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5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宏图 孙耘田 +1 位作者 李爱东 刘复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6期331-333,I090,共4页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 对 53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淋巴结多位于头颈部 ,呈轻~中度肿大 ,男女之比为 1∶1 7 活检标... 目的 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 对 53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病变淋巴结多位于头颈部 ,呈轻~中度肿大 ,男女之比为 1∶1 7 活检标本多破碎 (37/53) ,形态特征为细胞碎片、增生的淋巴及组织细胞构成大小不一凝固性坏死灶。新月形、肾形、扭曲核的组织细胞及浆样T细胞最常见到 ,无中性粒细胞。免疫组化坏死灶及边缘CD68及T细胞呈斑块状 (+) ,而B细胞少数散在 (+)。结论 根据组织形态、细胞成分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KIKUCHI淋巴结炎 亚急性淋巴结炎
下载PDF
免疫细胞化学在辅助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香菊 潘秦镜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45-48,共4页
免疫细胞化学是辅助浆膜腔积液细胞病理学鉴别诊断良恶性细胞的主要手段。腺癌细胞敏感抗体有B72 3、Ber EP4、MOC 31等 ;间皮细胞敏感抗体有calretinin、thrombomodulin、HBME 1等。最理想的标本制备方法是石蜡包埋法。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浆膜腔积液 细胞病理学诊断 间皮细胞敏感抗体
下载PDF
微粒子炭在直肠癌手术中对淋巴结清除的指导作用
3
作者 冯强 王成峰 +6 位作者 王贵齐 张宏图 赖少清 张晓华 鲁海珍 邵永孚 赵平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9期693-695,共3页
目的:探讨微粒子炭在指导直肠癌手术中淋巴结清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组:40 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经肠镜局部注射微粒子炭后行直肠癌根治术,40例仅行常规直肠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记录清除的淋巴结... 目的:探讨微粒子炭在指导直肠癌手术中淋巴结清除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患者随机分组:40 例直肠癌患者术前经肠镜局部注射微粒子炭后行直肠癌根治术,40例仅行常规直肠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记录清除的淋巴结数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术中被黑染的淋巴结清晰可辨;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淋巴结数为(24. 6±4. 2)个,对照组为(15. 1±2. 6)个,P=0. 003 7;淋巴结转移病例中,注墨组平均每例清除转移淋巴结(7 .8±1 .7)个,对照组(4. 2±2. 0)个,P=0. 004 5;注墨组总的淋巴结黑染率62 .0%, 转移淋巴结黑染率66. 4%。结论:局部应用微粒子炭对指导直肠癌手术中的淋巴结清除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直肠肿瘤/外科学 淋巴结切除术 炭/治疗应用
下载PDF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高巍 刘尚梅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693-696,共4页
【摘要】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细胞,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有上升趋势。WHO病理学将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混合型腺一神经内分泌癌和增生性及肿瘤前病变。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细... 【摘要】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细胞,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有上升趋势。WHO病理学将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神经内分泌瘤、神经内分泌癌、混合型腺一神经内分泌癌和增生性及肿瘤前病变。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具有激素合成及分泌功能,但不一定都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同分类、分期的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
原文传递
T细胞淋巴瘤中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祖根 黄燕萍 +2 位作者 郭秀婵 林冬梅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9-233,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类型T细胞淋巴瘤中爱泼斯坦 巴尔病毒 (EBV)基因编码产物EBERs的表达 ,探讨EBV与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 ,对 6 0例经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定的T细胞淋巴瘤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s进行检测 ,...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类型T细胞淋巴瘤中爱泼斯坦 巴尔病毒 (EBV)基因编码产物EBERs的表达 ,探讨EBV与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 ,对 6 0例经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定的T细胞淋巴瘤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s进行检测 ,并采用 1994年淋巴瘤REAL分类方案对 6 0例T细胞淋巴瘤进行分类 ,以进一步分析与EBV相关的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发现 6 0例T细胞淋巴瘤中EBERs的检出率为 6 1.7%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检出率为6 9 8%。结外淋巴瘤的检出率高于结内淋巴瘤 (P <0 .0 1)。EBERs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血管中心性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17 18,2 2和 4 6 ,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 (5 1.9% ,14 2 7)相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EBERs与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与EBV感染有关 ,尤其是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血管中心性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淋巴瘤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人类疱疹病毒 PCR
原文传递
B细胞淋巴瘤中促凋亡基因MAPK10异常甲基化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应建明 高子芬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5期272-275,共4页
目的 探讨促凋亡基因MAPK10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引起的表达沉默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 提取7个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总RNA和基因组DNA.分别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细胞株中MAPK10基因的mRNA... 目的 探讨促凋亡基因MAPK10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引起的表达沉默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 提取7个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总RNA和基因组DNA.分别用半定量反转录PCR(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细胞株中MAPK10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和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MSP检测了2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5例滤泡性淋巴瘤(FL)和1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LRH)中MAPK10甲基化状态.并进一步用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法(BGS)验证了部分细胞株和组织标本中MAPK10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MAPK10在大部分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中存在表达沉默现象,并与其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密切相关.MAPK10基因高甲基化在DLBCL和FL中的频率分别为71%(17/24)及100%(15/15),而未在LRH标本中检出(0/12).BGS检测结果 证实了上述结果 .结论 MAPK10基因在B细胞淋巴瘤中存在高频甲基化,由其所致的基因沉默可能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APK10基因的肿瘤特异性甲基化可作为一个良好的肿瘤分子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0 甲基化 淋巴瘤 B细胞 分子标志物
原文传递
浅谈对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认识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建卫 吴宁 林冬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8-560,共3页
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作为肺腺癌的浸润前病变列入了1999、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肺肿瘤组织学分类,随着病理学和影像学的进展,对AAH以及AAH和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 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作为肺腺癌的浸润前病变列入了1999、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肺肿瘤组织学分类,随着病理学和影像学的进展,对AAH以及AAH和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肺腺癌关系的认识也逐渐深入,下面就AAH的流行病学、病理、影像及预后等几个方面浅谈笔者的认识,兼做对“关于《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一文中部分病例诊断结果的商榷”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CARCINOMA 细支气管肺泡癌 世界卫生组织 病理对照分析 组织学分类 影像学 AAH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