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
作者 任大勇 郑玮 石玉秀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133,共2页
长期以来,关于高等院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机体正... 长期以来,关于高等院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对于刚刚接触医学课程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组织胚胎学大量的名词与微观结构过于抽象,乏味,难以记忆与掌握,在以后的临床学习中更加难以加以运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们在教学中应用PBL课程模式对授课效果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组织胚胎学 培养学生 教育工作者 创新性人才 创新能力 院校教育 教学模式 微细结构
下载PDF
留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全英语教学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翟效月 刘宁宇 +2 位作者 杨蓓 侍继忠 石玉秀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8-548,582,共2页
关键词 全英语教学 留学生 胚胎学 组织学 发展中国家 英语授课 医学院校 巴基斯坦
下载PDF
雌三醇对胚胎小鼠脑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威 翟秀岩 清木勘治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用免疫吸附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在妊娠期给予雌三醇对小鼠胚胎脑发育的影响。免疫定量结果表明:在小鼠生后14 d,雌三醇可增加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神经丝的表达,而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 神经胶质... 用免疫吸附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在妊娠期给予雌三醇对小鼠胚胎脑发育的影响。免疫定量结果表明:在小鼠生后14 d,雌三醇可增加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神经丝的表达,而神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不受影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表明:雌三醇增加了位于视束前区,下丘脑视交叉上核、腹内侧核以及杏仁核等结构神经元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阳性反应强度,也增加了位于视束前外侧核神经元的神经丝反应强度。雌三醇除了明显减少了海马神经胶质细胞的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外,在脑的其它区域对该抗原的反应性未见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期给予雌三醇可影响胚胎脑“性中枢”(POAAM BHAM 功能复合体)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三醇 脑发育 神经元 特异性烯醇化酶 胎鼠
下载PDF
膜转运体Megalin、Cubilin在C57小鼠肾发生发育中的时空表达研究
4
作者 罗美 翟效月 马云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4-441,共8页
目的观察膜转运体Megalin、Cubilin在发生发育小鼠肾内的分布,从而揭示它们在肾发生发育中相应功能分化的时空规律。方法C57BL/6小鼠按雌雄1∶1合笼饲养,并于胚(胎)龄(Ed)E10、12、14、16、18 d,及生后日龄(Pd)P1、3、7、14、28、42 d,... 目的观察膜转运体Megalin、Cubilin在发生发育小鼠肾内的分布,从而揭示它们在肾发生发育中相应功能分化的时空规律。方法C57BL/6小鼠按雌雄1∶1合笼饲养,并于胚(胎)龄(Ed)E10、12、14、16、18 d,及生后日龄(Pd)P1、3、7、14、28、42 d,分离胎鼠、仔鼠或成鼠的肾脏。应用改良的块染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肾脏组织进行整体固定及染色,分别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制成连续的石蜡切片(5μm)。选取连续切片中目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肾脏膜转运体Megalin和Cubilin进行定位,观察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Megalin和Cubilin在E10 d的中肾管上皮细胞开始有表达,E12 d时表达于肾脏输尿管芽上皮细胞的近腔面游离缘,二者主要以共表达模式存在。E14 d以后在发生发育小鼠肾脏的“逗号”小体、“S”型小体上皮细胞的游离缘呈弱表达,于肾脏近端小管的上皮细胞游离缘表达明显,偶尔可见在未发育成熟的血管球有弱表达。Megalin和Cubilin在细段、远端小管、集合管系统以及间质部分都未见表达。结论膜转运体Megalin和Cubilin在中肾管、输尿管芽、“逗号”小体、“S”型小体,以及近端小管的依次表达规律提示小鼠肾脏在中肾形成时期就开始有蛋白或多肽的转运功能。此外,二者稳定地出现在较为成熟的近端小管,较弱地出现在未成熟近端小管,表明其重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与近端小管结构的成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发生发育 MEGALIN CUBILIN 膜转运体
原文传递
小鼠肾发育中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4
5
作者 宋小峰 任昊 +1 位作者 陈雪 翟效月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6-30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在树脂切片上,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昆明小鼠发育不同时期的肾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量的变化。结果:在肾发生发育的过程中,肾皮质和髓质内几乎所有结构都有凋亡细胞散在分... 目的:探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方法:在树脂切片上,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昆明小鼠发育不同时期的肾中凋亡细胞的分布及量的变化。结果:在肾发生发育的过程中,肾皮质和髓质内几乎所有结构都有凋亡细胞散在分布。其中,肾小体的凋亡指数在生后14d达到高峰,而肾小管的凋亡指数从生后7d之后变化不大。同时,髓质中的间质细胞也发生了明显的凋亡变化。结论:伴随着肾各种结构的发生发育而出现的细胞凋亡是肾发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此过程延续到生后2周。肾单位的数量虽然在生后7d已经不再增加,但是肾小体结构的成熟和分化还在继续进行,可能将进一步促进肾小体滤过功能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发育 树脂切片 TUNEL
下载PDF
可卡因对后代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的长时影响:剂量依赖性与年龄依赖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关晓伟 宋君 +2 位作者 翟秀岩 任嘉谦 何威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 通过建立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可卡因的小鼠动物模型 ,探讨可卡因对后代多巴胺能神经系统 (dopaminergicnervoussystem ,DAS)的发育是否具有长时程影响 ,同时探讨这种影响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年龄依赖性。方法 称量不同剂量可卡因... 目的 通过建立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可卡因的小鼠动物模型 ,探讨可卡因对后代多巴胺能神经系统 (dopaminergicnervoussystem ,DAS)的发育是否具有长时程影响 ,同时探讨这种影响是否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年龄依赖性。方法 称量不同剂量可卡因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后代仔鼠在青春前期、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体重和脑重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电化学检测器 (HPLC EC)的技术检测各组各时期后代仔鼠脑内多巴胺 (dopamime,DA)及其代谢产物 3 ,4 双羟苯乙酸 (3 ,4 di hydroxyphenylaceticacid ,DOPAC)、高香草酸 (4 hydroxy 3 menthoxyphenylaceticacid ,HVA)含量差异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方法观察黑质区 (substantianigra,SN)酪胺酸羟化酶 (tyrosinehydroxylase,TH)的分布与含量。 结果 在妊娠期中晚期皮下注射中等剂量可卡因的仔鼠在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生长发育延迟 ,脑内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SN区TH相对含量增多 ,这些改变在成年期恢复正常 ;低剂量组的仔鼠各项检测指标在各时期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高剂量组的妊娠母鼠流产率为 80 % ,新生仔鼠 1 0d内死亡。结论 妊娠期暴露于可卡因对后代DAS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长时程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妊娠 多巴胺 酪胺酸羟化酶
下载PDF
孕期暴露于可卡因对后代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关晓伟 宋君 +2 位作者 任嘉谦 马沂 何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0-374,共5页
关键词 孕期暴露 可卡因 后代 多巴胺能 神经系统 发育 功能
下载PDF
大鼠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后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彦慧 石玉秀 +3 位作者 符皎荣 郑小桃 钟南田 洪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穹窿切断的动物模型来检测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和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的动物模型检测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变化,以探讨GR参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采用E... 目的:通过建立穹窿切断的动物模型来检测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和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的动物模型检测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变化,以探讨GR参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穹窿切断0,4,7,10d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建立大鼠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7d的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核受体G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定量检测。结果:穹窿切断7d后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升高,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7d后,海马神经元GR表达升高。结论:海马核受体GR的表达变化可能与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切断术 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 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 海马 神经元
原文传递
小鼠肾发育过程中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在树脂切片上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小峰 宁斌 翟效月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5-716,F0004,共3页
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上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经常遇到组织结构不全的问题。树脂包埋的组织可以展示保存良好的形态结构,但树脂包埋所采用的醛类固定剂可以和组织抗原交联,同时环氧树脂也掩盖了抗原的共价键,因此树脂切片上的抗原表达... 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上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经常遇到组织结构不全的问题。树脂包埋的组织可以展示保存良好的形态结构,但树脂包埋所采用的醛类固定剂可以和组织抗原交联,同时环氧树脂也掩盖了抗原的共价键,因此树脂切片上的抗原表达很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包埋 冷冻切片 凋亡相关蛋白 发育过程 增殖 小鼠 组织结构 组织抗原
下载PDF
EZH2蛋白在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和恶性转化细胞系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海滨 彭燕 石玉秀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EZH2蛋白在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SHEE)和恶性转化细胞系(SHEE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印迹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系EZH2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种细胞EZH2蛋白染色均呈阳性,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核,部分... 目的研究EZH2蛋白在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SHEE)和恶性转化细胞系(SHEE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印迹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系EZH2蛋白的表达。结果两种细胞EZH2蛋白染色均呈阳性,阳性反应定位于细胞核,部分细胞胞浆也有阳性着色。免疫印迹分析表明SHEEC细胞和SHEE细胞的总蛋白、核蛋白在分子质量约90ku的位置均出现特异性印迹条带。SHEE细胞中EZH2蛋白的表达强于SHEEC细胞(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EZH2蛋白在两种细胞中均有表达,两者的平均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别;阳性细胞率均较高,其中SHEE细胞阳性率高于SHEEC细胞。结论EZH2蛋白在SHEE细胞和SHEEC细胞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恶性改变;而EZH2蛋白在两种细胞系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与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来源于胚胎食管上皮细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H2蛋白 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 恶性转化细胞系
下载PDF
降低肾脏免疫组化染色背景着色的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云胜 宁斌 +1 位作者 翟效月 任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05,共2页
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最初的PAP法发展到S-ABC法和SP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发展的PV法又称为两步法使得免疫组化更加简单快速,背景更加清晰。但是有时还是因为染色背景过高而影响结果判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染色方法... 传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从最初的PAP法发展到S-ABC法和SP法,特异性和灵敏度越来越高。最近几年发展的PV法又称为两步法使得免疫组化更加简单快速,背景更加清晰。但是有时还是因为染色背景过高而影响结果判定。本文介绍一种新的染色方法,在"两步法"基础上大大降低肾脏组化片的染色背景,从而提高结果判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背景染色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细胞凋亡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与释放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明 韩芳 石玉秀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51-653,659,共4页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与释放,探讨细胞凋亡与Cyt C的关系。方法: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4、7、14、28d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原位...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与释放,探讨细胞凋亡与Cyt C的关系。方法: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4、7、14、28d组和正常对照组。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ytC蛋白的表达,酶电镜组织化学术观察CytC的释放。结果:SPS刺激后4d线粒体肿胀,外膜破裂,CytC释放。胞质中CytC蛋白于SPS刺激后4d达到高峰并维持较高水平,SPS刺激后7d逐渐下降。凋亡细胞于SPS刺激后7d达高峰。结论:CytC从线粒体释放人胞质是引发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关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细胞色素C 凋亡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大鼠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于穹窿切断后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彦慧 韩芳 石玉秀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2-525,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研究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MR)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于穹窿切断术后0、4、7、10 d取材;同时取材假手术组(非穹窿切断术)、正常组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方法分别... 目的: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研究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MR)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于穹窿切断术后0、4、7、10 d取材;同时取材假手术组(非穹窿切断术)、正常组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方法分别进行各组海马神经元M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定量检测。结果:穹窿切断7 d后,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海马神经元MR表达下调,10 d下调更为显著。结论:穹窿切断后,海马MR表达下调,提示海马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可能在穹窿切断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切断术 核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 海马 神经元
下载PDF
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中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海英 喻博 +2 位作者 关水 马学虎 石玉秀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627-633,共7页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其对损伤脑组织中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皮质NSCs;采用Feeney法制备TBI模型,于造模后72h,移植组采用PKH26荧光示踪剂标记的NSC...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其对损伤脑组织中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皮质NSCs;采用Feeney法制备TBI模型,于造模后72h,移植组采用PKH26荧光示踪剂标记的NSCs直接移植于脑损伤区,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NSCs;分别于移植后不同时间点,采用Gridwalk和Latency试验检测TBI大鼠的感觉运动功能;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移植细胞的存活数量;采用免疫印迹和RT-PCR技术检测脑损伤区及周围组织中SYP的表达。结果 NSCs移植大鼠前、后肢功能分别在移植后第2w和4w恢复至手术前水平,而直到第8w,对照组大鼠后肢功能和通过平板移动时间与NSCs移植组和基线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的NSCs随移植时间延长存活数量减少,移植后第4w和8w的存活数分别为6.3%±1.0%和4.1%±0.9%。在移植后的8w期间,移植组脑损伤区及周围组织中SYP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植的NSCs在TBI脑内能够存活,并明显改善了TBI大鼠对侧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NSCs移植促进了脑损伤区及周围组织中SYP的表达,这可能是NSCs移植促进功能恢复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移植 创伤性脑损伤 突触素
下载PDF
微管调节剂对低温保存大鼠心肌酶和心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长滨 孙桂媛 +3 位作者 刘林 芦雨 王亚东 刘超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心肌细胞微管在心肌低温冷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HTK液保存),紫杉酚组(HTK液中含紫杉酚,浓度为10-6M)和秋水仙素组(HTK液中含秋水仙素,浓度为10-6M)。利用离体鼠心非循环式Langendorff灌注模式装置,观察... 目的研究心肌细胞微管在心肌低温冷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HTK液保存),紫杉酚组(HTK液中含紫杉酚,浓度为10-6M)和秋水仙素组(HTK液中含秋水仙素,浓度为10-6M)。利用离体鼠心非循环式Langendorff灌注模式装置,观察经4℃、上述三种不同保存液保存6 h后,复温再灌时的冠脉漏出液中心肌酶的含量,并切取心肌组织做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紫杉酚组能明显减少复灌过程中冠脉漏出液心肌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及谷草转氨酶)含量,秋水仙素组的作用与其相反,明显增加上述3种心肌酶的含量。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紫杉酚组细胞损伤较轻,而秋水仙素组细胞损伤严重。结论紫杉酚稳定微管能够减轻心肌的冷缺血损伤,秋水仙素则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器官保存 细胞骨架 微管
下载PDF
Caspase-9和caspase-3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明 韩芳 石玉秀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2,403,共4页
目的:探讨caspase-9和caspase-3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无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1、4、7、14、28d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caspase-9和caspase-3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国际认定的无连续单一应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建立PTSD大鼠模型,取SPS刺激后1、4、7、14、28d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spase-9活性于SPS刺激后1d升高,SPS刺激后7d再次上调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aspase-3活性于SPS刺激后7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caspase-9和caspase-3共同参与了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 CASPASE-9 CASPASE-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大鼠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杏仁核海马复合体Ca^(2+)-CaM-CaMKⅡa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冰 韩芳 石玉秀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85-485,共1页
关键词 WISTAR大鼠 CaMKⅡ 杏仁核 复合体 海马 应激 创伤 SD模型
下载PDF
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线状溶酶体与细胞骨架蛋白-纽蛋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延豪 荣明 石玉秀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94-498,共5页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线状溶酶体(nematolysosome)的形成与分布及其与细胞骨架蛋白纽蛋白(vinculin)的关系。方法用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D,CD)及佛波醇酯(phorbolmyristateacetate,PMA)处理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用免疫荧光双...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线状溶酶体(nematolysosome)的形成与分布及其与细胞骨架蛋白纽蛋白(vinculin)的关系。方法用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D,CD)及佛波醇酯(phorbolmyristateacetate,PMA)处理原代培养脊髓神经元,用免疫荧光双标记纽蛋白及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酸性磷酸酶(ACPase)、电镜细胞化学及共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方法研究线状溶酶体与纽蛋白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对照组神经元,组织蛋白酶D(标记溶酶体)与纽蛋白分布于胞质及突起内;在CD及PMA处理神经元,纽蛋白及组织蛋白酶D的分布呈向心性移动,但集聚的部位不同;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显示CD组及PMA组神经元内线状溶酶体均增多。结论组织蛋白酶D及纽蛋白在培养脊髓神经元内协同分布,CD及PMA均可引起二者分布的变化,提示纽蛋白可通过增强细胞内吞体/溶酶体系统活动而使线状溶酶体增加,也可通过促进丝状肌动蛋白聚合而影响线状溶酶体的形成及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状溶酶体 纽蛋白 组织蛋白酶D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
下载PDF
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可卡因对子代海马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关晓伟 宋君 +1 位作者 何威 任嘉谦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建立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可卡因的小鼠动物模型 ,研究可卡因对子代海马的发育是否具有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可卡因诱发的神经行为异常发病机理中可能所起的作用。方法 运用水迷宫方法观察可卡因对子鼠青春期空间辨别能力的影响 ,分别... 目的 建立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可卡因的小鼠动物模型 ,研究可卡因对子代海马的发育是否具有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可卡因诱发的神经行为异常发病机理中可能所起的作用。方法 运用水迷宫方法观察可卡因对子鼠青春期空间辨别能力的影响 ,分别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象分析技术观察海马中锥体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发育情况。结果 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可卡因的小鼠子代在青春期海马锥体细胞极性紊乱 ,发育不良 ,未迁移到正常位置 ;神经胶质细胞数目减少。水迷宫结果显示可卡因可引起子代寻找平台的潜休期延长。结论 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可卡因可引起子代青春期海马发育异常 ,这可能在可卡因引起子代空间辨别能力下降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妊娠 海马 学习 记忆 神经毒性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 甲苯胺蓝染色技术
下载PDF
人胎儿下丘脑结节区神经核团内生长抑素神经元的发生──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威 翟秀岩 王彦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实验收集22例9周至28周龄人胎儿,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研究了下丘脑结节区神经核团内生长抑素神经元的个体发生。结果表明。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最早见于16周人胚的弓状校及腹内侧核,以后随胎龄增长数目逐渐增加。... 本实验收集22例9周至28周龄人胎儿,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研究了下丘脑结节区神经核团内生长抑素神经元的个体发生。结果表明。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最早见于16周人胚的弓状校及腹内侧核,以后随胎龄增长数目逐渐增加。在22周时,腹内侧核内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数目达到高峰,弓状核内的该神经元在24周达到高峰。24周后阳性神经元数目呈递减趋向,免疫反应逐渐减弱。背内侧核及结节核内未见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形态多样,体积较小,其突起数目在发育过程中有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免疫细胞化学 人胎儿 下丘脑结节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