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汪小娣 褚敏君 +2 位作者 孔婷 张心雨 康金锁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814-1820,1875,共8页
目的评估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的诊断价值,并探讨MHR对不同分型AAD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分析MHR在患者不同入... 目的评估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的诊断价值,并探讨MHR对不同分型AAD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及分析MHR在患者不同入院时间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22年至2023年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AAD患者171例,查体健康人群12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HR对AAD的诊断价值。进一步将AAD患者分别按照分型及入院时间不同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应用ROC曲线评估MHR对不同分型AAD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MHR在AAD患者中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01),Stanford A型AAD患者中的MHR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AAD(P<0.001),MHR在不同的入院时间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回归分析表明MHR是AA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HR诊断AAD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95%CI 0.82~0.91,P<0.0001),最佳临界值为0.495,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76.02%和89.92%;MHR诊断Stanford A型AAD患者的AUC为0.91(95%CI 0.87~0.95,P<0.0001),临界值为0.505,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1.2%和为91.5%。结论MHR对AAD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对于Stanford A型AAD患者的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急性主动脉夹层 分型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高敏肌钙蛋白Ⅰ对疑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龚泽彬 梁岩 +6 位作者 蔺亚辉 高东方 杨晴 冯广迅 张涛 朱俊 周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1-754,共4页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对急诊就诊的疑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一大型、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怀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66例,... 目的 探讨高敏肌钙蛋白I(hs-cTnI)对急诊就诊的疑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一大型、前瞻性的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的怀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66例,在就诊时进行基线hs-cTnI检测,同时按常规诊疗流程进行诊治,收集相关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s-TnI浓度预测患者30 d内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的能力,并进行亚型分析。结果 966例患者中,从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5.0(2.5,13.0)h, 30 d发生主要终点事件284例,其中首次就诊心肌梗死283例(99.6%),再发心肌梗死1例(0.4%),心血管死亡5例(1.8%),计划外血运重建1例(0.4%)。当hs-cTnI在最低检测限2 ng/L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70 ng/L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2%;316 ng/L时,不良事件发生率可达100%。经计算该模型可对92.3%的患者进行正确分类。结论 hs-cTn序列对于中国人群短期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肌钙蛋白I 预后 预测 LOGISTIC模型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80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基础病因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程军 胡欢 +4 位作者 张海华 高国峰 王浩 王飞燕 周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主要基础病因及病原菌分布的特点。方法: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802例IE患者的基础病因和致病病原体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IE患者的平均年龄、血培养和赘生物培...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的主要基础病因及病原菌分布的特点。方法:针对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治疗的802例IE患者的基础病因和致病病原体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IE患者的平均年龄、血培养和赘生物培养的阳性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近8年IE患者平均年龄由2011年的40.3岁增至2018年的46.8岁,总平均年龄为42.8岁,男女患者比为3.18:1。其中,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基础上发生的IE共410例(51.12%);在先天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的IE共208例(25.94%);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基础上发生的IE共101例(12.59%);在心脏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术后发生的IE共70例(8.73%)。802例IE患者共送检了535例血培养,阳性156例(29.16%);共送检576份瓣膜赘生物培养,102例(17.71%)培养阳性。156例IE患者血培养的主要分离菌为链球菌,共98例(62.82%);其次为葡萄球菌38例(24.36%)和肠球菌10例(6.41%)。IE患者瓣膜赘生物培养的主要分离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分别有34例(33.33%)和33例(32.35%)。血培养中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3.1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近8年IE患者的平均年龄增高。IE的基础心脏疾病中,风湿性心脏病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相对增加,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已成为IE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疾病。其主要病原菌仍以草绿色链球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流行病学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基因检测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杨航 罗明尧 +3 位作者 殷昆仑 陈前龙 常谦 周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4-306,共3页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以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夹层为特征,可发生于马凡综合征、Loeys-Dietz综合征、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夹层等多种疾病,其共同特点是主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高,必须通过手术置换损伤部位动脉而... 遗传性主动脉疾病以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夹层为特征,可发生于马凡综合征、Loeys-Dietz综合征、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夹层等多种疾病,其共同特点是主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高,必须通过手术置换损伤部位动脉而避免发生致命性动脉瘤破裂。这些疾病有着不同程度的临床表型重合,仅靠临床症状往往难以区分确诊。这种情况下,基因检测在患者症状完全表现之前即可明确诊断,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针对遗传性主动脉疾病基因检测,主要采用基因组合测序的方法,其检测结果对于患者的早期、明确诊断和家属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主动脉疾病 基因
下载PDF
瓣膜成形环临床前动物实验病理评价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段雪晶 王红月 +6 位作者 唐跃 杨伯清 唐颖 王清峙 罗富良 陆洋 徐红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通过两种国产成形环动物实验的病理学分析,探索建立规范的成形环临床前体内实验的病理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将两种国产瓣膜成形环及其对照产品分别植入17只(实验组)和5只(对照组)成年小尾寒羊的二尖瓣位或三尖瓣位,术... 目的通过两种国产成形环动物实验的病理学分析,探索建立规范的成形环临床前体内实验的病理评价方法。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将两种国产瓣膜成形环及其对照产品分别植入17只(实验组)和5只(对照组)成年小尾寒羊的二尖瓣位或三尖瓣位,术后20周处死羊,通过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手术相关损伤、成形环的完整性、炎性反应、内皮化和纤维鞘形成、纤维组织过度生长、血栓形成等情况,对于心、肝、脾、肺、肾、脑等脏器梗死和感染等情况进行评估,对实验终点前死亡的羊进行死因分析,判断死亡与成形环的关系,从而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所有羊的成形环植入位置准确,成形环完整,未见折断或裂开,未见瓣叶及冠脉等手术损伤。除4只羊(实验组3只、对照组1只)分别于术后2、11、12和13周死亡外,术后满20周的羊,成形环表面纤维鞘均较完整,未见血栓及纤维组织过度生长。成形环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实验组1例炎性反应较重,可见中性粒细胞。实验组成形环表面内皮化率[(92.0±8.1)%]与对照组内皮化率[(97.0±2.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6例可见小灶心肌坏死,1例小灶肾梗死,1例自发性肉芽肿性肝炎。未达实验终点的4只羊均死于肺部感染,其中3只羊(实验组2只,对照组1只)纤维鞘不完整,内皮化率5%~60%,1只(实验组)血栓形成,1只小灶心肌坏死。结论针对瓣膜成形环的规范的病理评价应在不同的形态学水平对产品完整性、局部组织相容性和远端器官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观察,并注意鉴别手术操作、术后感染及植人材料不良反应与术后并发症或动物死亡的关系,客观、准确地评价植入材料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成形术 成形环 临床前实验 良好实验室规范
原文传递
心脏黏液瘤多模态成像特点及诊断模式 被引量:1
6
作者 林静茹 孙洋 +9 位作者 李晓宁 陶瑾 王海苹 刘梦怡 王建德 权欣 李晓妮 朱振辉 王浩 吴伟春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2-481,共10页
目的探究心脏黏液瘤(CM)多模态成像特点及其多模态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在阜外医院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初诊为CM的178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CM组和非CM组,根据超声心动图特点将CM组划... 目的探究心脏黏液瘤(CM)多模态成像特点及其多模态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在阜外医院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初诊为CM的178例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CM组和非CM组,根据超声心动图特点将CM组划分为典型CM组和非典型CM组。分析归纳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和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特点,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178例初诊为CM的患者中有16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和病理检查(89.9%),病理证实CM患者150例,10例为非CM患者:低度恶性纤维黏液肉瘤1例,未分化多形性肉瘤1例,血管肉瘤1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2例,血栓3例。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MSCT、CMR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3.8%、96.3%、100%。典型CM组合并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的比例低于非典型CM组(25.4%vs 53.1%;2.5%vs 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78、9.027,P均=0.003);典型CM组左心房前后径、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显著大于非典型CM组[(39.21±6.34)mm vs(35.92±5.72)mm;(1.59±1.67)m/s vs(0.90±0.25)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7、2.040,P=0.020、0.043);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成像显示,非典型CM组平均长径显著小于典型CM组[(34.81±17.43)mm vs(45.99±16.73)mm],瘤蒂或基底宽度显著大于典型CM组[(13.02±7.28)mm vs(9.97±4.7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24、-2.506,P=0.001、0.014),非典型CM的分布、附着部位、形态、活动度、瘤蒂存在情况以及房室瓣口梗阻情况与典型CM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SCT成像显示CM以低密度为主,中等混杂密度比例和存在强化的比例高于典型C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MR成像显示非典型CM T1、T2加权像信号强度与典型CM类似(P均>0.05)。非CM占位平均长径小于典型CM,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短径与典型CM类似,瘤蒂或基底的宽度显著大于典型CM[(13.35±6.80)mm vs(9.97±4.7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26,P=0.046);非CM占位分布情况、附着情况、形态、瘤蒂存在情况及活动度与典型C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以上分析,非CM占位超声心动图特点更接近非典型CM。非CM占位的MSCT以混杂密度为主,与典型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存在强化(P>0.05)。非CM占位T1加权像以等信号和高信号为主,T2加权像以高信号为主,1/2患者存在早期灌注、延迟强化,与典型CM的CMR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基于CM多模态成像特点,心脏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应综合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可疑CM的典型性,对考虑为非典型CM的心脏占位进一步行心脏CT和CMR检查评估占位良恶性及组织类型,有效提高CM诊断效能,降低误诊率,有助于做好术前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超声心动图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心脏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成像
原文传递
高敏肌钙蛋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志富 谭明 +2 位作者 陈文 颜红兵 周洲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65-669,共5页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临床已广泛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高灵敏度的第三代高敏肌钙蛋白(hs-cTn)检测法已应用于临床,极大缩短了AMI早诊的时间,依据hs-cTn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也历经多次更新。hs-cTn的释放还受...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临床已广泛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高灵敏度的第三代高敏肌钙蛋白(hs-cTn)检测法已应用于临床,极大缩短了AMI早诊的时间,依据hs-cTn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也历经多次更新。hs-cTn的释放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非心脏手术、剧烈运动和肿瘤药物等,同时hs-cTn的检测方法还存在局限性,这些因素会影响hs-cTn对AMI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 生物学标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