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种植机器人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第一版) 被引量:6
1
作者 陈江 宿玉成 +17 位作者 沈国芳 周延民 满毅 吴轶群 杨国利 张玉峰 汤春波 刘倩 付钢 杜良智 刘峰 高永波 杨醒眉 陈德平 陈卓凡 徐淑兰 王丽萍 张思慧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34-139,共6页
口腔种植机器人是近年来口腔种植领域新的临床技术,鉴于其高精度及高稳定性,现已应用于口腔医学多个专业领域,如口腔种植、口腔颌面外科等。本共识在临床应用及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就口腔种植机器人的相关术语定义、临床应用要求、操作规... 口腔种植机器人是近年来口腔种植领域新的临床技术,鉴于其高精度及高稳定性,现已应用于口腔医学多个专业领域,如口腔种植、口腔颌面外科等。本共识在临床应用及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就口腔种植机器人的相关术语定义、临床应用要求、操作规范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依据国内部分专家的临床操作经验提出共识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 种植机器人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口腔种植机器人辅助美学区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皮雪敏 陈德平 +4 位作者 任斌 潘红 宿玉成 刘倩 汪霞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机器人在美学区辅助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进行美学区口腔种植机器人导航种植手术且术后行即刻修复的病例,分析种植体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位置之间的偏差。结果本研究为10名患者在口腔种植机器人辅... 目的研究口腔种植机器人在美学区辅助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我院进行美学区口腔种植机器人导航种植手术且术后行即刻修复的病例,分析种植体术前设计与术后实际位置之间的偏差。结果本研究为10名患者在口腔种植机器人辅助下植入12颗种植体,术后即刻戴入种植体支持的临时修复体。植入点总偏差为(0.488±0.268)mm(范围0.110~0.810 mm),根尖点总偏差为(0.573±0.278)mm(范围0.180~1.040 mm),角度偏差为1.166°±0.439°(范围0.290°~1.690°)。植入点与根尖点的总偏差与横向偏差高度相关,与深度偏差弱相关。结论种植机器人导航精度高,可在术中精准实现术前设计的种植体位置,适宜在美学区辅助进行种植窝洞预备和种植体植入,有利于快速完成即刻修复等临床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机器人 种植窝洞预备 种植体植入 美学区 精度
下载PDF
光纤内镜辅助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评价
3
作者 苏汉福 陈希立 +5 位作者 郭雪琪 葛青 赵世勇 葛林虎 宿玉成 王丽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究光纤内镜辅助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冲顶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35名患者(共51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光纤内镜直视对... 目的探究光纤内镜辅助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冲顶法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35名患者(共51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光纤内镜直视对比捏鼻鼓气法检查上颌窦黏骨膜完整性,探讨牙槽骨骨质类型、上颌窦底骨皮质厚度、上颌窦底黏骨膜厚度和窦底提升高度与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的关系,并探讨上颌窦黏骨膜穿孔对术后6个月时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的影响。结果51例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中以捏鼻鼓气法检出上颌窦黏骨膜穿孔2例,内镜辅助下检出穿孔10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13)。上颌窦黏骨膜穿孔与牙槽骨骨质类型、上颌窦底黏骨膜厚度(<3 mm)和窦底提升高度皆无明显相关,而与窦底骨皮质厚度显著相关(P=0.001);上颌窦黏骨膜穿孔直径>2 mm时需更长愈合时间以获得理想的ISQ。结论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中,光纤内镜可显著提高上颌窦黏骨膜穿孔检出率,利于术者判断窦底黏膜的情况以及选择更为合适的修复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穿牙槽嵴上颌窦底提升 同期种植 上颌窦 上颌窦黏骨膜
下载PDF
隆重推出口腔种植的“金标准”丛书——“国际口腔种植学会(ITI)口腔种植临床指南”
4
作者 宿玉成(主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75-475,共1页
第一卷:《美学区种植治疗一单颗牙缺失的种植修复》在所有的口腔种植文献中,本书是惟一的一部以临床证据为依据、全面论述美学区单颗牙缺失种植的临床专著。本书提出并详细论述了美学区种植的治疗原则、十二项风险因素与控制原则、标... 第一卷:《美学区种植治疗一单颗牙缺失的种植修复》在所有的口腔种植文献中,本书是惟一的一部以临床证据为依据、全面论述美学区单颗牙缺失种植的临床专著。本书提出并详细论述了美学区种植的治疗原则、十二项风险因素与控制原则、标准的种植外科与种植修复的临床操作程序、引导骨再生以及骨和软组织增量的原则与技术、种植美学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等重要方面。本书以819幅图片、16个表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种植 “金标准” 临床指南 引导骨再生 种植美学 学会 国际 丛书
下载PDF
Mis Seven种植体固定修复牙列缺失的短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丽萍 陈伟鸿 +6 位作者 查骏 陈希立 宿玉成 方颖 董豫 郭雪琪 葛林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208-2214,共7页
背景:MisSeven种植体在口腔种植修复临床应用已越来越普及,而在牙列缺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尚有待研究。目的:探讨Mis Seven种植系统在牙列缺失中固定修复临床应用的短期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因牙列缺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 背景:MisSeven种植体在口腔种植修复临床应用已越来越普及,而在牙列缺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尚有待研究。目的:探讨Mis Seven种植系统在牙列缺失中固定修复临床应用的短期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7年12月因牙列缺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行Mis Seven系统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9例,其中全口牙列缺失3例,单颌上颌牙列缺失6例,单颌下颌牙列缺失10例,种植牙颗数共134颗,所有病例均行种植固定一段式修复。修复后6,12,24个月随访,将临床检查、牙槽骨与种植体间影像表现及负载后修复效果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与结论:①134颗种植体中因周围组织感染失败2颗,种植体修复前成功率为98.51%,修复后成功率为100%;②19例牙列缺失患者修复后义齿稳定性良好、咬合关系良好,无机械性并发症与生物并发症发生,修复体稳定率为100%;③修复后6,12,24个月,所有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垂直吸收小于0.2 mm,提示种植体无明显边缘骨吸收,所有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健康,未见不可愈合的炎症及过度角化现象;④结果表明,应用Mis seven种植系统在牙列缺失中固定修复短期疗效观察中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seven种植系统 牙列缺失 种植固定修复 存留率 成功率 边缘骨吸收 临床效果 义齿稳定性 咬合关系 义齿修复术 牙种植体 组织工程
下载PDF
Bio-oss结合Bio-gide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耿威 宿玉成 +1 位作者 徐刚 林润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通过制作带有种植体的硬组织磨片,评价无机牛骨(deproteinizednaturalbovinemineral,Bio-oss)结 合可吸收性胶原膜(bioresorbablecollagenmambrane,Bio-gide)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引导骨再生作用及效 果。方法:在兔股骨植... 目的:通过制作带有种植体的硬组织磨片,评价无机牛骨(deproteinizednaturalbovinemineral,Bio-oss)结 合可吸收性胶原膜(bioresorbablecollagenmambrane,Bio-gide)在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中的引导骨再生作用及效 果。方法:在兔股骨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BLB种植体,并在其外侧壁制造标准骨缺损,A组在骨缺损处植入Bio- oss颗粒并在其表面覆盖Bio-gide膜,B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1、2、4、6个月取样品,通过带种植体的硬组 织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Bio-oss颗粒表面有新骨形成,随时间延长Bio-oss发生降解 吸收,新生骨量增加,并与种植体表面形成骨性结合。结论: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结合Bio-oss应用于牙种 植体周围骨缺损中,可以引导骨组织再生,重建缺损的骨组织,新生骨与种植体形成骨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无机牛骨 可吸收性胶原膜
下载PDF
Bio-oss复合BMP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骨组织学定性与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耿威 宿玉成 +1 位作者 林润台 徐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以无机牛骨(deproteinizednaturalbovinemineral, Bio-oss)作为载体材料复合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icprotein, BMP)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60只兔子随机分成两组,在兔子的股骨预备种植窝后制造标准开... 目的:分析和评价以无机牛骨(deproteinizednaturalbovinemineral, Bio-oss)作为载体材料复合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icprotein, BMP)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60只兔子随机分成两组,在兔子的股骨预备种植窝后制造标准开放式骨缺损,宽3mm、高4mm、厚3mm,然后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的3. 3mm×8mmBLB种植体,一组骨缺损填入Bio-oss,另一组填入Bio-oss/BMP复合骨。于术后2、4和6个月取样本,制作带种植体的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学形态学观察,骨结合百分率测定和计算机组织图像定量分析。结果:两组的骨缺损处均有新骨形成,Bio-oss/BMP组与单独植入Bio-oss相比,新骨形成更早、新生骨量更多、骨的矿化程度更高。2、4和6个月的骨结合百分率均高于Bio-oss组。结论:Bio-oss是BMP理想的载体材料,Bio-oss/BMP复合骨可更快更有效的促进骨组织再生,并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骨再生 无机骨 骨形成蛋白
下载PDF
个性化Gyroid结构髁突假体设计及对关节盘的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姜婷婷 刘丹瑜 +4 位作者 姜至秀 季俣辰 曹怡琳 宿玉成 王心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6003-6011,共9页
背景:人工髁突假体置换作为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手术方式之一,不仅要恢复形态和功能,还要保证长期稳定的应用。目的:设计个性化Gyroid结构髁突假体并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软件设计不同壁厚(250,350,450,550,650,750μm)的Gyroid... 背景:人工髁突假体置换作为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手术方式之一,不仅要恢复形态和功能,还要保证长期稳定的应用。目的:设计个性化Gyroid结构髁突假体并进行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软件设计不同壁厚(250,350,450,550,650,750μm)的Gyroid结构试件,分别进行有限元模拟压缩实验,检测试件的弹性模量,筛选出与下颌骨松质骨弹性模量相匹配且孔径满足成骨条件的Gyroid结构壁厚区间,对此区间进行细分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Gyroid结构试件,进行万能试验机力学压缩实验,通过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筛选符合下颌骨力学性能、孔径更易成骨且强度较小的Gyroid结构壁厚,进行后续实验。设计下颌骨个性化Gyroid结构髁突假体三维模型,分别模拟模型在自然咬合状态下对刃颌位、牙尖交错位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壁厚的增加,Gyroid结构试件的弹性模量升高,其中壁厚350,450,550,650,750μm Gyroid结构试件的弹性模量与下颌骨松质骨弹性模量相匹配,由于后续实验需细分组别且550,650,750μm壁厚组孔径(800-1000μm)在成骨范围内,故筛选出壁厚550,600,650,700,750μm Gyroid结构试件进行万能试验机力学压缩实验;②力学压缩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壁厚的增加,Gyroid结构试件的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升高,其中壁厚550,600,650μm Gyroid结构试件的弹性模量在下颌骨松质骨弹性模量范围内,最终选取壁厚650μm、孔径900μm进行下颌骨个性化Gyroid结构髁突假体三维模型构建;③下颌骨个性化Gyroid结构髁突假体三维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对刃颌位关节盘应力主要集中在前中带下表面,牙尖交错位关节盘应力主要集中在下表面外侧,左右侧关节盘在对刃颌位、牙尖交错位的最大位移和等效应力相近,最大位移分别为0.031,0.030,0.028,0.018 mm,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2.87,2.30,2.73,1.71 MPa;④结果表明,壁厚650μm Gyroid结构符合下颌骨力学性能,降低了钛合金强度、减轻了个性化Gyroid结构髁突假体对关节盘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roid结构 壁厚 髁突假体 有限元分析 关节盘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下颌前部连续多颗牙缺失区夹层植骨和种植修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戈怡 耿威 +1 位作者 姜秀瑛 宿玉成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目的:评价下颌前部连续多颗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以夹层骨移植,同期进行常规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05--2004.03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8例患者,下颌前牙区37颗缺牙位点,行夹层骨移植,同期植入24枚种植体;平均4个月愈... 目的:评价下颌前部连续多颗牙缺失伴重度骨缺损,以夹层骨移植,同期进行常规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05--2004.03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种植中心的8例患者,下颌前牙区37颗缺牙位点,行夹层骨移植,同期植入24枚种植体;平均4个月愈合期后再次植入12枚种植体;再经过3-6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结果:术后平均垂直向高度提升7.6mm,牙槽嵴顶厚度增加6mm;骨块无坏死;所有种植体实现骨结合。随访5.3-7.1年,非种植区骨块牙槽嵴顶冠根向骨吸收〈0.16mm.种植体周围碟形骨吸收〈0.25mm。结论:夹层骨移植是修复下颌前牙区重度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并可同期种植。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 夹层骨移植 种植 骨缺损
下载PDF
美学区种植修复的评价和临床程序 被引量:31
10
作者 宿玉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41-244,共4页
评价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包括种植修复体的长期骨结合和美学效果。近年来,伴随着美学种植原则的确立和美学种植修复技术的成熟,口腔种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文将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和文献资料,简要介绍目前已经明确的美学种植的定... 评价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包括种植修复体的长期骨结合和美学效果。近年来,伴随着美学种植原则的确立和美学种植修复技术的成熟,口腔种植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文将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和文献资料,简要介绍目前已经明确的美学种植的定义、评价和风险因素,并以病例报告的形式向读者推荐美学区种植的临床程序,为读者的美学种植修复的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美学 定义 评价 风险 治疗程序
下载PDF
牙残片对牙种植修复的影响
11
作者 戈怡 宿玉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43-545,共3页
目的:评价种植位点牙槽骨内的牙残片对种植修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延期牙种植患者400例,对种植术中发现有牙残片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牙残片17例,其中磨牙最多,龋病为最常见拔牙原因。多数X线片明确存在牙残片影像,多数病... 目的:评价种植位点牙槽骨内的牙残片对种植修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延期牙种植患者400例,对种植术中发现有牙残片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牙残片17例,其中磨牙最多,龋病为最常见拔牙原因。多数X线片明确存在牙残片影像,多数病例需要植骨,已完成修复的病例无失败。自然愈合或应用某些材料的拔牙创都可以正常愈合,但牙残片类似于某些对拔牙创愈合有不良影响的材料,可造成炎性反应。结论:牙残片对拔牙创愈合和种植修复过程有不良影响,但对最终修复成功率的影响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残片 拔牙创愈合 牙种植
下载PDF
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德平 耿威 +1 位作者 戈怡 宿玉成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GBR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GBR技术治疗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9例,用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应用GBR技术治疗后随访6—18个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得以消除,探诊深度均小... 目的:观察应用GBR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GBR技术治疗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种植体9例,用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应用GBR技术治疗后随访6—18个月,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得以消除,探诊深度均小于5mm,X线检查显示种植体周围的骨量得到较好恢复。结论:应用GBR技术治疗失败中的种植体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种植体部分恢复其周围原有的骨量和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引导骨再生技术 失败中的种植体
下载PDF
均一与梯度孔隙率Gyroid结构力学性能研究及多孔种植体增材制造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颐函 郑晓晓 +4 位作者 孙子惠 张岩 韩泽奎 宿玉成 王心彧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孔隙率及梯度孔隙率Gyroid结构力学性能,设计并制备新型多孔种植体。方法通过MSLattice和Magics软件建立均一孔隙率为60%、65%、70%、75%、80%和60%~80%梯度的Gyroid结构模型,分别通过有限元分析及力学压缩试验对比不同孔隙... 目的研究不同孔隙率及梯度孔隙率Gyroid结构力学性能,设计并制备新型多孔种植体。方法通过MSLattice和Magics软件建立均一孔隙率为60%、65%、70%、75%、80%和60%~80%梯度的Gyroid结构模型,分别通过有限元分析及力学压缩试验对比不同孔隙率Gyroid结构力学性能,设计并通过激光选区熔融技术(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3D打印新型多孔种植体。结果随着孔隙率的上升,Gyroid结构的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下降。同一孔隙率下,SLA前后Gyroid结构的弹性模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梯度Gyroid结构的最大抗压应变均低于各均一孔隙率Gyroid结构。结论梯度Gyroid结构匹配了骨皮质及骨松质的弹性模量,且强度与人骨相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有望应用在口腔种植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yroid结构 3D打印 多孔种植体 激光选区熔融技术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并发症的专家共识:种植体脱入上颌窦(第一版) 被引量:2
14
作者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 邹多宏 +1 位作者 宿玉成 周咏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64-268,共5页
上颌窦区域种植已经成为常规的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方式,但由于医源性或病源性因素会发生术后各种并发症,其中比较罕见但后果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为种植体脱入上颌窦。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此类并发症管理的指南或共识,因此中华口腔医学会口... 上颌窦区域种植已经成为常规的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方式,但由于医源性或病源性因素会发生术后各种并发症,其中比较罕见但后果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为种植体脱入上颌窦。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此类并发症管理的指南或共识,因此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各大院校的专家从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处理方案及预防等方面,讨论起草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上颌窦区域种植体脱入上颌窦这一并发症的预防和诊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体脱位 内镜 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全牙弓种植即刻修复方案选择决策树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玲燕 王勇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2年第6期381-386,共6页
对于无法保留口内所有天然牙的牙列缺失患者,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随着新的技术、设备和软件不断涌现,临床上在应用该技术时存在一定困惑和混乱。为了规范化该方案的使用,为患者提供多... 对于无法保留口内所有天然牙的牙列缺失患者,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随着新的技术、设备和软件不断涌现,临床上在应用该技术时存在一定困惑和混乱。为了规范化该方案的使用,为患者提供多种方案选择,根据本杂志2022年6月刊登的《全牙列种植即刻临时修复方案选择》一文,作者团队进一步深化总结出当前适用于解决该类临床病例的决策树,以期为种植修复医生对此类病例进行诊断治疗时提供建议和参考,医生可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医生经验以及所具有的技术设备和软件等综合条件进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成修复体 数字化印模 Pick-up技术 即刻修复 全牙弓
下载PDF
亲水表面改性的种植体不同时相的骨结合情况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凌霄 单兆臣 +1 位作者 高振华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1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观察亲水表面改性处理口腔种植体的骨结合效果。方法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2周、4周、8周和12周组,于每组犬拔牙2个月后的下颌骨中植入4颗亲水表面改性处理的口腔种植体,按照相应时点取材,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factor... 目的观察亲水表面改性处理口腔种植体的骨结合效果。方法4只比格犬,随机分为2周、4周、8周和12周组,于每组犬拔牙2个月后的下颌骨中植入4颗亲水表面改性处理的口腔种植体,按照相应时点取材,测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factor,ISQ)、临界旋出扭矩(Critical spin out torque,CST)、骨结合率,并观察不同时点骨结合的状态和组织学特点。结果种植体植入后4周与2周相比,ISQ、CST、骨结合率均显著升高;8W与4W相比,CST、骨结合率均显著升高;12W与8W相比,骨结合率显著升高。结论亲水表面改性处理能够促进种植体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表面改性 骨结合 比格犬
下载PDF
上颌窦底提升并发症的专家共识:种植体周病(第一版) 被引量:2
17
作者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种植专业委员会 胡文杰 +2 位作者 宿玉成 孙菲 危伊萍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2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种植体周病是种植修复后常见的生物学并发症,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时骨量不足的可靠方法。国内外尚缺乏针对上颌窦底提升区域种植体周病临床管理的指南与共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种植体周病的预... 种植体周病是种植修复后常见的生物学并发症,上颌窦底提升是解决上颌后牙区种植手术时骨量不足的可靠方法。国内外尚缺乏针对上颌窦底提升区域种植体周病临床管理的指南与共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针对种植体周病的预防和诊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 种植体周病 种植体周炎 种植体周黏膜炎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上颌单颗中切牙拔牙位点保存后种植的长期美学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戈怡 姜秀瑛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1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通过红/白美学评分分析上颌单颗中切牙拔牙位点保存后种植治疗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上颌单颗中切牙行拔牙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并完成最终修复的9例病例,共植入9颗种植体。随访期均在4年以上,平均为7.7年。治疗... 目的通过红/白美学评分分析上颌单颗中切牙拔牙位点保存后种植治疗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上颌单颗中切牙行拔牙位点保存后延期种植并完成最终修复的9例病例,共植入9颗种植体。随访期均在4年以上,平均为7.7年。治疗过程为拔除上颌单颗中切牙后,向拔牙窝内植入骨代用品,3~6个月植入种植体,愈合3~4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评价方法为临床检查和数码照片,进行红色美学评分(PES)和白色美学评分(WES)评估。结果9例种植体全部实现骨结合。PES/WES总分平均分为(16.56±1.34)(范围15~19)。PES总分平均分(7.78±1.13)(范围6~9),近中龈乳头高度平均分最高,为(1.89±0.31),而唇侧根面突度/软组织颜色及质地平均分最低,为(1.11±0.57),远中龈乳头高度和唇侧黏膜高度平均分为(1.56±0.50);WES总平均分为(8.78±0.63)(范围8~10)。结论拔牙位点保存是避免拔牙窝愈合过程中唇侧骨板吸收的可靠手段之一。基于PES/WES显示的结果,上颌单颗中切牙拔牙位点保存后种植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牙位点保存 种植美学 红色美学评分 白色美学评分
下载PDF
美学区即刻种植的临床程序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3年第2期61-61,共1页
骨结合不再是判定种植成功的唯一标准。就种植治疗的长期成功而言,稳定、健康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与稳定的骨结合同等重要。就美学区的种植治疗而言,获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稳定和美学效果已经成为种植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而美学... 骨结合不再是判定种植成功的唯一标准。就种植治疗的长期成功而言,稳定、健康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与稳定的骨结合同等重要。就美学区的种植治疗而言,获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稳定和美学效果已经成为种植治疗的关键组成部分,而美学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稳定则包括建立健康的种植体周围附着龈、美学的龈缘和龈乳头位置与形态以及协调软组织轮廓。上颌前牙位点即刻种植的主要风险是美学问题,尤其是软组织的红色美学和骨弓的轮廓美学。本报告主要着重于讨论如何获得上颌前牙位点即刻种植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效果 即刻种植 临床程序 周围软组织 摘要 种植治疗 种植体 骨结合
下载PDF
种植体植入术后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璐 林海燕 +2 位作者 刘倩 王倩 宿玉成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本文报道一例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患者因前列腺癌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用药期间行下颌左侧后牙区的种植体植入手术,发生术区颌骨坏死。予以手术治疗,术中辅助使用内镜。术后愈合良好。同时本文对双膦酸盐相... 本文报道一例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患者因前列腺癌应用双膦酸盐治疗,用药期间行下颌左侧后牙区的种植体植入手术,发生术区颌骨坏死。予以手术治疗,术中辅助使用内镜。术后愈合良好。同时本文对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相关因素、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种植体植入 病例报告 文献回顾 后牙区 前列腺癌 术后愈合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