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中国 幸福呼吸——专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施举红
1
作者 孔艳艳 施举红 《健康中国观察》 2022年第10期54-56,共3页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13.7%,总患病人数超过1亿,哮喘患者约5400万,是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做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前期预防,慢阻肺患者日常应...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之一,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到13.7%,总患病人数超过1亿,哮喘患者约5400万,是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如何做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前期预防,慢阻肺患者日常应该注意什么?为了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施举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医师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北京协和医院 前期预防 慢阻肺 公共卫生问题 公众健康
原文传递
北京协和医院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用诊疗建议(2023) 被引量:10
2
作者 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多学科专家组 王孟昭 张抒扬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50-59,共10页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调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尤其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为医务人员现阶段的工作重点。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协和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在结合众多国际循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新型冠...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调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尤其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为医务人员现阶段的工作重点。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协和医院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救治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在结合众多国际循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多学科专家组编写了《北京协和医院成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用诊疗建议(2023)》。秉承循证、简洁、临床可操作的原则,本诊疗建议对目前最新研究证据进行整合,对于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关键临床问题,结合北京协和医院一线临床工作经验和专家意见给出一定推荐,旨在提升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及其危重症的认识,提高患者救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诊疗建议 循证医学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
3
作者 陈苗 杨辰 +24 位作者 刘紫薇 曹玮 张波 刘鑫 李景南 刘炜 潘杰 王健 郑月宏 陈跃鑫 李方达 杜顺达 宁聪 陈丽萌 乐偲 倪俊 彭敏 郭潇潇 王涛 李宏军 李融融 吴彤 韩冰 张抒扬 北京协和医院罕见病多学科协作组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1-1028,共18页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由于磷脂酰肌醇聚糖A基因突变引起细胞膜上锚链蛋白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表达异常所致的后天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由于磷脂酰肌醇聚糖A基因突变引起细胞膜上锚链蛋白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表达异常所致的后天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血管内溶血、反复血栓形成及骨髓衰竭,也可出现肾功能异常、肺动脉高压、吞咽困难、胸痛、腹痛、勃起功能障碍等多系统受累的症状。由于PNH为罕见病,且临床表现异质性强,常需进行多学科协作诊疗。北京协和医院依托罕见病诊疗平台,邀请多学科临床专家,在PNH诊疗方面达成了统一意见,并形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2024)》,以期促进PNH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多学科诊疗 多系统受累 共识
下载PDF
COVID-19流行期间远程教学对医学生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留永健 田欣伦 徐凯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8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回顾和评价COVID-19疫情期间远程教学的效果,探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满足医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内容包括:网课学习的时间、效果、优点和缺点、是否观看课程回放、是否愿意日后接收远程课程等方面。共有108... 目的回顾和评价COVID-19疫情期间远程教学的效果,探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满足医学生需要的教学方式。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内容包括:网课学习的时间、效果、优点和缺点、是否观看课程回放、是否愿意日后接收远程课程等方面。共有108位医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并回复了全部问题。结果67位学生(62%)认为远程教学可以达到实体课程80%以上的效果。30位学生(28%)担心远程学习导致自己未能全面掌握知识。影响远程教学效果的最常见的因素是注意力不集中(64%)和网络不稳定(57%)。远程教学的优势包括:时间自由(85%),地点自由(83%),舒适度高(59%)和节约时间(56%)。87位学生(81%)愿意在今后继续接受远程教学。自觉远程教学的效果越好,学生就越倾向于选择网络授课;而担心远程课程导致自己掌握不足的学生,倾向于选择面授(P<0.01)。不能集中注意力是不选择远程教学的主要原因(P<0.001)。结论COVID-19流行期间,多数医学生认为远程教学是一种学习医学知识的可行办法,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学 医学教学 效果
下载PDF
心悸,气促,四肢无力,水肿,喘憋: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合并心脏受累的罕见炎性肌病
5
作者 梁春苏 张旭昌 +10 位作者 张宁 康琳 刘晓红 余嘉奇 刘颖娴 乔琳 杨燕丽 赵肖奕 赵瑞杰 牛娜 闫雪莲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8-255,共8页
本文报道1例因“心悸、气促2年余,四肢无力6个月,水肿、夜间喘憋2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四肢肌力下降,吞咽肌、呼吸肌受累;同时合并心力衰竭和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的多种心律失常;实验室检测可见包括... 本文报道1例因“心悸、气促2年余,四肢无力6个月,水肿、夜间喘憋2个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四肢肌力下降,吞咽肌、呼吸肌受累;同时合并心力衰竭和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的多种心律失常;实验室检测可见包括抗线粒体抗体在内的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经多学科协作诊疗,最终诊断为抗线粒体抗体相关炎性肌病。予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并进行针对肌肉力量的抗阻练习和针对肺功能的康复训练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在该患者的诊疗过程中,紧密围绕患者临床表现逐步厘清病因,发现细微异常临床资料背后的可能原因,并实施有效干预,再次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老年罕见病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抗线粒体抗体相关炎性肌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老年患者 医患共同决策
下载PDF
肌力下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罕见炎性肌病的不典型表现 被引量:1
6
作者 路菲 张宁 +16 位作者 康琳 孙晓红 田然 郭潇潇 留永健 张文 彭琳一 苏童 曹剑 王怡宁 钱敏 曹宇泽 杨璐 刘跃华 张路 赵肖奕 冷泠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138-146,共9页
一例老年女性患者,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为下肢进行性肌力下降、心力衰竭、二氧化碳潴留,伴眶周色素沉着、眉周毳毛增多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经多学科讨论,以膈肌运动减低引起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突破口,逐步梳理病因,结合临床表现、血... 一例老年女性患者,慢性病程,临床表现为下肢进行性肌力下降、心力衰竭、二氧化碳潴留,伴眶周色素沉着、眉周毳毛增多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经多学科讨论,以膈肌运动减低引起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突破口,逐步梳理病因,结合临床表现、血液学与影像学特征以及股四头肌肌肉病理与免疫组化结果,最终诊断为抗线粒体抗体相关炎性肌病。通过纠正心力衰竭、间断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康复训练,患者临床症状及功能状态明显改善。该患者不具有抗线粒体抗体相关炎性肌病的典型表现,能快速明确病因并解决诊疗决策中的难题,再次体现了多学科协作在疑难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线粒体抗体相关炎性肌病 下肢无力 心力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 老年
下载PDF
改良的同学施教模式在呼吸科影像读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7
作者 陈闽江 刘潇衍 +2 位作者 张力 张晓彤 王孟昭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9期1036-1038,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的同学施教模式对在呼吸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影像读片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且轮转呼吸科的内科住院医师和临床型研究生(研究生也按照住院医师... 目的评价改良的同学施教模式对在呼吸科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影像读片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且轮转呼吸科的内科住院医师和临床型研究生(研究生也按照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本文统称住院医师)4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名)和对照组(23名),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同学施教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两组分别进行呼吸系统影像理论知识和影像判读考试,并采用匿名调查问卷对两组住院医师的学习感受和教学体验进行评价。结果在培训结束后,45名住院医师均参加了影像理论知识和影像判读考试,观察组影像判读及总成绩分别为(44.2±4.1)分和(88.1±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6±5.0)分和(83.0±8.4)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理论知识成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共有42名(93.3%)住院医师完成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2份,有效问卷42分,有效率100%,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各21份。两组住院医师对教学效果和技能掌握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对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能力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的同学施教模式可提高内科住院医师的呼吸系统影像判读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有推广应用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科 影像教学 同学施教 教学模式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在预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马千惠 潘瑞丽 +1 位作者 关玉霞 郭爱敏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25-29,43,共6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接受规律治疗的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接受规律治疗的晚期SCLC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晚期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抗肿瘤药物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3...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接受规律治疗的晚期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16例接受规律治疗的晚期SCLC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晚期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抗肿瘤药物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3、6、9、12个月分别收集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各时间节点数据应用对数-差分法进行处理后,分析各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时间节点PNI对晚期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体力状况评分、免疫治疗情况晚期SCLC患者的中位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力状态评分越高,中位OS越短,接受免疫治疗患者的中位OS长于未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在观察期内,患者的体重变化不明显;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和PNI均在治疗3个月时下降至最低值,而后缓慢升高再下降;前白蛋白水平在接受治疗的6个月内呈上升趋势,治疗6个月时达到高峰,而后迅速下降,治疗12个月时下降至最低值。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根据PNI临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低PNI组与高PNI组患者的中位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9、12个月时,根据PNI临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低PNI组患者的中位OS均明显短于高PN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晚期SCLC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早期营养状态改变不明显,对预后无明显影响,但治疗6个月时的营养状态可影响患者预后。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在治疗6个月时重点关注SCLC患者的营养问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小细胞肺癌 总生存期
下载PDF
晚期肺癌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郝富杰 潘瑞丽 +3 位作者 姜懿珊 谢琼华 许诺 郭爱敏 《癌症进展》 2024年第8期840-845,853,共7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癌症患者参与治疗决策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疗决策评价性调查问卷对301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癌症患者参与治疗决策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医疗决策评价性调查问卷对301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晚期肺癌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师让患者参与决策情况、医疗负担均是晚期肺癌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医师让患者参与决策情况、对支持的利用度、疾病分型知晓情况均是晚期肺癌患者实际参与治疗决策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识别肺癌患者参与治疗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达到改善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态度并提升其实际参与程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患者参与 治疗决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对持续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喂养并发症及摄入热量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余昆容 李梅 +1 位作者 王玉娥 赵珠俪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9年第30期2395-2400,F0003,共7页
目的评价对持续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不进行常规胃残余量监测对喂养并发症及摄入热量的影响,为临床危重症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 目的评价对持续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不进行常规胃残余量监测对喂养并发症及摄入热量的影响,为临床危重症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有关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喂养并发症及热卡摄入影响的研究,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合格文献,合计样本量1 000例危重症患者,其中试验组497例,对照组503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对于持续肠内营养重症患者呕吐发生率的影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组优于不常规监测组[OR=1.35,95%CI(1.02,1.80),Z=2.08,P=0.04],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组优于常规监测组[OR=0.35,95%CI(0.26,0.46),Z=7.29,P<0.01];对于患者肠内营养目标喂养量与实际喂养量的差值[MD=-0.29,95%CI(-0.47,-0.11),Z=3.23,P=0.001]及每天摄入热量[MD=0.35,95%CI(0.10,0.59),Z=2.75,P=0.006]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组优于常规监测组,而在腹胀发生率[OR=1.24,95%CI(0.76,2.03),Z=0.87,P=0.38]、腹泻发生率[OR=1.14,95%CI(0.78,1.67),Z=0.67,P=0.51]方面2组等效。结论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有利于增加患者的热量摄入,肠内营养并发症中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的患者呕吐率较高,腹胀腹泻率并无显著区别,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低,喂养效果更好,建议临床避免常规监测胃残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残余量 胃潴留 危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致日间嗜睡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11
作者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肖毅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4-317,共14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日间嗜睡(EDS)是OSA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之一,部分OSA患者经常规治疗后仍有残余EDS。EDS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职业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交通事故风险,加重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目前国内尚...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日间嗜睡(EDS)是OSA患者常见临床表现之一,部分OSA患者经常规治疗后仍有残余EDS。EDS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职业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加交通事故风险,加重社会和个人的经济负担。目前国内尚无针对OSA致EDS的诊疗规范。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制订本专家共识。共识针对OSA及其所致EDS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评估和治疗进行详细阐述,形成11条推荐意见,旨在提供针对OSA致EDS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的建议,并提高临床医生对OSA致EDS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疗规范 临床表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秦雅静 孙德志 +1 位作者 张力 张晓彤 《癌症进展》 2024年第6期600-605,共6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内皮的低至中级别的恶性血管肿瘤,全身多器官均可受累,常发生于软组织、肝、肺、骨等部位。目前认为,90%的EHE中存在常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基因融合,这可能驱动了EHE的发生。EHE的诊断主要依...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血管内皮的低至中级别的恶性血管肿瘤,全身多器官均可受累,常发生于软组织、肝、肺、骨等部位。目前认为,90%的EHE中存在常染色体易位导致的基因融合,这可能驱动了EHE的发生。EHE的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血管内皮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如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又称CD31)、Friend白血病病毒整合蛋白1(FLI1)、ERG的表达,融合基因的检测可能会是新的诊断工具。目前,EHE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法,局限性EHE的治疗多采用手术等局部处理,对于广泛性EHE根据症状及进展快慢多采用观察等待、化疗、靶向治疗等全身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的方案。总之,EHE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诊断仍具挑战,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基于此,本文对EHE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对EHE的认识,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13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一项来自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鲁涛 李强 +9 位作者 李岚 杨凯珍 周丹菲 高洁 陈闽江 徐燕 钟巍 王孟昭 梁智勇 赵静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59-1065,共7页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缺乏病理质控,导致对检测结果解释及指导临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使用造成困惑。因此,提出质控标准,并... 背景与目的恶性胸腔积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检测缺乏病理质控,导致对检测结果解释及指导临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使用造成困惑。因此,提出质控标准,并按此标准进行胸水EGFR突变检测尤为重要。本研究拟回顾性分析按照严格病理质控标准进行的胸水沉渣切片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以及据此结果指导EGFR-TKIs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到的胸腔积液标本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具有临床资料相对完整,且按照制定的质控标准进行了胸水沉渣石蜡包埋切片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患者132例。根据EGFR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不同组别使用EGFR-TKIs的疗效。结果胸腔积液经离心后,沉渣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若肿瘤细胞数目≥100个,即满足病理质控标准,可用于后续EGFR基因突变检测。132例患者中,72例(54.5%)患者胸水中检出EGFR基因突变。72例突变阳性患者中,69例患者使用了EGFR-TKIs。60例EGFR突变阴性患者中,仅15例使用EGFR-TKIs。EGFR突变阳性组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5.8%,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1个月;EGFR突变阴性组的DCR为0%,中位PFS为1个月,两组患者DCR和PFS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病理质控的胸水沉渣包埋切片可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其结果可指导临床EGFR-TKIs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积液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治疗 病理质控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与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雯娟 邹羽真 +21 位作者 张凡 张路 赵林 白春梅 张锋 徐燕 茅枫 李菁 顾宇 范欣荣 王孟昭 周道斌 张占杰 赵彬 杜小莉 张波 孙学勤 龙笑 常青 胡冰水 潘慧 吴文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3期461-467,共7页
目的设计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从处方源头拦截超剂量医嘱,保障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制订88种抗肿瘤药物阈值拦截/警示策略,建立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对超剂量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拦截/警示。调取2021年1—6月抗肿瘤药... 目的设计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从处方源头拦截超剂量医嘱,保障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制订88种抗肿瘤药物阈值拦截/警示策略,建立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对超剂量抗肿瘤药物医嘱进行拦截/警示。调取2021年1—6月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中的拦截/警示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共拦截/警示医嘱665条,其中触发拦截功能的医嘱共642条(96.54%),触发警示功能的医嘱共23条(3.46%);拦截/警示的药品以口服片剂为主(74.29%);被拦截医嘱中,频次错误占比最高(64.22%),其次为途径错误(11.73%)和剂量错误(9.92%)。拦截超剂量医嘱564条,涉及抗肿瘤药物28种;拦截次数最多的抗肿瘤药物为甲氨蝶呤片,平均超剂量7倍;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平均超剂量倍数排名第1,平均超剂量1000倍。拦截超途径医嘱78条,涉及5种抗肿瘤药物。结论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系统从处方环节杜绝了医嘱超剂量用药错误,切实保障了抗肿瘤药物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安全管理系统 超剂量 用药安全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非心肌炎心脏毒性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晶 秦晓涵 +5 位作者 都乐 覃钰涵 庄俊玲 张力 方理刚 郭潇潇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79-82,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应用是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此类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恢复机体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而显著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由于ICIs作用的非特异性,其抗肿瘤的同时可能会引发广泛的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应用是恶性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此类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恢复机体T淋巴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而显著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由于ICIs作用的非特异性,其抗肿瘤的同时可能会引发广泛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ICIs相关心脏irAEs发生率虽低,但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极高。除心肌炎外,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心包疾病和应激性心肌病等其他心脏irAEs也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近期有研究表明联合应用ICIs和化疗或靶向治疗的肿瘤患者可能更易发生非心肌炎的心脏毒性事件,临床医生对此应高度重视。本文就近年来ICIs相关非心肌炎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脏毒性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主动健康在睡眠中的应用概况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颖 黄蓉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睡眠疾病与多种疾病如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相关。睡眠相关的主动健康设备可以实现多晚的连续监测,也可以监测给予了医学干预后的睡眠状况变化,这些优势使此类设备在睡眠疾病的诊断、随访、临床研究中都存... 睡眠疾病与多种疾病如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相关。睡眠相关的主动健康设备可以实现多晚的连续监测,也可以监测给予了医学干预后的睡眠状况变化,这些优势使此类设备在睡眠疾病的诊断、随访、临床研究中都存在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健康 睡眠监测 睡眠干预
下载PDF
核酸干扰药物在抗肿瘤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17
作者 陈锐 徐燕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82-486,共5页
随着核酸干扰机制的发现及一系列技术难题的逐步攻克,非肿瘤领域的多款核酸干扰药物在国外获批上市,其以特异性高、疗效持续时间长、研发成功率高等优势,成为令全球瞩目的新兴领域。在肿瘤领域尚未有此类新药上市,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突破... 随着核酸干扰机制的发现及一系列技术难题的逐步攻克,非肿瘤领域的多款核酸干扰药物在国外获批上市,其以特异性高、疗效持续时间长、研发成功率高等优势,成为令全球瞩目的新兴领域。在肿瘤领域尚未有此类新药上市,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突破寄予厚望。本文阐述核酸干扰药物的特点、潜在抗肿瘤机制、递送系统的难点及在抗肿瘤领域的进展,分析其在非肿瘤领域的成功难以在肿瘤领域被简单复制的潜在原因,为研发及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干扰 肿瘤 递送系统
下载PDF
从呼吸科视角看肺轻链沉积病
18
作者 施举红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1-503,共3页
肺轻链沉积病(pulmonary 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PLCDD)是一种罕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由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在肺组织沉积引起,早期临床表现轻微,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结节及薄壁囊腔,病理显示组织中嗜酸性无定形蛋... 肺轻链沉积病(pulmonary 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PLCDD)是一种罕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由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在肺组织沉积引起,早期临床表现轻微,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结节及薄壁囊腔,病理显示组织中嗜酸性无定形蛋白样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阴性。肺轻链沉积病的确切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存在的问题包括诊断困难、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效果评价、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标准不明确等方面。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PLCDD的病理机制、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治疗效果评估及预后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轻链 早期临床表现 轻链沉积病 物质沉积 呼吸科 病理显示 诊疗流程 无定形
原文传递
老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婷 王芊霖 +2 位作者 彭敏 饶可 施举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278-284,共7页
目的年龄是影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预后的重要因素,但针对老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旨在探索老年EG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 目的年龄是影响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预后的重要因素,但针对老年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旨在探索老年EG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EGPA患者,将患者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及非老年组(年龄<60岁)。依据不同数据类型,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对2组患者症状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全因死亡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死亡预测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估算累计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81例患者,其中老年组45例,非老年组136例。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老年组患者血清肌酐浓度更高[(91.3±57.6)和(79.0±75.6)μmol/L;P=0.022],血红蛋白水平更低[(120.5±20.1)和(134.7±50.0)g/L;P=0.007],血沉更高[(51.5±37.0)和(35.5±36.8)mm/h;P=0.004],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更高(24.4%和5.1%;P<0.001),血管炎活动度评分更高[(17.1±6.7)和(14.2±6.9)分;P=0.016],五因子评分≥2分者比例更高(40.0%和8.8%;P<0.001);全因死亡率显著增高(24.4%和9.6%;P=0.011)。年龄≥60岁、心肌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消化道出血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为EGPA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年龄≥60岁EGPA患者,肺栓塞及激素冲击治疗与死亡相关。结论年龄≥60岁为EGPA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肺栓塞以及激素冲击疗法对老年EGPA患者预后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预后 肺栓塞
下载PDF
全肺诊疗导航系统联合案例学习教学法在支气管镜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闽江 徐燕 +5 位作者 赵静 邵池 徐凯峰 施举红 张晓彤 王孟昭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9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肺诊疗导航系统联合案例学习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支气管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支气管镜操作技术的32名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全肺诊疗导航系统联合案例学习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在支气管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支气管镜操作技术的32名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全肺诊疗导航系统联合CBL,两组均进行支气管镜理论及实践教学培训,教学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操作考试、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结果两组学员的理论知识成绩、操作选择正确例数以及操作独立完成例数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CT读片及病灶定位的成绩为(89.00±7.09)分,优于对照组的(82.69±7.94)分,差异有显著性(P=0.024)。观察组操作时间为(15.94±4.13)min,短于对照组的(19.32±2.88)min,差异有显著性(P=0.012),操作技巧得分为(80.19±10.61)分,高于对照组的(80.19±10.6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2)。观察组学员对于教学方法调动学习兴趣、启发临床思维、加深理论知识掌握、加强空间解剖学习、增加操作信心、提升操作技能的认可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全肺诊疗导航系统联合CBL进行支气管镜操作技术的教学可提升学员理论水平与操作质量,是一种有实施价值的联合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教学 案例学习教学法 全肺诊疗导航系统 呼吸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