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史教育融入临床教学,建设协和特色课程思政:以内科学糖尿病教学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伟 许岭翎 +3 位作者 胡英莉 朱惠娟 李玉秀 夏维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 探讨将协和校史融入糖尿病课程教学,建设协和特色课程思政。方法 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4+4”试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专业课程结合相关思政课程(包括胰岛素发展史,吴宪教授及林可胜教授的生平和贡献,池芝盛、潘孝仁... 目的 探讨将协和校史融入糖尿病课程教学,建设协和特色课程思政。方法 以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4+4”试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糖尿病专业课程结合相关思政课程(包括胰岛素发展史,吴宪教授及林可胜教授的生平和贡献,池芝盛、潘孝仁、向红丁教授对糖尿病防治所作的贡献)进行教学,以问卷星形式线上收集学生在教学前后对于思政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及在教学后对于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入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4+4”试点班学生共62名(2020级32名、2021级30名)。回收问卷共58份(2020级30份、2021级28份),回收率为93.5%(58/62)。教学前55.2%~100%的学生对于所有思政课程内容均不了解,教学后大致了解或比较熟悉课程内容的学生比例为100%,了解程度显著优于教学前(P<0.001)。82.8%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增加了学习兴趣,86.2%的学生对整体教学效果满意,89.7%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增加了对北京协和医学院校史的了解,77.6%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增加了对医学科学精神的理解,82.8%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增加了对专业报国爱国精神的理解,72.4%的学生认为思政教学增加了社会责任感。结论 将协和校史融入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是协和医学教育的独特优势,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接受正确的价值观、方法论、人文素养等方面熏陶,培养求真、务实的医学科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课程思政 医学史 “4+4”医学项目
下载PDF
何博礼与协和寄生虫学及热带病学研究
2
作者 李红梅 李乃适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4-728,共5页
何博礼(Reinhard Hoeppli,1893—1973),著名瑞士籍医学寄生虫学家,于德国完成临床医学训练后从事与寄生虫相关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并获理学博士,此后曾于美国进行线虫研究。1930—1952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简称“协和”)第二任寄生虫学系主... 何博礼(Reinhard Hoeppli,1893—1973),著名瑞士籍医学寄生虫学家,于德国完成临床医学训练后从事与寄生虫相关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并获理学博士,此后曾于美国进行线虫研究。1930—1952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简称“协和”)第二任寄生虫学系主任并负责北京协和医院的寄生虫相关标本检验工作。何博礼在协和工作期间发现了著名的“何博礼现象”,并为推进中国的医学寄生虫学和热带病学发展贡献颇多。除学术成就外,在协和被日军侵占期间,其以瑞士领事身份为协和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努力。本文主要就其在协和工作期间对医学寄生虫学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及外交贡献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博礼 何博礼现象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学寄生虫学
下载PDF
体、卫、教融合的主动健康模式是青少年慢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被引量:5
3
作者 潘慧 左青怡 +2 位作者 杨筱 陈适 赵丽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16,共6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然而慢性病制约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主动健康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健康管理策略,强调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疾病发生,对慢性病的防控意义重大。鉴于我国慢性病患病群体已呈...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然而慢性病制约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主动健康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健康管理策略,强调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预防疾病发生,对慢性病的防控意义重大。鉴于我国慢性病患病群体已呈现年轻化趋势,从青少年时期即开始进行慢性病预防极为必要,研究显示,在青少年中推行主动健康策略,对慢性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具有明显成效。体、卫、教融合是推动青少年主动健康理念落实的重要方式,通过将体育、医疗卫生、教育领域相融合的新理念,可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但目前体卫融合、体教融合尚不足,需此3个领域协同发展,共同完善相关措施,方可充分发挥对青少年主动健康的促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慢性病防控 主动健康 体卫融合 体教融合
下载PDF
口腔主动健康与肥胖
4
作者 崔靖 杜函泽 +5 位作者 翟文昊 温琳琳 黄蕾 陈适 李道伟 潘慧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0-455,共6页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常见的口腔慢性疾病,如牙周炎和根尖周炎,一方面可影响牙槽骨和牙龈等口腔软硬组织健康,另一方面还可能引起全身慢性低度炎症、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和菌群失调等全身症状,而这些全身健康状况的改变可加剧肥胖... 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息息相关。常见的口腔慢性疾病,如牙周炎和根尖周炎,一方面可影响牙槽骨和牙龈等口腔软硬组织健康,另一方面还可能引起全身慢性低度炎症、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和菌群失调等全身症状,而这些全身健康状况的改变可加剧肥胖进展。因此,通过口腔主动健康干预,如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改变饮食结构、主动寻求口腔检查等,不仅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口腔炎症性疾病,还可能通过改善全身健康状态从而解决肥胖问题。本文深入探讨口腔炎症性疾病对肥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定义了“口腔主动健康”概念,并系统总结其对口腔炎症性疾病的防治作用,讨论通过口腔主动健康策略改善肥胖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主动健康 肥胖 牙周炎 根尖周炎 慢性低度炎症
下载PDF
从我国首例胰岛素瘤的社会服务部病历看协和早期访视工作
5
作者 白雪 李乃适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0-1232,共3页
我国首例胰岛素瘤报告发表于1936年的《临床研究杂志》(J Clin Invest),为国际第18例。该病例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病历中有多达14页的社会服务部相关记录及其附件,对该病例的院内访视和随访工作进行了客观描述,揭示了“老协和”社会服务... 我国首例胰岛素瘤报告发表于1936年的《临床研究杂志》(J Clin Invest),为国际第18例。该病例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病历中有多达14页的社会服务部相关记录及其附件,对该病例的院内访视和随访工作进行了客观描述,揭示了“老协和”社会服务部的访视工作程序,也体现了当年社会服务部与临床医生的良好关系以及北京协和医院的高度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瘤 社会服务部 北京协和医院 随访 病历
下载PDF
垂体柄增粗相关疾病——北京协和医院诊疗经验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翔 姚勇 朱惠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63-566,共4页
垂体柄是下丘脑和垂体的重要连接结构,主要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轴索、垂体上动脉和垂体门静脉等组成。垂体柄是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催产素以及各种调节垂体前叶激素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或抑制激素运输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 垂体前叶激素 垂体柄 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视上核 轴索 释放激素 催产素 连接结构
原文传递
青年女性,乏力,低血钾,高血糖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蓉 王曦 +4 位作者 宋桉 王佳佳 李伟 陈适 邢小平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6-461,共6页
本文报道1例合并乏力、低血钾、高血糖的青年女性患者。其既往合并糖尿病,因乏力、发现血钾低5年而就诊,辅助检查示低血钾、低血镁、代谢性碱中毒、低尿钙,SLC12A3致病性突变,确诊为Gitelman综合征。予以氯化钾、镁剂治疗后,患者乏力得... 本文报道1例合并乏力、低血钾、高血糖的青年女性患者。其既往合并糖尿病,因乏力、发现血钾低5年而就诊,辅助检查示低血钾、低血镁、代谢性碱中毒、低尿钙,SLC12A3致病性突变,确诊为Gitelman综合征。予以氯化钾、镁剂治疗后,患者乏力得到改善,血钾、血镁基本正常,口服降糖药物后血糖控制达标。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血症 低镁血症 GITELMAN综合征 糖尿病
下载PDF
恶性胰岛素瘤多发肝转移一例
8
作者 廖晋豪 高玉婷 +6 位作者 王湘 王志伟 徐强 赵宇星 池玥 茅江峰 阳洪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8-972,共5页
恶性胰岛素瘤是疑难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常合并远处转移,其中以肝转移最常见,预后多不佳。本文报道1例恶性胰岛素瘤多发肝转移病例。患者男性,70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4个月余”入院,监测血糖发现其空腹、餐后及夜间均反复出现低... 恶性胰岛素瘤是疑难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常合并远处转移,其中以肝转移最常见,预后多不佳。本文报道1例恶性胰岛素瘤多发肝转移病例。患者男性,70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4个月余”入院,监测血糖发现其空腹、餐后及夜间均反复出现低血糖。胰腺灌注CT及肝脏动态增强MRI发现胰头钩突部占位、肝内多发转移灶,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胰岛素瘤。经多学科讨论后,分期行肝内动脉介入栓塞及射频消融治疗,同时联合依维莫司治疗。复查增强CT可见部分肝转移灶缩小。患者规律加餐,血糖逐渐上升并维持在正常水平。本文讨论该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多学科协作诊疗经过,旨在为恶性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综合诊治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症 恶性胰岛素瘤 多学科协作诊疗
下载PDF
WT1基因变异与Denys-Drash综合征和Frasier综合征的基因型-表型关联性分析
9
作者 曹雅清 郭保程 聂敏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1期63-76,共14页
目的 探讨WT1不同基因型与Denys-Drash综合征(DDS)和Frasier综合征(FS)不同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检索和归纳1991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期间NCBI PubMed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WT1基因变异患者信息,分析变异类型、发生位置和进展性肾功... 目的 探讨WT1不同基因型与Denys-Drash综合征(DDS)和Frasier综合征(FS)不同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检索和归纳1991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期间NCBI PubMed和CNKI数据库收录的WT1基因变异患者信息,分析变异类型、发生位置和进展性肾功能损伤、泌尿生殖系统发育不全、肾母细胞瘤、性腺肿瘤等表型的关联性。结果 本研究纳入128篇文献,包含304例研究对象,检出86种WT1致病性变异。这些变异的位置分布特点为:最常见发生于外显子9(24/86,27.9%)和外显子8(23/86,26.7%);变异类型特点为:错义变异(51/86,59.3%)最常见,次常见为剪接位点变异(13/86,15.1%)。WT1基因变异导致的疾病种类特点为:DDS病例数最多(174/304,57.2%),其次为FS(83/304,27.3%);DDS主要由外显子9和外显子8上的错义变异(143/174,82.2%)导致,而FS主要由内含子9上的剪接位点变异(76/83,91.6%)导致。结论 WT1基因上外显子9和外显子8的错义变异主要导致DDS,而内含子9的剪接变异主要导致FS。对进展性肾损伤的婴幼儿及儿童应进行泌尿生殖系统的全面评估,早期明确基因诊断,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基因 Denys-Drash综合征 Frasier综合征 46 XY性发育障碍 孤立性肾病综合征 肾母细胞瘤
原文传递
50例Gitelman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喆 唐彦 +4 位作者 周婧雅 陈晓光 张磊 陈丽萌 袁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277-286,共10页
目的总结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情况,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诊断为GS且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穿刺活检病... 目的总结Gitelman综合征(Gitelman syndrome,G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情况,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诊断为GS且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肾穿刺活检病理特征以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归纳,并根据是否使用螺内酯,分为单纯补钾组和联合螺内酯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50例GS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0.78±13.99)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54.0%,27/50),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四肢无力(40.0%,20/50)、肢体麻木(26.0%,13/50)、软瘫(26.0%,13/50)、心悸(16.0%,8/50)、夜尿增多(14.0%,7/50)。入院时血钾(2.55±0.45)mmol/L,血镁(0.64±0.20)mmol/L,24 h尿钾(92.25±41.33)mmol,24 h尿镁(3.75±2.14)mmol,24 h尿钙0.68(0.38,1.32)mmol;血气分析结果显示,29例(58.0%)发生代谢性碱中毒;31例接受卧立位醛固酮试验的患者中,21例(67.7%)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7例(14.0%,7/50)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其中1例肾小球系膜增生,5例肾小球旁器明显增生,另1例未见明显肾小球旁器增生。50例患者均接受口服补钾治疗,平均补钾量为(1.62±1.25)mmol/(kg·d)。其中,46例(92.0%,46/50)口服氯化钾缓释片(1.5~12 g/d);19例(38.0%,19/50)口服20%枸橼酸钾口服溶液(40~200 mL/d,分2~4次服用);37例(74.0%,37/50)接受门冬氨酸钾镁片治疗(2~15片/d);32例(64.0%,32/50)使用螺内酯片(20~240 mg/d);2例(4.0%,2/50)使用钙镁片(3片/d)。联合螺内酯组治疗后血钾升高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补钾组[(1.07±0.61)mmol/L比(0.73±0.59)mmol/L,P<0.05]。50例患者出院时平均血钾为(3.49±0.44)mmol/L,血镁为(0.67±0.16)mmol/L。结论GS多见于青少年或成年人,但儿童亦可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实验室检查可见低血钾、低血镁、低尿钙、代谢性碱中毒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表现。该病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联合螺内酯可提高补钾效果,总体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TELMAN综合征 临床表现 药物治疗 血钾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赫 王亚冰 +3 位作者 段炼 柴晓峰 李乃适 连小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PTL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出现甲减,16例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例PTL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出现甲减,16例患者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7例患者通过甲状腺穿刺活检确诊,10例患者通过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11例,黏膜相关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DLBCL、MALT转化和滤泡型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各2例。DLBCL组患者平均年龄(61.7±13.0)岁,DLBCL、MALT转化组患者平均年龄(59.0±2.8)岁,MALT组患者平均年龄(61.5±3.5)岁,均明显大于FL组患者的(31.0±14.1岁)。DLBCL组患者血LDH为(380.3±197.9)U/L,高于MALT组和FL组。FL组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为0分,低于其他3组。DLBCL组患者Ki-67为(70.0±16.1)%,高于MALT组的(16.25±8.80)%。结论: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与HT关系密切,诊断依靠病理,DLBCL为最常见病理类型,治疗方案根据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淋巴瘤 诊断 病理分型 治疗
原文传递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致急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洁 马明磊 +5 位作者 刘艺文 平凡 张化冰 李伟 李玉秀 许岭翎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导致急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导致双侧肾上腺出血梗死,进而出现急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的病例资...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导致急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导致双侧肾上腺出血梗死,进而出现急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以腹痛起病,逐渐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皮肤变黑,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低钠血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升高,血皮质醇降低,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后症状好转,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诊断明确。结合抗磷脂抗体及自身抗体阳性,双侧肾上腺出血梗死,多发动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多系统受累表现,考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明确,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性大。经过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同时伴有多系统、凝血异常以及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需考虑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导致肾上腺出血梗死这一罕见病因。该病的治疗需要多个科室协同合作,综合治疗,方能取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肾上腺出血梗死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要点解读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永炫 李梅 +1 位作者 章振林 夏维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1203-1207,共5页
2022年12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发布,指南更新了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最新流行病学数据,结合该领域内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对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作出了最新推荐。本文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为医务工作者更好... 2022年12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发布,指南更新了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最新流行病学数据,结合该领域内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对骨质疏松症的诊疗作出了最新推荐。本文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为医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遵循指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流行病学数据 治疗 解读
下载PDF
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在库欣综合征诊断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3) 被引量:1
14
作者 中国罕见病联盟下丘脑垂体疾病学组 北京协和医院垂体疾病创新诊疗中心 +5 位作者 朱惠娟 卢琳 张晓波 吕晓虹 张丁月 陈适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3期365-376,共12页
库欣综合征(C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升高和骨质疏松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对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患者,在常规影像学检查定位不清的情况下,进行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BIPSS)是判断A... 库欣综合征(CS)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以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血糖升高和骨质疏松等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对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的患者,在常规影像学检查定位不清的情况下,进行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BIPSS)是判断ACTH来源的金标准。但BIPSS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结果判定在不同医疗中心存在差异,且目前国际上和国内尚无关于BIPSS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发表。为进一步完善BIPSS在疑难CS患者诊断流程中的操作规范,中国罕见病联盟下丘脑垂体疾病学组、北京协和医院垂体疾病创新诊疗中心组织国内内分泌科、放射介入科、神经外科和检验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制订该共识,旨在为临床实践中CS鉴别诊断流程使用BIPSS提供规范性的方法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 库欣病 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对男性生殖的损伤及机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邦(综述) 伍学焱 聂敏(审校)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8-741,共4页
男性生殖系统具有被SARS-CoV-2病毒侵入的结构基础。现有证据表明,SARS-CoV-2会对男性睾丸组织产生实质性损害,引起男性患者睾酮水平下降、黄体生成素上升,精子产生减少、质量降低。睾丸局部炎症、细胞因子风暴和发热,是目前认为可能导... 男性生殖系统具有被SARS-CoV-2病毒侵入的结构基础。现有证据表明,SARS-CoV-2会对男性睾丸组织产生实质性损害,引起男性患者睾酮水平下降、黄体生成素上升,精子产生减少、质量降低。睾丸局部炎症、细胞因子风暴和发热,是目前认为可能导致睾丸损伤的潜在机制。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力强,其对男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育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精子生成 生殖激素 损伤机制
原文传递
全面评估,合理决策:基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用药风险的最新发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丽云 张化冰 李玉秀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948-952,共5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s)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GLP-1RAs能够有效降低血糖且低血糖风险小,此外,GLP-1RAs减重效果显著,兼具一定的心血管及肾脏保...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GLP-1RAs)作为一种新型降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GLP-1RAs能够有效降低血糖且低血糖风险小,此外,GLP-1RAs减重效果显著,兼具一定的心血管及肾脏保护作用;轻中度胃肠道症状是GLP-1RAs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随时间延长可逐渐减轻。最新研究显示,GLP-1RAs的使用与胆囊或胆道疾病发生风险相关,尤其在高剂量、长时间使用以及用于减重治疗时,风险显著增加,但胆囊或胆道疾病的绝对风险不高。临床医生需全面权衡GLP-1RAs使用的获益与风险,并与患者共同作出合理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胆囊疾病 胆道疾病 药物有效性 药物安全性
下载PDF
5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丽 余洁 +6 位作者 刘艺文 付勇 平凡 李伟 张化冰 许岭翎 李玉秀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5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ICI-DM)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结局,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5例ICI-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平... 目的总结分析5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糖尿病(ICI-DM)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结局,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3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5例ICI-D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平均年龄(65±7)岁,均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或其配体抑制剂(PD-L1)治疗。5例患者从第1次免疫治疗到发现血糖升高的中位时间为100(43,210)d,接受免疫治疗的中位周期为7(2.5,10.5)周期。5例患者均以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起病时尿酮体阳性,随机血糖为(36.36±15.89)mmol/L,糖化血红蛋白(8.6%±0.66%),动脉血pH值(7.28±0.16),中位空腹C肽水平为0.09(0.05,0.32)μg/L。5例患者起病血糖水平3或4级,均暂停ICI治疗,启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日治疗用量(56±20)IU,并辅以降糖药物治疗。治疗后尿酮体转阴,pH值升至正常范围,随机血糖明显下降(治疗前后随机血糖差值中位数为21.30 mmol/L,P=0.043),治疗有效。随访患者均继续使用胰岛素,血糖稳定后重启PD-1或PD-L1抑制剂治疗,肿瘤病情控制稳定。结论ICI-DM主要发生于PD-1或PD-L1抑制剂治疗后,多以急性高血糖起病,实验室检查提示胰岛素分泌缺陷,部分患者伴胰岛细胞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自身抗体阳性,需要早期诊断并持续接受胰岛素治疗,内分泌科予以控制血糖后可重启IC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糖尿病 免疫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糖尿病诊治的新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岭翎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6期581-583,F0002,共4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糖尿病诊治领域的新技术不断更新与完善,其中置入式药物输送系统、无创式血糖监测系统、闭环胰岛素治疗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用于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等方面的进展更是迅速。这些新技术目前研发的进展如何,尚存在哪...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糖尿病诊治领域的新技术不断更新与完善,其中置入式药物输送系统、无创式血糖监测系统、闭环胰岛素治疗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用于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等方面的进展更是迅速。这些新技术目前研发的进展如何,尚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人工智能将在其中发挥何种作用,本文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诊治 药物输送系统 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治疗系统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常见疾病的罕见表现:中年男性多尿-头痛-炎症肉芽肿性病变
19
作者 赵宇星 段炼 +6 位作者 吕玮 姚勇 有慧 张文 马瑾 毛歆歆 朱惠娟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3期359-364,共6页
中年男性以纳差、多尿、多饮、头痛起病,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伴全垂体功能减退、视野缺损。经鼻蝶鞍区占位活检,病理提示炎症改变伴肉芽肿形成,多次脑脊液及病理组织病原学检查无阳性发现,诊断为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 中年男性以纳差、多尿、多饮、头痛起病,发现鞍区占位性病变伴全垂体功能减退、视野缺损。经鼻蝶鞍区占位活检,病理提示炎症改变伴肉芽肿形成,多次脑脊液及病理组织病原学检查无阳性发现,诊断为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鞍区病灶有一过性缩小后较前逐步增大。经多学科病例讨论后考虑垂体结核感染可能性大,给予规范抗结核治疗后,病灶较前明显缩小,病情改善。垂体结核感染非常罕见,诊断困难,极易误诊,该病例通过多学科诊疗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体现了罕见病多学科诊疗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结核 鞍区占位 全垂体功能减退 垂体炎
原文传递
RNF216基因突变相关Gordon Holme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基因分析及文献回顾
20
作者 陈美平 阳洪波 +3 位作者 潘慧 冯逢 朱以诚 朱惠娟 《罕见病研究》 2023年第3期337-345,共9页
目的总结1例Gordon Holmes综合征(GH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RNF216基因检测结果,并通过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基因特点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GHS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2 mL,提取DNA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 目的总结1例Gordon Holmes综合征(GHS)患者的临床特点和RNF216基因检测结果,并通过文献复习,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基因特点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GHS患者的临床资料,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2 mL,提取DNA进行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并回顾分析既往报道所有RNF216基因突变患者的基因变异和临床表现。结果青年男性患者,6岁时发现身材矮小,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至15岁仍无第二性征发育,诊断为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22岁后逐渐出现步态异常,言语、运动和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RNF216基因c.1549C>T(p.R517*),纯合,无义突变。父母为近亲婚配,表型正常,基因型均为该突变杂合携带者。结合文献回顾和本例报道结果显示,目前全球共发现RNF216基因突变患者21例,包含15种致病变异类型,其中7种截短突变,5种错义突变,以及同义突变、剪接突变和缺失突变各1种。该基因突变可见于GHS、亨廷顿样疾病、4H综合征多种症状重叠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青春期或成年早期低促性腺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和早发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症状中位起病年龄为28岁,以小脑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和认知障碍,以及广泛脑白质病变和小脑萎缩的影像学表现为特征。结论RNF216基因突变导致GHS发病,基因检测有助于罕见病明确诊断和治疗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F216基因 Gordon Holmes综合征 低促性腺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小脑共济失调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