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例临床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野 张琳琳 +3 位作者 迟昨非 孙若文 姜泽慧 徐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2-727,共6页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 目的总结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的临床诊治过程,探讨疾病相关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后继发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检索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文献报告进行总结。结果患儿,男,10岁,因“间断发热”起病,确诊APL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髓复燃,调整治疗方案后达完全缓解,然而在结束白血病治疗后因淋巴结肿大诊断为T-LBL,经规范化疗再次得以缓解。检索近10年文献,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共报告9例,均为成人病例,其中6例患者至报告时均为无病生存状态。结论急性白血病治疗后继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率低、预后较好。此外,对肿瘤性疾病化疗后的患者,需注意继发性肿瘤的发生,应用先进检测技术可提高对继发性肿瘤致病机制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儿童
下载PDF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
2
作者 王野 张琳琳 +3 位作者 迟昨非 孙若文 姜泽慧 徐刚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4期2591-2595,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小儿血液内科收治的初发NHL患者108例,收集病历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5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小儿血液内科收治的初发NHL患者108例,收集病历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5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8例NHL患儿中,男女比例2.72∶1,平均年龄为7.82岁。所有患儿均接受规范化疗,其中死亡21例,复发/进展24例,5年累积OS 79.0%,累积PFS 71.0%。单因素分析显示,中枢神经系统侵犯、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因素影响患儿的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LDH、D-二聚体、PNI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由LDH、D-二聚体、PNI构建危险评分模型,危险评分高值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值组。结论:目前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效果良好,LDH、D-二聚体、PNI是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独立的预后因素,并且由LDH、D-二聚体、PNI计算得来的危险评分可用于儿童NHL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乳酸脱氢酶 D-二聚体 炎症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下载PDF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α-地中海贫血一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姜泽慧 王弘 王野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研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患儿合并α-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以及预后, 提升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S合并α-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 患儿, 女, 以"贫血4年"就... 目的研究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ereditary spherocytosis,HS)患儿合并α-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以及预后, 提升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HS合并α-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 患儿, 女, 以"贫血4年"就诊, 通过患儿溶血贫血病史、家族史、伊红-5''-马来酰亚胺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查、基因检测, 诊断为HS合并α-地中海贫血。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数据库中2014年至2023年的相关文献,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该患儿诊断后仍处于临床观察期, 文献复习共报道2例HS合并地中海贫血患儿, 1例仍间断输血和祛铁治疗, 1例未明确描述预后。结论遗传性溶血病可以多种病因共存, 临床工作中对该病筛查时要全面, 从而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遗传性溶血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地中海贫血 诊断
原文传递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琳琳 迟昨非 +3 位作者 顾敏 孙若文 王野 徐刚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57-86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含漱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喷涂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小儿血液内科107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含漱联合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喷涂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小儿血液内科107例次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口腔黏膜炎的患儿资料,按rhGM-CSF与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联合应用与否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独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共51例次,单独治疗组共56例次。联合治疗组将rhGM-CSF 100u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冷藏保存,每日含漱6次(分别于三餐前后各1次),再予外用rh-aFGF喷涂口腔黏膜破溃处,每日3次。单独治疗组的56例患儿仅用rh-aFGF喷涂口腔黏膜破溃处,每日3次。从患儿发生口腔黏膜炎即开始应用治疗药物至口腔黏膜炎愈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口腔黏膜炎的临床疗效、口腔黏膜炎愈合时间,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84%vs 68%,P=0.047),联合治疗组患儿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缩短,联合治疗组(4.80±2.73)d,单独治疗组(9.04±2.81)d,(P<0.01),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化疗性口腔黏膜炎,应用rhGM-CSF含漱联合rh-aFGF喷涂的方式治疗疗效显著,有效缓解疼痛,缩短治愈时间,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表皮生长因子 儿童急性白血病 化疗性口腔黏膜炎 疗效
原文传递
拉布立海治疗儿童肿瘤溶解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张琳琳 徐刚 +1 位作者 迟昨非 王野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87-290,共4页
目的报道1例拉布立海治疗儿童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儿童TLS的认识,优化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小儿血液内科收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目的报道1例拉布立海治疗儿童肿瘤溶解综合征(tumor lysis syndrome,TLS)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并文献复习,以提高对儿童TLS的认识,优化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小儿血液内科收治的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TLS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此例患儿发生TLS时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嗜睡、视物模糊、肝脏及脾脏较前增大,并出现高尿酸血症、高磷血症、低钙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上采取停止化疗同时应用拉布立海0.15 mg/kg治疗,应用拉布立海6~7 h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迅速恢复。通过文献检索儿童恶性肿瘤应用拉布立海相关报道,共5篇中文文献,30篇英文文献。国外从拉布立海获批开始即有其相关应用报道,国内共有167例应用拉布立海的相关报道,除个别病例外报道中应用拉布立海治疗和预防TLS均有良好的效果。结论对TLS的预防、早期识别和治疗在肿瘤治疗早期极为重要。对于存在高尿酸血症、TLS高风险的患儿可使用拉布立海降低尿酸、预防TLS,对于已确诊TLS的患儿建议尽早应用拉布立海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拉布立海 肿瘤溶解综合征 高尿酸血症
原文传递
IKZF1基因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何青茹(综述) 徐刚(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9期604-608,共5页
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ikaros family zinc finger 1,IKZF1)基因编码Ikaros蛋白,其调节造血细胞发育及分化,并对自身免疫和肿瘤抑制至关重要。随着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IKZF1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预后生物标志物。I... IKAROS家族锌指转录因子1(ikaros family zinc finger 1,IKZF1)基因编码Ikaros蛋白,其调节造血细胞发育及分化,并对自身免疫和肿瘤抑制至关重要。随着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IKZF1成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预后生物标志物。IKZF1基因突变在约15%的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存在。突变损害了IKZF1基因的肿瘤抑制功能,使白血病细胞增殖和抗凋亡能力增强,对关键化疗药物产生耐药。IKZF1突变在有其他预后不良因素的病例中更常见,在治疗过程中面临复发率高、缓解期短、病死率高的困难。对IKZF1基因突变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进行强化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缓解率及生存率。靶向治疗有希望改善IKZF1突变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IKZF1基因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