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白红细胞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流 刘建 +14 位作者 吴钢 王恩 易发艳 谭兴顺 朱诗玙 余锐 陆光辉 刘艳 翟梅 向清 刘平 廖艳华 付志珍 李茂林 黄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89-891,共3页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4家医院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恩施州4家医院自2018—2022年相关病例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采集和输... 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4家医院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后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与输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查阅恩施州4家医院自2018—2022年相关病例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采集和输血日期、产生的输血反应信息。结果 2018—2022年4家医院共输注去白红细胞69 761袋,发生输血反应166例,其中过敏反应93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63例,其他10例,输血反应总发生率0.24%。发生输血反应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平均储存时间为(20.25±6.31)d,未发生输血反应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平均储存时间为(19.88±5.50)d。将储存时间以7 d为界值进行分析,储存时间为15~21 d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最低。以21 d为区分界值分为储存天数≤21 d和>21 d的2组,2组之间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发生的输血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且输血反应发生率随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储存时间≤21 d和>21 d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输血反应 储存时间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原文传递
红细胞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肖玲 田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逐渐被发现不仅有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还以多种途径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近期有多项研究发现红细胞可通过TLR9在正常生理和感染状态下参与免疫调节,确定红细胞可通过表面的糖蛋白介导参与机体免疫应... 红细胞作为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逐渐被发现不仅有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还以多种途径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近期有多项研究发现红细胞可通过TLR9在正常生理和感染状态下参与免疫调节,确定红细胞可通过表面的糖蛋白介导参与机体免疫应答,证实红细胞通过表面补体受体和结合细胞因子参与感染性疾病的进展和免疫调节。我们将总结红细胞通过以上几种分子在感染免疫应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增加对红细胞在感染免疫中作用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感染免疫
原文传递
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概述
3
作者 王铭伟 刘忠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5期378-381,共4页
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TDT)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输血+铁螯合治疗来改善机体的慢性贫血和铁过载状态,长期慢性贫血以及输血带来的铁过载问题导致患者常常患有多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治疗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 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TDT)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输血+铁螯合治疗来改善机体的慢性贫血和铁过载状态,长期慢性贫血以及输血带来的铁过载问题导致患者常常患有多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治疗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编辑和替代疗法已取得优异的成效,新型药物罗特西普也已经被FDA批准应用。本研究从病理生理、输血治疗、铁过载和铁螯合、相关并发症、新型治疗几个方面对TDT进行综述,为临床TDT的管理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依赖性地中海贫血 并发症 基因治疗 新型药物
下载PDF
基于抗-TP检测结果细化反应性献血者屏蔽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婧 王瑞 +5 位作者 刘正敏 郭瑾 高楠 贾俊杰 葛红卫 李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现行献血者屏蔽策略中对抗-TP ELISA反应性献血者实施屏蔽的准确性和适宜性。方法使用2种不同的抗-TP ELISA试剂常规检测后的标本,进行TPPA确证试验。根据抗-TP ELISA初筛结果及确证结果对双试剂反应性和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检... 目的探讨现行献血者屏蔽策略中对抗-TP ELISA反应性献血者实施屏蔽的准确性和适宜性。方法使用2种不同的抗-TP ELISA试剂常规检测后的标本,进行TPPA确证试验。根据抗-TP ELISA初筛结果及确证结果对双试剂反应性和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判定献血者真阳性的可能性。结果共收集抗-TP ELISA反应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共1 624份,其中包括双试剂反应性标本1 467份,单试剂反应性标本77份和80份。双试剂反应性标本中,确证阳性1 254份,阳性预期值85.48%;双试剂反应性标本确证为真阳性的可能性与S/CO值的高低相关,试剂1和2的S/CO值≥13和17时,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8.56%和99.13%,明显较S/CO值≥1时高。确证阳性的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试剂1确证阳性2份,试剂2确证阳性3份,阳性预期值分别为2.60%和3.75%。而单试剂反应性标本无高S/CO值的特征。结论高S/CO值的抗-TP ELISA双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真阳性可能性高,宜永久屏蔽;TPPA试验可有效辅助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筛选出真阳性。现行的献血者屏蔽策略可能需要补充确证实验和献血者追踪检测等措施方能更精确地屏蔽真阳性献血者,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抗体阳性 TPPA试验 献血者屏蔽策略
原文传递
梅毒螺旋体筛查反应性献血者S/CO值与真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何芮 李玲 +3 位作者 钱立琼 徐海霞 舒世春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献血者梅毒抗体(抗-TP)初筛反应性结果的S/CO值与真阳性的相关性,为制定合理的初筛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2种抗-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国产试剂进行献血者血清标本初筛试验,反应性献血者(包括单... 目的探讨献血者梅毒抗体(抗-TP)初筛反应性结果的S/CO值与真阳性的相关性,为制定合理的初筛梅毒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采用2种抗-TP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国产试剂进行献血者血清标本初筛试验,反应性献血者(包括单试剂反应性、双试剂反应性和灰区反应性)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证评价。采用SPSS 20.0软件绘制抗-TP S/CO值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分析各S/CO值区间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性最佳的S/CO值临界点。结果 1)抗-TP初筛反应性献血者血清样本110例,TPPA阳性61例,阴性43例,6例不确定。2) 2种ELISA试剂与TPPA真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6.30%、77.22%,真阴性符合率为100%、96.77%。3) ROC分析:A试剂抗-TP初筛试验阳性预测值≥95%的S/CO值为8.99,敏感度为1,特异性为0.959;B试剂抗-TP初筛试验阳性预测值≥95%的S/CO值为4.99,敏感度为1,特异性为0.939。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当两种试剂筛查的S/CO值分别≥9或者≥5时,可以直接判为阳性,无需追踪;当初筛S/CO值分别<9和<5时,进一步做确证试验,判断是否为真阳性。本研究中,61例TPPA为阳性的献血者直接屏蔽,43例阴性和6例不确定献血者可继续追踪确定是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检测 S/CO值 献血者归队 ROC曲线
原文传递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赵沛喆 李玲 +4 位作者 周源 王秀锦 冯国强 张德梅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055-1060,共6页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献血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准确地识别、处理及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对献血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心理因素是迷走神经反应的第1大诱因;肌肉张力动作(AMT)和盐分的补充已被证明是对... 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是献血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准确地识别、处理及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对献血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普遍观点认为,心理因素是迷走神经反应的第1大诱因;肌肉张力动作(AMT)和盐分的补充已被证明是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有效的干预措施;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医学恐惧调查表、献血者反应量表等高危人群识别的方法已比较成熟,但目前在国内的使用率相对较低。本文对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发生机制、研究方法、相关因素、处理及预防措施以及献血前高危人群的识别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相关迷走神经反应 血液预警 高危人群识别
原文传递
成分血中的细胞外囊泡在输血相关免疫调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孔玉洁 田雪 +1 位作者 田力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877-881,共5页
不同成分血在保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细胞外囊泡均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它们促进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广泛参与机体的炎症、代谢及免疫调控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外囊泡不仅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引起输血... 不同成分血在保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细胞外囊泡均富含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它们促进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广泛参与机体的炎症、代谢及免疫调控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外囊泡不仅能激活中性粒细胞引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还能作用于单核细胞刺激炎症反应,对患者免疫系统可起多种不同的调节作用。本文即是对不同成分血中的细胞外囊泡在输血相关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所作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囊泡 成分血 输血 免疫调节 外泌体 微囊泡
原文传递
光照与核黄素浓度对核黄素光动力灭活病原体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缘圆 李彦玉 +3 位作者 尹云弟 李玲 陈可洋 刘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9-962,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核黄素灭活病原体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血浆分4组,分别添加核黄素浓度致终浓度为50、100、150μmol/L,0μmol/L为对照组。观察其在10、15、20、25 min的生长滴度,不进行光照的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核黄素灭活病原体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水疱性口炎病毒(VSV)血浆分4组,分别添加核黄素浓度致终浓度为50、100、150μmol/L,0μmol/L为对照组。观察其在10、15、20、25 min的生长滴度,不进行光照的为对照组。用Reed-Muench法计算灭活前后培养后生长滴度,通过灭活后log减少因子评价不同浓度核黄素对灭活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无光照的条件下添加核黄素无病原体灭活效果,随着光照时间从15 min增加到25 min,无核黄素组VSV灭活效果增加;当光照小于15 min时,50~150μmol/L核黄素VSV灭活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光照时间为15~25 min时,添加核黄素后VSV灭活效果增强,但不同浓度核黄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5 min内核黄素病原体灭活效果随光照时间的增加灭活效果越好,与核黄素浓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UVA 病原体灭活光化学法 VSV
下载PDF
患者意外抗体的分布情况及其输血疗效分析
9
作者 章容 康凯 +5 位作者 谢江 林雨薇 李族军 许基平 练正秋 李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调查意外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抗体分布特点,并评估其输血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本院申请输血的住院患者共12235名,筛选出抗体筛查阳性患者,收集其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诊断、血型、输血史、妊娠... 目的调查意外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抗体分布特点,并评估其输血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1月1日—2023年3月31日,本院申请输血的住院患者共12235名,筛选出抗体筛查阳性患者,收集其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诊断、血型、输血史、妊娠史,分析其抗体分布情况;同时从抗体筛查阳性患者中筛选出治疗用血患者,根据DAT结果以及输注红细胞成分进行分组,比较各组输血前后Hb值。结果患者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96%(118/12235)。其中,Rh血型系统的抗体最为常见(27.43%,48/175),其次为MNS系统(8.57%,15/175)和Lewis系统(6.29%,11/175);主要为抗-E(18.29%,32/175)、抗-M(8.00%,14/175)和抗-Le a(5.71%,10/175)。将62名治疗用血患者根据DAT阳性输注悬浮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分为A组和B组、DAT阴性为C组,3组红细胞输注后的Hb值均高于输注前,A组输血前后Hb值(g/L):(59.19±15.67)vs.(77.52±15.09),B组输血前后Hb值(g/L):(56.35±14.08)vs.(74.44±15.63),C组输血前后Hb值(g/L):(56.00±12.06)vs.(75.00±4.73),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意外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的抗-E最为常见。对贫血患者选择合适的红细胞进行输注,每输注1U红细胞Hb平均升高6~7g/L,疗效较好。针对DAT阳性患者,输注悬浮红细胞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外抗体 红细胞输注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HIV检测结果对反应性献血者分类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瑞 李玲 +5 位作者 刘正敏 郭瑾 胡京辉 张婧 葛红卫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96-300,共5页
目的利用血站实验室HIV检测结果探讨对反应性献血者分类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献血者HIV检测结果(包括2遍ELISA、1遍NAT),将检测结果为HIV反应性的献血者分为3组。组1为HIV全项反应性(ELISA和NAT均为反应性)、组2为HIV血清学单反应性(... 目的利用血站实验室HIV检测结果探讨对反应性献血者分类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献血者HIV检测结果(包括2遍ELISA、1遍NAT),将检测结果为HIV反应性的献血者分为3组。组1为HIV全项反应性(ELISA和NAT均为反应性)、组2为HIV血清学单反应性(仅ELISA为反应性)、组3为HIV核酸单反应性(仅NAT为反应性)。分析2017年5-12月191628名献血者HIV检测结果,并通过RIBA明确标本真实血清学状态。RIBA结果阳性和(或)核酸重复试验反应性则判定为HIV真阳性,比较3组献血者HIV真阳性检出率。通过绘制ROC曲线,以99%特异性对应S/CO低值作为相应ELISA方法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评估其在献血者分类中的功效。结果191628名献血者共检出HIV反应性标本180份,包括组1标本77份(42.78%)、组2标本100份(55.56%)、组3标本3份(1.67%)。(1)HIV反应性结果呈现多样性:82名真阳性献血者中发现4名HIV早期感染者(3名HIV ELISA抗原抗体窗口期,1名HIV ELISA抗体窗口期)、2名疑似HIV精英控制者、76名血清学和核酸均为反应性HIV感染者。(2)总体HIV真阳性检出率为47.67%,组1(100%)=组3(100%)>组2(2.17%)(P<0.01)。(3)ELISA1、ELISA2屏蔽界限值分别为5.40、9.69(S/CO值),相应阳性预期值分别为98.73%、91.14%(P>0.05)。同时使用2种ELISA屏蔽界限值可精准屏蔽组1和组2所有真阳性献血者(79/79,100%)。结论献血人群HIV结果分布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需持续提高HIV防控意识。对反应性献血者进行分类有助于精细化和科学管理。组1和组3献血者可实施永久屏蔽,组2中疑似HIV精英控制者应引起实验室关注并永久屏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核酸检测 献血者
原文传递
平均血小板体积的临床意义与应用探讨
11
作者 王铭伟 李玲 刘忠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305-309,共5页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血小板反应活性指标,MPV值的增加意味着血小板具有更强的止血、凝血功能。MPV与许多疾病都存在关联性,而且可以用来预测疾病的结局。MPV值在急性心血管疾病和PCI患者中明显升高,是不良心血管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血小板反应活性指标,MPV值的增加意味着血小板具有更强的止血、凝血功能。MPV与许多疾病都存在关联性,而且可以用来预测疾病的结局。MPV值在急性心血管疾病和PCI患者中明显升高,是不良心血管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此外,MPV值在缺血性卒中、糖尿病和静脉血栓栓塞中也普遍升高,然而MPV在其他疾病中的研究结论并不统一。目前MPV应用于临床实践还具有许多限制性,包括MPV的个体差异大、测量过程不够标准化和重叠范围大等问题。本文对MPV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归纳,并探讨其局限性,以期为MPV应用于临床疾病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栓 预后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现行血液筛查策略下HCV反应性结果分析及利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正敏 王瑞 +4 位作者 郭瑾 张婧 查祎 葛红卫 李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分析抗-HCV反应性献血者检测结果,甄别献血者HCV感染情况,讨论对反应性献血者分类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献血者HCV检测结果(2遍ELISA、1遍NAT),将HCV检测反应性献血者标本分为3组(抗-HCV和HCV RNA均为反应性的标本组、单独HCV RNA... 目的分析抗-HCV反应性献血者检测结果,甄别献血者HCV感染情况,讨论对反应性献血者分类管理的可行性。方法按照献血者HCV检测结果(2遍ELISA、1遍NAT),将HCV检测反应性献血者标本分为3组(抗-HCV和HCV RNA均为反应性的标本组、单独HCV RNA反应性标本组、单独抗-HCV反应性标本组)。分析2017年5月-12月期间HCV检测反应性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以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IBA)结果作为确证结果,比较不同组别阳性预期值(PPV)差异;分析不同屏蔽界值(常规检测屏蔽界值、最佳屏蔽界值、最高PPV对应屏蔽界值)下每种试剂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对于PPV低的分组标本进行ELISA S/CO值分层分析并比较不同屏蔽界值下PPV。结果检测期间不合格标本939例(0.49%,937/191627),经RIBA确证,抗-HCV阳性率为10.67%(100/937);单独HCV RNA反应性组标本2例(0.001%,2/939);抗-HCV和HCV RNA均为反应性组标本63例(6.71%,63/939),PPV为96.83%(61/63);单独抗-HCV反应性组标本874例(93.08%,874/939),PPV为4.46%(39/874),其ELISA双试剂均为反应性标本和单试剂反应性标本的PPV分别为18.72%、0.15%,两者P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S/CO值分层的P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获得试剂抗HCV最佳屏蔽界值分别为9.29、3.97,不同屏蔽界值下P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抗-HCV反应性标本组PPV由常规检测屏蔽界值下的4.46%提高到最佳屏蔽界值下4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62,P<0.05)。结论抗-HCV和HCV RNA均为反应性献血者可判断为HCV感染者,可永久性屏蔽;单独抗-HCV反应性标本的S/CO值与RIBA确证结果呈正相关,S/CO值越高,确证阳性率越高。实验室可在现行血液检测策略下,通过建立具有高阳性预期值的屏蔽界限值或者增加确证试验,判断单独抗-HCV反应性献血者的HCV感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CV 献血者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 筛查
原文传递
二例类孟买血型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玉洁 徐海霞 +1 位作者 田力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836-839,共4页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2例类孟买血型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并对1例先证者进行家系分析。方法通过血清学试验初步检测ABO血型和H血型,PCR扩增ABO、FUT1和FUT2基因并直接测序分析,对1例先证者家系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血清学结果显示2例先证者的红细... 目的研究四川地区2例类孟买血型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并对1例先证者进行家系分析。方法通过血清学试验初步检测ABO血型和H血型,PCR扩增ABO、FUT1和FUT2基因并直接测序分析,对1例先证者家系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血清学结果显示2例先证者的红细胞上缺乏H抗原。2例先证者ABO基因型均为A102/O02,FUT1基因的直接测序结果显示2例先证者的FUT1基因均存在第658位C>T的纯合突变,FUT2基因的分型结果显示2例先证者均为分泌型。基因测序证实2例先证者为类孟买型。对其中1例先证者的家系分析显示,其父母为非类孟买血型,但均为突变基因携带者,即各携带1个第658位C>T突变的FUT1等位基因,而其弟弟为类孟买血型,FUT1基因存在C658T纯合突变。结论 FUT1基因第658位C>T突变,可导致220位精氨酸→半胱氨酸的错义突变,导致H抗原缺乏,可能是四川地区类孟买血型形成的常见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血型 FUT1基因 分子遗传学
原文传递
无偿献血者乙肝表面抗原ELISA试剂筛查S/CO值与HBsAg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海霞 李玲 +6 位作者 陈琳 何芮 尹云弟 王智勇 李鹏飞 何敏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了解献血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试剂)反应性结果S/CO值与真阳性的相关性,为制定合理的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种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以国产试剂1、国产试剂2、进口试剂代称)和1... 目的了解献血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初筛(试剂)反应性结果S/CO值与真阳性的相关性,为制定合理的HBsAg初筛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种HBsA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以国产试剂1、国产试剂2、进口试剂代称)和1种国产核酸检测(NAT)试剂对2017年7月-2017年9月在长春市献血的9 951(人)份献血者血标本做初筛试验,凡是反应性[包括所有试剂(试验)反应性、单试剂反应性和灰区反应性(0.8≤S/CO﹤1.0)]血清标本再以中和试验(ELISA法)确证。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绘制HBsAg S/CO值与确证结果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S/CO值区间的阳性预测值,寻找灵敏度和特异性相适的S/CO值临界点。结果 1)献血者HBsAg初筛反应性率0.58%(58/9951),中和试验确证HBsAg阳性者比例20.69%(12/58)、阴性者比例79.31%(46/58)例;ELISA国产试剂1、2及进口试剂初筛与中和试验的阴性符合率均为100%,阳性符合率分别为57.14%(12/21)、66.67%(12/18)及27.27%(12/44)。2)ROC分析:国产试剂1、2及进口试剂HBsAg初筛试验相适的S/CO值临界点分别为1.635、3.605及3.245,敏感度为1、0.917及1,特异性为0.957、0.978及0.761。3)中和试验确证:12例HBV为阳性的献血者直接屏蔽(其中10例为NAT阳性),46例阴性献血者可继续追踪确定是否为感染状态(46例均NAT阴性)。结论每种ELISA试剂都有1个适宜的S/CO值,检测结果大于等于这个S/CO值时,其HBsAg真阳性率较高,可直接判为阳性,无需追踪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筛查 S/CO值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献血者归队
原文传递
IL-35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乔佳佳 尹湧华 +2 位作者 田力 宋宁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抑炎因子,归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与IL-12、IL-23、IL-27结构相似,是由P35和EBI3两个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IL-35通过STAT1、STAT3、STAT4等信号通路发挥免疫效应作用,是调节性T细胞发挥最大抑制...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抑炎因子,归属于IL-12细胞因子家族,与IL-12、IL-23、IL-27结构相似,是由P35和EBI3两个亚基构成的异二聚体。IL-35通过STAT1、STAT3、STAT4等信号通路发挥免疫效应作用,是调节性T细胞发挥最大抑制效应所必需的一种抑制性细胞因子,而且与许多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这些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就其来源、分子结构与分泌、信号转导、生物学功能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5 TREG细胞 炎症 免疫性疾病
原文传递
RhD主动免疫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晨越 陈思恬 +6 位作者 何芮 宋宁 田力 张进进 黄永莉 邢颜超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RhD阳性红细胞主动免疫RhD阴性者过程的安全性,为国产抗-D免疫球蛋白开发助力。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4月纳入23名知情同意的RhD阴性志愿者,研究由初始免疫(初免)及加强免疫组成,初免包括首次初免,二次初免以及三次初免。... 目的探讨使用RhD阳性红细胞主动免疫RhD阴性者过程的安全性,为国产抗-D免疫球蛋白开发助力。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4月纳入23名知情同意的RhD阴性志愿者,研究由初始免疫(初免)及加强免疫组成,初免包括首次初免,二次初免以及三次初免。首次初免分为20 mL 3人、30 mL 8人、40 mL 6人和50 mL 6人4组,初始免疫产生应答后各组每3个月行加强免疫1次,根据每次免疫前抗-D效价,将加强免疫剂量分为0.5、1、2 mL;每次输注后24 h、1周,采集志愿者全血标本5 mL/人(次),检测其血常规、肝肾、凝血功能与抗-D效价。比较各(剂量)组首次初免后,24 h及1周各检测(指标)值之间的差异;比较各(剂量)组加强免疫后,24 h及1周各检测(指标)值与免疫应答前差值之间的差异。结果RhD阳性红细胞(mL/人)20、30、40和50各(剂量)组首次初免后,各溶血指标值均在医学参考值范围内且24 h和1周的各溶血指标值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每次各剂量组加强免疫输注RhD阳性红细胞0.5或1 mL/人后24 h和1周的溶血指标值与免疫应答前基础值(均在医学参考值范围内)的差值之间无明显变化(P>0.05),输注RhD阳性红细胞2 mL/人后,24 h和1周的Tbil值(μmol/L)与免疫应答前基础值的差值之间(1.55±1.87,6.29±2.66)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实验制定的主动免疫程序未发现影响RhD阴性者安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RhD阳性红细胞输血 主动免疫 抗-D免疫球蛋白 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血液安全
原文传递
红细胞膜表面黏附分子与红细胞寿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鹏 李玲 +3 位作者 何芮 乔佳佳 龚丽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寿命与其膜表面蛋白黏附分子的关系,以期建立1种检测红细胞贮存时间的方法。方法采集10人(份)健康无偿献血者的新鲜红细胞标本10 mL/份,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将红细胞分成5个年龄(层),流式检测术检测各分层红细胞膜... 目的探讨红细胞寿命与其膜表面蛋白黏附分子的关系,以期建立1种检测红细胞贮存时间的方法。方法采集10人(份)健康无偿献血者的新鲜红细胞标本10 mL/份,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将红细胞分成5个年龄(层),流式检测术检测各分层红细胞膜表面黏附分子CD47、CD44、CD147的表达量;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分层的红细胞蛋白表达量做方差分析。结果年轻至年老各层红细胞膜表面3种黏附分子表达量(%)依次为CD47:14.44±2.61,9.30±1.75,7.84±1.49,6.54±1.32,5.53±1.12(P<0.01);CD44:25.01±1.94,19.22±1.52,17.10±1.28,15.18±1.11,13.56±1.08(P<0.01);CD147:33.46±1.99,28.31±2.95,23.83±1.59,20.40±1.56,18.03±1.65(P<0.01)。结论随着红细胞寿命的增长,红细胞膜表面CD47、CD44、CD147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这3种蛋白黏附分子或与红细胞寿命有关,可作为提示红细胞寿命的检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寿命 细胞黏附分子 生物标志物 红细胞膜表面 密度梯度离心
原文传递
RhD同种免疫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思恬 宋宁 +3 位作者 田力 李玲 徐海霞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36-338,共3页
目的通过RhD阳性红细胞免疫RhD阴性志愿者,对中国人群RhD主动免疫有效性进行研究,为我国生产抗-D免疫球蛋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14例RhD阴性志愿者进行RhD阳性红细胞免疫。初次免疫之后每3个月进行加强免疫。免疫后采集血样,检测抗-D... 目的通过RhD阳性红细胞免疫RhD阴性志愿者,对中国人群RhD主动免疫有效性进行研究,为我国生产抗-D免疫球蛋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14例RhD阴性志愿者进行RhD阳性红细胞免疫。初次免疫之后每3个月进行加强免疫。免疫后采集血样,检测抗-D效价、血常规与肝肾功能。采用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初次免疫后应答率为4/14(28.6%),第1次加强免疫后免疫应答率为8/14(57.1%)。RhD阴性志愿者平均产生抗-D时间为初次免疫后4个月,加强免疫后7 d抗-D效价可达到峰值。加强频次≤2次与≥3次平均效价分别为16,1024(P<0.05)。结论本研究可在保障志愿者安全的前提下,为我国生产抗-D免疫球蛋白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主动免疫 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FN) 抗-D人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献浆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沛喆 李玲 +8 位作者 董德梅 巫彩霞 官笑羽 周亚玲 武云香 冯国强 李彦玉 张德梅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探讨献浆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VR)发生的风险因素,以此提出临床建议,实现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精准干预,保障献浆安全。方法采集2019年7~12月四川某地区献浆人群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体重)及献浆记录(献浆史、献浆前脉搏、... 目的探讨献浆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VVR)发生的风险因素,以此提出临床建议,实现对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精准干预,保障献浆安全。方法采集2019年7~12月四川某地区献浆人群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体重)及献浆记录(献浆史、献浆前脉搏、采集持续时间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这些因素与VV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采集69172例献浆者信息,VVR发生率为7.04‰。血浆采集持续时间<30 min组与>50 min组相比,发生VVR的风险可降低99%(OR=0.01;95%CI,0.00~0.01;P<0.001);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94%(OR=0.06;95%CI,0.04~0.10;P<0.001);体重大于80 kg组与45~50 kg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80%(OR=0.20;95%CI,0.09~0.42;P<0.001),重复献浆组与首次献浆组相比发生风险可降低34%(OR=0.66;95%CI,0.47~0.91;P<0.05);献浆前脉搏大于90 bpm组的VVR发生风险是60~69bmp组的2.43倍(OR=2.43;95%CI,1.75~3.36;P<0.001)。结论血浆采集持续时间、性别、体重、献浆次数、献浆前脉搏以及献浆史为献浆相关VVR的独立风险因素。其中,血浆采集持续时间、性别和体重是献浆相关VVR主要的独立风险因素。采集时长大于50 min,女性献浆者,体重较小者发生VVR的风险较高,应给予更多预防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浆不良反应 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风险因素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HIV-1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的比较实验
20
作者 乔佳佳 尹湧华 +2 位作者 徐海霞 欧国进 刘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694-696,共3页
目的比较及评价市场上主流的3个进口品牌(A-QIAGEN、B-Applied Biosystems、C-Promega) HIV-1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及所需反应时间,确定3者中较优的试剂盒,为临床HIV-1病毒的核酸检测提供方法学参... 目的比较及评价市场上主流的3个进口品牌(A-QIAGEN、B-Applied Biosystems、C-Promega) HIV-1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及所需反应时间,确定3者中较优的试剂盒,为临床HIV-1病毒的核酸检测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根据3个品牌试剂盒的说明书,对系列稀释的国内HIV-1 RNA标准品和确证的HIV阴性的标本进行相应的荧光定量RT-PCR平行检测分析,最后将荧光收集值(RFU)均设定为100,结合扩增曲线图、Ct值及相应的分析,比较它们的特异性、灵敏度、稳定性及所需反应时间。结果 3种试剂盒的特异性都是100%,但B-Applied Biosystems试剂盒在灵敏度(比A-QIAGEN、C-Promega试剂盒的检出Ct值提前0. 4-1. 5)、稳定性(特别是低浓度(HIV-1 RNA标本浓度为2. 31×102)时)及所需反应时间上均优于A-QIAGEN试剂盒和C-Promega试剂盒。结论不同厂家检测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同样的标本检测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偏差,甚至漏检。因此,进行临床检测前需要对这些检测试剂盒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RT-PCR HIV-1病毒 试剂盒比对 输血安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