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52
1
作者 杨新健 +3 位作者 张鸿祺 刘建民 李天晓 罗斌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3-445,共13页
一、背景颅内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5%,患者每年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概率约为0.95%[1].然而,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致死率可达40%[2].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及时干预非常重要.当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 一、背景颅内动脉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5%,患者每年发生动脉瘤破裂的概率约为0.95%[1].然而,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其致死率可达40%[2].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瘤的及时干预非常重要.当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被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ISUIA)[3]及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aneurysm trial,ISAT)[4]等多项大型临床试验研究所证实.然而,颅内复杂动脉瘤(如巨大型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梭形和夹层动脉瘤等),因存在治疗过程复杂、治疗并发症率高、治疗后复发率高等特点,其血管内治疗仍是巨大挑战[5].近年来,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的出现,让临床医生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夹层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血流导向装置 颅内复杂动脉瘤 宽颈动脉瘤 临床医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