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心血管病患者血标本试验室分析前环节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阎秀英 郑中燕 +3 位作者 张阴凤 张淑艳 郭秀琴 李庆印 《护理管理杂志》 2012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血标本实验室分析前环节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护士进行血标本采集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对血标本采集的各环节进行质量管理,从采集前质量管理、采集环节质量管理、血标本的储存及转运质量管理都分别制订了严格标准。结... 目的探讨提高血标本实验室分析前环节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护士进行血标本采集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对血标本采集的各环节进行质量管理,从采集前质量管理、采集环节质量管理、血标本的储存及转运质量管理都分别制订了严格标准。结果降低了血标本不合格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标本试验室分析前环节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血标本不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血标本 质量管理
下载PDF
心血管病合理用药常见问题解答 被引量:8
2
作者 顼志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问题解答 合理用药 心血管病 临床指南 合理选药 危险程度 科学评估 循证医学
下载PDF
远程心电监测的发展及在心血管事件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孙筱璐 王国干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805-808,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每年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为1670万人。欧洲心脏病协会研究显示,院外心脏性猝死每年约有36~128次/1万人,平均每年的发病率为91次/10万人;大约2200万人存在突发性心脏...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病因之一,每年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为1670万人。欧洲心脏病协会研究显示,院外心脏性猝死每年约有36~128次/1万人,平均每年的发病率为91次/10万人;大约2200万人存在突发性心脏衰竭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监护 远程心电监测网络系统 个人心电监护仪 心脏性猝死 心电手机
下载PDF
肾血管病的经皮介入治疗:适应证与治疗经验 被引量:4
4
作者 蒋雄京 董徽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由于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巨大进展,近年来,肾血管病(renovascular disease,RVD)患者中接受经皮介入治疗的数量迅速增加,已作为纠正严重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措施逐步被接受。但目前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尚无公认的最优治疗,选择经皮介入重... 由于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巨大进展,近年来,肾血管病(renovascular disease,RVD)患者中接受经皮介入治疗的数量迅速增加,已作为纠正严重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措施逐步被接受。但目前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尚无公认的最优治疗,选择经皮介入重建肾动脉血运还是单纯药物保守治疗在学术界尚有争议。现系统评述目前临床上关注的经皮介入治疗RVD的一些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适应证
下载PDF
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关于心力衰竭研究进展亮点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29,共1页
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于2010—11—13至2010—11-17在美国芝加哥召开,AHA科学年会是世界顶级的心血管研究盛会和指导性会议,汇集了最新的临床试验和心血管界最新的进展。在此次年会上,一系列关于心力衰竭(HF)治疗和预后方... 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于2010—11—13至2010—11-17在美国芝加哥召开,AHA科学年会是世界顶级的心血管研究盛会和指导性会议,汇集了最新的临床试验和心血管界最新的进展。在此次年会上,一系列关于心力衰竭(HF)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临床研究结果使大家感到震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 心力衰竭 年会 科学 临床试验 临床研究 心血管 芝加哥
下载PDF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最新临床研究结果亮点荟萃 被引量:3
6
作者 吴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86,共1页
第九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于2011-03-16~19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召开。CIT是国际介入心脏病学领域一场学术盛宴,汇聚全球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名家翘楚。本届CIT与全球心血管介入领域最富盛名的学术会议组织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 第九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于2011-03-16~19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召开。CIT是国际介入心脏病学领域一场学术盛宴,汇聚全球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名家翘楚。本届CIT与全球心血管介入领域最富盛名的学术会议组织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大会(TCT)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IT in partnership with TCT)。本届大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公布了一系列心脏介入治疗方面最有特色的最新临床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心脏病学 临床研究 中国 心血管介入 战略合作伙伴 会议组织 心血管治疗 心脏介入
下载PDF
肾血管病的经皮介入治疗:争议与共识 被引量:3
7
作者 蒋雄京 《医学与哲学(B)》 2011年第7期19-21,25,共4页
由于近十年来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巨大进展,肾血管病(renovascular disease,RVD)患者中接受经皮肾动脉成形治疗的数量迅速增加,已作为纠正严重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措施逐步被接受。但目前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尚无公认的最优治疗,选择经... 由于近十年来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巨大进展,肾血管病(renovascular disease,RVD)患者中接受经皮肾动脉成形治疗的数量迅速增加,已作为纠正严重肾动脉狭窄的首选措施逐步被接受。但目前对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尚无公认的最优治疗,选择经皮介入重建肾动脉血流还是单纯药物保守治疗在学术界尚有争议。现系统评述目前临床上关注的经皮介入治疗RVD的一些焦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介入治疗 适应证
下载PDF
欧洲《心血管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文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组织编撰的2007年《心血管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在2007年9月欧洲心脏病年会上见到。该指南目的是帮助医师和健康工作者明确各自的责任,促进心血管健康和预防心血管病工作。现仅就该指南的要点解读如下。
关键词 欧洲心脏病学会 临床实践指南 防心血管病 解读 预防 健康工作者 心血管健康
原文传递
拜心同对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荆媛 吴永健 《河北医药》 CAS 2004年第10期783-784,共2页
目的 观察拜心同对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VR)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血管超声法对经冠脉造影证实的 2 8例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管EDVR进行研究。结果 降脂治疗 2个月后EDVR( 4 .5± 1.7) %... 目的 观察拜心同对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VR)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血管超声法对经冠脉造影证实的 2 8例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血管EDVR进行研究。结果 降脂治疗 2个月后EDVR( 4 .5± 1.7) %较降血脂治疗前 ( 2 .7± 1.7) %明显改善 ,继续降脂治疗 2个月EDVR进一步改善 ( 6.2± 1.8) % ,如降脂治疗 2个月后同时加服拜心同 ( 3 0mg d) ,EDVR的改善较单纯降脂治疗更为明显为 ( 8.0± 1.5 ) %。结论 提示降血脂治疗联合应用拜心同可更加有效地改善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的EDV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心同 冠心病患者 高脂血症 降脂治疗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降血脂 治疗前 合并 改善 影响
下载PDF
芪参胶囊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颖莉 朱雪梅 袁贤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38-1139,共2页
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angina,MVA),又称心脏X综合征,是指一组具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冠状动脉痉挛依据并排除其他可引起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心脏病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冠状动脉... 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angina,MVA),又称心脏X综合征,是指一组具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冠状动脉痉挛依据并排除其他可引起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心脏病的临床综合征。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开展,本病的诊断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MVA发病机制仍不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性心绞痛 临床观察 芪参胶囊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治疗 心脏X综合征 运动试验阳性
下载PDF
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国需要更广泛和正确地使用阿司匹林 被引量:25
11
作者 高润霖 钱杰 Charles H Hennekens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1,共4页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都在增长中。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预言在未来10年,它将成为世界上第1位死亡原因。正是由于疾病谱的这种转移,为阿司匹林这种价格低廉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中国起到重要的临床作用... 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都在增长中。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预言在未来10年,它将成为世界上第1位死亡原因。正是由于疾病谱的这种转移,为阿司匹林这种价格低廉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中国起到重要的临床作用提供了机会。在二级预防领域,包括心肌梗死(MI)、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生存者及其他高危患者,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已经在临床上证明可以显著减少MI、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发生率。此外,阿司匹林对急性MI和急性缺血性卒中也同样有效。在一级预防领域,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第1次MI的发生率,但对卒中和心血管死亡的作用还没有结论,对这些个体是否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应当根据患者个体受益和风险情况进行判断后决定。因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更广泛和正确地使用阿司匹林,在二级预防和急性MI及急性缺血性卒中领域将可避免更多患者早期死亡,在一级预防领域也能避免更多第1次M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预防
原文传递
通心络预给药2h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和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海涛 杨跃进 +6 位作者 程宇彤 康晟 赵京林 孟亮 田毅 张燕婉 叶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猪缺血再灌注前2 h给予通心络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心肌无再流变化的干预效果。方法中华小型猪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MI对照组、通心络小剂量(0.1 g/kg)、中剂量(0.2 g/kg)和大剂量(0.4 g/kg)组,每组各8只...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猪缺血再灌注前2 h给予通心络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心肌无再流变化的干预效果。方法中华小型猪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MI对照组、通心络小剂量(0.1 g/kg)、中剂量(0.2 g/kg)和大剂量(0.4 g/kg)组,每组各8只。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1.5 h,再灌注3 h建立AMI再灌注动物模型。各通心络治疗组于AMI缺血再灌注前2 h行灌胃给药。测定并比较各组AMI前、AMI 1.5 h、再灌注后3 h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于AMI 1.5 h和再灌注3 h行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测定并比较心肌无再流面积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仅大剂量通心络组在AMI 1.5 h 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而再灌注后3 h 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通心络能够显著缩小再灌注后3 h心肌无再流区面积[分别为(6.59±1.73)cm2、(4.68±1.53)cm2,P<0.05]。中小剂量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MI猪缺血再灌注前2 h予大剂量通心络可显著降低再灌注后细胞黏附和促炎症因子水平,调高抗炎症因子水平,并缩小心肌无再流面积,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再流 细胞因子 心肌声学造影 通心络
下载PDF
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及通心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3
13
作者 段炼 杨跃进 +7 位作者 张海涛 程宇彤 康晟 赵京林 孟亮 田毅 叶珏 孟宪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0-434,共5页
目的: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在心肌无再流中的作用以及中药通心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0.05g·kg-1.d-1)、中剂量(0.2g·kg-1.d-1)和大剂量(0.5g... 目的:评价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在心肌无再流中的作用以及中药通心络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中华小型猪3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0.05g·kg-1.d-1)、中剂量(0.2g·kg-1.d-1)和大剂量(0.5g·kg-1.d-1)通心络治疗组,每组6只。冠状动脉阻断3h,再灌注1h建立AMI再灌注模型。测定并对比AMI前、后3h和再灌注后1h血清及再灌注后正常、再灌注和无再流区心肌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冠脉结扎3h,血T-AOC、T-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MDA含量显著增加(P<0.01),再灌注后,上述指标降低和升高更显著(均P<0.01)。(2)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区心肌组织相比,模型组再灌注区心肌T-AOC、T-SOD和GSH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1),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无再流区上述指标降低和升高比再灌注区更显著(均P<0.01)。(3)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MI3h血T-AOC、T-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均P<0.05),并显著提高再灌注1h血T-SOD含量(P<0.05);大剂量通心络能显著提高AMI3h和再灌注1h血T-AOC、T-SOD含量,抑制MDA生成(均P<0.05)。(4)中剂量通心络仅能显著提高再灌注区T-AOC含量(P<0.05),降低MDA含量(P<0.05);而大剂量则显著增加再灌注区T-AOC、T-SOD和GSH含量(均P<0.05),抑制MDA的合成(P<0.01),并显著增加无再流区T-AOC和T-SOD含量(均P<0.05),降低MDA的含量(P<0.01)。结论:机体抗氧化防御功能降低和心肌局部氧化还原稳态失衡,可能是AMI再灌注后无再流发生的重要机制。中药通心络可能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防御能力,抑制心肌局部的氧化损伤,起到了减少无再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氧化性应激 无再流 心肌梗死
下载PDF
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胡小莹 邱洪 +8 位作者 乔树宾 康连鸣 宋雷 张峻 谭小燕 吴元 杨跃进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我院2002—01到2010—09间收治的AMI患者共12354例,其中合并VSR患者70例占收治AMI患者的0.57%,其中男33例(47.1%),女37(52.9%),平均年龄...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我院2002—01到2010—09间收治的AMI患者共12354例,其中合并VSR患者70例占收治AMI患者的0.57%,其中男33例(47.1%),女37(52.9%),平均年龄(68.1±8.5)岁。对这70例AMI合并VSR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AMI合并VSR患者,继发于前壁心肌梗死者54例(77.1%)。VSR患者30天死亡率为55.7%,1年死亡率为64.3%;保守治疗49例,30天死亡率为77.6%,1年死亡率为87.8%;手术治疗21例,30天死亡率为4.8%,1年死亡率为9.5%;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30天及1年死亡率均显著优于接受保守治疗患者(P〈0.005).仅1例AMI后6天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于围术期死亡,所有AMI后2周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VSR是AMI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手术治疗的近期及远期预后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AMI后2周以上行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率高,对于强化内科保守治疗后仍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预计不能存活至AMI后4-6周的危重患者,可适当提前外科手术时间,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穿孔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前列地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许耀 徐晗 +5 位作者 郝云霞 崔爱东 梁友玲 于春英 胡人月 刘爱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823-826,832,共5页
目的 观察在常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进一步探讨影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3... 目的 观察在常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进一步探讨影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3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85例,年龄53~79岁(68.5±7.8)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5)和治疗组(n=65),对照组行常规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制剂10 μg,1/日,连用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住院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受试者随访120 d,记录2组因心衰进展再入院治疗患者例数及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MWD距离增加,NT-proBNP水平下降,[(359.9±144.4)m vs. (414.9±145.1)m]、[(3120.0±1811.6)ng/L vs. (2350.1±173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治疗组第一次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1.2±2.6)d vs.(12.3.±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VEF、FS提高,LVEDD缩小,[(42.6±7.9)% vs. (45.7±7.7)%]、[(33.3±4.1)% vs. (35.1±4.3)%]、[(52.3±5.8)mm vs. (49.9±6.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0 d,共有26例患者因心衰进展恶化再次住院治疗,其中对照组15例,治疗组11例,治疗组心衰进展恶化再入院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101.6±19.0)d vs. (69.5±1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RR=7.395,95%CI:1.881~29.073)及合并COPD(RR=7.120,95%CI:2.762~18.349)是心衰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可能会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RR=0.253,95%CI:0.096~0.666)。结论 CHF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制剂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地尔 心力衰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心功能
下载PDF
首次急性ST段抬高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比较 被引量:26
16
作者 许海燕 姚康宝 顼志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1-36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ST段抬高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非ST段抬高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首次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首次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ST段抬高组)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非ST段抬高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其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并发症、心功能以及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T段抬高组起病急,主要以剧烈胸痛为主,就诊时间较早,非ST段抬高组首发症状多样。ST段抬高组总并发症、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及传导阻滞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ST段抬高组(P<0.05)。与ST段抬高组比较,非ST段抬高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较多,3支病变、侧支循环比例较高(P<0.05,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起病急,并发症多,影响心功能,应积极尽快实施血运重建,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往往较重。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与起病急缓、透壁性心肌坏死范围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疾病 胸痛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心性
下载PDF
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超 杨跃进 +6 位作者 赵雪燕 张健 黄洁 韦丙奇 孙寒松 王巍 闫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27例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单纯AR心力衰竭组)和76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NT-proBNP测定,评价其对单纯AR心力衰... 目的:评价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对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对27例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单纯AR心力衰竭组)和76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NT-proBNP测定,评价其对单纯AR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AR心力衰竭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Ⅰ、Ⅱ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YHAⅢ级者显著升高5.2倍,也显著高于NYHAⅠ、Ⅱ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60 mm者显著高于LVEDD≤60 mm者(P<0.05),在合并心房颤动者也显著高于窦性心律者(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当NT-proBNP阈值在1 340 pg/ml时,是诊断单纯AR心力衰竭(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0.699,P<0.01)的最佳阈值;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9.26%、96.05%和86.41%。单因素分析,Log(NT-proBNP)仅与心功能(P=0.002)和LVEDD(P=0.033)呈显著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只有心功能与NT-proBNP呈独立相关。结论:NT-proBNP对单纯AR心力衰竭患者有重要诊断价值。诊断单纯AR心力衰竭的最佳阈值为1 340 pg/ml,准确性高达86.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力衰竭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诊断
下载PDF
睡眠障碍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许耀 徐晗 +5 位作者 郝云霞 刘绍妍 刘晓芳 于春英 孙帅 刘爱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于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高血压受试者242例,年龄36~72岁,由同一研究小组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匹茨堡睡...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于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高血压受试者242例,年龄36~72岁,由同一研究小组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受试者睡眠状况进行评估分组,PSQI≤7分为睡眠良好组(n=155),PSQI>7分为睡眠障碍组(n=87),分析两组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并评价血压波动状况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睡眠障碍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冠心病比例高于睡眠良好组(P<0.05或P<0.01)。睡眠障碍组异常血压节律比例高于睡眠良好组(72.4%vs.52.3%,χ^2=9.395,P=0.002)。睡眠障碍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水平[(15.0±8.8)vs.(11.1±9.2)mmHg/h]高于睡眠良好组(P均<0.01),而夜间舒张压下降速度慢于睡眠良好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4 h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和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与PSQI评分密切相关(r=0.481,0.370,0.390,0.208,P均<0.05)。睡眠障碍冠心病的患病率要高于睡眠良好组(57.5%vs.31.6%,P<0.001),在校正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6.023,95%CI:3.108~11.672,P<0.001)、睡眠障碍(OR=2.970,95%CI:1.618~5.452,P<0.001)、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OR=1.048,95%CI:1.015~1.083,P=0.004)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睡眠障碍会升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加剧清晨血压波动及减慢夜间血压下降速度,睡眠障碍和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加快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 睡眠障碍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大鼠心肌梗死后肿瘤坏死因子-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上官海娟 官洪山 赵艳锋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以及心室重构和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存活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模型+卡托普利组(...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以及心室重构和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存活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模型+卡托普利组(卡托普利500 mg.kg-1.d-1,饮水给药)。另设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饲普通饮水。术后6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NF-α、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印迹法检测MMP-2,Van Gieson染色测胶原容积分数;压力传感器记录左心室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模型+卡托普利组大鼠的心室功能明显降低(P<0.05),卡托普利能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功能(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模型+卡托普利组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CVF)、Ⅰ/Ⅲ胶原比均升高(P<0.01),全心质量/体质量(THW/BW)及左心室实际质量/体质量(LVW/BW)显著增加(P<0.01);但卡托普利干预后CVF、Ⅰ/Ⅲ胶原比及THW/BW、LVW/BW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非梗死区MMP-2和TNF-α表达升高(P<0.01);卡托普利干预后MMP-2和TNF-α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卡托普利能明显减轻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室功能,其作用可能与调节心脏TNF-α和MMP-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下载PDF
微小RNA对心肌细胞C反应蛋白功能水平的调节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威早 佟倩 +1 位作者 曹立新 李琳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00-190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基因调节机制对冠心病标志性分子C反应蛋白(CRP)的调节。方法以大鼠心肌细胞H9c2(2-1)为实验对象,在培养中进行miR312的增强和抑制处理:加入Pre-miR-132作为miR-132增强剂,Pre-miR miRNA前体分子阴性对...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基因调节机制对冠心病标志性分子C反应蛋白(CRP)的调节。方法以大鼠心肌细胞H9c2(2-1)为实验对象,在培养中进行miR312的增强和抑制处理:加入Pre-miR-132作为miR-132增强剂,Pre-miR miRNA前体分子阴性对照1号作为增强处理的对照;加入Anti-miR-132作为miRNA-132抑制剂,Anti-miR miRNA抑制剂阴性对照1号作为抑制处理的对照。用iFect转染后培养48 h,收集细胞进行CRP的蛋白免疫印迹杂交。结果大鼠心肌细胞株H9c2(2-1)在增强剂Pre-miR-132处理48 h后,CRP蛋白水平明显下降(t-检验,P=0.013 21);与此同时,抑制剂Anti-miR-132处理48 h后,CRP蛋白水平出现了明显上升(t-检验,P=0.012 40)。结论微小RNA miR-132对大鼠心肌细胞CRP功能水平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二者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C反应蛋白 H9c2(2-1)细胞株 冠心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