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帆 郑宏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41-44,共4页
13D打印技术简介3D打印,是基于离散、堆积的原理采用不同方法堆积材料,最终完成零件的成形与制造的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通过成形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其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 13D打印技术简介3D打印,是基于离散、堆积的原理采用不同方法堆积材料,最终完成零件的成形与制造的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通过成形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的技术,其综合了数字建模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与化学等诸多方面的前沿技术知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模型制造即是一个减去或添加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人体模型 3D打印
下载PDF
电子束CT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血管钙化 被引量:7
2
作者 鲁锦国 吕滨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心血管疾病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有特殊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钙化是ERS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明显表现。电子束CT能无创地显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能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钙化积分... 心血管疾病在终末期肾病(end 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有特殊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钙化是ERS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明显表现。电子束CT能无创地显现冠状动脉钙化并能对冠状动脉钙化进行钙化积分定量测量,精确地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的程度,可能成为用来评估ESRD患者心血管的危险程度的理想方法,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 心血管钙化 肾病患者 CT评价 冠状动脉钙化 disease ESRD患者 renal 心血管疾病 电子束CT 临床表现 发病机理 定量测量 钙化积分 危险程度 临床治疗 死亡率 发病率
下载PDF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的心血管造影诊断 被引量:1
3
作者 支爱华 蒋世良 +6 位作者 凌坚 黄连军 赵世华 张岩 张戈军 王云 戴汝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214-1216,共3页
目的 研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 (PA/IVS)心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PA/IVS的心血管造影表现 ,结合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电子束CT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6例行心血管造影均明确诊断 ;行X线胸片 16例初步定性诊... 目的 研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 (PA/IVS)心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PA/IVS的心血管造影表现 ,结合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电子束CT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6例行心血管造影均明确诊断 ;行X线胸片 16例初步定性诊断 ;超声心动图检查 16例 ,明确诊断 15例 ,误诊 1例 ;电子束CT检查 2例 ,清楚显示肺动脉发育。结论 PA/IVS诊断主要依靠心血管造影。造影中应重点注意右室、肺动脉发育情况 ,体肺侧支及是否伴有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完整 右心室发育不良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MRI与心血管造影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坤成 刘玉清 庞志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复杂畸形 MRI 与 X 线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以评价 MRI 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和方法:全组22例(男12、女10例)患者,平均年龄13.2岁,应用心电图门控 SE 技术,MRI 与心血管造影检查间隔时间平均9.4天。... 目的:对比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复杂畸形 MRI 与 X 线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以评价 MRI 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材料和方法:全组22例(男12、女10例)患者,平均年龄13.2岁,应用心电图门控 SE 技术,MRI 与心血管造影检查间隔时间平均9.4天。结果:MRI 能准确显示五种先心病复杂畸形的主要解剖畸形,并行定量分析,判断心室转位、心房、心室和大动脉的连接关系准确。MRI 不能显示肺动脉肺内分支,体肺侧枝的起源、走行及其肺内分支,冠状动脉中远段及其分支,显示半月瓣不佳等为其限度。结论:MRI 是诊断先心病复杂畸形的有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复杂畸形 成像 NMR 诊断
下载PDF
欧洲心脏病学会工作组关于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推荐意见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世华 《磁共振成像》 CAS 2010年第4期241-245,共5页
2010年1月11日,《欧洲心脏杂志》(EurHeartJ)在线发表了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工作组关于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R,CMR)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CHD)的... 2010年1月11日,《欧洲心脏杂志》(EurHeartJ)在线发表了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工作组关于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R,CMR)应用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ACHD)的推荐意见。工作组成员都是长期致力于心脏磁共振和成人先心病的资深专家,分别来自英国、美国、德国、瑞士等。他们就CMR在ACHD应用中适应证的选择、CMR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全面阐述。鉴于国内尚无类似的指南或推荐意见,现对这一指导意见做一简单解读,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先天性心脏病 欧洲心脏病学会 解读
下载PDF
电子束CT心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6
作者 戴汝平 白桦 +4 位作者 张少雄 吕滨 何沙 曹程 荆宝莲 《医学研究通讯》 2000年第8期26-27,共2页
电子束CT(EBCT)是心血管影像学新技术,本项目在国内率先引进设备的条件下,大力开发和探讨EBCT检查心血管病的最佳成像技术和心血管造影方法,在实验基础上开发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优选三维重建方法,提高图象质量,提高诊断符合率。本研究重... 电子束CT(EBCT)是心血管影像学新技术,本项目在国内率先引进设备的条件下,大力开发和探讨EBCT检查心血管病的最佳成像技术和心血管造影方法,在实验基础上开发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优选三维重建方法,提高图象质量,提高诊断符合率。本研究重点对冠心病,包括EBCT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随访;对大血管病、先天性管造影及图像重建,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取代有创性心算管造影的可能性,探究其实际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诊断 电子束CT 心务管造影 三维重建
下载PDF
CT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吕滨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9期1681-1686,F0002,共7页
近5年来多排螺旋CT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2004年64排螺旋CT应用于临床以来,多排螺旋CT已经成为心血管病一项新的临床诊断技术,并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本文以作者3年来的临床应用经验,并配合参考文献,主要阐明多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成像... 近5年来多排螺旋CT技术发展迅速,特别是2004年64排螺旋CT应用于临床以来,多排螺旋CT已经成为心血管病一项新的临床诊断技术,并得以迅速推广和发展。本文以作者3年来的临床应用经验,并配合参考文献,主要阐明多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成像和诊断,在主动脉病变、先天性心脏病和肺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面仅作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血管疾病 诊断技术 心血管
下载PDF
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MRI诊断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坤成 刘玉清 +2 位作者 孙立忠 卞晓明 常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68-471,共4页
目的:评价MRI对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明确MRI在制定手术方案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35例患者行MRI自旋回波和电影扫描,马凡综合征的诊断由心血管、肌肉骨骼或眼的异常改变和家族史确立。MRI的结果与... 目的:评价MRI对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明确MRI在制定手术方案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35例患者行MRI自旋回波和电影扫描,马凡综合征的诊断由心血管、肌肉骨骼或眼的异常改变和家族史确立。MRI的结果与50例正常志愿者和50例高血压病者进行对比。结果:马凡综合征的主要MRI征象如下:(1)主动脉窦和升主动脉根部瘤样扩张(100.0%),在左斜和(或)冠、矢状断面上呈大蒜头样(74.3%)。(2)左心房受压变扁(88.6%)。(3)左心室扩大(60.0%)和左室壁增厚(34.3%)。(4)电影MRI准确显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可见马凡综合征的并发症,包括主动脉夹层(4例)、心包积液(3例)和胸腔积液(1例)。14例患者未行X线血管造影检查,根据MRI所见成功施行了手术,全部患者存活。结论:马凡综合征的MRI所见有特征性,MRI能取代X线血管造影制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方综合征 心血管疾病 NMR 成像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和随访主动脉壁内血肿及伴发病变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呈伟 李炯佾 +4 位作者 苏华伟 冯卫华 胡海波 吴文辉 金敬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33-1837,共5页
目的探讨MSCTA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及伴发病变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12年12月,224例患者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或慢性病史就诊并接受主动脉MSCTA检查,其中37例诊断为IMH。分析IMH及其伴发病变的CT表现,并... 目的探讨MSCTA在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及伴发病变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12年12月,224例患者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或慢性病史就诊并接受主动脉MSCTA检查,其中37例诊断为IMH。分析IMH及其伴发病变的CT表现,并进行连续性定期随访。结果37例IMH中,StanfordA型12例(12/37,32.43%),StanfordB型25例(25/37,67.57%);保守治疗21例,介入治疗10例,外科治疗6例。首次CT扫描IMH最大厚度6~27mm,平均(12.3±4.9)mm,1MH处主动脉最宽外径32~73mm,平均(40.7±7.6)mm。结论MSCTA能够反映IMH及伴发病变的形态学特点,可作为诊断及治疗后随访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血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随访研究
下载PDF
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术后MDCT随访 被引量:7
10
作者 常宗平 蒋世良 +2 位作者 吕滨 胡海波 禹纪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通过MDCT定期随访,评估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ESGT)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SGT治疗的17例B型IMH患者的资料。术后随访中,对所有患者行2次以上主动脉MDCT检查。结果 17例经ESGT治疗的B型IM... 目的通过MDCT定期随访,评估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ESGT)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ESGT治疗的17例B型IMH患者的资料。术后随访中,对所有患者行2次以上主动脉MDCT检查。结果 17例经ESGT治疗的B型IMH患者中,6例血肿完全吸收,9例明显吸收,2例血肿部分吸收。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ESGT治疗B型IMH安全有效;MDCT可以作为重要的影像学随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内血肿 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2010年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斌 赵世华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专家共识旨在陈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对于疑似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现状。鉴于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确立CCTA的临床实践指南,故该共识未提供CCTA应用的明确推荐意见... 专家共识旨在陈述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CTA)对于疑似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现状。鉴于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确立CCTA的临床实践指南,故该共识未提供CCTA应用的明确推荐意见。共识的内容旨在根据业已出版的同行评议文献并经专家委员会讨论,总结出CCTA目前在临床应用中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既不是一个全面的综述,也不是对CCTA技术进行指导,并且也没有专门陈述CCTA检查的适应证。因为有关心脏CT和磁共振成像的适应证标准以及冠状动脉钙化CT检测的临床意义此前业已发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共识
下载PDF
动态MRI定量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雁 刘玉清 +4 位作者 周纯武 李槐 欧阳汉 张洵 刘秀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55-1260,共6页
目的 探讨动态MRI扫描评价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价值。方法  2 0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BAI疗前、疗后近期均行动态增强MRI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测量和计算峰值、最大强化值、最大强化比值、最大斜率... 目的 探讨动态MRI扫描评价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影响的价值。方法  2 0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BAI疗前、疗后近期均行动态增强MRI扫描 ,绘制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 ,测量和计算峰值、最大强化值、最大强化比值、最大斜率等各种参数 ,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及其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BAI治疗前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的峰值分别为 880 .5 5± 15 3 .0 4,80 8.2 5± 12 0 .2 6(P <0 .0 5 ) ;最大强化值分别为 40 0 .70± 99.82 ,3 3 6.2 5± 13 9.70 (P =0 .0 5 ) ;最大强化比值分别为 1.86± 0 .2 6,1.78± 0 .3 3 (P >0 .0 5 ) ;最大斜率分别为 2 2 .3 9± 8.18,2 0 .5 2± 9.13 (P >0 .0 5 )。BAI治疗前、后肿瘤组织MVD分别为 15 .91± 10 .73、2 3 .86± 7.77(P =0 .2 67) ;BAI治疗后肿瘤组织VEGF的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5 )。BAI治疗后VEGF表达与最大强化值和最大斜率呈负相关 (P <0 .0 5 ) ,其余各参数及其BAI治疗前后的变化均与MVD和VEGF无相关性。结论 动态增强MRI的部分参数可以用来定量分析BAI治疗对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微循环的影响 ,但其与MVD及VEGF无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MRI定量分析 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肺癌 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 肿瘤血管生成 MRI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照谦 刘玉清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69-472,共4页
冠状动脉搭桥术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桥血管的无创影像学评价倍受关注。综述冠状动脉桥血管的类型和特点以及MSCT在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冠状动脉桥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冠心病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照谦 刘玉清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08年第A06期469-472,共4页
冠状动脉搭桥术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桥血管的无创影像学评价倍受关注。综述冠状动脉桥血管的类型和特点以及MSCT在桥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冠状动脉桥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冠心病
下载PDF
超高速CT评价冠状动脉搭桥血管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少雄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7年第3期153-155,共3页
超高速CT较普通CT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其空间分辨率高,并减少了移动伪影,可清楚显示搭桥血管,并可定量分析血流,判断搭桥血管的开通状况,是一种直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述及超高速CT评价冠状... 超高速CT较普通CT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其空间分辨率高,并减少了移动伪影,可清楚显示搭桥血管,并可定量分析血流,判断搭桥血管的开通状况,是一种直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述及超高速CT评价冠状动脉搭桥血管的方法、临床价值、限度及其与其它无创或少创方法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不断提高心血管影像学诊断水平的几点意见
16
作者 刘玉清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期1-1,共1页
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包括心血管影像学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在推动、提高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中发挥着愈为重要的作用。面对医学科技整体进展,如何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影像学 诊断
原文传递
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肺动静脉瘘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亮 徐仲英 +5 位作者 蒋世良 黄连军 赵世华 郑宏 凌坚 张戈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评价PDA和ASD封堵器在巨大肺动静脉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5例肺动静脉瘘患者,经造影证实分别为:弥漫多发性肺小动静脉瘘2例,多发囊状肺动静脉瘘2例,单发囊状肺动静脉瘘1例。5例患者均伴有较大瘤囊及粗大引流血管,对5例患者实施介入... 目的评价PDA和ASD封堵器在巨大肺动静脉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5例肺动静脉瘘患者,经造影证实分别为:弥漫多发性肺小动静脉瘘2例,多发囊状肺动静脉瘘2例,单发囊状肺动静脉瘘1例。5例患者均伴有较大瘤囊及粗大引流血管,对5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的材料均为PDA和(或)ASD封堵器。结果对5例患者7支血管的封堵技术操作均获成功。术后平均血氧饱和度由75.2%上升至92.7%,患者缺氧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对有巨大瘤囊形成及伴有粗大供血动脉的肺动静脉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应优先考虑PDA或ASD封堵器。此方法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 瘤囊 供血动脉 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封堵器
下载PDF
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的主要体肺动脉侧枝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李晓锋 王强 +2 位作者 刘迎龙 朱耀彬 张戈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总结合并主要体肺动脉侧枝(MAPCAs)形成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侧枝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至200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65例合并MAPCAs形成的肺血减少型复杂CHD,总结复杂CHD的MAPCAs分布规律。年龄0.... 目的总结合并主要体肺动脉侧枝(MAPCAs)形成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侧枝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至200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65例合并MAPCAs形成的肺血减少型复杂CHD,总结复杂CHD的MAPCAs分布规律。年龄0.1~30岁(中位年龄1.9岁),体重4~57.5 kg(平均14.9±11.9kg),其中法洛四联症40例,肺动脉闭锁20例,大动脉转位4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结果全组共发现体肺侧枝共160支,平均2.5支/例。全组共发现由胸主动脉上段发出62支(38.8%)侧枝血管,胸主动脉中段发出28支(17.5%),腹主动脉发出11支(6.9%),左胸廓内动脉发出10支(6.3%),右胸廓内动脉发出10支(6.3%),右锁骨下动脉发出7支(4.4%),主动脉弓部发出7支(4.4%),胸主动脉下段发出6支(3.8%),头臂干根部发出5支(3.1%),支气管动脉发出5支(3.1%),左锁骨下动脉发出4支(2.5%),膈下动脉发出4支(1.3%),右肾动脉发出1支(0.6%)。供应左肺的侧枝为59支(36.9%),供应右肺的侧枝为89支(55.6%),同时供应两肺的侧枝为12支(7.5%)。全组有24支(15%)体肺侧枝开口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43支侧枝在进入肺脏前呈现扭曲;13支为相应肺叶或肺段的单一供血血管。4例由较细且紊乱的体肺侧枝形成血管丛。结论肺血减少型复杂CHD合并的MAPCAs主要发自于降主动脉及其分支,以胸主动脉中上段最为多见,发自于升主动脉少见;部分侧枝开口可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给介入封堵带来一定的困难,单一血供侧枝应给予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要体肺侧枝血管 手术矫治 心血管造影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再认识 被引量:24
19
作者 鲁锦国 吕滨 +5 位作者 戴汝平 蒋世良 唐翔 吴文辉 宋会军 乔树宾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54-858,共5页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初步探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钙化积分的合适切点(OCP)。方法:对150例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CAG)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连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64-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冠状动脉狭窄间的关系,初步探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钙化积分的合适切点(OCP)。方法:对150例同期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CAG)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连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定量评价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患者钙化积分与年龄、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均成正相关(r=0.41、0.37、0.41,P<0.001)。对患者、分支、节段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76、0.67,对狭窄≥70%的诊断,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75、0.66。依据ROC曲线获得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钙化积分切点为255分、374分(特异度均为95%,敏感度分别为42.2%和39.4%)。结论:钙化积分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及范围,对患者或每支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对于冠状动脉大量钙化患者,钙化积分可作为传统冠状动脉造影前的筛查手段或辅助CTA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钙化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杂交(hybrid)手术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胡盛寿 李守军 +4 位作者 张浩 孙寒松 沈向东 王浩 蒋世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2期976-977,共2页
目的探讨结合介入器械和实时影像学的术中'杂交'(hybrid)手术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3月~10月,我院行hybrid手术治疗7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球囊扩张组3例均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新生儿.缺损... 目的探讨结合介入器械和实时影像学的术中'杂交'(hybrid)手术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3月~10月,我院行hybrid手术治疗7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球囊扩张组3例均为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新生儿.缺损封堵组4例,其中1例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右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房间隔缺损(ASD),2例多发室间隔缺损(VSD).正中进胸,在超声引导下经右室流出道置入球囊扩张管扩张肺动脉瓣或经右心房植入封堵器.多发室间隔缺损于体外循环下经三尖瓣植入封堵器.合并的其他心脏病变同期常规外科矫正.术后心脏超声随访.结果7例均顺利出院,无一例手术死亡.3例PAIVS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 d,余4例均在术后7 d出院.随访1~6个月,7例生长发育良好,人工体肺分流管通畅,未发现中度以上的肺动脉瓣再狭窄,ASD和多发VSD术后均未发现明显残余分流及封堵器移位,均无影响瓣膜功能等并发症发生.结论hybrid手术可以不采用体外循环,减少手术创伤,对于提高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