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化学药物晶型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世颖 周健 +2 位作者 张丽 吕扬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化学药物的晶型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简要介绍药物的多晶型现象、晶型成因及研究意义,分析国际药物研发历程以及我国晶型药物发展特点,并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知识产权、研发监管等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的晶型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文简要介绍药物的多晶型现象、晶型成因及研究意义,分析国际药物研发历程以及我国晶型药物发展特点,并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知识产权、研发监管等四个方面综述了我国化学药物晶型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为正确定位我国晶型药物研究水平以及明确晶型药物研发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药物 晶型 知识产权 监管
下载PDF
二氢吡啶类抗高血压药物的晶型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袁天翊 陈迪 +3 位作者 张丽 吕扬 方莲花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8,共6页
二氢吡啶类(地平类)钙通道阻滞药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近年来,随着地平类药物仿制药的大量出现,人们发现其药效与原研药物相比差距较大,其中原因与口服制剂晶型的差异关系密切。该文对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部分地平类药物多晶型现... 二氢吡啶类(地平类)钙通道阻滞药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近年来,随着地平类药物仿制药的大量出现,人们发现其药效与原研药物相比差距较大,其中原因与口服制剂晶型的差异关系密切。该文对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部分地平类药物多晶型现象进行综述,介绍地平类晶型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分析同种药物不同晶型间的差异,为地平类药物的仿制药乃至新晶型地平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吡啶类药物 钙通道阻滞药 晶型药物 抗高血压药物
下载PDF
基于疾病与活性化合物靶点网络构建的异鼠李素抗缺血性神经损伤作用评价与验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雯 张森 +2 位作者 刘珊 宋俊科 杜冠华 《生物信息学》 2023年第1期20-28,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异鼠李素对缺血性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采用ChEMBL、SwissTargetPrediction、DrugBank、STITCH及BindingDB数据库检索异鼠李素药理学靶点,应用DisGeNET、GenCLiP及CTD数据库检索缺血性神经损伤的疾病靶点,...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异鼠李素对缺血性神经损伤的治疗作用。采用ChEMBL、SwissTargetPrediction、DrugBank、STITCH及BindingDB数据库检索异鼠李素药理学靶点,应用DisGeNET、GenCLiP及CTD数据库检索缺血性神经损伤的疾病靶点,取交集作为异鼠李素对缺血性神经损伤的治疗靶点,并进行表型分析。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Network analyser进行拓扑分析,同时应用MODE构建功能模块,并基于ClueGo对功能模块进行分析。之后应用DAVID数据库对治疗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利用Discovery Studio评价异鼠李素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最后建立OGD/R损伤PC12细胞模型,采用MTT和LDH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对AKT1、IL6和MMP2的表达进行检测。异鼠李素通过50个缺血性神经损伤相关靶点,调控细胞凋亡、转录、蛋白质磷酸化、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多条途径发挥抗缺血性神经损伤的作用。初步阐释异鼠李素治疗缺血性神经损伤的作用,涉及多靶点、多通路,为进一步探究其药理学活性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神经损伤 异鼠李素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岳义松 张雯 +2 位作者 谢逸菲 秦雪梅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06,共6页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HUA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HUA病理机制和药物治疗作用的基础。该文综述了目前药物研究中常用的HUA实验动物模型,介绍了模型的造模原理、制备方法、...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HUA实验动物模型是研究HUA病理机制和药物治疗作用的基础。该文综述了目前药物研究中常用的HUA实验动物模型,介绍了模型的造模原理、制备方法、物种选择和相关检测技术等,为应用该类模型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尿酸 动物模型 氧嗪酸钾 嘌呤 痛风
下载PDF
沙利度胺多晶型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夙博 陈芊茜 +2 位作者 方莲花 吕扬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3种晶型在SD大鼠胃肠道吸收过程,评价其优势药物晶型,探讨药物晶型状态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沙利度胺固体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沙利度胺浓度,计算其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并在不同晶...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3种晶型在SD大鼠胃肠道吸收过程,评价其优势药物晶型,探讨药物晶型状态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不同晶型沙利度胺固体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沙利度胺浓度,计算其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并在不同晶型之间进行对比。结果大鼠经口给予沙利度胺晶型α、晶型β和晶型γ后,血液中Cmax分别为6.79、4.28和5.55 mg.L-1,晶型α的测定值最大;Tmax分别为8.33、8.00和7.33 h;达峰时间相差约1 h;AUC0→t分别为40.73、30.34和38.74 mg.h.L-1,最大差距约25%;T12分别为2.29、1.95和1.93 h。结论大鼠口服不同晶型沙利度胺后血药浓度存在差异,其中晶型α峰浓度最高,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利度胺 药物多晶型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大鼠
下载PDF
新型Rho激酶抑制剂DL0805-1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武玉洁 王夙博 +5 位作者 袁天翊 李人则 焦晓臻 谢平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具有Rho激酶抑制作用的吲唑类化合物DL0805-1在大鼠血浆中血药浓度的方法,并用该法研究DL0805-1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检测系统为Agilent 1200-DAD;色谱...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具有Rho激酶抑制作用的吲唑类化合物DL0805-1在大鼠血浆中血药浓度的方法,并用该法研究DL0805-1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检测系统为Agilent 1200-DAD;色谱柱:Agilent TC-C18(4.6 mm×250mm,5μm);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5℃;流速:1 ml·min-1;流动相:乙腈与0.05%H3PO4梯度洗脱;尾静脉给予大鼠DL0805-1,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血浆中DL0805-1的浓度并计算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尾静脉给予DL0805-1后,在血浆中检测到原型及其代谢产物。其中,DL0805-1的半衰期为(2.34±1.42)h,达峰浓度为(3.51±0.44)mg·L-1,代谢产物半衰期为(1.27±0.45)h,达峰浓度为(3.55±0.22)mg·L-1。结论 DL0805-1在体内可能代谢成其它物质发挥生物学作用。该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可用于大鼠血浆中DL0805-1的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0805-1 吲唑类化合物 RHO激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药浓度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新结构Rho激酶抑制剂对离体胸主动脉血管环舒张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袁天翊 王夙博 +5 位作者 张惠芳 陈俞材 焦晓臻 谢平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04-1410,共7页
目的评价2个全新结构小分子Rho激酶抑制剂J35242和J35243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模型,分别用高浓度KCl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预刺激,评价化合物的舒张血管活... 目的评价2个全新结构小分子Rho激酶抑制剂J35242和J35243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环模型,分别用高浓度KCl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预刺激,评价化合物的舒张血管活性;通过各种工具药干预,观察化合物舒张血管作用的内皮相关机制、钾通道相关机制和钙离子相关机制。结果 J35242和J35243可以剂量依赖性舒张高浓度KCl和NE预收缩的血管环,并呈现一定的内皮依赖性;L-NAME和亚甲蓝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舒张作用;化合物还明显抑制由细胞内钙释放和外钙内流引起的血管收缩,说明其可能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发挥舒张血管作用;另外两个化合物可能不是通过开放钾离子通道发挥舒张血管作用。结论 J35242和J35243在体外具有一定的舒张血管作用,并且J35242的作用要强于J35243,其机制可能依赖于血管内皮功能,另外可能与抑制平滑肌细胞钙离子通道,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激酶抑制剂 离体血管环 血管舒张 血管内皮细胞 钾离子通道 钙离子通道
下载PDF
动物类有毒中药“毒”的历史认识及现代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王诺琦 张莉 +1 位作者 杨秀颖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25-1430,共6页
动物类中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医药学者已经认识到动物类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同时也是其有效成分,并采取配伍、炮制、制剂等方法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现代研究发现,各种动物毒素是引起动物类有毒中药毒性的物质基础。... 动物类中药是我国传统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中医药学者已经认识到动物类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同时也是其有效成分,并采取配伍、炮制、制剂等方法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现代研究发现,各种动物毒素是引起动物类有毒中药毒性的物质基础。动物毒素包括结构和功能丰富多样的蛋白质和多肽等活性物质,不同的动物毒素生物效应也不同。该文通过系统查阅土鳖虫、水蛭、全蝎、金钱白花蛇、斑蝥、蜈蚣、蕲蛇和蟾酥等8种动物类有毒中药的历史记载和现代毒性研究报道,从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成分、分子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和对策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科学认识动物类有毒中药、促进临床合理应用动物类有毒中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动物类 毒性物质 动物毒素 毒性防控
下载PDF
肿瘤免疫和代谢药物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刘金宜 任利文 +5 位作者 李莎 唐琴 李婉 郑湘锦 王金华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18-1727,共10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其中,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代谢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起着重要作用。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或使免疫正常化从而起到杀伤或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肿瘤免疫疗法已在...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其中,肿瘤免疫微环境和肿瘤代谢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起着重要作用。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或使免疫正常化从而起到杀伤或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肿瘤免疫疗法已在多种实体瘤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针对肿瘤的免疫治疗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展。Warburg效应表明肿瘤细胞主要通过有氧糖酵解获取能量,肿瘤中能量代谢发生异常,肿瘤微环境会诱发肿瘤细胞代谢发生重编程。因此,靶向肿瘤代谢对肿瘤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肿瘤免疫和肿瘤代谢的主要药物靶点及其相关药物研发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肿瘤免疫 肿瘤代谢 药物靶点
原文传递
RIPK3介导坏死样凋亡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阴苏月 王守宝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1-645,共5页
及时恢复冠脉血流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关键,但再灌注后缺血心肌仍会出现大量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3,RIPK3)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及时恢复冠脉血流是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关键,但再灌注后缺血心肌仍会出现大量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3,RIPK3)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IPK3可以分别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RIPK1/RIPK3/MLKL)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II)介导坏死样凋亡参与MIRI进程。该文从内质网应激、钙超载、线粒体功能障碍、心肌微血管功能障碍和炎症等对RIPK3介导坏死样凋亡在MIRI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RIPK3作为抗MIRI新靶点的可能性,为提高缺血性心脏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坏死样凋亡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疾病 细胞死亡 炎症
下载PDF
低氧诱导小鼠肺动脉高压药物评价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天翊 陈迪 +2 位作者 孙姝婵 方莲花 杜冠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7-863,共7页
目的探索不同条件建立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成模效果,确定最适合进行药物评价的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造模条件。方法将C57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氧组、低氧+SU5416组、低氧+西地那非组、低氧+SU5416+西地那非组,... 目的探索不同条件建立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成模效果,确定最适合进行药物评价的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造模条件。方法将C57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低氧组、低氧+SU5416组、低氧+西地那非组、低氧+SU5416+西地那非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饲养于氧气(O 2)含量为10%的低氧环境。监测小鼠体质量变化,并以2,3,4周为实验终点,检测各组小鼠心电图,右心导管插管检测右心室收缩压,左颈动脉插管检测体循环压力;称量并计算小鼠各脏器指数,分析右心室重塑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含量;肺组织病理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肺血管重塑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小鼠体质量增长缓慢,但体循环压力无明显变化;低氧组小鼠右心室收缩压在低氧2周时增高最明显,且心脏指数显著增加;低氧组及低氧+SU5416组3周时脾指数均明显降低;低氧组及低氧+SU5416组2周、3周、4周肺指数均明显升高;各组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低氧+SU5416组第4周时右心室发生重构现象,右心指数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57小鼠单纯使用低氧造模2周,各指标即可发生显著变化,适合快速成模及药效初步评价;低氧联合SU5416注射4周,小鼠呈现较稳定的肺动脉高压病理特征及右心室重构,该模型适于长期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肺动脉高压 动物模型 SU5416 右心室重构
下载PDF
特异性抗肝癌单味中草药提取物的高通量筛选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秀颖 张莉 +3 位作者 杨海光 李莉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利用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评价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期获得具有特异性抗肝癌作用的中草药提取物。方法将242种常用单味中草药分别应用石油醚、乙醇或水进行提取,共获得554个中草药提取物。采用MTT来评价... 目的利用高通量筛选分析技术评价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作用,以期获得具有特异性抗肝癌作用的中草药提取物。方法将242种常用单味中草药分别应用石油醚、乙醇或水进行提取,共获得554个中草药提取物。采用MTT来评价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存活的作用。结果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及成纤维细胞NIH3T3生长抑制作用>50%的样品分别占总样品数的7.4%和14.8%,对2种细胞抑制率同时>50%的样品占总数的4.4%,对Bel7402抑制率为对NIH3T3抑制率2倍以上且对Bel7402抑制率>50%的样品占总样品数的1.6%。复筛结果显示,防己乙醇提取物(DF173)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特异性较好,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DF173对Bel7402细胞毒作用IC50为8.27 mg·L-1,对NIH3T3的细胞毒作用IC50为19.48 mg·L-1。结论肿瘤细胞联合正常成纤维细胞筛选评价中草药提取物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有利于发现高效、低毒抗肿瘤中草药提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筛选分析 中草药提取物 抗肝癌药(中药) Bel7402细胞 NIH3T3细胞 防己
下载PDF
《中国大剂量甲氨蝶呤循证用药指南》解读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再伟 刘爽 +8 位作者 赵荣生 翟所迪 张相林 李幼平 杜冠华 石远凯 缪丽燕 张伶俐 景红梅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32-2039,共8页
《中国大剂量甲氨蝶呤循证用药指南》于2022年2月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上,该指南严格遵从临床实践指南的最新定义与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的方法学规范,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工具进行证据质... 《中国大剂量甲氨蝶呤循证用药指南》于2022年2月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上,该指南严格遵从临床实践指南的最新定义与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制订的方法学规范,采用推荐分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工具进行证据质量评价与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最终形成涵盖大剂量甲氨蝶呤临床用药全流程的28条推荐意见,涉及用药前评估(肝肾功能、胸腔积液与腹水、合并用药、基因检测)、预处理与常规给药方案(水化碱化预处理、尿液碱化、常规给药方案)、治疗药物监测(必要性、方法、时机、目标浓度)、亚叶酸钙解救(解救时机、解救方案、解救剂量优化)、不良事件管理(肝肾功能监测、支持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等。本文旨在对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中文版本的总结和解读,以促进指南更好地在我国进行推广实施,为大剂量甲氨蝶呤全程个体化给药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和使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实践指南 大剂量甲氨蝶呤 循证用药 治疗药物监测 个体化给药
下载PDF
基于血管舒缩相关GPCR靶点的小续命汤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卢文丹 李莉 +4 位作者 申艳佳 周睿 杨冉 庞晓丛 杜冠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698-4708,共11页
该研究采用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等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中药经典复方小续命汤"成分-血管舒缩G蛋白偶联受体(GPCR)靶点"网络,研究复方小续命汤调控血管舒缩功能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 该研究采用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等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中药经典复方小续命汤"成分-血管舒缩G蛋白偶联受体(GPCR)靶点"网络,研究复方小续命汤调控血管舒缩功能的有效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药学数据中心"提供的"中国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库"、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收集复方小续命汤12味中草药所含的化学成分,经过类药性和代谢性质等的预测与筛选后,建立分子库。利用RCSB Protein Data Bank数据库和Discovery Studio 4.1内置建模工具获得与血管舒缩相关的5类GPCR:5-羟色胺1A及1B受体(5-HT1AR,5-HT1BR)、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尾加压素Ⅱ受体(hUTR)和内皮素受体B(ETB)及相关活性位点。将分子库与靶点进行Libdock分子对接,取每个靶点评分最高的50个化合物进行统计。收集到的数据通过Cytoscape 3.4.0进行化学成分和靶点的网络建模和分析。结果表明,复方小续命汤大多数化学成分作用于不同的血管舒缩相关GPCR靶点,少数有效成分可同时作用于多个GPCR靶点,并形成协同效应达到舒张血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小续命汤 G蛋白偶联受体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偏向β-抑制蛋白的GPCR信号传导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殷琳 陈熙 +1 位作者 杨秀颖 杜冠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6-72,共7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超家族。随着对GPCR脱敏调节器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研究的深入,发现GPCRs激活后不仅能通过G蛋白依赖途径进行信号的传导,也能通过非G蛋白依赖途径,...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超家族。随着对GPCR脱敏调节器β-抑制蛋白(β-arrestin)研究的深入,发现GPCRs激活后不仅能通过G蛋白依赖途径进行信号的传导,也能通过非G蛋白依赖途径,即β-抑制蛋白通路来调节受体内吞和脱敏,甚至启动一波新的信号传导,由此提出"偏向性传导"的概念,即配体激活受体后能够选择性激活相应的信号通路,使信号沿着特定"偏好"的下游通路继续向下传导,并将与受体结合后能引起偏向性激活的配体称为"偏向性配体"。一般认为,偏向性的产生是因为配体与受体结合方式存在差别,包括受体构象的差异、下游信号蛋白结合位点的差异以及信号蛋白自身构象的差异等。本文就偏向β-抑制蛋白的GPCR信号传导机制以及偏向β-抑制蛋白通路的配体类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β-抑制蛋白 偏向性机制 偏向性计算方法 偏向性配体药物
原文传递
缺血性脑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制备及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雯 杜立达 +1 位作者 宋俊科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方法结合本实验室长期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实际经验,综合文献资料,比较和评价常用动物模型特点。结果规范制备方法,探讨制备脑缺血实验动物模型的共性标准。结论为脑缺血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及其防... 目的评价缺血性脑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方法结合本实验室长期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实际经验,综合文献资料,比较和评价常用动物模型特点。结果规范制备方法,探讨制备脑缺血实验动物模型的共性标准。结论为脑缺血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及其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可靠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损伤 动物模型 缺血/再灌注 制备方法 模型特点 评价标准
下载PDF
芪蛭通络胶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网络药理学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珊 张雯 +5 位作者 宋俊科 杨海光 姚静 李昆 王淑美 杜冠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5-162,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芪蛭通络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获取芪蛭通络胶囊中的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并获得脑缺血再灌注病理过程相关的靶点,构建“中药-化合...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芪蛭通络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获取芪蛭通络胶囊中的化学成分和潜在靶点并获得脑缺血再灌注病理过程相关的靶点,构建“中药-化合物-疾病网络图”,同时对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90 min再灌注模型,观察芪蛭通络胶囊0.8、1.6、3.2 g/kg和阳性药尼莫地平30 mg/kg给药7 d后的治疗作用;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和矿场试验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TTC染色、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尼氏染色检测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损伤和相关指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核因子κB(toll-like receptor 4/myeloiddifferentiationfactor88/nuclear factor kappa-B,TLR4/MyD88/NF-κB)通路和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揭示,芪蛭通络胶囊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常春藤素、异欧前胡素、芒柄花黄素等19种化合物,其中涉及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serine threonine 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炎症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实验研究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芪蛭通络胶囊各组和尼莫地平30 mg/kg组均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减小缺血部位脑梗死体积(P<0.05或P<0.01),有效改善病理损伤,明显调控MyD88、NFκB、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表明芪蛭通络胶囊可能通过TLR4/MyD88/NFκB通路及NLRP3炎症小体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蛭通络胶囊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小体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高通量筛选技术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方莲花 王月华 杜冠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9-295,共7页
药物筛选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和基础环节,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是一种为寻找新药先导物而对大量样品进行药理活性评价分析的技术手段。HTS技术体系综合应用药理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计算机... 药物筛选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手段和基础环节,高通量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是一种为寻找新药先导物而对大量样品进行药理活性评价分析的技术手段。HTS技术体系综合应用药理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细胞生物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管理技术以及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实现了药物筛选的快速、高效、微量化、自动化和规模化。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HTS已成为新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技术方法,在新药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HTS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新药发现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筛选 高通量筛选 药物发现 药物靶点 筛选模型 先导化合物
原文传递
荧光素二乙酸酯荧光微孔板法在细胞活力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熙 杨秀颖 +1 位作者 方莲花 杜冠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0-714,共5页
目的评估荧光素二乙酸酯(FDA)微孔板检测法在细胞活力测定中的应用。方法培养板接种细胞,加入FDA孵育一定时间,多功能微板分析仪测定荧光值。评价FDA孵育时间、浓度及其他影响因素对检测精确度的影响,并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在... 目的评估荧光素二乙酸酯(FDA)微孔板检测法在细胞活力测定中的应用。方法培养板接种细胞,加入FDA孵育一定时间,多功能微板分析仪测定荧光值。评价FDA孵育时间、浓度及其他影响因素对检测精确度的影响,并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在H2O2损伤及细胞数量的检测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荧光值与细胞数的相关系数随之增加,27-30 min时可达到0.99。FDA终浓度在10-30μg/ml时,荧光值与细胞数的相关系数较高。在H2O2损伤模型检测中,与四甲基偶氮唑盐相比,FDA在H2O2高浓度时相关性更强。结论 FDA法检测细胞活力稳定可靠,适用于多种条件下的细胞活力检测及药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二乙酸酯 荧光 微孔板检测 细胞活力 四甲基偶氮唑盐 细胞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