状首发;11例脑神经受累,8例腰骶神经根受累,6例同时合并听力减退及腰骶神经根受累。脑脊液检查主要呈现蛋白定量(13例)、白细胞计数(8例)以及脑脊液压力(5例)升高,葡萄糖水平降低(7例);细胞学检查可见异型淋巴细胞(9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基因重排检测主要表现为B细胞标记抗原(CD19、CD20、CD79α)阳性(3例),CD20阳性细胞数目增加(1例),以及CD4阳性细胞数目增加、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阳性和抗体IgH阴性(1例)。肌电图检查显示,周围神经轴索病变或合并髓鞘损害(9例)。腓肠神经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呈轴索变性和(或)脱髓鞘病变且无淋巴瘤细胞浸润(3例)。头部及腰骶部MRI检查显示,双侧听神经及马尾神经根增粗、强化或脑膜强化。13例中9例系由淋巴瘤细胞直接浸润脑脊膜神经根所致,1例为淋巴瘤转移和局部肿大淋巴结压迫引起,其余3例无明确肿瘤细胞浸润证据,结合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考虑副肿瘤综合征可能。结论淋巴瘤可通过肿瘤细胞直接浸润或副肿瘤综合征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在淋巴瘤明确诊断前即可出现,临床应对此提高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下载PDF
神经精神狼疮脑脊液细胞学特点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燕环 邵宇权 +3 位作者 任海涛 钱敏 关鸿志 陈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研究背景神经精神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们尝试对本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为临床提... 研究背景神经精神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们尝试对本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为临床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对76例临床诊断明确且符合入组条件的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 25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16例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其中8例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升高、9例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混合性炎症反应。24例淋巴细胞激活并伴单核细胞激活,其中17例可见单核细胞异常吞噬现象,表现为单核细胞吞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或)红细胞等;17例脑脊液中发现浆细胞。结论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基于临床、神经影像学和脑脊液检查等方法。其脑脊液细胞学呈现炎症反应和异常吞噬细胞,具有一定特点和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精神障碍 脑脊髓液 细胞学技术
下载PDF
十年来我国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研究进展:肌电图与脑诱发电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崔丽英 刘明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74-76,共3页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本文指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检查是诊断神经肌肉病的重要手段,至今仍不能被其他检测技术所替代;而且在疾病的预后判断、疗效观察,以及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神经肌肉疾病的疾病谱十分广泛,既包括常见...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本文指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检查是诊断神经肌肉病的重要手段,至今仍不能被其他检测技术所替代;而且在疾病的预后判断、疗效观察,以及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神经肌肉疾病的疾病谱十分广泛,既包括常见病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腕管综合征、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腰椎病等,也包括一些少见疾病,例如运动神经元病、遗传代谢性肌病等。近10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描记术 诱发电位 综述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的临床和周围神经病理特点 被引量:8
14
作者 钱敏 陈琳 +4 位作者 关鸿志 任海涛 赵燕环 魏妍平 刘智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总结POEMS综合征的临床及周围神经活检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1例行腓肠神经活检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特点。结果 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40~64岁,病程8个月~8年。11例患者均表现... 目的总结POEMS综合征的临床及周围神经活检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1例行腓肠神经活检的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腓肠神经活检病理特点。结果 11例患者中,男8例,女3例,年龄40~64岁,病程8个月~8年。11例患者均表现为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10例可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其中IgAλ6例,IgGλ2例,未分型λ轻链2例。10例有脏器肿大,8例有内分泌改变,10例有皮肤损害。腓肠神经活检结果均有异常发现。其中3例神经纤维轻度减少,8例神经纤维中重度减少;7例以大纤维病变为重,2例以小纤维病变为主,2例大小纤维受累程度相当。光镜下,5例以轴索变性为主,6例表现为混合性轴索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可见薄髓纤维或髓鞘厚度不均。3例可见再生神经丛。11例均可见神经束间或神经内膜血管增多,4例可见血管基底膜增厚,未见炎细胞浸润。4例可见神经束膜下间隙增宽,2例可见神经内膜水肿。结论 POEMS综合征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对称性远端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病理改变为轴索变性或混合性轴索髓鞘病变,伴有小血管病变,无明确炎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腓肠神经 活组织检查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脑脊液细胞学诊断 被引量:7
15
作者 关鸿志 陈琳 +9 位作者 梁智勇 钟定荣 李剑 崔巍 钱敏 任海涛 凌庆 汪玄 赵燕环 郭玉璞 《协和医学杂志》 2012年第3期273-278,共6页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方法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PCNSL的诊断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研究脑脊液细胞学方法对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脑脊液细胞学阳性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PCNSL的诊断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脑脊液淋巴细胞基因分析和流式细胞分析等方法。结果 21例患者临床-神经影像学分型包括脑脊膜型13例,实质型4例,室管膜(下)型3例,眼型1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21例均见淋巴瘤细胞或异型淋巴细胞。脑脊液免疫细胞化学检查17例呈B淋巴细胞优势,符合B淋巴细胞来源淋巴瘤,10例Ki67阳性细胞比例在40%~60%。7例流式细胞分析中5例以B细胞为主,B细胞比例66%~87%;1例以NK/T细胞为主。脑脊液淋巴细胞基因重排检测3例为IgH单克隆,1例为T细胞受体单克隆。最终6例行脑活检并确诊PCNSL。综合上述结果,21例确诊PCNSL,其中B细胞型19例,T细胞型2例。结论综合应用脑脊液细胞学、免疫细胞化学、细胞基因重排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的脑脊液学方法,是诊断PCNSL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液 细胞学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两例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敏 关鸿志 +5 位作者 管宇宙 魏妍平 谢曼青 任海涛 赵燕环 陈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3-687,共5页
研究背景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少见。本文报道2例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电生理学和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抗CV2/CRMP5抗体相关... 研究背景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临床少见。本文报道2例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总结其临床表现、电生理学和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临床对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2例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过,分析其临床表现、电生理学和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随诊。结果例1为52岁女性患者,以进行性四肢麻木、无力3年入院,自右下肢起病,逐渐进展至左上肢和右手无名指、小指,此后出现左下肢无力、左手肌力减弱、左上肢抬举困难。血清抗CV2/CRMP5抗体呈弱阳性,抗Hu、Yo、Ri抗体和抗两性蛋白抗体阴性。肌电图提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神经组织活检证实慢性重度活动性轴索性周围神经病。予2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症状无明显改善,遂予激素冲击治疗后序贯治疗。出院后2个月随诊,症状无缓解,增加硫唑嘌呤口服;1年后随诊,麻木、无力有所减轻。例2为18岁男性患者,以四肢无力1月余入院,尤以近端显著,有晨轻暮重现象。血清抗CV2/CRMP5抗体阳性,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27.47 nmol/L,脑脊液蛋白定量1360 mg/L。肌电图提示四肢感觉运动神经均受累,双侧对称,以脱髓鞘损害为主;重复神经电刺激可见低频刺激波幅递减现象。胸腺组织活检证实胸腺瘤B3型。临床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胸腺瘤B3型。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溴吡斯的明口服以及药物化疗。出院后10个月复查肌电图四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较前加重,血清抗CV2/CRMP5抗体仍阳性。结论抗CV2/CRMP5抗体相关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可以表现为对称性或不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轴索和髓鞘均可受累,免疫治疗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性多发性神经病 肌电描记术 病理学
下载PDF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灰质体积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聪 侯波 +3 位作者 有慧 吕悦雷 徐雁 冯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2-438,共7页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与正常人的脑灰质体积,探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方法入组16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及16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全脑三维结构成像,应用基于统计参数图8软...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与正常人的脑灰质体积,探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方法入组16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及16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全脑三维结构成像,应用基于统计参数图8软件的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8 Toolbox工具箱分析视神经脊髓炎组及对照组的数据,比较两组脑灰质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视神经脊髓炎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边缘叶、视束、尾状核、丘脑、小脑的多个区域灰质体积减小(P均<0.005)。结论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局部脑区灰质萎缩,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技术可以灵敏的反应脑体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灰质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样起病的成人甲基丙二酸血症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胜德 袁晶 +1 位作者 刘鹏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35-837,共3页
患者男性,26岁,因智力减退、小便失禁3个月、视力下降1个月,伴双下肢麻木、无力20d,于2014年12月8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夜间突发反应迟钝、问话不答,伴小便失禁、头晕、恶心。当地医院头部MRI检查显示脑萎缩;脑电图呈轻度异常,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甲基丙二酸 成年人 病例报告
下载PDF
眩晕与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丽英 陈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2-735,共4页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主诉之一,与神经系统疾病息息相关。本文主要探讨临床常见的以眩晕为突出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卒中、偏头痛、癫痫、情感障碍、旋转性椎动脉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等,以及眩晕的诊断。
关键词 眩晕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单纤维肌电图在神经肌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明生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296-299,共4页
单纤维肌电图(SFEMG)是20世纪60年代,由瑞典的Stalberg和Ekstedt首先创立的一项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技术;70年代以后,该项技术开始在国外临床应用;90年代引入我国,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单纤维肌电图... 单纤维肌电图(SFEMG)是20世纪60年代,由瑞典的Stalberg和Ekstedt首先创立的一项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技术;70年代以后,该项技术开始在国外临床应用;90年代引入我国,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研究中。单纤维肌电图应用记录面积极小的特殊针电极,选择性地记录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AP),其最有价值的参数分别为颤抖、阻滞和纤维密度(FD)。颤抖客观地反映单个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功能;纤维密度则反映同一运动单位内肌纤维的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纤维肌电图 神经肌肉疾病 疾病诊断 神经电生理学 纤维密度 神经肌肉接头 检查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