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学生为中心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高明奇 王韵 +2 位作者 唐漫 白立川 白洋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6期411-414,共4页
临床药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学情分析,确立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网上学习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探讨翻转... 临床药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学情分析,确立注重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网上学习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探讨翻转课堂、Seminar小组讨论、CBL及PBL结合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综合应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理学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综合素质
下载PDF
PBL+LBL教学法在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磊 何苗 +7 位作者 吴慧哲 王崴 肖庆桓 刘明妍 任婕 沙磊 唐宏涛 魏敏杰 《基础医学教育》 2015年第9期796-798,共3页
探讨PBL+LBL教学法在本科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PBL病例共分3大部分,每部分包括2段内容。评估系统由表格评价系统、期末考试笔试成绩与PBL奖励分数构成。结果显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表中,学生各项总分平均分为(87.5±6.7)分(满... 探讨PBL+LBL教学法在本科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PBL病例共分3大部分,每部分包括2段内容。评估系统由表格评价系统、期末考试笔试成绩与PBL奖励分数构成。结果显示,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表中,学生各项总分平均分为(87.5±6.7)分(满分100),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小组讨论有明显改善,期末综合分析题平均分为(36.8±3.6)分(满分45分),优于2011级(P<0.01)。PBL奖励分数为(4.0±0.9)分(满分5分)。根据课程种类、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将PBL与LBL有机地统一结合是本科留学生最合理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教学方法 PBL
下载PDF
医学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明妍 吴慧哲 +6 位作者 任婕 何苗 唐宏涛 肖庆桓 沙磊 陈磊 魏敏杰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为提高留学生药理学教学质量,采用PBL+LBL的新型教学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调研、期末考试笔试成绩、PBL奖励成绩等形成性评价体系对中国医科大学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PBL+LBL新型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为提高留学生药理学教学质量,采用PBL+LBL的新型教学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调研、期末考试笔试成绩、PBL奖励成绩等形成性评价体系对中国医科大学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表明,PBL+LBL新型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医学留学生药理学教学提供了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留学生教育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药理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敬阳 高明奇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1期11-13,共3页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的线下教学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该研究结合学校线上教学平台的实际情况,将线上腾讯课堂、雨课堂学习与在...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以教师为中心的线下教学工作面临巨大的挑战,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该研究结合学校线上教学平台的实际情况,将线上腾讯课堂、雨课堂学习与在线的毕博学习平台相结合,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通过混合式教学设计的课前学情分析,提出通过雨课堂与毕博平台发布预习课件及学习任务单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学、腾讯课堂与雨课堂进行课堂学习与讨论、雨课堂与毕博平台进行课后测验与专题讨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理学 教学改革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下载PDF
微课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白洋 高明奇 +1 位作者 王韵 王怀良 《基础医学教育》 2018年第3期225-227,共3页
将微课应用于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中,评价并探讨其教学效果。选取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19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9人,实验组60人,分别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和微课教学法进行学习。通过理论考核及对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评价微课在临床药理学... 将微课应用于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中,评价并探讨其教学效果。选取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生119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9人,实验组60人,分别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和微课教学法进行学习。通过理论考核及对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评价微课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满意度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微课是一种适用于临床药理学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理学 教学改革 微课 网络教学
下载PDF
解剖学知识在药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可 刘明妍 魏敏杰 《解剖科学进展》 2017年第4期445-446,共2页
解剖学是现代医药学的基础,与其他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特别是药理学的关系密切,而且彼此间相互促进。掌握解剖学知识对药理学理论和实验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了解某器官正常的形态结构,才能了解该器官疾病的病理改... 解剖学是现代医药学的基础,与其他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特别是药理学的关系密切,而且彼此间相互促进。掌握解剖学知识对药理学理论和实验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了解某器官正常的形态结构,才能了解该器官疾病的病理改变及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只有掌握了组织细胞的微细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药物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只有明确了各脏器组织的分布规律,才能顺利地完成好药理学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理论 解剖学基础 实验教学 现代医药学 药理学实验 脏器组织 作用机制 药理作用 药理学教学 解剖学结构
原文传递
离子通道与长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董皓波 尹俪璇 +3 位作者 杨森宇 陈世闻 张瑛昊 苏敬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1127-1132,共6页
长QT综合征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心肌动作电位复极过程紊乱,心电图显示QT间期延长,常导致不定期反复性晕厥、癫痫、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而心脏结构没有任何异常。研究表明,长QT综合征与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以及钙调蛋白... 长QT综合征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心肌动作电位复极过程紊乱,心电图显示QT间期延长,常导致不定期反复性晕厥、癫痫、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而心脏结构没有任何异常。研究表明,长QT综合征与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以及钙调蛋白等基因突变相关。本文综述了离子通道与长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离子通道基因突变诱发长QT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上长QT综合征的治疗现状,为长QT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心律失常 离子通道疾病 钾离子通道 钠离子通道 钙离子通道
下载PDF
川芎嗪对阿尔采末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琳 魏敏杰 +3 位作者 何苗 金万宝 赵海山 姚维凡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gal与NaNO2联合腹腔注射和AlCl3灌胃两种造模方法建立AD模型小鼠,灌胃给予TMP(100mg.kg-1)观察疗效,检测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脑组织...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gal与NaNO2联合腹腔注射和AlCl3灌胃两种造模方法建立AD模型小鼠,灌胃给予TMP(100mg.kg-1)观察疗效,检测各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脑组织AChE、SOD活性、MDA含量及大脑皮层Aβ、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TMP可使D-gal与NaNO2联合诱导的AD模型鼠与AlCl3诱导的AD模型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②TMP可使D-gal与NaNO2联合诱导的AD模型鼠与AlCl3诱导的AD模型鼠脑组织中,AChE活性分别降低16%和19%;使SOD活性分别提高50%和39%;使MDA含量分别降低27%和34%;上述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③TMP可明显降低两种AD模型鼠脑组织中Aβ、NF-κB的表达(P<0.05)。结论TMP可改善化学诱导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可能与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AChE活性、降低脑组织中Aβ、NF-κB的表达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阿尔采末病 小鼠模型 化学药物诱导
下载PDF
麻黄碱、β-细辛醚和去甲乌药碱对大鼠心肌细胞钙离子浓度和细胞膜钙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侯平 杨丽 +1 位作者 刘宁 陈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1-203,216,共4页
目的初步筛查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活性单体麻黄碱、β-细辛醚、去甲乌药碱对大鼠心肌细胞钙离子的作用,探讨3种活性单体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Fluo-3/AM荧光探针测定麻黄碱、β-细辛醚、去甲乌药... 目的初步筛查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活性单体麻黄碱、β-细辛醚、去甲乌药碱对大鼠心肌细胞钙离子的作用,探讨3种活性单体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采用Fluo-3/AM荧光探针测定麻黄碱、β-细辛醚、去甲乌药碱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利用电生理片钳技术的全细胞电压钳方法测定心肌细胞内高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钙电流(IC)a的变化。结果 (1)麻黄碱使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而细胞外液钙离子浓度为零时则无此现象。同时,麻黄碱使心肌细胞ICa峰电流密度显著增大;(2)β-细辛醚和去甲乌药碱分别使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ICa峰电流密度也呈轻度减弱趋势。结论麻黄碱能够增强ICa峰电流密度,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因而具有兴奋心肌细胞的作用,此作用与高电压门控性钙通道开放有关;β-细辛醚和去甲乌药碱可通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轻微阻断钙离子内流而起到保护心肌细胞作用,避免钙超载的损害。麻黄碱、β-细辛醚和去甲乌药碱3者对心肌细胞内钙浓度和功能的影响符合中药方剂学的相反相成、补偿控制配伍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 Β-细辛醚 去甲乌药碱 细胞内钙浓度 钙电流
下载PDF
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任婕 魏敏杰 +4 位作者 金锋 杨栋 林哲珠 马文峰 金万宝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BRCA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51例散发性乳腺浸润导管癌和10例乳腺良性组织的BRC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SP法检测BRC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BRCA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与散发性乳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51例散发性乳腺浸润导管癌和10例乳腺良性组织的BRCA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SP法检测BRC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例乳腺良性组织中均未检测到BRCA1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BRCA1蛋白在细胞核均阳性表达,其中70%(7/10)为强阳性表达。在51例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检测到7例(13.73%)BRCA1启动子发生异常甲基化,其余44例(86.27%)未检测到BRCA1启动子甲基化。7例BRCA1启动子甲基化的组织均未见BRCA1蛋白细胞核阳性表达(0/7),仅有1例BRCA1蛋白细胞质表达;44例未检测到BRCA1启动子甲基化的浸润性导管癌中,30例(68.18%)BRCA1蛋白在细胞核阳性表达,14例(31.82%)BRCA1蛋白在细胞核阴性表达。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BRCA1蛋白核低表达密切相关,χ2=11.959 1,P=0.000 5;BRCA1蛋白的表达在乳腺良性组织与癌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 9,P=0.032。结论: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启动子甲基化可抑制BRCA1蛋白表达,并影响其参与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 BRCA1 启动区(遗传学) 甲基化
下载PDF
散发性乳腺癌中DNMT3a、DNMT3b表达与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勇 王晓东 +4 位作者 陈文捷 于兆进 吴慧哲 赵琳 魏敏杰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5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180例散发性乳腺癌与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DNMT3a、DNMT3b蛋...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中DNA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180例散发性乳腺癌与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DNMT3a、DNMT3b蛋白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97例散发性乳腺癌中ERα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乳腺纤维腺瘤与乳腺癌组织中的DNMT3a、DNMT3b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乳腺癌组织的DNMT3a、DNMT3b水平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者的DNMT3a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均P〈0.05);97例乳腺癌中有39例(40.2%)发生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DNMT3a蛋白阳性表达与ERα基因甲基化呈正相关(rs=0.250);DNMT3a蛋白表达对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S)有显著影响(P=0.035),对无病生存期(DFS)无明显影响(P=0.064),DNMT3b蛋白表达对患者的OS和DFS无影响(P分别为0.914、0.961)。结论DNMT3a、DNMT3b阳性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病程进展、预后相关;DNMT3a与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呈正相关;抑制DNMT3a、DNMT3b蛋白可能有利于散发性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乳腺癌 DNMT3a DNMT3B ERΑ DNA甲基化 启动区(遗传学)
下载PDF
两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被引量:20
12
作者 孙明立 魏敏杰 +2 位作者 金万宝 王爽 杜娃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2-134,F0002,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动物作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各自的优势,为实际应用中恰当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背部激发的方法分别... 目的比较两种动物作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模型各自的优势,为实际应用中恰当选择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二硝基氯苯(dinitrochlorobenzene,DNCB)作为致敏剂,以腹部致敏、背部激发的方法分别建立豚鼠(连续激发4次)和小鼠(1次激发)两种ACD动物模型,并以丙酮作为对照。激发后0~96h,对激发部位进行动态分级。激发后96h,H-E染色观察激发部位皮肤病理变化,并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动态评分结果显示:豚鼠激发后72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3级为主,并于72~96h保持不变;小鼠激发后24h红斑程度最强,临床分级以4级为主,48h后红斑程度减轻。病理结果显示:两种模型激发部位皮肤内均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脾指数和胸腺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两种动物模型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通过上述方法分别成功建立了豚鼠和小鼠ACD动物模型。豚鼠红斑程度较弱,且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小鼠红斑程度较强,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小鼠 二硝基氯苯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下载PDF
散发性乳腺癌中影响BRCA1蛋白失表达的参数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任婕 魏敏杰 +4 位作者 金锋 米小轶 王麟 冯婉玉 金万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散发性乳隙癌组织中BRCAl、ERa和HER-2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和... 目的:探讨影响散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和散发性乳隙癌组织中BRCAl、ERa和HER-2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和校正的Peamson 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BRCA1和ERα蛋白在细胞核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0/20)和80.0%(16/20).HER-2在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15.0%(3/20);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ERα蛋白在细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88/153)和64.1%(98/153),HER-2在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34.0%(52/153);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BIICA1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ERα和HER-2表达率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表达相关分析及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表明:BRCA1失表达与ERα失表达相关、与HER-2过表达相关.ERα失表达与HER-2过表达相关:在HER-2过表达、ERα失表达的癌组织中BRCA1失表达率最高;BRCA1失表达与患者高发病年龄、腋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乳腺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失表达与ERα失表达、HER-2过表达、患者年龄较高及伴有腋淋巴结转移等相关,BRCA1蛋白失表达参与散定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 散发性乳腺癌 ERΑ ITFR-2
下载PDF
小刺猴头菌醇提物防治化学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作用与机制初探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苗 魏敏杰 +2 位作者 赵琳 赵海山 姚维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研究小刺猴头菌醇提物(EHC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给小鼠连续15d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mg·kg-1和亚硝酸钠90mg·kg-1,以制备AD小鼠模型,在造模7d后,连续45d给实验组小鼠按1g.kg-1灌胃10%的E... 目的研究小刺猴头菌醇提物(EHCP)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给小鼠连续15d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mg·kg-1和亚硝酸钠90mg·kg-1,以制备AD小鼠模型,在造模7d后,连续45d给实验组小鼠按1g.kg-1灌胃10%的EHCP。通过Morris水迷宫、酶学检测及N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HCP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脑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的影响。结果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联合诱发的AD模型鼠寻找潜伏期明显延长、AchE活性及N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EHCP可使AD模型鼠的寻找潜伏期分别由第3d的(48.7±35.5)s和第4d的(49.5±32.1)s缩短至(18.5±7.2)s和(15.4±9.2)s(P<0.05);酶学检测结果表明EHCP可升高AD模型鼠脑内AchE活性(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HCP可增加其脑内NGF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EHCP可有效的提高AD小鼠的判断及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HCP保护神经细胞及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小刺猴头菌 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阿奇霉素软胶囊在健康志愿者的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慧哲 魏敏杰 +3 位作者 赵海山 姚维凡 王爽 刘明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2-445,共4页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用于研究阿奇霉素软胶囊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阿奇霉素软胶囊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00mg后,用建立的方法测定...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方法,用于研究阿奇霉素软胶囊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口服阿奇霉素软胶囊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00mg后,用建立的方法测定阿奇霉素的血药浓度,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双单侧t检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676.6±283.1),(663.4±298.3)ng·mL-1;tmax分别为(1.9±0.5),(2.0±0.6)h;t1/2分别为(50.4±14.3),(49.1±14.5)h;AUC0-144分别为(5025.1±881.9),(4857.5±946.8)ng·h·mL-1;AUC0-∞分别为(5827.3±898.0),(5638.9±998.5)ng·h·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F0-144=(105.8±22.8)%。结论2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葫芦素B在体内外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美侠 张洪亮 +4 位作者 孙春艳 刘亭彦 杨晓临 李岭 邓意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体内外观察葫芦素B(cucurbitacin B)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浓度分别为0.001、0.01、0.1、1、10以及100μmol/L的葫芦素B处理MCF-7细胞,24、48和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目的:体内外观察葫芦素B(cucurbitacin B)对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用浓度分别为0.001、0.01、0.1、1、10以及100μmol/L的葫芦素B处理MCF-7细胞,24、48和72 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0.1和10μmol/L的葫芦素B处理MCF-7细胞24 h,之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并用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葫芦素B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葫芦素B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提示,随着葫芦素B浓度增高,处于S期和G2/M期细胞的比例逐渐升高,同时伴随G0/G1期细胞的减少以及细胞凋亡率的逐渐升高。统计学分析提示,各实验组之间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荧光显微镜显示典型的细胞凋亡。此外,体内实验亦提示,葫芦素B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结论:葫芦素B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引起S期和G2/M期阻滞,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B 乳腺癌 MCF-7 凋亡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丽梅 王健 +2 位作者 米小轶 魏敏杰 邱雪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光镜...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光镜下特征性表现为癌巢由呈桑椹状或(和)腺管型的微乳头状癌巢组成,与网状间质间形成明显的空隙(主间质分离)。瘤细胞ER、PR、C-erbB-2、CD44V6阳性;Actin(sm)阴性;EMA在瘤细胞簇外周细胞膜和中间腔缘呈阳性表达。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可在病理诊断时作为一种单独的类型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微乳头状癌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延迟外向钾电流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涛 姜大庆 +1 位作者 宋志国 李金鸣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延迟外向钾电流(IK)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式,设保持电位-90mV,刺激电位为-60~+60mV,步阶脉冲10mV,波宽200ms,刺激间隔3s,刺激频率为2Hz。结果:随着多西紫杉醇的浓度增加,MCF-7细... 目的:探讨多西紫杉醇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延迟外向钾电流(IK)的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式,设保持电位-90mV,刺激电位为-60~+60mV,步阶脉冲10mV,波宽200ms,刺激间隔3s,刺激频率为2Hz。结果:随着多西紫杉醇的浓度增加,MCF-7细胞IK电流电压曲线斜率减少,多西紫杉醇对IK通道具有关闭作用;在同一指令电压下,IK随着多西紫杉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具有剂量依赖性,当指令电压为+60mv时,多西紫杉醇浓度从1×10-7mol·L-1增加到1×10-5mol·L-1时,IK从(124.03±8.43)pA/pF,减少到(75.16±9.10)pA/pF,每个浓度的IK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多西紫杉醇对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延迟整流K+通道具有关闭作用,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西紫杉醇 钾离子通道 延迟整流钾电流
下载PDF
美金刚激活NGF/TrkA信号通路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维范 刘明妍 +4 位作者 钟欣 杨时伦 杜可 毛瑞琨 魏敏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3-480,共8页
目的考察NGF/TrkA信号通路在美金刚(memantine,MEM)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Morris水迷宫、被动避暗试验及自主活动试验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内Aβ1-42表达水平,ELISA法及比... 目的考察NGF/TrkA信号通路在美金刚(memantine,MEM)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Morris水迷宫、被动避暗试验及自主活动试验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脑内Aβ1-42表达水平,ELISA法及比色法考察其脑内ChAT及AChE活性,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NGF的水平及其特异性受体TrkA下游ER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EM明显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并明显降低其脑内Aβ1-42蛋白沉积。MEM可上调NGF表达水平,继而激活NGF-TrkA通路,明显增加TrkA、c-raf、ERK1/2及其下游效应蛋白CREB的磷酸化水平;同时,增强其脑内ACh生成酶ChAT并降低其水解酶AChE活性。结论 MEM可能通过增加NGF的表达,激活TrkA信号通路,降低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Aβ1-42蛋白沉积,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NGF TRKA 学习记忆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增生病变中p53表达与外显子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毛晓韵 刘崇 +5 位作者 王欢 郑华川 魏晶 姚凡 房月 金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2期284-289,共6页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异常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sualductal hyperplasia,UDH)、不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及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situ,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 目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异常是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常见事件,而其与包括普通型增生(usualductal hyperplasia,UDH)、不典型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及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situ,DCIS)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以期了解p53突变及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结合测序研究1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化研究240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突变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过HRM分析,共17例患者DNA熔解曲线与野生型标准品熔解曲线大于阈值结合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16例出现p53外显子突变。p53在UDH、ADH及DCIS中的突变率为0.0%(0/40),12.7%(8/63)和21.6%(8/37),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40例UDH中未出现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在14.6%(19/130)的ADH出现阳性表达,在31.4%(22/70)的DCIS中出现阳性表达,三者间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p53外显子突变呈正相关(r=0.792,P<0.01)。结论:p53外显子突变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ADH与DCIS,其可能为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 P53突变 高分辨率熔解 P53表达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