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与动物伦理教育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巍 赵成海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6期138-139,共2页
笔者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医学生进行了动物伦理教育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保护实验动物和对学生进行动物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实验教学 动物伦理 伦理教育
下载PDF
浅谈病理生理学课程面临的三个问题
2
作者 于艳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20-1920,共1页
2006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学会理事长韩启德院士提出了三个问题:病理生理学课程应该教什么?什么人教?什么时候教?结合各医学院校情况,本文浅谈对这三个问题的观点。病理生理学是讲述疾病发生机制的一门课程,老师通... 2006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学会理事长韩启德院士提出了三个问题:病理生理学课程应该教什么?什么人教?什么时候教?结合各医学院校情况,本文浅谈对这三个问题的观点。病理生理学是讲述疾病发生机制的一门课程,老师通过一步一步地展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如何动态观察、综合分析、针对性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辩证的医学思维模式。因而,病理生理学也是传授科学的医学思维方式的一门课程。国内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一般是临床课程前开课,学生对疾病无临床知识感观认识,由几乎没有临床工作经验的病理生理教研室教师承担。一些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将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疾病概论和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内容在第三学年的上学期,由病理生理教研室的老师授课;第二部分,各器官的病理生理学内容在第三学年下学期或第四学年上学期由临床老师授课。但是,这种改革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及管理制度。因而,这些问题不仅仅涉及病理生理学这一门课程,也是对我们的医学教育规划、制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临床医学 基础医学 疾病发生机制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金玉楠 卢晓梅 张海鹏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复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术前15m in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10mg/kg,于再灌注24h观察小鼠脑皮质血流,并取脑组织做石蜡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复制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术前15m in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10mg/kg,于再灌注24h观察小鼠脑皮质血流,并取脑组织做石蜡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血流降低,病理切片反映脑细胞坏死严重;治疗后脑血流有所提高,脑细胞坏死减轻。结论灯盏花素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皮质血流,减轻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灯盏花素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杜莉莉 孙韬 +4 位作者 张铠遵 刘映辰 陈泊宇 韩璐遥 吕金珠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1,共8页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入侵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稳定。抗感染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手段。近年来,病原体对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现代医学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遭遇瓶颈。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入侵人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稳定。抗感染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手段。近年来,病原体对抗感染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现代医学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遭遇瓶颈。间充质干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展现巨大潜力,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功能及分泌抗菌物质密切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抗菌物质抑制病原体生长繁殖,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进行组织修复,其免疫调节功能既可以促进免疫反应清除病原体,也可以抑制炎症风暴减轻组织损伤。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临床应用规范,输入体内后归巢率及存活率低,可引发免疫排斥反应及肿瘤形成等。深入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阐明其治疗机制并精准利用其治疗优势,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开发出更高效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案,为感染性疾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病原体 感染性疾病 免疫调节 损伤修复 旁分泌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及缺氧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吴秀香 杜莉莉 +1 位作者 卢晓梅 张海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常压缺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和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引起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实验,观察GSP对缺氧(血)小鼠存活时间及耗氧量的影响;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常压缺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和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引起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实验,观察GSP对缺氧(血)小鼠存活时间及耗氧量的影响;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30min再灌注72h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GSP对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GSP能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常压缺氧及脑缺血小鼠的存活时间,降低耗氧量;并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SOD、CAT活性,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降低NOS活性及MDA含量。结论:GSP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及缺氧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以及降低NOS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缺氧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抗氧化酶 总抗氧化能力 丙二醛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高压氧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小窝蛋白-1、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红 张倩茹 +2 位作者 卢晓梅 张海鹏 陈学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0-554,共5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小窝蛋白-1(Cav-1)、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IR+HBO、HBO组。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BO和IR+HBO组经0.25MPaHBO治疗...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小窝蛋白-1(Cav-1)、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IR+HBO、HBO组。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BO和IR+HBO组经0.25MPaHBO治疗5次。采用比色法、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和Cav-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第4、12、24、48、72小时脑组织伊文思蓝(EB)的含量与第0小时组相比明显增加,再灌注后第4小时EB的含量最高。IR+HBO组脑组织EB的含量明显低于IR组。IR组第4、12、24、48、72小时Cav-1、MMP-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0小时组。IR+HBO组与IR组相比脑组织Cav-1、MMP-9蛋白表达显著减低。结论:HBO降低了脑缺血再灌注时增高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av-1蛋白和MMP-9的表达。这可能是HBO对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通透性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脑缺血再灌注 小窝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下载PDF
人类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于艳秋 任海琴 +3 位作者 云伟 金玉楠 李昆 杜莉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85-1389,共5页
取足月剖宫产健康新生儿脐血,应用密度梯度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形态学特点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鉴定和获取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软骨诱导剂(10 ng/ml TGF-β、100 ng/ml胰岛素、10-7mol/L地塞米松、6.25μg/ml转铁蛋白)和... 取足月剖宫产健康新生儿脐血,应用密度梯度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利用形态学特点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鉴定和获取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软骨诱导剂(10 ng/ml TGF-β、100 ng/ml胰岛素、10-7mol/L地塞米松、6.25μg/ml转铁蛋白)和成骨诱导剂(10 mmol/Lβ-甘油磷酸钠、50μg/ml维生素C、10-7mol/L地塞米松)定向诱导分化培养,以检测其是否具有分化能力。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13、CD44、CD73、CD90、CD166、HLA-AB,不表达CD34、CD45、HLA-DR。诱导分化21 d后,甲苯胺蓝染色和von-Kossa染色均显示阳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脐血来源干细胞经软骨诱导后表达Ⅱ型胶原。表明脐血中存在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分化成软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分化 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
下载PDF
组织块贴壁法提取胎盘、脐带和胎膜间充质干细胞效果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马海英 李丽 +5 位作者 马玲 魏文娟 金玉楠 卢晓梅 杜莉莉 于艳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9-41,共3页
目的为临床移植组织工程等提供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组织块种植贴壁培养法提取胎盘、脐带和胎膜原代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最早爬出时间,计算提取成功率及鹅卵石样细胞集落比例;MTT法检测传代前和传代后细胞生长曲线。结... 目的为临床移植组织工程等提供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组织块种植贴壁培养法提取胎盘、脐带和胎膜原代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最早爬出时间,计算提取成功率及鹅卵石样细胞集落比例;MTT法检测传代前和传代后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细胞形态呈长梭形和卵圆形,传代后为均一长梭形;胎膜来源细胞最早爬出,胎盘次之,脐带最晚,且脐带来源原代提取成功率较低、鹅卵石样细胞集落比例大。生长曲线表明传代初细胞处于缓慢增殖期,胎膜来源细胞生长较为迅速,P5代时三种来源细胞进入对数增长期,增殖均旺盛。结论组织块种植贴壁培养法可成功提取间充质干细胞;提取的干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单一,增殖旺盛,可为临床移植组织工程等提供足够数量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胎盘 脐带 胎膜 细胞培养 组织块种植贴壁培养法
下载PDF
Wnt拮抗因子SFRP2在胃癌中的甲基化和异常表达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成海 卜献民 +1 位作者 张宁 张海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617-1620,共4页
目的:检测Wnt拮抗因子分泌型Frizzled相关蛋白2(SFRP2)在胃癌中的甲基化和表达状态,探讨SFRP2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SFRP2在胃癌中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即时定量PCR检测SFRP2在胃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 目的:检测Wnt拮抗因子分泌型Frizzled相关蛋白2(SFRP2)在胃癌中的甲基化和表达状态,探讨SFRP2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SFRP2在胃癌中的甲基化状态,采用即时定量PCR检测SFRP2在胃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逆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FRP2在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在胃癌组织中,有26例(65%)检出SFRP2甲基化,在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有3例(7.5%)检出SFRP2甲基化。SFRP2在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28.614,P<0.01)。SFRP2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AGS和NCI-N87中,SFRP2在AGS和NCI-N87发生甲基化,表达消失,而在SGC-7901中未发生甲基化,存在表达。使用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2-脱氧胞苷酸(DAC)处理AGS和NCI-N87后,SFRP2重新出现表达。结论:SFRP2在胃癌中存在表达下调,其主要由SFRP2发生甲基化所致。结果提示,SFRP2甲基化及表达下调参与了部分胃癌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通路 胃肿瘤 甲基化 Frizzled相关蛋白质2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7
10
作者 于艳秋 张义侠 +3 位作者 金玉楠 卢晓梅 王巍 张海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28-933,共6页
本研究应用雷公藤多甙防治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对受致死量照射的C57BL/6受鼠,注入供鼠BABC/c骨髓与脾淋巴细胞的混合液,并给予雷公藤多甙、环孢素A、甲氨蝶呤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 本研究应用雷公藤多甙防治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对受致死量照射的C57BL/6受鼠,注入供鼠BABC/c骨髓与脾淋巴细胞的混合液,并给予雷公藤多甙、环孢素A、甲氨蝶呤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结果表明:所有异基因对照组小鼠,在30天内死于aGVHD,而雷公藤多甙组(19/21)、环孢素A+甲氨蝶呤组(13/21)和雷公藤多甙+环孢素A组(17/21)的大部分小鼠存活时间超过了30天,并没有明显的aGVHD症状表现。雷公藤多甙、环孢素A、甲氨蝶呤可明显降低皮肤、肺组织CD3+、CD4+、CD8+、CD11a+、CD18+细胞(P<0.05)和脾组织CD3+,CD4+,CD8+,CD4+CD11a+,CD4+CD18+,CD8+CD11a+,CD8+CD18+细胞(P<0.05)。而小肠组织CD3+、CD4+、CD8+细胞变化不明显(P>0·05)。同时,雷公藤多甙可降低受鼠血清中IL-2、TNFα浓度和脾组织IL-2、TNFα的mRNA的表达(P<0.05);上调血清中IL-10的水平(P<0.05),但对IL-4的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具有明显抗aGVHD作用并同时保留抗白血病效应,其作用机制与调节促炎/抑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和黏附分子的表达,以及抑制T淋巴细胞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移植物抗宿主病 T淋巴细胞 黏附分子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组织MMP-2和MMP-9表达及其对胃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舰 李胜军 +1 位作者 赵成海 罗恩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55-757,共3页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对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改良的Giem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胃癌标本MMP-9和MMP-2表达情况.采用Fishe...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转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对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方法:采用改良的Giem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胃癌标本MMP-9和MMP-2表达情况.采用Fisher's exact检验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1.9%(26/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况相关,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及组织类型无相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MMP-9和MMP-2表达均具有相关性(χ2=7.77,P<0.01;χ2=8.08,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能够增加胃癌的侵袭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MMP-9和MMP-2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胃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免疫组化
下载PDF
PPARγ配体抑制气道肌纤维母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宏旭 周睿 +3 位作者 姜学东 赵成海 许顺 张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配体对气道肌纤维母细胞分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方法小鼠气道纤维母细胞原代培养,并于特定时间加入TGF-β(15mg/L)或PPARγ配体-罗格列酮(10mmol/L)或PPA...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配体对气道肌纤维母细胞分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方法小鼠气道纤维母细胞原代培养,并于特定时间加入TGF-β(15mg/L)或PPARγ配体-罗格列酮(10mmol/L)或PPARγ抑制剂(10mmol/L)处理后,用Westernblot检测肌纤维母细胞的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原(αSMA)以及结缔组织基质-纤维结合蛋白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Westernblot、DNA凝胶电泳迁移率检测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对Smad3蛋白的磷酸化、与DNA结合能力和细胞核转位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能抑制TGF-β1诱导的αSMA的产生,并降低纤维结合蛋白和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Smad3的磷酸化、与DNA的结合能力和细胞核转位。PPARγ配体的抑制剂能够完全消除PPARγ配体对TGF-β1的抑制作用。结论 PPARγ配体能够通过阻断TGF-β1/Smad3信号传导通路,抑制TGF-β1诱导产生的肌纤维母细胞分化和纤维化的细胞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PPARΓ配体 TGF-Β1 SMAD3 肌纤维母细胞
下载PDF
高压氧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AQP-4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红 曹士信 +2 位作者 卢晓梅 张海鹏 陈学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 mRNA(AQP-4)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复制清醒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期间行0.25MPa HBO治疗5次,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比色法及干湿...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 mRNA(AQP-4)的表达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复制清醒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期间行0.25MPa HBO治疗5次,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比色法及干湿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AQP-4 mRNA的表达、伊文思蓝(EB)的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AQP-4 mRNA的表达、EB的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压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组织中AQP-4 mRNA的表达、EB的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HBO+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中AQP-4 mRNA的表达、EB的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可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中AQP-4 mRNA的表达,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血脑屏障 缺血再灌注 水通道蛋白-4 脑水肿
下载PDF
高压氧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细胞因子IL-10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红 聂志伟 +2 位作者 朱丽娜 张海鹏 陈学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细胞因子IL-10含量、mRNA的表达、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复制清醒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期间行0.25MPa(CBFATA)HBO治疗5次,在处死动物前1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兰(Ev...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细胞因子IL-10含量、mRNA的表达、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复制清醒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期间行0.25MPa(CBFATA)HBO治疗5次,在处死动物前1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兰(Evans blue,EB),采用比色法、ABC-ELISA、RT-PCR分别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因子IL-10含量、mRNA的表达及EB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组织EB的渗出于缺血再灌注后第4h为最多,于再灌注后第11h、23h、48h、72h逐渐下降;HBO+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EB的渗出与相应时间的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HBO组脑组织EB的渗出与相应时间的假手术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因子IL-10含量于再灌注11h开始增加并于再灌注23h达到高峰,再灌注48h、72h逐渐下降。脑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因子IL-10含量与相应时间的假手术组相比于再灌注后11h、23h、48h、72h都明显增高(P<0.01)。HBO+脑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因子IL-10含量于再灌注后11h、23h、48h、72h与相应时间的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而IL-10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HBO组与相应时间的假手术组相比IL-10含量和mRNA的表达变化都不明显(P>0.05)。结论:HBO从基因水平可明显增加脑缺血再灌注72h细胞因子IL-10mRNA的表达,从而具有保护血脑屏障的作用;HBO对正常脑组织中IL-10含量、mRNA的表达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血脑屏障 缺血再灌注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高压氧对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影响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5
作者 宋晓宇 孙鲁宁 +1 位作者 郑宁宁 张海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23-626,共4页
本研究探讨高压氧(HBO)在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和提高生存率中的作用及机制。给受致死量照射的C57BL/6受鼠注入供鼠BALB/c骨髓与脾淋巴细胞的混合液,分别给与高压氧、环孢素A、氨甲蝶呤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T细胞及其亚群和黏附... 本研究探讨高压氧(HBO)在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和提高生存率中的作用及机制。给受致死量照射的C57BL/6受鼠注入供鼠BALB/c骨髓与脾淋巴细胞的混合液,分别给与高压氧、环孢素A、氨甲蝶呤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T细胞及其亚群和黏附分子CD3+、CD4+、CD8+、CD4+CD11a+、CD4+CD18+、CD8+CD11a+、CD8+CD18+的表达,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TNFα的表达。结果表明:HBO组小鼠11天的活存率明显高于异基因移植组及CsA+MTX组;HBO和CsA+MTX可明显降低脾组织中CD3+、CD4+、CD8+、CD4+CD11a+、CD4+CD18+、CD8+CD11a+、CD8+CD18+的表达(p<0.05);HBO组小鼠血清IL-2和TNFα的浓度及脾组织中IL-2和TNFα mRNA的含量都低于异基因骨髓移植组(p<0.05),但高于CsA+MTX组;HBO组小鼠脾组织中IL-4和IL-10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异基因骨髓移植组和CsA+MTX组(p<0.05)。结论:高压氧在对抗aGVHD和提高活存率方面优于环孢素A和氨甲蝶呤,其抗aGVHD的作用机制与调节促炎/抑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及抑制T淋巴细胞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异基因骨髓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Wnt拮抗因子SFRP1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巍 张冰 +3 位作者 阎雪晶 王舰 张宁 赵成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Wnt拮抗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基因的甲基化及表达状态,探讨SFRP1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自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各35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Wnt拮抗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基因的甲基化及表达状态,探讨SFRP1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自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各35例,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即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SFRP1的表达状态。利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SFRP1的甲基化状态。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细胞中SFRP1的表达状态。结果 SFRP1 mRNA的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SFRP1的甲基化频率结直肠癌组织(68.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1.4%)(χ2=21.49,P<0.01)。在结肠癌细胞HCT116、SW480和SW620中SFRP1未见表达,SFRP1存在甲基化,而在HT-29中SFRP1有表达,SFRP1无甲基化。对HCT116、SW480和SW620使用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2'-脱氧胞苷(DAC)处理后,SFRP1出现表达。结论 SFRP1甲基化是引起SFRP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的重要原因之一。SFRP1甲基化及其所致表达下调可能在部分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 甲基化
下载PDF
STO转基因小鼠饲养层细胞的最佳预处理条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昆 于艳秋 +2 位作者 金玉楠 杜莉莉 云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2861-2864,共4页
目的:为保持胚胎干细胞的高度未分化状态,饲养层细胞成为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本实验分析STO转染白血病抑制因子小鼠饲养层细胞的最佳预处理条件。方法:实验于2006-09/2006-11在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实... 目的:为保持胚胎干细胞的高度未分化状态,饲养层细胞成为胚胎干细胞体外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本实验分析STO转染白血病抑制因子小鼠饲养层细胞的最佳预处理条件。方法:实验于2006-09/2006-11在中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实验材料:DMEM、FBS、L-谷氨酰胺、非必需氨基酸、青链霉素、β-巯基乙醇、丝裂霉素C均购于美国Sigma公司;STO转染白血病抑制因子小鼠饲养层细胞和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由日本信州大学惠赠。实验方法:将STO转基因小鼠饲养层细胞和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别培养于10%DMEM中,其中含体积分数为0.1FBS、0.1mol/L非必需氨基酸、2mol/LL-谷氨酰胺、100u/mL青链霉素、0.1mol/Lβ-巯基乙醇。向10%DMEM中加入终浓度为100u/mL的白血病抑制因子,保持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未分化状态。用6,10,20,30mg/L丝裂霉素C处理STO转基因细胞,同时设置未经丝裂霉素C处理的STO转基因细胞为对照。将经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各组单细胞悬液分别以6×103,7×103,8×103,9×103,1×104,2×104,3×104,4×104,5×104,6×104/cm2细胞密度接种于12孔板内,培养过夜。次日取预处理效果最佳组的STO转基因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培养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将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以1×104/cm2接种于上述经过丝裂霉素C处理过的STO转基因细胞上,观察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附壁、增殖情况及有无分化。结果:①丝裂霉素C对STO转基因细胞生长的影响:不同质量浓度丝裂霉素C均能抑制STO转基因细胞增殖,其中6mg/L处理组STO转基因细胞虽有增殖能力,但较对照组增殖速度明显减慢,10mg/L以上处理组细胞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稍有下降。②丝裂霉素C对STO转基因细胞形态的影响:6mg/L丝裂霉素C处理组STO转基因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10mg/L以上丝裂霉素C处理组STO转基因细胞,随着丝裂霉素C质量浓度的增加,形态变异逐渐明显,以星形细胞和裂解大泡居多。③饲养层细胞密度对胚胎干细胞培养的影响:本实验中10mg/L丝裂霉素C处理组预处理效果最佳,取该处理组作为饲养层培养D3系小鼠胚胎干细胞。次日于显微镜下观察,以不同细胞密度接种的饲养层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随着饲养层细胞接种密度的增加,形成的干细胞集落逐渐增多、增大,集落细胞排列逐渐紧密,以2×104/cm2密度饲养层组最佳。随着饲养层细胞密度的继续增加,形成的干细胞集落相对减少,集落细胞排列渐疏散。结论:10mg/L丝裂霉素C作用的STO转染白血病抑制因子细胞3h即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适宜STO转基因小鼠饲养层细胞的接种密度为2×104/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层 胚胎干细胞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22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鲁宁 宋晓宇 +3 位作者 张静萍 张宁 郑宁宁 张海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984-3987,3991,共5页
目的探讨RNA干扰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22(MRPS22)表达对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靶向MRPS22的特异性shRNA片段转入体外培养的L02细胞,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确认shRNA的干扰效果;电镜及JC-1染色法观察线粒体结构损伤... 目的探讨RNA干扰线粒体核糖体蛋白S22(MRPS22)表达对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靶向MRPS22的特异性shRNA片段转入体外培养的L02细胞,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确认shRNA的干扰效果;电镜及JC-1染色法观察线粒体结构损伤和膜电位的变化;Annexin V/PI染色法观察RNA干扰MRPS22基因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hMRPS22转入细胞后能够有效抑制L02细胞MRPS22基因的表达;电镜观察显示,RNA干扰组L02细胞线粒体肿胀,呈空泡样变,嵴减少或消失;JC-1染色显示,RNA干扰组L02细胞较对照组绿色荧光颗粒明显增加,提示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nnexin V/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抑制MRPS22基因表达可以诱导正常细胞凋亡。结论 MRPS22是影响线粒体功能的关键蛋白质,该蛋白在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示MRPS22可作为mtDNA异常相关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 RNA干扰 SHRNA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人胎盘来源的干细胞提取及其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艳秋 李昆 +4 位作者 金玉楠 云伟 杜莉莉 卢晓梅 任海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5-867,共3页
目的: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干细胞,并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形态学特征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干细胞,悬滴培养法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跳动心肌细胞中Anf、β-MHC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胎盘组织中... 目的:从人胎盘组织中提取干细胞,并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和形态学特征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干细胞,悬滴培养法诱导其向心肌细胞分化,并应用RT-PCR技术检测跳动心肌细胞中Anf、β-MHC的表达情况。结果:从胎盘组织中分离大量成纤维细胞样干细胞,可体外扩增,并可被诱导分化成心肌细胞,RT-PCR结果显示Anf、β-MHC基因在该“跳动”心肌细胞中表达。结论:人胎盘组织是人类干细胞的一个丰富来源。该来源的干细胞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干细胞 心肌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两种分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昆 于艳秋 李世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5-676,共2页
寻找简便易行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PDMSCs)的提取方法。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块培养法 酶消化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