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线血红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1
作者 王庭欢 钟晚思 +6 位作者 陈智才 沈轲 叶惠雅 喻志慧 罗佳 马骏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与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卒中质量评估与管理在线数据库(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中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全国多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与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急性卒中质量评估与管理在线数据库(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中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全国多家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END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曲线探讨血红蛋白水平与EN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162例患者。与非END患者比较,END患者基线血红蛋白水平更低(分别为136与140 g/L,P<0.01),贫血比率更高(分别为24.2%与16.9%,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红蛋白水平(OR=0.995,95%CI:0.991~0.999,P<0.05)和贫血(OR=1.238,95%CI:1.055~1.454,P<0.01)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END独立相关。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水平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END风险呈U型关系(P<0.01),但这种U型关系只在男性患者中观察到(P<0.05)。结论:基线血红蛋白水平与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END发生风险相关,特别是男性患者,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或升高均可能增加END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血红蛋白 贫血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神经梅毒的临床和脑电图表现 被引量:2
2
作者 唐风云 何继红 周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890-891,共2页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漏诊率高,且神经梅毒是一种可治疗性痴呆,故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脑电图(EEG)检查能在脑的器质性损害前发... 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犯脑膜和(或)脑实质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漏诊率高,且神经梅毒是一种可治疗性痴呆,故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脑电图(EEG)检查能在脑的器质性损害前发现异常,本文探讨脑电图检查对早期神经梅毒诊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脑电图表现 器质性损害 梅毒螺旋体 漏诊率 梅毒患者 痫样放电 误诊率 早期诊断 血流灌注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血栓成分及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3
作者 罗佳 马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的血栓成分及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接受颅内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取栓术中...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患者的血栓成分及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接受颅内动脉取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取栓术中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和发病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临床结局进行评价。所有血栓标本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血栓红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以及调节性T细胞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具有完整血栓数据的44例患者,其中红细胞型15例、混合型11例、纤维蛋白/血小板型18例,三组间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分类试验(TOAST)病因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余一般临床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无明显差异(均P>0.05)。按TOAST病因分型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8例和心源性栓塞型1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血栓的红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心源性栓塞型[分别为58.0%(44.2%,72.5%)和24.5%(12.7%,48.0%),P<0.01],而心源性栓塞型患者血栓的纤维蛋白/血小板比例明显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分别为73.0%(49.2%,84.5%)和40.0%(25.2%,54.5%),P<0.01]。44例患者中,神经功能结局良好者19例,神经功能结局不良者25例,对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时间、CD4^(+)CD25^(+)T细胞数与患者的神经功能结局相关(均P<0.05),而其余临床相关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与患者神经功能结局无关(均P>0.05)。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年龄、手术时间、CD4^(+)CD25^(+)T细胞数等变量,发现血栓CD4^(+)CD25^(+)T细胞数是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69,95%CI:1.101~1.701,P<0.01)。结论:血栓中红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成分与患者功能结局无明显相关性,但调节性T细胞表达增高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结局良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 红细胞 纤维蛋白/血小板 调节性T细胞 预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和颈动脉超声检测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君 孙志宏 +3 位作者 张钰 唐风云 刘初民 沈轲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分析无脑缺血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频率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无脑缺血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颈动脉超声判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析... 目的分析无脑缺血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频率及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无脑缺血症状的高血压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颈动脉超声判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析各危险因素的影响。结果 69例有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23例颅内动脉狭窄,2例颅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颅外颈动脉狭窄或闭塞(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与年龄、高血压病病程及高脂血症相关。结论无脑缺血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半数以上存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年龄、高血压病病程和高脂血症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颈动脉疾病 高血压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脑组织氧代谢指标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马骏 顾志伟 +3 位作者 陈锷峰 周君 钱辉 骆明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3期1126-1128,共3页
颅脑外伤和高血压脑出血后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多由损伤后机体应激反应或一系列代谢紊乱所致,目前认为脑组织氧代谢异常是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Stiefel等发现即使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正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脑组... 颅脑外伤和高血压脑出血后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多由损伤后机体应激反应或一系列代谢紊乱所致,目前认为脑组织氧代谢异常是发生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原因。Stiefel等发现即使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正常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脑组织缺氧仍时常发生。对颅脑外伤死亡患者进行尸检,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率高达90%以上。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代谢 继发性脑损伤 颅脑外伤 高血压脑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 机体应激反应 脑灌注压 脑组织缺氧 损伤后 脑组织代谢
下载PDF
丁苯酞治疗60例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叶峰 唐风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4期588-590,共3页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急症,发病率与致残率高,目前特效治疗方法少。丁苯酞为国家一类新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应用丁苯酞治疗急...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急症,发病率与致残率高,目前特效治疗方法少。丁苯酞为国家一类新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功能的损伤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应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梗死 脑梗死面积 脑细胞缺血缺氧 临床资料 侧支循环 内科急症 NIHSS
下载PDF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沈轲 周君 +2 位作者 张钰 孙志宏 郑高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4期133-134,共2页
通过对1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容易误诊,目前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蜂鸟征 丁苯酞胶囊
下载PDF
脑卒中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初民 郑高 +1 位作者 张钰 叶峰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9年第5期548-549,共2页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酒精戒断综合征临床上并非少见,与单纯性脑卒中相比,其临床表现与治疗均具有特殊性。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时与急性脑血管病症状相近,容易混淆而导致漏诊。本次研究总结脑卒中住院出现酒精戒断综合征的15例患者的临床...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酒精戒断综合征临床上并非少见,与单纯性脑卒中相比,其临床表现与治疗均具有特殊性。当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时与急性脑血管病症状相近,容易混淆而导致漏诊。本次研究总结脑卒中住院出现酒精戒断综合征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戒断综合征 临床分析 脑卒中 急性脑血管病 精神行为异常 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 单纯性
下载PDF
继发于脑干出血的Holmes震颤1例报道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峰 唐风云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年第3期347-348,共2页
Holmes震颤是临床少见却独特的震颤,由小脑或脑干、丘脑或齿状核、黑质纹状体系统和多巴胺能同时受累导致。可由多种病变引起,最常见病因为血管性病变,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他原因包括脑外伤、脱髓鞘疾病、脑肿瘤、艾滋病等。现报道1... Holmes震颤是临床少见却独特的震颤,由小脑或脑干、丘脑或齿状核、黑质纹状体系统和多巴胺能同时受累导致。可由多种病变引起,最常见病因为血管性病变,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他原因包括脑外伤、脱髓鞘疾病、脑肿瘤、艾滋病等。现报道1例由脑干出血后引起的Holmes震颤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LMES 脑干出血 黑质纹状体系统 多巴胺能 血管性病变 脱髓鞘疾病 脑外伤 脑肿瘤 脑深部电刺激术 特发性震颤
下载PDF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10
作者 唐风云 叶峰 +1 位作者 沈轲 周君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6年第3期341-343,共3页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ES)是一种起病急,以迅速发展的血压增高、意识障碍、痫性发作、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显示大脑半球后部脑组织可逆性水肿,经正确和及时治疗后...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ES)是一种起病急,以迅速发展的血压增高、意识障碍、痫性发作、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显示大脑半球后部脑组织可逆性水肿,经正确和及时治疗后可完全恢复的临床综合征。RPES少见,易误诊、漏诊,但早期诊治预后良好。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例RPES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 中国医科大学 痫性发作 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综合征 ENCEPHALOPATHY REVERSIBLE 预后良好 大脑半球 意识障碍
下载PDF
卡马西平诱发巨幼细胞贫血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君 唐风云 张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7-677,共1页
患者女性,80岁。因一过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于2014年9月17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5h突发意识不清,伴双眼凝视、牙关紧闭,四肢抖动、僵硬,无二便失禁,约5min后神志转清,诉全身酸痛、乏力。急诊血常规:白细胞10.2×109/L,... 患者女性,80岁。因一过性意识不清伴四肢抽搐于2014年9月17日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5h突发意识不清,伴双眼凝视、牙关紧闭,四肢抖动、僵硬,无二便失禁,约5min后神志转清,诉全身酸痛、乏力。急诊血常规:白细胞10.2×109/L,中性粒细胞34%,淋巴细胞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巨幼细胞性 卡马西平
原文传递
CHA2 DS2-VASc 评分对初发心源性卒中预后判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俐琴 叶峰 任品芳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763-765,共3页
目的:研究CHA2DS2-VAS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y(doubled),diabetes mellitus,stroke (doubled)-vascular disease,age 65-74 and sex category(female)]评分与合并心房颤动的初发心源性卒中预后... 目的:研究CHA2DS2-VAS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hypertension,age≥75y(doubled),diabetes mellitus,stroke (doubled)-vascular disease,age 65-74 and sex category(female)]评分与合并心房颤动的初发心源性卒中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46例初发心源性卒中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起病时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和CHA2 DS2-VASc评分,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女性)、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充血性心衰病史、既往抗凝治疗史、入院时NHISS评分和CHA2 DS2-VASc评分在不同预后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CHA2DS2-VASc评分与NIHSS评分(ρ=0.324, P <0.01),mRS评分(ρ=0.228, P <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抗凝治疗、CHA2 DS2-VASc评分、NIHSS评分是预测初发心源性卒中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HA2 DS2-VASc评分不仅能够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分层,而且还能预测卒中合并房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并发症 心房颤动 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