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马小力 刘汉强 孔珺 《眼视光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近视眼患者213例,根据日常屈光矫治情况分为框架眼镜组(58例),角膜接触镜组(49例),屈光手术组(74例),未矫正组(32例)。另有正视组55例。采用近点尺测定各组单眼调节... 目的探讨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近视眼患者213例,根据日常屈光矫治情况分为框架眼镜组(58例),角膜接触镜组(49例),屈光手术组(74例),未矫正组(32例)。另有正视组55例。采用近点尺测定各组单眼调节幅度。结果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在未矫正组、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和正视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矫正组单眼调节幅度低于正视组、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P<0.01);角膜接触镜组和屈光手术组单眼调节幅度与正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近视矫治方式对近视眼患者的单眼调节幅度存在影响。屈光矫治有利于维持近视眼患者的正常单眼调节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幅度 屈光
下载PDF
不同培养方法对组织工程化小鼠角膜上皮构建影响的比较研究(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小力 孔珺 +2 位作者 刘汉强 赵江月 张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743-1746,共4页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在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复层化中的作用,并研究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的理想方法。方法:在Transwell气液界面培养系统中,分别采用接触滋养层培养法、分离滋养层培养法、复式滋养层培养法以及无滋养层培养法等4种方法进行...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在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复层化中的作用,并研究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的理想方法。方法:在Transwell气液界面培养系统中,分别采用接触滋养层培养法、分离滋养层培养法、复式滋养层培养法以及无滋养层培养法等4种方法进行组织工程化小鼠角膜上皮的重建。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荧光法检测p63、角蛋白19以及involucrin的表达。结果:接触滋养层培养法、分离滋养层培养法中,角膜上皮复层化为3-4层;复式滋养层培养法中,角膜上皮复层化达5-7层;而无滋养层培养法中,复层化仅为2-3层。复式滋养层培养法构建的小鼠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和基底细胞上层表达祖细胞标记p63和角蛋白19,角膜上皮全层均表达分化标记involucrin。结论:复式滋养层培养法为构建组织工程化小鼠角膜上皮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角膜 上皮 细胞培养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近视眼LASIK术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 被引量:42
3
作者 马小力 刘汉强 +2 位作者 马长荣 张慧 靳瑛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41-144,147,共5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及其与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的关系。方法 :近视眼行LASIK 6 4例 (12 8眼 )为近视组 ,又按术前屈光度不同分为中低度近视组 (76眼 )和高度近视组(5 2眼 ) ,正视眼 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早期单眼调节幅度的变化及其与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的关系。方法 :近视眼行LASIK 6 4例 (12 8眼 )为近视组 ,又按术前屈光度不同分为中低度近视组 (76眼 )和高度近视组(5 2眼 ) ,正视眼 30例 6 0眼为正视组。正视组和近视组分别在术前、术后第 1周、术后第 2周、术后第 1个月、术后第 2个月和术后第 6个月测定单眼调节幅度 ,同时行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调查。结果 :LASIK术后近视组的单眼调节幅度有暂时性下降 (P <0 .0 0 1) ,高度近视组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中低度近视组 (P <0 .0 5 ) ,调节幅度的降低程度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 (r=0 .5 2 ,P <0 .0 0 1) ;LASIK术后 1~ 2个月调节幅度逐渐恢复并超过术前水平 (P <0 .0 0 1) ,且与正视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LASIK术后 1w患者的近距离工作视疲劳症状明显加重 (P <0 .0 0 1) ,1~ 2个月后逐渐恢复 ,并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 (P <0 .0 0 1) ;LASIK术后的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与调节幅度呈负相关 (r =- 0 .5 6 ,P <0 .0 0 1)。结论 :LASIK术后早期患者的单眼调节幅度有一过性降低 ,然后逐渐恢复 ;LASIK手术对单眼调节幅度和近距离用眼活动无明显不良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LASIK 单眼调节幅度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LASIK中角膜血管翳的出血位置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汉强 张慧 马长荣 《眼视光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48-149,共2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血管翳的出血位置 ,以避免和减少术中出血。方法 :对 48例 84眼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位置进行分析。全部瓣采用MoriaCB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角膜瓣制作 ...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中角膜血管翳的出血位置 ,以避免和减少术中出血。方法 :对 48例 84眼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位置进行分析。全部瓣采用MoriaCB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角膜瓣制作 ,角膜瓣直径为 9.5mm ,角膜瓣蒂位置右眼留在上方 ,左眼留在内侧 ,蒂宽为 4~ 5mm。结果 :5 2 8例中有 48例发生了角膜血管翳出血 ,发生率为 9.1%。角膜缘上方、下方、上下方、鼻侧、颞侧出血的眼数分别为 31眼(占 36 .9% ) ,2 3眼 (占 2 7.4% ) ,14眼 (占 16 .7% ) ,9眼 (10 .7% ) ,7眼 (占 8.3% ) ;上方蒂和鼻侧蒂角膜瓣发生出血的眼数分别为 35眼和 49眼。结论 :LASIK中角膜血管翳出血的部位以角膜上下方为多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位置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新生血管化 并发症 眼出血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检查主导眼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可嘉 刘汉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502-503,共2页
目的:了解三种不同方法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仪法检查主导眼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来我院近视眼中心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18例(236眼),年龄18~42(平均25.3±6.2)岁,LASIK手术前用三种不同方法手指法... 目的:了解三种不同方法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仪法检查主导眼的优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来我院近视眼中心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18例(236眼),年龄18~42(平均25.3±6.2)岁,LASIK手术前用三种不同方法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仪法检查主导眼并记录每位患者主导眼的眼别。结果:经统计学一致性检验表明,手指法与卡洞法检查主导眼时两种方法一致性好,符合率高;Worth四点仪法与手指法和卡洞法两两比较一致性差,符合率也较低。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手指法、卡洞法、Worth四点仪法检查主导眼各有优缺点,因手指法与卡洞法两种方法一致性好、符合率高,检查简便易行可以联合起来作为临床上确定主导眼的检查方法;Worth四点仪法因本身作为融像的检查方法且受影响的因素较多,不适合作为主导眼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眼 手指法 卡洞法 Worth四点仪法
下载PDF
LASIK术后主导眼及其视力变化对视觉舒适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可嘉 刘汉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评价LASIK术前近视眼患者主导眼分布、术后主导眼及其视力变化对视觉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18例(236眼),术前用卡洞法行主导眼检查,全部患者分别在术后2,4wk;2,3mo检查主导眼眼别及主导眼和非主导眼... 目的:评价LASIK术前近视眼患者主导眼分布、术后主导眼及其视力变化对视觉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18例(236眼),术前用卡洞法行主导眼检查,全部患者分别在术后2,4wk;2,3mo检查主导眼眼别及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视力;术后2mo按主导眼和非主导眼的视力情况分4组,接受近距离工作主觉症状及远距离视疲劳症状调查表的调查。结果:LASIK术前近视眼患者主导眼分布以右眼为主(70.3%);术前主导眼眼别与最佳裸眼视力眼别一致性差(n=67,kappa值=0.148,P=0.140),两者符合率为55.2%;术前主导眼眼别与最高屈光度眼眼别一致性差(n=109,kappa值=-0.16,P=0.007),两者符合率为42.2%;118例近视眼患者LASIK术后第2,4wk;2,3mo均未出现主导眼眼别的调换;4组比较而言,LASIK术后主导眼视力变化对视觉舒适度未产生显著影响。结论:近视人群主导眼分布以右眼为主,且主导眼与性别、最佳裸眼视力眼眼别、屈光度高低无显著相关;近视眼患者LASIK术后3mo主导眼眼别未发生改变;LASIK术后部分患者主导眼与非主导眼视力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对视觉舒适度未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导眼 视觉舒适度 LASIK 屈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