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阜外心血管医院5年G-致病菌的耐药监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涛 刘楠 +4 位作者 刘志刚 于存涛 孙立忠 王飞燕 杨方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2035-2037,共3页
目的通过对该院2001~2005年临床分离的G-杆菌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更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部分的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该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902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及ESBL的检测,并用WHONET5.3进... 目的通过对该院2001~2005年临床分离的G-杆菌致病菌流行病学分布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更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部分的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该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902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及ESBL的检测,并用WHONET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02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常见的菌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2.9%)、肺炎克雷伯菌(20.1%)、不动杆菌(17.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1.6%)、大肠埃希菌(10.2%)和阴沟肠杆菌(9.8%)。大肠埃希菌ESBL的检出率为62%,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的检出率为47.5%;肠杆菌科细菌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亚胺配南的敏感率分别为68.3%和91.3%,阿米卡星对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外的其他细菌的敏感率均较高,头孢哌酮/舒巴坦对治疗非发酵菌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和较高的敏感率。结论通过对细菌的耐药监测和分析了解不同医院各种细菌的耐药特点和趋势,可指导临床合理经验性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 革兰阴性杆菌 细菌耐药性
下载PDF
病人自控镇痛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赵荣 张海涛 《中国医刊》 CAS 2002年第8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疼痛 药理学 适应证 禁忌证 心血管外科 病人自控镇痛
下载PDF
病人自控镇痛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3
作者 赵荣 张海涛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2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病人自控镇痛 (PCA)是一种新型的镇痛模式 ,最大特点是病人可以自行控制给药 ,镇痛效果迅速。 PCA镇痛效果好、药物蓄积少、患者易于接受 ,能够缩短病人术后的恢复期、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 PCA除了具备以上优... 病人自控镇痛 (PCA)是一种新型的镇痛模式 ,最大特点是病人可以自行控制给药 ,镇痛效果迅速。 PCA镇痛效果好、药物蓄积少、患者易于接受 ,能够缩短病人术后的恢复期、改善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 PCA除了具备以上优点 ,特别是可以减少 CABG术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PCA的潜在问题是可能发生呼吸抑制 ,安全有效的实施关键在于事前有详细、周到的计划 ,实施时有适当的方法和步骤 ,而且对参与的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人自控镇痛 心血管外科 应用
下载PDF
床旁开胸紧急体外循环术抢救心脏外科术后恶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岩 常谦 +3 位作者 钱向阳 孙晓刚 张海涛 杨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3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床旁开胸紧急体外循环术(ECPB)抢救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因心脏术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而接受床旁紧急体外循环术抢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复杂先天性心脏... 目的探讨床旁开胸紧急体外循环术(ECPB)抢救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因心脏术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而接受床旁紧急体外循环术抢救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特点、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两种主要术式;术后10 min^18 h是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主要时间段;冠脉缺血事件和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是导致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的两个常见原因。全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6.6%,高龄、低体重和延缓的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是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床旁开胸紧急体外循环术是抢救心脏外科术后顽固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有效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恶性心律失常 紧急体外循环 床旁
下载PDF
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的围术期和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岩 常谦 +2 位作者 于存涛 钱向阳 孙晓刚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9期674-676,共3页
目的总结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的临床经验。方法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在杂交手术室完成一期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分别采用正中开胸、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替换和(或)主动脉... 目的总结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的临床经验。方法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在杂交手术室完成一期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分别采用正中开胸、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升主动脉替换和(或)主动脉瓣置换和(或)冠脉旁路移植术,顺行或逆行主动脉弓部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比较体外循环组与同期采用传统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行主动脉弓置患者的围术期结果和随访结果。结果全组均成功同期完成手术并置入覆膜支架。体外循环(130.7±22.6)分钟,主动脉阻断(48.6±12.8)分钟;支架直径(33.8±0.6)mm,支架长度(187.9±6.3)mm;1例术后12d死于严重腹腔缺血,1例术后30d死于肺部严重感染,1例术后32d死于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杂交手术者ICU时间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杂交手术组患者术后脑卒中和肺部感染发生率也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P〈0.05)。47例患者存活出院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8.4±10.9)个月,3例患者随访死亡,随访死亡率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杂交全主动脉弓修复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受累安全、有效,与传统手术比较,手术时间和CUI住院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旧术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结果亦不劣于传统手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杂交 预后
原文传递
注射用心肌肽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对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民 张柏民 +2 位作者 李惠君 张秀和 姜亦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2-70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注射用心肌肽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应用,阐明其对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30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中及术后,给予注射用心肌肽。两组患者分... 目的:通过观察注射用心肌肽在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应用,阐明其对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30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中及术后,给予注射用心肌肽。两组患者分别在体外转流前(T0)、主动脉开放即刻(T1)、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2)、停止CPB 12 h(T3)、24 h(T4)抽取桡动脉血,检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术后第7天测心脏射血分数(EF)。结果:两组患者体外转流前血浆CK-MB、cTnI及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开放30 min后两组患者血清CK-MB、TNF-α明显高于T1(P<0.05),且实验组在T2、T3、T4各相同时间点血清CK-MB、TNF-α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开放即刻两组患者血清cTnI明显升高,且实验组在T1、T2、T3、T4各相同时间点血清cTn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实验组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PB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及术后给予注射用心肌肽可明显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肽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在超负荷诱导的心脏疾病中心肌细胞自噬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岩 刘伟 +1 位作者 孙寒松 胡盛寿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2期77-78,82,共3页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室压力超负荷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始动因素,如高血压或心肌梗死后,导致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肌纤维蛋白组成的改变,进而心室扩张、泵功能降低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研究表明,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自噬活动在心肌病中被激活。超负...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室压力超负荷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始动因素,如高血压或心肌梗死后,导致心肌能量代谢和心肌纤维蛋白组成的改变,进而心室扩张、泵功能降低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研究表明,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自噬活动在心肌病中被激活。超负荷的压力使细胞自噬活动增加,会使疾病进一步恶化。随着对自噬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自噬活动对于心室重塑及其在心脏疾病中的潜在作用逐渐被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压力超负荷 心肌肥厚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对抗风心病,护卫心脏之门
8
作者 陈纪言 谭虹 +2 位作者 胡盛寿 蒋世良 张宝仁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06年第11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变 风心病 对抗 风湿性心脏炎 风湿性心脏病 手术费用 关闭不全 瓣膜狭窄
下载PDF
液氮冷冻保存同种瓣膜临床使用现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志强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2年第3期170-173,共4页
同种瓣膜在心脏外科使用越来越频繁 ,被用于右心室和左心室流出道重建 ,也被用于三尖瓣、二尖瓣替换。但是同种主动脉用于肺动脉瓣替换和同种肺动脉用于高压动脉血管替换的耐久性较差。其优点为优良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无需抗凝治疗和血... 同种瓣膜在心脏外科使用越来越频繁 ,被用于右心室和左心室流出道重建 ,也被用于三尖瓣、二尖瓣替换。但是同种主动脉用于肺动脉瓣替换和同种肺动脉用于高压动脉血管替换的耐久性较差。其优点为优良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无需抗凝治疗和血栓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取材限制和远期狭窄问题使其使用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冷冻保存 同种瓣膜 临床使用
下载PDF
体外心肺复苏技术在成人心搏骤停抢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罗新锦 王巍 +5 位作者 孙寒松 许建屏 胡盛寿 龙村 宋云虎 黑飞龙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回顾性总结应用体外心肺复苏(E—CPR)技术救治成人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有11例心源性心搏骤停成人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24~71岁)经常规心肺复苏(CPR)抢救10~15min无法有效恢复自主循环,... 目的回顾性总结应用体外心肺复苏(E—CPR)技术救治成人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有11例心源性心搏骤停成人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24~71岁)经常规心肺复苏(CPR)抢救10~15min无法有效恢复自主循环,而采用E—CPR技术抢救。7例心脏手术后患者在CPR抢救同时自原胸骨切I:1先建立升主动脉-右心房常规体外循环辅助,再转为体外膜肺氧合(ECM0)辅助;4例患者在CPR抢救同时直接经股动、静脉置管建立EcMO辅助。结果11例患者CPR时间30~90min,平均(51±14)min,10例患者可恢复自主心律。11例患者ECMO辅助时间2-223h,中位时间126h。6例患者成功撤离ECMO辅助,但存活出院率为36.4%(4/11)。2例患者在ECMO辅助的同时加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1例存活。3例患者因合并肾功能衰竭而需血液滤过治疗。结论E—CPR为抢救危重的心搏骤停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如何有效评估和选择病例,及时开始救治以提高成功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体外心肺复苏术 体外膜肺氧合作用
原文传递
猪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模型的建立及补片修补
11
作者 言翊光 张赫 +2 位作者 刘勇 王东进 唐跃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高成功率猪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模型的建立及补片修补的方法。方法选用20只中华小型猪,雌雄不拘,12~13月龄,体质量45.3~55.7 kg,其中4只用于献血,16只用于造模。全麻气管插管,经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导丝引导法行升主动脉插管,心... 目的探讨高成功率猪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模型的建立及补片修补的方法。方法选用20只中华小型猪,雌雄不拘,12~13月龄,体质量45.3~55.7 kg,其中4只用于献血,16只用于造模。全麻气管插管,经右侧第四肋间进胸,导丝引导法行升主动脉插管,心包外法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升主动脉不阻断,上下腔静脉阻断,并行循环下打开右房,于卵圆孔处预置缝线弯钳扩张法行房间隔造孔、实验补片植入。结果全组猪死亡1只,原因为右心耳结扎牵引暴露时根部意外撕裂出血,余15只顺利完成手术,均成功植入实验补片。1只猪术后低血压,平均压低至38 mmHg(1 mmHg=0.133 kPa),经使用升压药及补充容量缓解;1只猪术中心脏停搏,经心脏按摩后恢复。15只猪饲养6月,均成活。结论选用猪作为合适的实验动物,使用成熟规范的手术方法,能保证高成功率地建立实验模型,并成功进行补片修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房间隔缺损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