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新发展优势助推卫生健康事业新局面--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完成复合手术室改建工程
1
作者 刘晓龙 郑月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761-761,共1页
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简称北京协和医院)建院百年之际,血管外科新改建复合手术室投入使用,至此,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两间复合手术室均完成高标准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标志着北京协和... 恰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简称北京协和医院)建院百年之际,血管外科新改建复合手术室投入使用,至此,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两间复合手术室均完成高标准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标志着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原复合手术室成功实现华丽转身,为迈向“协和新百年”贡献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北京协和医学院 复合手术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百年华诞 改建工程 华丽转身
下载PDF
血管腔内模拟器教学提升医学生的血管外科学操作技能及兴趣 被引量:11
2
作者 来志超 邱宸阳 +5 位作者 赵哲维 谢智博 赵一 王文达 刘暴 潘慧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8年第6期890-894,共5页
目的对医学生进行血管腔内模拟器培训,确定腔内模拟器教学是否能提升医学生的操作教学效果并提升医学生的职业兴趣。方法对30名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血管腔内模拟器教学培训。培训前后均进行血管腔内模拟器操作考... 目的对医学生进行血管腔内模拟器培训,确定腔内模拟器教学是否能提升医学生的操作教学效果并提升医学生的职业兴趣。方法对30名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行血管腔内模拟器教学培训。培训前后均进行血管腔内模拟器操作考试,通过标准化量表进行量化评分,学生在培训前后使用主观量表对教学效果评分。对比培训前后的评分量表,评价腔内模拟器课程的教学效果。结果根据评分量表,学生在培训后对疾病、操作技术的认识、处理能力及对射线及造影剂的用量等方面较培训前明显改善。学生培训后对血管外科专业的兴趣明显提升,对介入及射线的恐惧等负面态度明显降低。结论使用血管腔内模拟器教学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血管介入操作技能,使学生对血管外科工作产生职业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腔内治疗 血管腔内模拟器 教学 医学生
下载PDF
血管疾病精准医学研究模式的现状与展望
3
作者 郑月宏 廖鹏志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14,共3页
精准医学是医学研究未来的方向,其目的在于将现有的基因组学研究进行规范、整合、共享,加速医学研究进程,提高医学研究效率,让基因组学研究的成果更快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本文回顾了腹主动脉瘤、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疾病基因组学研究,氯吡... 精准医学是医学研究未来的方向,其目的在于将现有的基因组学研究进行规范、整合、共享,加速医学研究进程,提高医学研究效率,让基因组学研究的成果更快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本文回顾了腹主动脉瘤、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疾病基因组学研究,氯吡格雷、华法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精准医学已在血管疾病的筛查、诊断、药物治疗等方面有了初步的应用。各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共同努力,建立我国血管疾病的精准医学研究模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基因组学 血管疾病
下载PDF
2018-2022年《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高被引论文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穆红 郑月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5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8-2022年高被引论文的特征。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文献来源为《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截至2023年4月,统计本刊的高被引论文,并对高被引论文的主题... 目的探讨《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8-2022年高被引论文的特征。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文献来源为《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截至2023年4月,统计本刊的高被引论文,并对高被引论文的主题、文献类型、关键词和基金项目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发表论文1052篇,最终共纳入有效论文998篇,69篇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6次)。按主题分布情况进行排名,前3名相关主题依次为深静脉血栓15篇、静脉曲张12篇、动脉硬化11篇。文献类型中指南、共识及述评5篇,临床论著53篇,综述11篇。组稿43篇,作者自由投稿26篇。26篇自由投稿的高频(≥2次)关键词分别为“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静脉血栓”“动脉硬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静脉曲张”。69篇高被引论文基金论文比为13.04%(9/69),26篇自由投稿的作者机构来自全国各地,以福建为最多,占38.46%(10/26);其次是北京,占23.08%(6/26)。作者机构共25个,其中教学医院16个,占比64.0%(16/25)。结论本刊高被引论文以深静脉血栓相关主题和静脉曲张相关主题为主,组织专家团队撰写的指南、共识被引频次较高,今后应有计划、有目标地针对学科热点及前沿学术问题进行选题策划,积极维护核心作者群体,从作者机构分布区域、基金资助等方面优化稿件,提升论文质量,提高本刊影响力,不断增强《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主题分析 被引频次
下载PDF
肢体人工血管移植物外露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5
作者 吴昊 吴巍巍 +4 位作者 白明 曾嵘 宋小军 陈宇 刘昌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肢体人工血管移植术后血管移植物外露的危险因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17例肢体人工血管移植术后血管移植物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及保留... 目的探讨肢体人工血管移植术后血管移植物外露的危险因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诊治的17例肢体人工血管移植术后血管移植物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外科治疗主要包括局部治疗及保留移植物的任意皮瓣或肌皮瓣转移覆盖术。结果 17例患者均行保留移植血管的(肌)皮瓣转移覆盖术,术后14例成功保全了人工血管,切口Ⅰ期愈合,动脉搏动良好,成功率82.4%;3例术后未顺利愈合,最终切除血管移植物。结论保留血管移植物的(肌)皮瓣转移覆盖术是肢体人工血管移植物外露的有效外科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移植术 血管移植物外露 任意皮瓣 肌皮瓣
下载PDF
青少年及儿童肾血管性高血压外科诊治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琦 任华亮 郑月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77-479,共3页
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RVH)是由肾动脉自身病变或病变累及肾动脉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儿童RVH的病因、RVH对患者的影响、患者对治疗措施的反应与成人有较大差异。本文总结青少年儿童RVH的特点,以期指导临... 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RVH)是由肾动脉自身病变或病变累及肾动脉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儿童RVH的病因、RVH对患者的影响、患者对治疗措施的反应与成人有较大差异。本文总结青少年儿童RVH的特点,以期指导临床诊治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血管性高血压 青少年 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管外科围术期临床用血管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志丽 刘昌伟 +5 位作者 宋小军 陈宇 倪冷 曾嵘 邵江 李拥军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91-295,共5页
目的分析血管外科围术期用血现状及趋势并总结血液管理经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用血资料,统计手术方式、输血例数、输血成分、输血量及人均输血量... 目的分析血管外科围术期用血现状及趋势并总结血液管理经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用血资料,统计手术方式、输血例数、输血成分、输血量及人均输血量等指标。结果 3989例手术患者中,406例(10.18%)围术期接受输血治疗,其中229例输注异体血,80例输注自体血,97例同时输注异体血与自体血。成分输血率为100%。43.60%的患者输注自体血,自体输血量占总用血量的20.60%。2011年至2014年用血数据显示:随着血管外科手术量的增长及高难度手术的开展(与2011年相比,后3年手术量的增长率分别为6.66%、9.28%、25.13%),总用血量与人均用血量也有所增加(与2011年相比,后3年的总用血量增长率分别为3.07%、12.91%、21.72%,人均用血量增长率分别为10.43%、18.56%、27.81%),血浆总用量与人均用量增长较明显(2014年较2011年,血浆总用量与人均用量分别增长96.77%与9.83%),但随着4年来回收自体血输入率的波动性增长(分别为4.32%、4.22%、4.65%、4.53%),异体红细胞的输入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9.19%、7.52%、6.67%、6.31%)。结论更多采用成分输血及自体血液回输的合理围术期用血,可以在手术量逐年增长和手术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异体红细胞的输入,并保证围术期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管理 血管外科 围术期 腔内介入 复合手术
下载PDF
血管外科进展和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月宏 刘昌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1期19-21,共3页
近二十年来,血管外科的诊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腔内治疗材料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微创治疗适应证逐渐扩大,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禁区逐渐缩小。例如杂交治疗以及带分支的腔内移植物出现,已经能够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胸主动脉和升主... 近二十年来,血管外科的诊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腔内治疗材料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微创治疗适应证逐渐扩大,腔内血管外科技术的禁区逐渐缩小。例如杂交治疗以及带分支的腔内移植物出现,已经能够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胸主动脉和升主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科 进展
原文传递
股腘段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载药腔内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锐 来志超 刘昌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6-260,共5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的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危害日益凸显。目前,全球约有2亿人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困扰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甚至威胁生命。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的短短70余年里,ASO手术治疗及腔内治疗经历快速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的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危害日益凸显。目前,全球约有2亿人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困扰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甚至威胁生命。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的短短70余年里,ASO手术治疗及腔内治疗经历快速发展,其中腔内治疗的方式也逐渐从单纯球囊扩张及金属裸支架置入发展到药物涂层球囊、药物洗脱支架等一系列新技术上,但目前新技术、新器材在ASO股腘段病变的实际临床效果、适应证等仍在探索之中。本文就现有的ASO股腘段病变载药腔内治疗手段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股腘段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及其消化道损伤情况
10
作者 都丽萍 师春焕 +2 位作者 唐筱婉 梅丹 郑月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期7-10,26,共5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及其消化道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1—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1213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及其消化道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1—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1213例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等使用情况,分析患者消化道保护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的相关消化道损伤危险因素,观察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道症状。结果970例患者存在消化道损伤危险因素,包括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年龄≥65岁、联合抗凝药物、合并消化系统疾病、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其他NSAID,其中,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患者比例最高,其次为年龄≥65岁。使用消化道保护药物239例,危险因素≥3个消化道保护药物使用率明显高于1~2个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内科患者消化道保护药物使用率为23.09%(157/680),明显高于血管外科的15.38%(8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8例患者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其中6例有便血、便潜血阳性等消化道出血表现,5例暂停阿司匹林,1例换用吲哚布芬后消化道出血症状均得到了缓解,未发生大出血。年龄≥65岁、联合其他抗栓药物、未使用消化道保护药物均是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发生消化道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医师尤其是血管外科医师应对服用阿司匹林后消化道损伤的高危患者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高龄、联合其他抗栓药物的患者,必要时应给予预防性消化道保护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消化道损伤 消化道保护药物
下载PDF
规范化培训体制下专业型医学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梦馨 陈跃鑫 杨波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6期1004-1006,共3页
医学专业型研究生进入了“双轨制”培养模式,为了帮助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好地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科研学习任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本文将从临床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3个方面... 医学专业型研究生进入了“双轨制”培养模式,为了帮助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更好地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科研学习任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本文将从临床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3个方面浅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下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综合能力
下载PDF
精准医学在糖尿病足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孙宝华 郑月宏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大约12%-25%的糖尿病患者会罹患糖尿病足。美国每年有3%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而足溃疡是截肢的主要因素,成年人的足和下肢截肢有40%是糖尿病所致。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足溃疡 胰岛Β细胞 下肢截肢 局部清创 胰岛干细胞 高压氧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细胞 主要发病机制
下载PDF
高信号血管征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脑过度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李冬雪 范晓媛 +6 位作者 来志超 李康 有慧 李明利 左真涛 刘暴 冯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21-729,共9页
目的探讨术前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是否可以预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脑过度灌注的发生。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同意接受CEA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 目的探讨术前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高信号血管征(HVS)是否可以预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脑过度灌注的发生。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2020年7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同意接受CEA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2周和术后1周内完成MR检查。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系统性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吸烟史)和术后即刻至出院前最高收缩压。通过影像学图像,评估手术侧和对侧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是否存在梗死灶、Willis前环是否完整。术中记录转流管的使用情况。根据术前T2-FLAIR序列图像中HVS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分布范围,将HVS分为0~3级:0级为未见HVS;1级为HVS局限在外侧裂池;2级为HVS延伸至颞枕叶;3级为HVS延伸至额顶叶。通过MR准连续动脉自旋标记序列获得患者的脑血流量图。过度灌注定义为与术前相比,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量增加超过100%。根据过度灌注指数将患者分为过度灌注组和非过度灌注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危险因素和HVS分级,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分析HVS分级与术后脑过度灌注间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算HVS预测脑过度灌注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其中过度灌注组18例(19.6%),非过度灌注组74例(80.4%)。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前HVS分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过度灌注组以HVS 3级为主(10例),非过度灌注组以HVS 0级(42例)为主。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VS 2~3级是CEA术后脑过度灌注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12.222,95%CI:3.198~46.715,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HVS分级2级是预测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的最佳临界值(曲线下面积为0.767,95%CI:0.630~0.910,P<0.01),使用这一标准预测脑过度灌注的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79.7%,阳性预测值46.4%,阴性预测值92.2%。结论术前T2-FLAIR序列上HVS与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相关,HVS≥2级可能有助于预测CEA术后脑过度灌注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仍需大样本数据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高信号血管征 脑过度灌注 数据相关性
下载PDF
血管周围脂肪对腹主动脉瘤进展作用的影像学评估
14
作者 吴亮霖 李方达 +3 位作者 崔立强 刘志丽 曾嵘 郑月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1092-1097,1107,共7页
腹主动脉瘤(AAA)是以腹主动脉的渐进性扩张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若诊断不及时,一旦破裂可产生严重后果。近年来,血管周围脂肪(PVAT)对AAA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超声、计算机断层扫... 腹主动脉瘤(AAA)是以腹主动脉的渐进性扩张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若诊断不及时,一旦破裂可产生严重后果。近年来,血管周围脂肪(PVAT)对AAA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是评估AAA进展的主要影像学手段,通过测量瘤体最大直径,对动脉瘤破裂的潜在风险进行预测,但仍存在其他特殊情况。采用影像学方法对PVAT进行可视化评估,有助于早期识别AAA的进展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可作为AAA进展的预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脂肪 腹主动脉瘤 影像学
下载PDF
血液透析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及术后闭塞的治疗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吴巍巍 刘昌伟 +3 位作者 刘暴 叶炜 陈宇 姜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评估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建立透析通路的通畅率,总结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上臂人工血管襻式造瘘术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7... 目的评估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建立透析通路的通畅率,总结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行上臂人工血管襻式造瘘术的3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7±17.6)个月(8~7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1年初级通畅率为70.0%,累积次级通畅率为90.0%;2年初级通畅率为56.7%,累积次级通畅率为80.0%。术后并发症包括人工血管初期闭塞13例(43.3%),静脉端吻合口狭窄1例(3.3%),人工血管感染2例(6.7%),肢体肿胀10例(33.3%)。共行修复手术24例次,包括单纯取栓术12例次,取栓加人工血管补片静脉端吻合口成型4例次,同时行动静脉端吻合口成型2例次,吻合口球囊扩张2例次,取栓失败后再次于对侧肢体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1例次,人工血管取出3例次。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是自身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期患者重要的透析备选途经,针对不同病因治疗人工血管闭塞可延长人工血管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越 聂皓 +4 位作者 任华亮 李方达 田翠 李汇华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ptl2、脂联素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Angptl2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13.55±9.17)μg/L比(9.04±4.79)μg/L,P=0.010]。糖尿病人群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18.67±9.84)μg/L较对照组(13.01±3.47)μg/L升高(P=0.021)。在重症下肢缺血组Angptl2水平较间歇性跛行组更高[(17.01±10.20)μg/L比(10.53±6.97)μg/L,P=0.003]。Angptl2>13.67μg/L诊断效果最好,敏感性为60.34%,特异性为81.25%。在病例组中,血浆Angptl2水平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244,P=0.035)。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升高。当疾病进展为重症下肢缺血时,Angptl2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间歇性跛行 重症下肢缺血 诊断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方达 李汇华 +2 位作者 田翠 聂皓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7,共8页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TZ)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炎性机制的影响。方法 8~10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喂养1周适应后随机分为Sham组、BTZ组、AngⅡ组和AngⅡ+... 目的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BTZ)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腹主动脉瘤(AAA)形成的炎性机制的影响。方法 8~10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喂养1周适应后随机分为Sham组、BTZ组、AngⅡ组和AngⅡ+BTZ组4组,每组10只。AngⅡ组采用皮下埋植AngⅡ缓释泵[1000 ng/(min·kg)]复制动物AAA模型,BTZ组和AngⅡ+BTZ组同时给予蛋白酶体抑制剂BTZ腹腔注射50μg/kg每周2次。28 d后取材测量统计腹主动脉最大直径及AAA发生率。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中炎症反应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组织中T淋巴细胞数目,q PCR检测组织中黏附因子(ICAM-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核转录活化因子信号通路(NF-κB)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BTZ组、AngⅡ组和AngⅡ+BTZ组小鼠的腹主动脉最大直径平均值分别为(1.00±0.01)、(0.99±0.01)、(1.50±0.13)和(1.20±0.04)mm(F=8.959,P=0.000),其中,AngⅡ组明显高于Sham组(P=0.000)和AngⅡ+BTZ组(P=0.015)。AngⅡ组、AngⅡ+BTZ组和Sham组的AAA发生率分别为60%、17%和0。HE染色结果显示,AngⅡ组血管壁厚度及炎症细胞浸润数目较Sham组和AngⅡ+BTZ组明显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ngⅡ组CD3+T淋巴细胞浸润数为107.9±15.9,明显高于Sham组的0(P=0.000)和AngⅡ+BTZ组的0.8±0.5(P=0.000)。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造模1周后,AngⅡ组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比例为(13.50±0.69)%,明显高于AngⅡ+BTZ组的(10.40±0.78)%(t=3.009,P=0.040);造模4周后,AngⅡ组的CD3+T淋巴细胞比例为(22.70±0.93)%,明显高于AngⅡ+BTZ组的(15.10±0.97)%(t=5.654,P=0.005)。q PCR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BTZ组、AngⅡ组和AngⅡ+BTZ组ICAM-1的mRNA表达水平相比于Sham组升高比例分别为1.00±0.15、0.34±0.03、1.93±0.54和0.83±0.08(F=6.797,P=0.001),其中,AngⅡ组明显高于Sham组(P=0.011)和AngⅡ+BTZ组(P=0.009)。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ngⅡ组NF-κB核转录抑制因子磷酸化水平较Sham组和AngⅡ+BTZ组明显减少,并伴随p65磷酸化水平增加。结论 BTZ可能是通过抑制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激活,下调ICAM-1表达,并进一步抑制CD3+T淋巴细胞聚集,减轻组织炎症反应,从而抑制AAA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蛋白酶体 硼替佐米 炎症 核转录活化因子信号通路
下载PDF
烟雾染毒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中p-c-jun与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天佳 刘昌伟 +4 位作者 黄泽彬 倪冷 来志超 吴立飞 刘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对血管壁组织中的两种主要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溶剂萃取香烟烟雾,制备烟雾萃取剂。用此烟雾萃取剂依据不同浓度对以上两种细胞进行染毒处理,CCK-8试剂盒...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对血管壁组织中的两种主要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溶剂萃取香烟烟雾,制备烟雾萃取剂。用此烟雾萃取剂依据不同浓度对以上两种细胞进行染毒处理,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c-ju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变化,转染过表达c-jun质粒检测cyclinD1的变化。结果 CCK-8检测显示在烟雾染毒浓度(0.625%~10%)范围内,平滑肌细胞增殖活力增加,内皮细胞在染毒处理后随浓度增加其活力降低。染毒处理48 h后,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染毒处理组的c-jun表达与PBS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滑肌细胞染毒组的p-c-jun比PBS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内皮细胞染毒组的p-c-jun降低(P<0.05)。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在平滑肌细胞染毒处理后明显增加(P<0.05),内皮细胞染毒后则显著降低(P<0.05),并且过表达c-jun后cyclinD1的表达水平也相应增高。结论烟雾染毒具有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力和降低内皮细胞活力的作用,其与c-jun磷酸化和cyclinD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JUN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我国急性下肢缺血外科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卢勇 郑月宏 刘昌伟 《临床外科杂志》 2011年第5期302-307,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下肢缺血(ALI)外科治疗现状和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以改善预后。方法通过荟萃分析方法,分析近10年国内发表的急性下肢缺血文献的文献资料,了解其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47个中心共32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68.... 目的分析我国急性下肢缺血(ALI)外科治疗现状和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以改善预后。方法通过荟萃分析方法,分析近10年国内发表的急性下肢缺血文献的文献资料,了解其发病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47个中心共32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68.4%患者病因为房颤,10.7%患者合并高血压。股动脉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45.2%患者股动脉受累。开放手术是ALI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89.4%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其中95.6%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救肢率为81.7%±12.7%。以CDT为代表的介入手术治疗在国内逐渐开展,93.4%为2005年以后文献报道,救肢率为98.1%±3.7%。总体水平的平均救肢率,并发症率,截肢率及30d死亡率分别为:82.9%±10.9%,17.8%±16.4%,11.7%±9.8%和5.4%±4.4%。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分别占所有并发症的35.4%和17.5%。心脏意外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占所有死亡患者的32.7%,发生心脏意外者65.4%死亡。结论房颤是导致急性动脉栓塞的首要病因。动脉取栓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的主要传统方法,而导管溶栓技术已有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以取代部分外科手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围手术期的有效抗凝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动脉取栓 导管溶栓 中国
原文传递
胸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方式与外科治疗选择 被引量:7
20
作者 来志超 孙晓宁 +1 位作者 古丽丹娜·沙艳 郑月宏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233-236,共4页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发病率很低,仅占所有主动脉瘤的3%~10%[1,2]。尽管第一例成功的TAAA修复手术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首次报道,但由于该类患者并不常见,我们对TAAA管理的大部分... 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作为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发病率很低,仅占所有主动脉瘤的3%~10%[1,2]。尽管第一例成功的TAAA修复手术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首次报道,但由于该类患者并不常见,我们对TAAA管理的大部分认识仍主要来自少数中大型单中心的研究,循证医学资料严重不足。如果不及时治疗,TAAA患者预后通常较差,2年死亡率为76%,5年死亡率高达95%[3]。TAAA的病因与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相似,包括马方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和Loeys-Dietz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动脉强度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主动脉瘤 外科治疗 EHLERS-DANLOS综合征 手术方式 AORTIC 遗传性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马方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