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性材料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奕 郑蓬莱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1999年第1期40-42,共3页
1 永磁体的种类 在稀土永磁材料被应用之前,口腔常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有铁氧体(Ferrite)、铝镍钴(AlNiCo)永磁体,磁力不大,需要加大体积才能增加磁力,因而使用于口腔受限。铂钴(Pt—Co)永磁体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强,磁性也好,但价值昂贵,还... 1 永磁体的种类 在稀土永磁材料被应用之前,口腔常用的磁性材料主要有铁氧体(Ferrite)、铝镍钴(AlNiCo)永磁体,磁力不大,需要加大体积才能增加磁力,因而使用于口腔受限。铂钴(Pt—Co)永磁体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强,磁性也好,但价值昂贵,还不完善,只限于实验应用。60年代末第一代稀土永磁材料研制成功。1979年Tsutsui对第一代稀土钴永磁体作为牙科应用材料,进行了物理性能,抗腐蚀性及毒理学研究,认为该材料较以往的几种有明显的优点。第二代稀土永磁体为70年代出现的钐钴2:17型(SmCo2:7)永磁体。第三代是日本率先研制成功的磁性更强的钕铁硼永磁体。该材料的物理性能好,磁力大、体积小、受口腔物理化学及热影响小,是目前为止磁能积和矫顽力最高的永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磁性材料 磁力 永磁体
下载PDF
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骨性Ⅰ类双颌前突1例
2
作者 李博勋 刘奕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462-463,共2页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对1例骨性Ⅰ类双颌前突患者进行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容貌美观,提高了患者的自信度,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骨性Ⅰ类双颌前突 外科与正畸联合治疗 上颌前部骨切开术 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
下载PDF
微小种植体正畸支抗生物力学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扬 张丹 冯翠娟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1-283,共3页
目的:建立微小种植体正畸支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以不同倾斜角度植入微小种植体时,种植体-骨界面的生物力学变化,为微小种植体正畸支抗系统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NSYS6.1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倾斜角度分别... 目的:建立微小种植体正畸支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以不同倾斜角度植入微小种植体时,种植体-骨界面的生物力学变化,为微小种植体正畸支抗系统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NSYS6.1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倾斜角度分别为30°、40°、50°、60°、70°、80°、90°的7个微小支抗种植体模型。分析在200g水平力作用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及位移的分布情况。结果:随种植体倾斜角度的增大,种植体颈部的Von-Mises应力值峰值分别为1.0792、1.0104、0.8848、0.8181、0.7583、0.6339及0.5608MPa。位移峰值分别为5.5513、4.9900、3.7419、3.1264、2.5874、1.3624及0.8027μm。结论:微小种植体可在任何倾斜角度上承载200g的水平向正畸力。增加种植体的倾斜角度,可以提高其承载水平向正畸力的能力,提示临床应选择垂直于颊侧牙槽骨的方向植入微小支抗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种植体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自体牙骨粉移植改善正畸治疗中牙槽骨骨量不足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帅 赵瑞 +4 位作者 汪俊妍 唐汝萍 颜光启 杨鸣良 赵震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5-108,113,共5页
目的评估在正畸治疗中存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应用自体牙骨粉进行牙槽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周状态稳定、可以进行手术的正畸固定矫治患者4例(植骨位点17个),锥形束CT (CBCT)显示牙齿唇侧骨皮质菲薄缺失,矫治计划需要拔除其他... 目的评估在正畸治疗中存在牙槽骨骨量不足的患者应用自体牙骨粉进行牙槽骨增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牙周状态稳定、可以进行手术的正畸固定矫治患者4例(植骨位点17个),锥形束CT (CBCT)显示牙齿唇侧骨皮质菲薄缺失,矫治计划需要拔除其他牙齿且拔除数量能够制成足够的自体牙骨粉。通过CBCT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同一植入位点不同高度处牙槽骨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植入位点牙槽嵴顶、根方3 mm、根方6 mm处牙槽骨厚度分别为(7.91±3.58)、(9.16±3.23)、(10.10±3.36) mm,术后3个月平均厚度分别为(10.10±3.31)、(11.90±3.36)、(12.90±4.27) mm,术后6个月平均厚度分别为(8.86±3.27)、(10.50±3.49)、(11.60±4.10) mm。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牙槽骨厚度均显著增加(P <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牙槽骨厚度减小(P <0.05)。结论将自体牙骨粉应用于牙槽骨菲薄缺失患者的正畸治疗中,可以扩大牙齿移动安全范围,虽然术后牙槽骨有吸收,但厚度较术前仍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牙骨粉 正畸 牙槽骨量不足
下载PDF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正畸治疗双颌前突中切牙及磨牙位置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姜晓红 张扬 +1 位作者 刘继辉 徐延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5-396,405,共3页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双颌前突患者14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与传统方法加强支抗,通过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评价2...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双颌前突患者14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与传统方法加强支抗,通过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评价2种支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在6~8个月后上下颌前牙内收均达到预定位置,实验组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0、29mm和0.56mm,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6.93mm和6.03mm;对照纽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1.36mm和1.96mm,上下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5.79mm和4.21mm。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完全可以代替传统支抗方法,满足正畸临床治疗双颌前突的需要,实现前牙最大程度的内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 双颌前突 支抗
下载PDF
正颌外科手术的计算机辅助模拟以及预测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4
6
作者 安娜 郑颖 +4 位作者 牛磊 郭咏娟 白璐 刘帆 刘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23-527,共5页
目的:计算机辅助模拟正颌外科手术术后软硬组织侧貌,分析术前预测值与术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预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去代偿后的侧貌照片和头颅侧位定位片输入Winceph 8.0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通过骨段... 目的:计算机辅助模拟正颌外科手术术后软硬组织侧貌,分析术前预测值与术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预进行正颌外科手术的牙颌面畸形患者术前去代偿后的侧貌照片和头颅侧位定位片输入Winceph 8.0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通过骨段移动来模拟正颌手术,预测术后软硬组织侧貌。将术后6个月以上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输入Winceph 8.0系统进行头影测量分析,选取19项测量参数,将术前预测值和术后实际值进行配对t检验,并评价患者性别以及骨段移动距离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评价该预测系统的准确性。结果:硬组织相关的11个测量项目,其术前模拟值和术后实际值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软组织相关的8个测量项目术前模拟值和术后实际值间比较,仅上唇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项目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骨段水平向移动大于8mm组和4-6mm组、6-8mm组相比,上唇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段垂直向移动-2-0mm、0-2mm和2-4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颌骨段水平向移动2-4mm组与4-6mm组之间,以及垂直向移动-2-0mm与0-2mm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Winceph8.0系统对正颌手术术后硬组织侧貌的预测准确,对软组织的预测稍显不足,尤其是上唇长。预测结果不受性别影响。下颌骨段后退大于8mm的患者,上唇长的预测准确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手术 侧貌 预测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郑博文 赵阳 +2 位作者 陈艳娜 刘奕 张扬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通过头颅侧位片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实验组患者249名,其中男性120名,女性129名。无明显牙颌畸形的安氏Ⅰ类对照组250名,其中男性85名,女... 目的通过头颅侧位片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选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安氏Ⅲ类实验组患者249名,其中男性120名,女性129名。无明显牙颌畸形的安氏Ⅰ类对照组250名,其中男性85名,女性165名,所有患者年龄范围18~36岁。头颅侧位片记录前4个颈椎融合和后弓缺陷的数据。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与颈椎骨骼异常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颈椎融合发生率为50.2%,而对照组仅为13.2%,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的寰椎后弓缺陷的发生率为4.8%,而对照组为2.8%,卡方检验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有3.2%既有颈椎融合又有后弓缺陷,而对照组为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颈椎骨骼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Ⅲ类错畸形 颈椎 骨骼异常
下载PDF
埋伏牙正畸牵引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赵震锦 宛莉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5-446,共2页
目的:探讨埋伏阻生牙有效的正畸牵引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共包括38颗埋伏牙,对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颗埋伏牙中4颗后牙未进行处理,2颗牙齿自行萌出,7颗牙齿拔除,25颗进行固定正畸配合闭合牵引助萌术进行牵引(其中4颗... 目的:探讨埋伏阻生牙有效的正畸牵引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共包括38颗埋伏牙,对治疗方法、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颗埋伏牙中4颗后牙未进行处理,2颗牙齿自行萌出,7颗牙齿拔除,25颗进行固定正畸配合闭合牵引助萌术进行牵引(其中4颗尚处于牵引过程中;1颗失败;20颗萌出,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通过明确诊断,设计合理的矫治方案,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以及大小合适的牵引力和支抗,能够有效的牵引埋伏牙,取得良好的美观和功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正畸 牵引
下载PDF
正畸治疗中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阎秀林 张扬 +1 位作者 刘奕 王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6-61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探讨各因素对牙根吸收影响的程度和大小,以期寻找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方法:随机选择病例资料完整的64例矫治已经结束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 目的:通过分析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探讨各因素对牙根吸收影响的程度和大小,以期寻找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方法:随机选择病例资料完整的64例矫治已经结束的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结果: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平均值为0.93mm。t检验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大小与性别、拔牙与否和安氏分类的类型无关,相关分析结果为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大小与疗程、方丝弓戴用的时间、根尖垂直向位移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各相关因子的预测和评估的效率较低。结论:正畸治疗引起的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数量较小,目前尚无有效的预测和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学 牙根吸收
下载PDF
骨性牙颌畸形直接手术的正畸配合及术后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科 张媛媛 赵阳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在特殊情况下不进行术前正畸治疗的正颌外科患者的正畸配合方法,并且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本组11例骨性牙颌畸形的正颌外科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术前正畸治疗,但仍须粘结正畸托槽、置放弓丝,以利于颌间结扎固定及术后正畸... 目的探讨在特殊情况下不进行术前正畸治疗的正颌外科患者的正畸配合方法,并且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本组11例骨性牙颌畸形的正颌外科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术前正畸治疗,但仍须粘结正畸托槽、置放弓丝,以利于颌间结扎固定及术后正畸治疗。归纳几种常见正颌外科术式的正畸配合要点。结果术后经6~12个月的随访,11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外貌形态及良好的关系,并且因为无牙齿的移动或仅有轻微的移动,关系长期稳定可靠。结论当病例选择适当时,直接正颌手术在恰当的正畸配合下,不仅可以缩短正颌外科患者的治疗时间,还可获得医患均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骨性牙颌畸形 正颌外科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患者术前正畸去代偿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媛媛 Sheila Maria Anlave 秦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评价骨性安氏Ⅲ类患者术前正畸去代偿的效果。方法选取32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正畸-外科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患者,对其术前正畸去代偿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经过术前正畸治疗后,上下前牙有明显的去... 目的评价骨性安氏Ⅲ类患者术前正畸去代偿的效果。方法选取32例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正畸-外科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Ⅲ类患者,对其术前正畸去代偿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经过术前正畸治疗后,上下前牙有明显的去代偿改变。L1-MP平均值由79.0°变为88.1°,下切牙平均唇向直立了9.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1-SN平均值由111.8°变为109.0°,上切牙平均舌向直立了2.8°,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1)。经术前正畸去代偿后,L1-MP值接近正常值。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U1-SN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后达到正常值范围。结论正确的术前正畸治疗为外科手术前移上颌或后退下颌至理想位置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治疗骨性安氏Ⅲ类畸形的重要步骤,也是获得高质量手术结果的可靠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术前正畸 去代偿 正颌外科
下载PDF
狗牙周膜血管构筑及正畸力作用下的即时改变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泰伦 邓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9-31,55,T004,共5页
将狗一侧下颌前磨牙施以200g近中水平向正畸力,作用时间为2h,另一侧作为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分别将甲醛墨汁和树脂灌注液经双侧颈外动脉插管和下牙槽动脉插管灌入牙周膜血管。用光镜和实时图像分析仪观察分析墨汁切片,用扫描... 将狗一侧下颌前磨牙施以200g近中水平向正畸力,作用时间为2h,另一侧作为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分别将甲醛墨汁和树脂灌注液经双侧颈外动脉插管和下牙槽动脉插管灌入牙周膜血管。用光镜和实时图像分析仪观察分析墨汁切片,用扫描电镜观察牙周膜微血管铸型。结果显示,牙周膜微血管系统中有形态特殊的血管吻合支和毛细血管襻;在牙周膜与牙龈、牙髓、牙槽骨和邻牙牙周膜之间存在广泛的交通支,形成一个有机的牙周血运网络系统;一些微静脉在穿出Volkman's管前形成“储水池”样膨大结构。借助于扫描电镜,可以从微血管铸型上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压迹的特征来判别微动脉和微静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牵张区牙周膜微血管体密度大于对照组对应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微血管 转动中心 口腔正畸 牙周膜 PDL
下载PDF
microRNA-30d/Runx2影响大鼠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模型成骨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郝鑫 张媛媛 +2 位作者 陈菊芳 刘明瑾 田玉楼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65-969,共5页
目的检测大鼠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AOO)模型牙槽骨组织中microRNA-30d/Runx2等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加速牙齿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21只大鼠随机分为传统牙齿移动组(TM组,n=9)、PAOO牙齿移动组(PAOO+TM组,n=9... 目的检测大鼠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AOO)模型牙槽骨组织中microRNA-30d/Runx2等成骨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加速牙齿移动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21只大鼠随机分为传统牙齿移动组(TM组,n=9)、PAOO牙齿移动组(PAOO+TM组,n=9)、空白对照组(n=3)。TM组和PAOO+TM组将NiTi拉簧固定于上颌中切牙和第一磨牙之间,对第一磨牙施加向近中移动的50 g正畸力值;空白对照组大鼠未安装正畸加力装置。加力3、7、14 d,后提取上颌第一磨牙周围牙槽骨组织RNA,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Runx2及microRNA-30d。结果 TM组和PAOO+TM组Runx2表达升高,且在各检测时间点表达水平不一致。结论 PAOO通过增高microRNA-30d/Runx2表达水平,降低成骨合成代谢速率,加快正畸牙齿移动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 RUNX2 microRNA-30d
下载PDF
正畸患者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区骨缺损影响因素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丽华 沈丹阳 +3 位作者 左思慧 康启超 查畅 阎秀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区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危险因素。方法:实验对象选自2014~2016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一科患者治疗前的CBCT,存在骨开裂或骨开窗的上颌侧切牙44...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区骨开裂和骨开窗的危险因素。方法:实验对象选自2014~2016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一科患者治疗前的CBCT,存在骨开裂或骨开窗的上颌侧切牙44例和上颌尖牙43例为实验组,不存在骨开裂和骨开窗的上颌侧切牙43例和上颌尖牙41例为对照组。结果:牙体倾斜度、牙体长轴与牙槽突长轴的角度、牙槽骨曲度、牙槽骨宽度、牙根宽度与牙槽骨宽度差、牙齿在牙槽骨中的位置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根长度、根尖距牙槽骨最凹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齿舌倾、牙体长轴与牙槽突长轴角度大、牙槽骨薄、牙槽骨弯曲大、牙齿位置偏离牙槽骨中心(偏唇侧或舌侧)等是上颌侧切牙和尖牙区发生骨开裂与骨开窗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骨开裂 骨开窗
下载PDF
Sema3A在正畸牙移动免疫组化中作用的研究
15
作者 白秋野 阎秀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讨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Sema3A表达的规律性。方法将36只wildtype小鼠成功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后,在上颌左侧施加机械力(加力组);上颌右侧未作其他处理(对照组),在建模后第1 d、7 d以及14 d分别处死12只小鼠,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进... 目的探讨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Sema3A表达的规律性。方法将36只wildtype小鼠成功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后,在上颌左侧施加机械力(加力组);上颌右侧未作其他处理(对照组),在建模后第1 d、7 d以及14 d分别处死12只小鼠,制作石蜡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的组织形态改变。结果在建模后第1 d,两组间牙周组织形态、OB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第7 d,加力组牙周组织形态排列紊乱,OB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在第14 d,两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相近,无明显差异。结论 Sema3A对于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中重要调节作用,其表达水平具有时空规律性,建议临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牙移动 牙周组织改建 骨改建 骨保护素 SEMA3A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在不同牙合位状态下颅面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阎秀林 郭慧萍 +1 位作者 白秋野 卢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明确颌骨形态的改变在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病因和预后判断因子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选取正常牙合和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复发病例,分别对颅面复合体进行三维重建和... 目的明确颌骨形态的改变在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病例的病因和预后判断因子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选取正常牙合和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高角复发病例,分别对颅面复合体进行三维重建和在不同牙合位模拟咀嚼肌力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无论在正中牙合位、最大张口位还是最大前伸位,颅面上颌复合体的应力和应变主要集中在关节窝和颧弓根部,在下颌骨主要集中在下颌升支前缘与下颌体交界处的唇侧和舌侧骨板。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高角病例颅面复合体形态的改变是机体代偿性适应的结果,与该畸形的复发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安氏Ⅲ类错[牙合] 个别正常[牙合]
下载PDF
基于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的口腔扫描仪iTero的精确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戚琳 原玉洁 +1 位作者 王雪 孙佳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11-315,共5页
目的应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的口腔扫描仪iTero获取牙冠宽度与传统硅橡胶印模制取法获取牙冠宽度进行比较,评价基于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的口腔扫描仪iTero获取牙齿宽度的精确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2019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目的应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的口腔扫描仪iTero获取牙冠宽度与传统硅橡胶印模制取法获取牙冠宽度进行比较,评价基于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的口腔扫描仪iTero获取牙齿宽度的精确性.方法纳入2018年7月-2019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一科就诊的隐适美患者26例,共624颗牙.其中男8例,女18例;年龄13~44岁,平均25岁.每例患者进行硅橡胶印模制取、iTero口内直接扫描制取数字化印模,模型扫描后传入隐适美网站,从ClinCheck软件中获得单颗牙牙冠宽度,硅橡胶印模制取组作为对照组,将iTero组作为实验组并进行分组,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两种制取印模方式下牙冠宽度测量差值的均值在0.11~0.98 mm,标准差为0.13~0.99 mm.性别、年龄、拥挤度对两种方式下获取的单颗牙牙冠宽度的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的口腔扫描仪iTero建立数字化模型与传统PVS制取印模的牙冠宽度无差异,在临床上可取代传统PVS制取印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焦显微成像 口腔扫描仪iTero 精确性 牙冠宽度
下载PDF
周期蛋白G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18
作者 田玉楼 刘洁 张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7-548,共2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2(cyc lin G2)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yc lin G2的表达,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阳性率和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的改变。结果:...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2(cyc lin G2)表达在口腔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yc lin G2的表达,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阳性率和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的改变。结果: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高、中和低分化鳞癌组织中cyc lin G2的表达阳性率逐渐降低,分别为95%(19/20)、84.6%(11/13)、80%(12/15)和36.4%(4/11),差异显著(P<0.05);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321.36±25.41、927.15±10.37、854.72±12.86和327.11±13.57,差异显著(P<0.05)。结论:cy-c lin G2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是提示肿瘤恶性度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G2 口腔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成人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社会心理及人格特征与治疗方案选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冠凝 刘艺 +3 位作者 李雯玥 范甜甜 王佳 赵震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8-313,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牙科审美社会心理的因素,衡量客观正畸需求与患者主观治疗需要之间的关系,为医生把握患者需求提供参考。方法以骨性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PID... 目的探讨影响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牙科审美社会心理的因素,衡量客观正畸需求与患者主观治疗需要之间的关系,为医生把握患者需求提供参考。方法以骨性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PIDAQ)、正畸治疗需要指数(IOTN)、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影响因素,研究PIDAQ、IOTN、EPQ-RSC与治疗方案选择的关系。结果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72份。1)不同职业人群的PIDAQ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性别、年龄等因素对PIDAQ得分无影响。2)不同牙齿健康因素(DHC)等级、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美观因素(AC)自评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0.05),AC自评得分与PIDAQ得分存在正相关性(P<0.05)。3)男性患者接受治疗者比例更高,年龄较低患者(18~28岁)自我牙齿审美较差时更易接受治疗,月支出较多患者接受手术的比例更高。4)不同PIDAQ得分的患者接受手术与否无统计学差异(P>0.05),教育程度较低患者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较严重时更易接受手术治疗。5)EPQ-RSC精神质量表得分与受教育程度共同影响PIDAQ得分(P<0.01),神经质量表得分与AC自评得分共同影响PIDAQ得分(P<0.05)。不同人格倾向与治疗方案选择无关。结论患者自然情况、对自我牙齿美观评价、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等因素均会对选择治疗方案造成影响。人格特征在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错[牙合]畸形 正畸治疗 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 正畸治疗需要指数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
下载PDF
上颌前牙阻生的矫正治疗──附14例病例分析
20
作者 姜威 李英华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6期28-29,共2页
本研究对14例患者的阻生埋状上颌前牙采用了外科开窗术后正畸牵引,并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发现有100%的未萌牙得到保留,这样即保存了牙的完整性,又恢复了功能。本研究证实了外科开窗术后正畸牵引阻生上颌前牙的方法简便易行... 本研究对14例患者的阻生埋状上颌前牙采用了外科开窗术后正畸牵引,并进行了临床疗效的观察。发现有100%的未萌牙得到保留,这样即保存了牙的完整性,又恢复了功能。本研究证实了外科开窗术后正畸牵引阻生上颌前牙的方法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患者易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齿 上颌前牙 牵引 口腔正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