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期因子表达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胡蓉华 芦颖 +5 位作者 王建祥 竺晓凡 李庆华 马丽 李彬 庞天翔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17-819,共3页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期因子(MK)的表达,探讨MK在儿童ALL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对124例进展期和缓解期ALL患者、15例正常儿童骨髓标本进行MKmRNA的检测。根据患者初治时外周血白细...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期因子(MK)的表达,探讨MK在儿童ALL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对124例进展期和缓解期ALL患者、15例正常儿童骨髓标本进行MKmRNA的检测。根据患者初治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年龄、免疫分型及皮质激素预治疗反应等因素把进展期患者分为标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结果:进展期、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之间MK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KmRNA在B-ALL亚型中表达显著高于T-ALL亚型及正常对照(均P<0.01),而T-ALL与正常对照之间MK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LL危险度各分层中,标危组和中危组的M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危组(P<0.01或P<0.05),标危组与中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MK表达水平与患儿年龄、性别、血浆乳酸脱氢酶等未显示出相关性(均P>0.05)。高白细胞组(WBC≥25×109/L)MK的表达较白细胞不增高组(WBC<25×109/L)明显降低(P<0.05)。结论:MK表达增高在儿童ALL中可能为预后良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类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聚合酶链反应 RNA 信使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RAD51G135C和XRCC3C241T基因型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亮 杨琳 +4 位作者 张悦 徐泽锋 于明华 王建祥 肖志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8-382,共5页
目的探讨同源重组修复基因RAD51G135C和XRCC3C241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AML患者372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RAD51G135C、XRCC3C241T基因型,用多... 目的探讨同源重组修复基因RAD51G135C和XRCC3C241T多态性位点基因型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AML患者372例,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RAD51G135C、XRCC3C241T基因型,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诱导治疗完全缓解(CR)率、总体生存期、无复发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1)在第一疗程诱导治疗过程中,XRCC3C241T基因型与AML伴t(15;17)/PML-RARα患者的早期病亡率有显著相关性(OR=8,750,P=0.046)。XRCC3C241T、RAD51G135C分别与GSTT1、GSTM1联合存在变异时,非M3患者诱导缓解时CR率明显降低,(P=0.028)。(2)XRCC3C241T、RAD51G135C的基因型影响AML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及平均无复发生存期:RAD51G135C、GSTT1基因存在双变异及联合GSTM1基因均变异时,非M3的AML的生存期(OS)显著缩短(P〈0.05)。XRCC3C241T与GSTT1联合分析,双基因均野生型M4EO、M2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明显长于双变异型患者的RFS期(均P〈0.05)。XRCC3C241T、GSTT1、GSTM1基因同时变异的M2患者的RFS期(10、0个月)明显短于3个基因野生型患者(64.2个月,P〈0.005)。RAD51G135C、GSTT1双基因变异M4EO患者的平均RFS期明显缩短(P=0.047)。(3)XRCC3C241T、RAD51G135C基因型与第一疗程诱导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数、恶心呕吐、脱发和血尿)有明显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XRCC3C241T、RAD51G135C单独或与GSTT1,GSTM1基因型联合变异,与AML患者第一疗程诱导治疗CR率、预后及毒副反应均有显著相关性,XRCC3C241T、RAD51G135C基因型的检测有助于指导AML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XRCC3基因 RAD5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