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管理 被引量:156
1
作者 刘丽萍 陈玮琪 +9 位作者 段婉莹 霍晓川 徐蔚海 李淑娟 李子孝 黄立安 王春雪 郑华光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7期709-726,共18页
1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定义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定义见表1。2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评估及诊断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管理流程见图1。推荐意见:·怀疑缺血性卒中患者入急诊后尽可能在30min内完成头颅影像学检查(Ⅰ类推荐,B级证据)。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 再灌注 抗血小板 并发症 病因管理
下载PDF
中国人脑组织库标准化操作方案 被引量:16
2
作者 仇文颖 马超 +13 位作者 包爱民 竺可青 黄越 严小新 章京 钟春玖 周江宁 申勇 郑晓瑛 张力伟 舒友生 唐北沙 张振馨 段树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4-341,共8页
人脑组织库是神经科学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基础,中国的人脑组织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推动国内人脑组织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国内10家医学院所共同发起和成立了"中国人脑组织库协作联盟"。参考国内外同行实践经验,结合... 人脑组织库是神经科学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基础,中国的人脑组织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推动国内人脑组织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国内10家医学院所共同发起和成立了"中国人脑组织库协作联盟"。参考国内外同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现有脑组织库的现状,联盟学术委员会组织修订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人脑组织库标准化操作方案,为在我国建立具备国际水准的人脑组织库标准化平台网络和相应的管理规范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组织库 神经科学 中国
原文传递
功能性运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8
3
作者 尹豆 王含 +16 位作者 张玉虎 倪臻 陈燕 陈先文 窦荣花 洪桢 况伟宏 林国珍 王玉凯 王华龙 薛峥 许顺良 陈伟 陈海波 陈生弟 李春波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2-736,共5页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 功能性运动障碍(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是一类常见的分离/转换性障碍,已成为运动障碍疾病的重要分支,但多数临床医师对此疾病的认知不足。基于此,本文综述了FMD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FMDs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为准确治疗提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共识
原文传递
磁共振波谱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被引量:4
4
作者 翦凡 崔丽英 +3 位作者 潘华 邢岩 李晓光 刘明生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upper motor neuron,UMN)的特点和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ALS患者31例和健康对照32...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upper motor neuron,UMN)的特点和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ALS患者31例和健康对照32名,采用1 H-MRS检测脑中央前回皮质下、内囊后肢和大脑脚感兴趣区代谢产物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的水平,计算NAA/Cr、NAA/(Cho+Cr)、Cho/Cr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1 H-MRS对ALS患者UMN损害的诊断价值。结果 ALS患者各锥体束走行部位和部位组合的NAA/Cr和NAA/(Cho+C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NAA比值预测ALS的UMN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7~0.91,其中内囊后肢、大脑脚两部位的平均NAA/(Cho+Cr)和三部位的平均NAA/(Cho+Cr)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1、0.828、0.906和0.90、0.769、0.875。结论 1 H-MRS可检出ALS患者锥体束走行的生化代谢异常,是评估ALS的UMN损害的客观影像学指标,其诊断准确性中等,多水平检测和综合指标的选择有助于提高其诊断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锥体束 磁共振波谱 ROC曲线
下载PDF
丁基苯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转基因小鼠神经保护作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冯新红 袁伟 +2 位作者 彭英 刘明生 崔丽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转基因小鼠腓肠肌运动单位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雌性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分为溶剂对照组和丁基苯酞组,野生型同窝ALS-SOD1G93A小鼠为野生组。丁...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转基因小鼠腓肠肌运动单位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雌性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分为溶剂对照组和丁基苯酞组,野生型同窝ALS-SOD1G93A小鼠为野生组。丁基苯酞组自小鼠发病日起每天按体质量60mg/kg给予丁基苯酞灌胃,溶剂对照组和野生组予等同体积的植物油灌胃。应用统计学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测定腓肠肌运动单位的数目。焦油紫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结果野生型组、溶剂对照组和丁基苯酞组小鼠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24.30±0.30)、(12.80±7.15)和(18.20±7.27)mV,野生型组与溶剂对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丁基苯酞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09);野生型组、溶剂对照组和丁基苯酞组小鼠腓肠肌的运动单位数目分别为(135.80±8.64)、(63.20±31.87)、(110.50±9.68)个,脊髓前角大的运动神经元数目分别为(28.50±6.36)、(9.50±2.92)、(14.80±2.64)个,溶剂对照组小鼠腓肠肌的运动单位数目和脊髓前角大的运动神经元数目均较野生型组明显减少,与溶剂对照组相比,丁基苯酞治疗能延缓腓肠肌和脊髓前角运动单位丢失的速度(均P<0.01)。结论丁基苯酞对ALS转基因小鼠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腓肠肌运动单位的丢失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苯酞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
下载PDF
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6例结节性多动脉炎的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6
6
作者 魏妍平 陈琳 +8 位作者 崔丽英 郭玉璞 关鸿志 朱以诚 高山 任海涛 赵燕环 李本红 杜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6例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总结分析6例PAN患者的临床特点,作为首发症状的周围神经病的起病方式,进展过程,症状与体征的演变,以及电生理检查与腓肠... 目的回顾性分析6例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的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总结分析6例PAN患者的临床特点,作为首发症状的周围神经病的起病方式,进展过程,症状与体征的演变,以及电生理检查与腓肠神经组织病理学特点。同时总结6例患者的其他伴随症状,血液学检查,血管超声等检查手段的诊断意义。结果6例患者多数起病较急,下肢受累早,且症状比上肢重。感觉神经受累出现早,且刺激性症状比较突出。症状与体征不对称,尤其在病程早期更明显,后期可表现为远端对称或不对称性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本组患者神经传导以波幅下降为主,感觉和运动神经均受累。3例患者行腓肠神经活检术,仅1例患者发现血管炎的典型病理改变。结论结节性多动脉炎以周围神经病为首发症状时诊断较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实验室检查如血沉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白细胞增多,血管彩超发现小动脉瘤或血管狭窄等具有提示意义。电生理检查可明确神经病变的部位和程度,神经和肌肉活检可证实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多动脉炎 周围神经病 腓肠神经活检
下载PDF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免疫介导的神经疾病 被引量:6
7
作者 郝红琳 李晓光 郭玉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142-144,共3页
目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免疫介导的神经病的发病有关,通过介绍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了解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在不同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5-1... 目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免疫介导的神经病的发病有关,通过介绍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了解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在不同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5-11的关于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文章,检索词包括“anti-gangliosideantibody,GM1antibody”;等,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1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文章,检索词“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抗GM1抗体”,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作用机制、与不同神经疾病的关系及检测的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章。纳入标准:关于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作用机制、与不同神经疾病的关系及检测的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98篇关于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文献,涉及神经节苷脂命名及抗体作用机制196篇,与不同神经疾病的关系及检测的临床应用相关的文献102篇。排除286篇,选择与本文密切相关的12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对神经节苷脂的命名、分布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主要是抗GM1抗体对神经系统的致病性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目前临床检测主要用于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如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多灶运动神经病等,对疾病的辅助诊断、分析疗效等有重要意义。结论:在免疫介导的神经疾病中,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检测对辅助诊断、分析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类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综述文献
下载PDF
CyclinD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和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马俊芳 崔博 +1 位作者 沈东超 崔丽英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针对小鼠cyclinD1基因构建质粒并进行慢病毒包装,转染小鼠神经干细胞,检测其表达水平。方法:根据cyclinD1基因信息,采用DNA重组技术将Nestin promoter-Ccnd1基因插入plenti6慢病毒表达载体,重组获得慢病毒载体plenti-D1;经测序鉴定... 目的:针对小鼠cyclinD1基因构建质粒并进行慢病毒包装,转染小鼠神经干细胞,检测其表达水平。方法:根据cyclinD1基因信息,采用DNA重组技术将Nestin promoter-Ccnd1基因插入plenti6慢病毒表达载体,重组获得慢病毒载体plenti-D1;经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液,并检测病毒滴度。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病毒对照组及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组。将病毒转染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析转染前后3组cyclinD1表达情况,MTT法检测不同MOI值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测序结果证实cyclinD1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小鼠cyclinD1基因过表达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过表达慢病毒感染组cyclinD1 mRNA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Western Blot鉴定cyclinD1蛋白表达成功。plenti-D1的MOI值为10、20、50时均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结论:cyclinD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能感染小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外源基因稳定表达。cyclinD1基因过表达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D1 过表达 神经干细胞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郭玉璞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68-169,共2页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诊断和治疗郭玉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亦难以用单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解释。无论是对称性远端型多发性神经病或非对称的神经根、神经干和多发性单神经病,除有各自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外,... 痛性糖尿病神经病诊断和治疗郭玉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亦难以用单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解释。无论是对称性远端型多发性神经病或非对称的神经根、神经干和多发性单神经病,除有各自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外,疼痛症状可出现于任何类型糖尿病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 多发性单神经病 周围神经病 发病机制 郭玉璞 治疗饮食 非对称 多发性神经病 神经根 触觉过敏
下载PDF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发病机制和电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0
作者 栾松 崔丽英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主要由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70%~90%.其中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型DPN最常见.Braddem曾提及有关DPN的临床特点首先由Jrollo于1798年描述[...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一种主要由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70%~90%.其中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型DPN最常见.Braddem曾提及有关DPN的临床特点首先由Jrollo于1798年描述[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DPN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自主神经障碍和疼痛;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为远端感觉障碍和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DPN 电生理研究 发病机制 自主神经 常见并发症 性感觉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高血糖 神经病变
下载PDF
帕金森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壹 米玛顿珠 王琳 《西藏医药》 2025年第1期182-184,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大脑基底核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相对于运动症状,PD的非运动症状,尤其是焦虑及抑郁症状,会显著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PD...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大脑基底核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相对于运动症状,PD的非运动症状,尤其是焦虑及抑郁症状,会显著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PD焦虑及抑郁的漏诊率及误诊率高,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综述,并关注在高原环境中PD焦虑抑郁的研究进展,为在高原地区正确认识、评估、治疗PD焦虑抑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基底核 运动症状 焦虑及抑郁 帕金森病 漏诊率 主要病理变化 误诊率 高原环境
下载PDF
丁苯酞给药时间差异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斌 任海涛 +3 位作者 赵燕环 马翔凌 陈向东 朱润秀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1-655,共5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给药时间差异对SD大鼠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剂A(Nogo-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建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丁苯酞给药时间差异对SD大鼠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神经轴突生长抑制剂A(Nogo-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18只,建立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刻给药组、延迟给药组,每组6只。检测大鼠术前,术后3 h、48 h、7 d、14 d血清Nogo-A和14 d脑组织Nogo-A水平,监测术前和术后3 h、48 h、7 d、14 d Ludmila Belayev 12评分,14 d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镜检脑梗死病灶和对侧正常脑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VEGF、GAP43表达情况。结果即刻给药组和延迟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低于对照组(0.117±0.011、0.185±0.010 vs 0.356±0.140,P<0.01),且即刻给药组脑梗死体积比明显低于延迟给药组(P<0.01)。即刻给药组48 h、7 d和14 d血清Nog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延迟给药组7 d和14 d血清Nog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延迟给药组48 h血清Nogo-A水平明显高于即刻给药组(P<0.01)。即刻给药组术后7 d和14 d 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延迟给药组术后7 d和14 d 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明显高于即刻给药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48 h、7 d和14 d血清Nogo-A水平与Ludmila Belayev 12评分相关(P<0.05)。结论丁苯酞即刻给药和延迟给药均可改善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预后,并对Nogo-A、VEGF和GAP43表达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卒中 GAP-43蛋白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神经康复 轴突
下载PDF
《当代临床医学遗传学》
13
作者 李延峰 《国外医学情报》 2006年第5期45-45,共1页
内容评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临床遗传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小儿科和产科母婴医学范畴,与成人有关的遗传性疾病越来越多地被人发现,所涉及的学科包括内科学、神经病学、外科学、妇科学和眼科学。本书由一位从事临床遗传学教学1... 内容评介: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临床遗传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小儿科和产科母婴医学范畴,与成人有关的遗传性疾病越来越多地被人发现,所涉及的学科包括内科学、神经病学、外科学、妇科学和眼科学。本书由一位从事临床遗传学教学17年的教师撰写,其目的是为了给医学生系统地介绍医学遗传学的内容及其进展,所涵盖的内容包括:遗传学的医学实践;对从遗传学到基因组的发展过程进行了介绍;DNA的结构、功能和复制包括对DNA的结构、功能,细胞周期及分裂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临床遗传学 当代 分子生物学 遗传性疾病 遗传学教学 内容评介 医学范畴 神经病学 医学实践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合并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静怡 谭颖 +4 位作者 徐雁 管宇宙 朱以诚 彭斌 崔丽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4,39,共6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共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研究队列中的NMOSD与MG共病患者2例进行报道,并进...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共病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炎性脱髓鞘疾病临床研究队列中的NMOSD与MG共病患者2例进行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NMOSD合并MG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自2011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队列共登记NMOSD患者654例,其中2例(3.06‰)合并MG;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本文共纳入79例NMOSD与MG共病患者。NMOSD与MG共病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居多(64例,85.3%);MG多先于NMOSD发生,两病出现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2.05±5.04)年;MG类型多为全身型(55例,69.6%),共48例(60.8%)接受了胸腺切除术;NMOSD与MG共病者可合并其他免疫疾病及存在其他免疫相关抗体阳性。结论NMOSD及MG的共病不仅仅是巧合,其共病存在一定特点,值得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重症肌无力 视神经脊髓炎 共病现象
下载PDF
脑深髓静脉相关神经系统疾病 被引量:2
15
作者 敖冬慧 朱以诚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03-405,共3页
脑深髓静脉是位于脑深部白质内的脑小静脉,负责引流深部脑白质的血液至室管膜下静脉。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对脑小静脉成像后发现脑深髓静脉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因此,本文对脑深髓静脉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脑深髓静脉是位于脑深部白质内的脑小静脉,负责引流深部脑白质的血液至室管膜下静脉。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对脑小静脉成像后发现脑深髓静脉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因此,本文对脑深髓静脉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脑深髓静脉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髓静脉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临床神经解剖学》(第6版)
16
作者 万新华 《国外医学情报》 2006年第4期45-45,共1页
内容评介:近十年来,随着与疾病诊断和治疗相关的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动物组织、神经系统疾病本质的深入认识,已经对医学教育传统方法的课程内容产生了很大冲击,人们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在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哪些内容是真正为... 内容评介:近十年来,随着与疾病诊断和治疗相关的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动物组织、神经系统疾病本质的深入认识,已经对医学教育传统方法的课程内容产生了很大冲击,人们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在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哪些内容是真正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所必须的,过于细致繁杂的医学信息不仅使医学生们迷惑,也妨碍他们在病人床边时难以回忆和掌握所学知识的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 神经解剖学 内容评介 科学技术 治疗相关 疾病诊断 动物组织 疾病本质 神经系统 课程内容
下载PDF
高原地区卒中后癫痫的临床及预后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次央 胡亚雄 +4 位作者 王其琪 连雨晴 陈玉秀 周立新 赵玉华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30,共8页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居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特征,并分析影响PSE预后的风险因素,为制定高原地区PSE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3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居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的临床、治疗和预后特征,并分析影响PSE预后的风险因素,为制定高原地区PSE临床诊疗策略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3年6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高原地区PSE患者。根据PSE类型分为早发性(卒中后≤7 d)PSE组和迟发性(卒中后>7 d)PSE组,于2023年9月通过电话和门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获取患者的功能预后(mR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分布、卒中严重程度(发病时mRS评分)、实验室检查等基线资料,以及随访功能预后的差异,分析预后不良(随访mRS评分≥3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PSE患者89例,占同期住院高原卒中患者的4.2%,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5(44~69)岁,男性59例(66.3%),藏族87例(97.8%),发病时mRS评分为3(1~4)分。入组患者中早发性PSE组49例(55.1%),迟发性PSE组40例(44.9%)。卒中亚型分布中脑出血所占比例最高,为39.3%(35例)。最常见的癫痫发作类型为全面起源性发作,共69例(77.5%)。36例(40.4%)PSE患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影像学检查显示卒中病灶中最常见的为皮质病灶,共48例(53.9%)。治疗方面85例(95.5%)PSE患者接受了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79例(88.8%)患者接受单药治疗,最常应用的抗癫痫药物是奥卡西平/卡马西平(36例,40.4%)。PSE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10.1%(9例)。随访时间中位数为27(15~40)个月,预后不良患者占56.7%(38/67),死亡率为35.8%(24/67)。与早发性PSE组相比,迟发性PSE组男性比例更高(78.6%vs.56.6%,P=0.043)且有癫痫家族史比例更高(10.0%vs.0,P=0.037)。两组间的卒中类型分布(P=0.040)和应用抗癫痫药物类型分布(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卒中症状严重(发病时mRS评分高)是PSE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691,95%CI 1.245~2.297,P<0.001)。结论PSE在高原地区住院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2%。高原地区PSE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重,40.4%的患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高原地区PSE患者预后不良,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癫痫 早发性癫痫 迟发性癫痫 预后 高原地区
下载PDF
《成人癫痫》
18
作者 金丽日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1655-1655,共1页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其诊断和长期管理具有较大挑战性。本书共11章,分别针对成人癫痫的流行病学及预后、癫痫发作及综合征分类、病因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癫痫持续状态及特定人群管理等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 非药物治疗 成人癫痫 癫痫持续状态 诊断及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 病因学 慢性疾病 特定人群
下载PDF
运动-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对认知衰弱老年人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小星 陈宝玉 +3 位作者 刘晓萱 李奇 朱宏伟 霍晓鹏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对认知衰弱老年人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认知衰弱老年人72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认知衰弱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为期16周的运动-认知双重任务... 目的探讨运动-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对认知衰弱老年人的干预效果。方法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认知衰弱老年人72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认知衰弱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为期16周的运动-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6周后评估老年人的衰弱状况、认知功能及躯体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Tilburg衰弱指数(TFI)量表评分、MoCA评分、Tinetti步态和平衡测试量表(POMA)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TFI评分明显下降,MoCA、POMA评分显著升高,TUGT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运动-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可有效改善认知衰弱老年人的衰弱状况、认知功能及躯体运动功能,适宜在认知衰弱老年人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衰弱 老年人 双重任务训练 运动 认知
下载PDF
神经疾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治共识 被引量:38
20
作者 宿英英 黄旭升 +4 位作者 潘速跃 江文 杨弋 高亮 彭斌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52-756,共5页
神经疾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十分常见,但受到的关注度不高。神经科医师对其正确诊断与治疗的水平有限,致使HAP成为影响神经科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我们对近30年神经疾病并发HAP的相关文献(来... 神经疾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十分常见,但受到的关注度不高。神经科医师对其正确诊断与治疗的水平有限,致使HAP成为影响神经科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我们对近30年神经疾病并发HAP的相关文献(来自Pubmed和中国知网)进行了检索与复习,并采用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水平分级2009”。进行证据确认和推荐意见确认,对证据暂不充分,但专家讨论达到高度共识的意见提高推荐级别(A级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神经疾病 并发 诊治 PUBMED 临床证据 水平分级 医学中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