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肿瘤住院患者肌肉减少症调查报告
1
作者 宋春花 程好晴 +51 位作者 崔久嵬 许红霞 王昆华 翁敏 郭增清 周福祥 林源 巴一 袁凯涛 胡雯 马虎 李苏宜 冯长艳 李增宁 赵青川 李纪鹏 郑瑾 吕全军 李涛 陈俊强 贺英 高茜 吴静 王辉 姚庆华 杨家君 刘明 宋新霞 陈公琰 丛明华 马文君 余亚英 罗素霞 周岚 乔秋阁 王巍 冯永东 罗琪 邱红 施咏梅 姜海平 齐玉梅 管文贤 陈甲信 黄河 余震 方玉 陈子华 付振明 王畅 李薇 石汉平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638-650,共13页
目的报告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纳入中国肿瘤营养队列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数据库2013年7月至2023年12月86家三级甲等医院19种恶性肿瘤患者61627例。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 目的报告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方法纳入中国肿瘤营养队列研究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INSCOC)数据库2013年7月至2023年12月86家三级甲等医院19种恶性肿瘤患者61627例。采用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WGS)2019年肌肉减少症诊断标准诊断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情况。结果肿瘤患者中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为18.1%(11175/61627)。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因肿瘤类型、TNM分期、年龄、性别、地理区域及治疗情况不同而存在差异: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较高,其中胰腺癌患者患病率最高[32.4%(311/961)];肌肉减少症患病率随TNM分期增高而增大(P<0.05);70岁以上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最高[34.7%(3510/10129)];女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高于男性患者[16.1%(5544/34381)比20.7%(5631/27246),P<0.05];东北地区的患者患病率最低[14.7%(2398/16300)],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患病率最高[22.1%(1635/7412)]。此外,在某些肿瘤类型中,不同医疗保险类型、职业、教育水平、民族、居住地的患者肌肉减少症患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文化水平低、农民患者发生肌肉减少症的风险更高。结论本研究首次以大规模数据报告了肿瘤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消化道系统、老年、农民、低教育水平及进展期肿瘤患者等是发生肌肉减少症的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肌肉减少症 四肢骨骼肌指数 现况调查 患病率 影响因素 老年 消化道系统
下载PDF
生理盐水与0.16%肝素钠在肿瘤患者化学治疗期间PICC封管中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李守凯 李子榕 刘阳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109-1114,共6页
目的:不同指南对PICC封管液选择的(生理盐水或肝素钠)意见不一,需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较单纯生理盐水与单纯0.16%肝素钠封管液在肿瘤患者住院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期间经外周静脉穿刺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 目的:不同指南对PICC封管液选择的(生理盐水或肝素钠)意见不一,需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较单纯生理盐水与单纯0.16%肝素钠封管液在肿瘤患者住院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期间经外周静脉穿刺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封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PICC置管化疗的18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纳入时间顺序分为生理盐水组(先纳入的90例患者)和肝素钠组(后纳入的90例患者)。2组患者住院期间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0.16%肝素钠进行PICC封管,出院当天均采用0.16%肝素钠封管。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凝血功能、置管时间等资料;根据堵管次数、封管费用等指标对两种封管方式进行评价。结果:2组年龄、性别、凝血功能、BMI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素钠组住院封管液配制时间、住院时间、住院封管费用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选择肿瘤患者在院化疗期间PICC封管液时,生理盐水与0.16%肝素钠的封管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若考虑患者需要连续化疗的情况,以及综合经济因素与护士工作效率的影响,使用生理盐水封管较使用0.16%肝素钠封管更为经济、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肝素钠 生理盐水 肿瘤 封管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腹膜间皮瘤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嘉欣 卢丽婷 +1 位作者 巴一(综述) 王晰程(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腹膜间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PeM)起源于腹膜间皮细胞,常侵入腹膜的脏层及壁层,是一种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间皮瘤的15%。该病发病隐匿,预后不良,具体机制未完全阐明。石棉接触被认为是间皮瘤的主要风险因... 腹膜间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PeM)起源于腹膜间皮细胞,常侵入腹膜的脏层及壁层,是一种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间皮瘤的15%。该病发病隐匿,预后不良,具体机制未完全阐明。石棉接触被认为是间皮瘤的主要风险因素。目前,除肿瘤细胞减灭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和铂类/培美曲塞为常规治疗以外,仍缺乏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免疫治疗通过调动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晚期间皮瘤患者中初见疗效。然而,更多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试验和免疫治疗靶点的研究仍亟待探索。本文就PeM相关的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及在PeM治疗中的潜在靶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腹膜间皮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化学预防药物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卢丽婷 王晰程 巴一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101-108,共8页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主要由APC基因胚系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表现为高发的结直肠腺瘤和接近100%的终身结直肠癌风险。早期内镜下筛查和预防性全结(直)肠切除术是FAP目前主要治疗...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主要由APC基因胚系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表现为高发的结直肠腺瘤和接近100%的终身结直肠癌风险。早期内镜下筛查和预防性全结(直)肠切除术是FAP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但该手术无法预防结肠外疾病,如十二指肠肿瘤、硬纤维瘤和甲状腺癌等,且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集中在化学预防药物上,目的是延缓疾病进展和推延肠道手术切除时机,同时减缓结肠外疾病的发展,降低手术相关硬纤维瘤的发生率。目前,FAP的化学预防还处于早期阶段,尚无药物被批准,未来需基于APC胚系突变的具体突变位点来指导安全有效的药物预防和治疗策略。本文旨在回顾FAP化学预防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进展,以期对其有全面了解并为未来开展临床试验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结直肠癌 化学预防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局部进展期或晚期肛管鳞癌的诊疗进展
5
作者 马晓婷 王晰程 巴一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4年第5期296-305,共10页
肛管鳞癌(AS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大约90%的患者可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关于ASCC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探索。目前,局部进展期ASCC的标准治疗为放化疗,复发性或转移性ASCC目前仍采取含铂联合方... 肛管鳞癌(ASC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大约90%的患者可归因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随着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关于ASCC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探索。目前,局部进展期ASCC的标准治疗为放化疗,复发性或转移性ASCC目前仍采取含铂联合方案化疗作为标准治疗。随着包括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治疗在内的新型联合治疗策略的出现,ASCC的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改进。文章综述了局部进展期和转移性ASCC的诊疗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鳞癌 人乳头瘤病毒 放化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