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不良反应的药物警戒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晓琳 张凡 +4 位作者 胡扬 李潇潇 赵彬 陈伟 梅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3-200,共8页
目的:评价长链脂肪乳(LCT)、中/长链脂肪乳(MCT/LCT)、鱼油脂肪乳(FO)及多种油脂肪乳(SMOF)等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IVLEs)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IVLE... 目的:评价长链脂肪乳(LCT)、中/长链脂肪乳(MCT/LCT)、鱼油脂肪乳(FO)及多种油脂肪乳(SMOF)等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IVLEs)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IVLEs相关不良反应(ADRs)数据。分析总结病人临床特征,比较ADRs发生时间及预后。并采用系统器官分类(SOC)及标准MedDRA查询(SMQ)术语对ADRs分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 059例IVLEs相关ADRs报告,其中MCT/LCT 14例(1.32%),LCT 784例(74.03%),FO 38例(3.59%),SMOF 223例(21.06%);ADRs报告病人的平均年龄为49.5岁;62.66%的ADRs发生于IVLEs输注当天;在所有报告中,寒战、发热等全身性及给药部位反应(645,32.94%)是最常见的ADRs,其次是胃肠系统(236,12.05%)和呼吸系统症状(207,10.57%);排在前三位ADRs的SMQ分类分别为药物反应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和全身性症状(12.06%)、非特异性胃肠症状(11.21%)和速发过敏反应(8.39%)。结论:FAERS数据库中IVLEs相关ADRs以首用即发型为主,多为轻度的全身性及给药部位反应、胃肠系统和呼吸系统症状,但仍应警惕必需脂肪酸缺乏、心脏骤停、肾衰竭、低血糖、组织细胞增多症等说明书中未提及的AD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ERS数据库 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剂 不良反应 药物警戒研究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对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慧慧 黄帅 +2 位作者 王璐璐 韩燕星 蒋建东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6年第4期340-345,共6页
人体肠道内寄居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以厌氧菌为主,而且数量巨大,约为人体细胞总和的10倍。正常的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栖息于肠道内部,彼此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共同维持人体肠道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人类机体通过摄食从外界获得的各... 人体肠道内寄居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主要以厌氧菌为主,而且数量巨大,约为人体细胞总和的10倍。正常的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栖息于肠道内部,彼此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共同维持人体肠道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人类机体通过摄食从外界获得的各种营养物质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供给机体各种生命活动,而那些未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结肠后,将主要通过结肠内厌氧菌对其进行发酵,产生各种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 厌氧菌 人类机体 机体营养 结肠肿瘤 营养物质 微生物种类 粪臭素 含硫氨基酸
下载PDF
腺苷衍生物差向异构体YZG-330和YZG-331的中枢抑制作用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婉琪 贾少博 +6 位作者 李栩琳 张雨 周晓伟 岳正刚 朱承根 石建功 张建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5-789,共5页
目的 研究腺苷衍生物差向异构体YZG-330和YZG-331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小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场实验测定小鼠自主活动,以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作为受试物催眠作用的... 目的 研究腺苷衍生物差向异构体YZG-330和YZG-331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小鼠脑内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开场实验测定小鼠自主活动,以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作为受试物催眠作用的评价指标;应用OPA柱前衍生化后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小鼠下丘脑及大脑皮层内GABA和Glu含量。结果 差向异构体YZG-330(0.125、0.5、2 mg·kg^(-1))和YZG-331(1.25、5、20 mg·kg^(-1))对小鼠自主活动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均能明显延长小鼠的睡眠持续时间,并缩短小鼠的入睡潜伏期;YZG-330对小鼠下丘脑和皮层中GABA和Glu水平无明显影响;YZG-331使小鼠下丘脑和皮层中GABA含量明显升高,对Glu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YZG-330和YZG-331均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YZG-330表现出的中枢抑制作用强于YZG-331十倍左右,但二者发挥中枢抑制作用的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抑制 自主活动 差向异构体 翻正反射消失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水飞蓟宾的肝保护机制及促吸收技术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闫鹏举 苏瑾 王璐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第6期630-634,共5页
水飞蓟素(silymarin)是从菊科植物乳蓟干燥的果实中提取的多组分混合物,是一类二氢黄酮醇与苯丙素衍生物缩合而成的黄酮木脂素类化合物[1-2]。水飞蓟宾占水飞蓟素的60%~70%,是水飞蓟素的标志物[3-4]。水飞蓟宾具有降血脂、保护心肌、抗... 水飞蓟素(silymarin)是从菊科植物乳蓟干燥的果实中提取的多组分混合物,是一类二氢黄酮醇与苯丙素衍生物缩合而成的黄酮木脂素类化合物[1-2]。水飞蓟宾占水飞蓟素的60%~70%,是水飞蓟素的标志物[3-4]。水飞蓟宾具有降血脂、保护心肌、抗炎、抗过敏、抗肝纤维化、保护脑组织、抗血小板聚集、改善皮肤延缓衰老、抗氧化、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素 水飞蓟素 多组分混合物 水飞蓟宾 肝保护 免疫调节 抗血小板聚集 二氢黄酮醇
下载PDF
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微RN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琳琳 刘睿 张俊霞 《医学综述》 2017年第6期1041-1046,1051,共7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进行性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丧失的认知和行为障碍类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微RNA(miRNA)是长为20~30个碱基的非编码RNA,通过与靶信使RNA特异性结合导致靶信使RNA翻译...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进行性神经元结构和功能丧失的认知和行为障碍类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微RNA(miRNA)是长为20~30个碱基的非编码RNA,通过与靶信使RNA特异性结合导致靶信使RNA翻译抑制或降解,从而调控蛋白的翻译过程。某些miRNA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大脑中表达特异性改变,具有显著组织性和时序性,表明其在这些疾病中起关键作用,因此miRNA可以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微RNA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下载PDF
雷丸多糖S-4002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朱秀媛 杜晓敏 +4 位作者 Jan Christer Janson 薛立明 李宁元 白金叶 程桂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5-246,共2页
雷丸(Polyporus mylittae Cook. et Mass,异名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aet )为多孔菌科植物雷丸菌的干燥菌核,中医主要用于治疗绦虫、钩虫等多种寄生虫症。
关键词 雷丸 多糖 抗炎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姜黄素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杜国华 王宏旭 刘子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87-2390,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PTP诱发小鼠亚急性PD模型,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出小鼠中脑差异蛋白,发现姜黄素的作用靶点,并采用Western印迹进行验证。用脂多糖刺激C6神经胶质瘤细胞研究蛋白的表达。结果在MPT... 目的研究姜黄素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PTP诱发小鼠亚急性PD模型,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鉴定出小鼠中脑差异蛋白,发现姜黄素的作用靶点,并采用Western印迹进行验证。用脂多糖刺激C6神经胶质瘤细胞研究蛋白的表达。结果在MPTP诱发的小鼠PD模型中,蛋白质组学鉴定出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高表达,姜黄素给药可以下调GFAP的表达,Western印迹验证GFAP的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在脂多糖刺激的C6神经胶质瘤细胞中GFAP的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给药后可以降低GFAP的表达。结论星形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PD发病,姜黄素可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产生抗感染作用,进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姜黄素 神经炎症
下载PDF
联苯双酯对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作用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孙华 魏怀玲 刘耕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33-1435,1439,共4页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DDB)对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抗微核实验和抗DNA损伤实验观察DDB的抗突变作用;采用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胀实验初步探讨DDB的抗促癌活性;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苯巴比妥(PB)联合诱发的小鼠肝癌模型,观察...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DDB)对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抗微核实验和抗DNA损伤实验观察DDB的抗突变作用;采用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肿胀实验初步探讨DDB的抗促癌活性;建立二乙基亚硝胺(DEN)/苯巴比妥(PB)联合诱发的小鼠肝癌模型,观察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以及DDB对肝癌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小鼠提前灌服DDB50、100、200mg/kg,由环磷酰胺(CTX)引起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数分别为39.1±6.6、26.9±6.2、20.8±5.9个,与单用CTX(微核数为49.3±8.1个)相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01);在佛波酯(TPA)作用的同时分别加入1、2、4μmol/LDDB,DNA-EB结合物的荧光强度较单加TPA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01);50、100、200mg/kgDDB均能明显抑制致炎剂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部急性炎性反应,抑制率分别为15.9%、31.4%、32.0%;应用DDB能改善肝脏的病理状态;100和200mg/kgDDB预防给药均能降低肝肿瘤的发生率,其中200mg/kgDDB对肝细胞性肝癌和肝细胞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7.1%和22.8%。结论 DDB对化学毒物诱发的肝癌发生有一定抑制活性,同时具有降低肝癌发生率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肝肿瘤 化学预防
下载PDF
以细胞表面受体为靶点的噬菌体抗体库筛选策略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巍 胡卓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4-816,共3页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获得全人抗体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发现和确认的药物靶点中,大部分是细胞表面受体。利用抗体库筛选难以提纯、性质不明或表达量极低的膜受体时,经典的筛选方法很难获得有开发价值的抗体。抗原表位研究、全细胞筛选及...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获得全人抗体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发现和确认的药物靶点中,大部分是细胞表面受体。利用抗体库筛选难以提纯、性质不明或表达量极低的膜受体时,经典的筛选方法很难获得有开发价值的抗体。抗原表位研究、全细胞筛选及自动化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可能。本文中综述了根据不同细胞表面受体特点,采用不同噬菌体抗体库筛选策略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库 细胞表面受体 筛选
原文传递
应用假病毒模型寻找H5NI高致病流感病毒侵入抑制剂
10
作者 曹颖莉 杨森 +2 位作者 李英霞 陈虹 郭颖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49-49,共1页
目的:建立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侵入环节的细胞水平重组病毒药理筛选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筛选流感病毒侵入抑制剂。方法:将表达流感病毒外壳蛋白(hemagglutinin,HA)质粒和HIV-1核心基因共转染至病毒生成细胞,生成由HA包装HIV核心的重... 目的:建立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侵入环节的细胞水平重组病毒药理筛选模型,并应用该模型筛选流感病毒侵入抑制剂。方法:将表达流感病毒外壳蛋白(hemagglutinin,HA)质粒和HIV-1核心基因共转染至病毒生成细胞,生成由HA包装HIV核心的重组病毒颗粒,简称HA/HIV模型,HIV-1核心基因上携带的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感染水平。在筛选过程中,以VSVG/HIV模型作为特异性对照模型,以HA抗体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成功构建了两种H5N1亚型和-种H5N2亚型的流感病毒侵入为靶标的药理筛选模型,HA抗体可以成功抑制HA/HIV假病毒颗粒的侵入。应用以上模型筛选了2000余个化合物,其中发现三个海洋来源的化合物YCUA-6、YC-72、GC-29可以剂量依赖性抑制三种不同亚型流感病毒HA介导的侵入,其IC50均在1~10μM之间。结论:目前针对流感病毒的侵入环节尚无有效的药物,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以流感病毒侵入环节为靶标的药物筛选模型,发现三个海洋来源化合物单体YCUA-6、YC-72、GC-29可有效抑制H5N1高致病流感病毒的侵入,本研究提供了流感病毒侵入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为研发新靶点和新结构类型的流感病毒抑制剂建立了筛选和物质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抑制剂 侵入抑制剂 病毒模型 致病 药物筛选模型 H5N1亚型 HIV-1 先导化合物
下载PDF
新化合物B2镇静催眠作用机制的初探
11
作者 张莹 张建军 《中国药理通讯》 2009年第2期35-35,共1页
本试验选用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非竞争性拮抗剂印防己毒素、竞争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苯二氮卓拮抗剂氟马西尼、GABA合成关键酶GAD的抑制剂盐酸氨基脲,观察它们对新化合物B2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将雄性ICR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 本试验选用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非竞争性拮抗剂印防己毒素、竞争性拮抗剂荷包牡丹碱、苯二氮卓拮抗剂氟马西尼、GABA合成关键酶GAD的抑制剂盐酸氨基脲,观察它们对新化合物B2镇静催眠作用的影响。将雄性ICR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B2组(灌胃给药)、拮抗剂或者激动剂组(腹腔注射给药)、B2与拮抗剂或激动剂联合给药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后均腹腔注射闽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39mg·kg^-1),以翻正反射消失为标志,记录小鼠睡眠时间。本试验所选用的激动剂或拈抗剂的剂量均对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情况无明显影响。结果显示,在B2与蝇蕈醇协同试验中,空白对照组小鼠睡眠时间为41.9±2.8min,B2(3.75mg·kg^-1)组小鼠的睡眠时间为49.3±2.3min,而B2与蝇蕈醇(0.1mg·kg^-1)合并给药后,小鼠的睡眠时间延长至64.0±7.3min,与B2组相比,显示出明显的协同作用,提示B2镇静催眠作用可能通过GA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静催眠作用 新化合物 竞争性拮抗剂 睡眠时间延长 A受体激动剂 ICR小鼠 腹腔注射给药 戊巴比妥钠
下载PDF
小檗碱对肥胖及其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晓蕾 王璐璐 蒋建东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0年第3期301-304,共4页
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柳叶刀》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成年人肥胖人口由1975年的1亿人增加至2016年的6.71亿[1]。与健康人相比,肥胖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及癌症等疾病的几率明显升高[2]。有研究... 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柳叶刀》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成年人肥胖人口由1975年的1亿人增加至2016年的6.71亿[1]。与健康人相比,肥胖患者罹患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及癌症等疾病的几率明显升高[2]。有研究显示,肥胖对男性及其后代的生育能力和新陈代谢产生负面影响[3],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代谢性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2型糖尿病 小檗碱 新陈代谢 肥胖患者 生育能力 《柳叶刀》
下载PDF
基于反向转录组学的新药研发策略
13
作者 王淳正 吴悠 郭颖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36-543,共8页
反向转录组学是基于化合物与疾病转录组特征的反向匹配,计算筛选发现活性化合物的新药研发策略。本文介绍了反向转录组学的基本原理和经典实例,并阐述了实施该策略的一般流程和关键环节。
关键词 反向转录组学 基因表达特征 生物信息学 计算机药物筛选 新药研发
原文传递
玉米种子粗多糖的结构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邓安珺 李志宏 +4 位作者 王霖 彭珊瑛 刘洋 王文杰 秦海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9年第6期490-492,共3页
目的研究玉米粗多糖的主要糖苷键结构及其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热水抽提法和沉淀复溶法提取、分离、纯化玉米粗多糖,根据玉米粗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免疫药理学实验评价玉米粗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分... 目的研究玉米粗多糖的主要糖苷键结构及其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热水抽提法和沉淀复溶法提取、分离、纯化玉米粗多糖,根据玉米粗多糖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采用免疫药理学实验评价玉米粗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分离得到的玉米粗多糖具有与米糠多糖一致的化学结构,为一种以α-1,4和α-1,6糖苷键形式结合的葡聚糖;玉米粗多糖多项免疫药理学指标表明其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结论首次从玉米种子中分离鉴定了玉米粗多糖,其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多糖 免疫调节作用
原文传递
雷公藤叶组分TZT-5对大鼠关节炎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天齐 玄玲玲 +6 位作者 姜仁涛 曹淑花 刘仁平 李创军 白金叶 张东明 侯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28-1634,共7页
目的评价雷公藤叶组分TZT-5抗炎作用,尤其是对关节炎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巴豆油诱导的小鼠耳炎模型、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模型、鸡II型胶原(CCII)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和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观察TZT-5的体内抗炎活性和抗关... 目的评价雷公藤叶组分TZT-5抗炎作用,尤其是对关节炎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巴豆油诱导的小鼠耳炎模型、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肿胀模型、鸡II型胶原(CCII)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和佐剂诱导的大鼠关节炎模型,观察TZT-5的体内抗炎活性和抗关节炎的作用。结果 TZT-5可减轻上述4个模型的炎症症状,抑制CCII和佐剂致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滑膜组织增生。结论 TZT-5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可明显抑制CCII和佐剂所致大鼠关节炎,具有研发成为新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叶 TZT-5 抗炎 关节炎 滑膜组织
原文传递
腺苷及其受体与睡眠调节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敏 张建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1期6868-6870,共3页
目前,全球有近1/4的人受到失眠困扰,我国亦有3亿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悄然发展的现代社会流行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2].对于失眠患者,治疗时给予镇静催眠药物可以改善其睡... 目前,全球有近1/4的人受到失眠困扰,我国亦有3亿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而且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悄然发展的现代社会流行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2].对于失眠患者,治疗时给予镇静催眠药物可以改善其睡眠及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镇静催眠药普遍存在如宿醉、肌松、耐受或依赖等不良反应,多年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具有新机制、不良反应小的新型睡眠调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神经元 脑内 神经组织 受体 基底前脑胆碱能
原文传递
转化生长因子-β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双重关系
17
作者 张翼(综述) 陈晓光(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9,共4页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类多功能多肽生长因子,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双重凋节作用,既能促进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也能对肿瘤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双重关系与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肿瘤 肿瘤浸润 肿瘤转移 治疗
原文传递
S100融合型蛋白及相关皮肤疾病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昊 王淳正 +1 位作者 吴悠 郭颖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7-122,共6页
S100融合型蛋白(S100 fused-type proteins,SFTPs)是一组含有钙结合域和重复序列的蛋白质,包括毛透明蛋白、毛透明蛋白样蛋白1、丝聚蛋白、丝聚蛋白2、Hornerin、Repetin和Cornulin共7种蛋白。SFTPs参与表皮分化并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其... S100融合型蛋白(S100 fused-type proteins,SFTPs)是一组含有钙结合域和重复序列的蛋白质,包括毛透明蛋白、毛透明蛋白样蛋白1、丝聚蛋白、丝聚蛋白2、Hornerin、Repetin和Cornulin共7种蛋白。SFTPs参与表皮分化并维持皮肤屏障功能,其降解产物具有抗菌活性或成为天然保湿因子维持皮肤微环境稳态。SFTPs蛋白表达异常会导致皮肤功能受损,易引发皮肤病;SFTPs基因突变是寻常性鱼鳞病和特应性皮炎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并与银屑病、斑秃、鳞状细胞癌发病相关。本综述主要对SFTPs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和相关皮肤病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融合型蛋白 寻常性鱼鳞病 特应性皮炎 银屑病 斑秃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群在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晓琳 蒋卫 +3 位作者 樊伟明 傅小峰 王璐璐 蒋建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4,共10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以致肝细胞癌。近年来, NAFL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还缺乏明确的药物治疗方法。中药在NAFLD防治中具有很大潜力但相关机制研究较少。...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以致肝细胞癌。近年来, NAFL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还缺乏明确的药物治疗方法。中药在NAFLD防治中具有很大潜力但相关机制研究较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肠道菌研究为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开辟了新的视野。本文旨在介绍肠道菌群与NAFLD发生、发展的关系,解析肠道菌群调节在以中药为基础的NAFLD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作用机制 中药
原文传递
钾通道在MPP^+诱导的α-synuclein转基因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0
作者 石桥桥 王晓良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帕金森氏病(PD)的主要病理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死亡,为了揭示帕金森氏病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机制,我们研究了钾离子通道在MPP+(1-甲基-4-苯基吡啶)诱导的野生型及α-synuclein转基因SH-SY5Y细胞死亡中的... 目的帕金森氏病(PD)的主要病理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死亡,为了揭示帕金森氏病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的机制,我们研究了钾离子通道在MPP+(1-甲基-4-苯基吡啶)诱导的野生型及α-synuclein转基因SH-SY5Y细胞死亡中的作用。方法MPP+孵育野生型及转染A53T突变型α-synuclein基因的SH-SY5Y细胞,或提前孵育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钾电流的改变。结果①MPP+可以诱导野生型及转染α-synuclein基因的SH-SY5Y细胞中延迟整流钾电流[IK(DR)]的增加,并且在α-synuclein转基因细胞中IK(DR)的增加更显著;②MPP+孵育野生型及转染α-synuclein的SH-SY5Y细胞6h即可诱导Ik电流的增加,24~48h Ik电流增加加剧;③四乙铵(TEA)可以抑制MPP+诱导的野生型和α-synuclein转基因SH-SY5Y细胞中钾电流的增加。结论钾离子通道的开放及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增加在MPP+诱导的帕金森氏病细胞模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揭示PD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氏病 钾离子通道 延迟整流钾电流 Α-SYNUCLE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