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冬 陈佰义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7期558-560,共3页
关键词 传染病 脓毒症 休克
下载PDF
2007年感染病进展回顾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冬 陈佰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关键词 感染 抗感染药 研究
下载PDF
呼吸道感染的序贯治疗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劲 陈佰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序贯治疗 感染性疾病 药物处方 静脉制剂 住院处方 细菌性肺炎 抗菌治疗
下载PDF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262
4
作者 周华 李光辉 +21 位作者 陈佰义 卓超 曹彬 杨毅 张菁 王辉 何礼贤 胡必杰 黄晓军 吕晓菊 邵宗鸿 孙自敏 刘又宁 倪语星 邱海波 施毅 王明贵 谢灿茂 周建英 周志慧 刘正印 俞云松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847-1856,共10页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包括第三、四代头孢...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最重要的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最重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青霉素类、氧亚氨基头孢菌素(包括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氨曲南,且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酶.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引起感染的诊断及早期恰当治疗已成为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制定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可以借鉴并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指导意见,对规范和提高我国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治和防控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细菌感染性疾病 肠杆菌科细菌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四代头孢菌素 ESBLS 专家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被引量:111
5
作者 周华 李光辉 +17 位作者 卓超 杨毅 石岩 黄晓军 吕晓菊 刘又宁 倪语星 张晓辉 周建英 俞云松 陈佰义 陈良安 何礼贤 胡必杰 邱海波 施毅 王明贵 谢灿茂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203-1213,共11页
一、共识目的和意义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袭性操作的不断增多,该菌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 一、共识目的和意义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医院环境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侵袭性操作的不断增多,该菌的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位于临床分离非发酵菌第3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致病力弱,其感染常出现在免疫力低下、病情危重的患者,可引起免疫力低下患者肺部感染、血流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感染、颅内感染、尿路感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免疫力低下 专家 防控 诊治 中国
原文传递
多黏菌素B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立凡 李丹 +1 位作者 褚云卓 陈佰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4-527,共4页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体外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应。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设计法测定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单用及联... 目的评价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体外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应。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设计法测定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单用及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为协同作用,0.5〈FIC≤1.0为相加作用,1.0〈FIC≤2.0为无关作用,FIC〉2.0为拮抗作用。结果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联用后,各种药物对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均显著降低,FIC指数在0~0.5、0.5~1的百分率分别为:左氧氟沙星联合组66.67%、26.67%,亚胺培南联合组46.67%、4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联合组60%、33.33%。结论多黏菌素B与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联用,对临床分离的30株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抗菌作用以协同和相加为主,无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多黏菌素B 联合用药 FIC
下载PDF
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意义及对策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旭婷 陈佰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19-123,共5页
自1961年英国报道了首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以来, MRSA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医院及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且常见的病原体,是引起包括脑膜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骨髓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血流感染等侵袭性细菌... 自1961年英国报道了首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以来, MRSA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成为医院及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且常见的病原体,是引起包括脑膜炎、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骨髓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血流感染等侵袭性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 耐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黏菌素药物敏感性检测及临床解读专家共识 被引量:51
8
作者 杨启文 +6 位作者 马筱玲 胡付品 张菁 孙同文 陈佰义 徐英春 刘又宁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5期559-570,共12页
多黏菌素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重要治疗药物。2020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变更了多黏菌素药物敏感性折点,取消了多黏菌素敏感折点,仅报告中介(I≤2 mg/L)与耐药(R≥4 mg/L),而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则建议采用敏感(S≤2 mg/L... 多黏菌素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重要治疗药物。2020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变更了多黏菌素药物敏感性折点,取消了多黏菌素敏感折点,仅报告中介(I≤2 mg/L)与耐药(R≥4 mg/L),而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则建议采用敏感(S≤2 mg/L)、耐药(R>2 mg/L)作为临床折点。多黏菌素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操作难度以及国际药物敏感性折点的不统一给国内临床实验室一线人员带来极大困扰。因此,如何精准开展多黏菌素药物敏感性检测,规范其报告解读是当前国内抗菌药物应用和抗感染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共识对多黏菌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及结果进行规范解读,并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药物敏感性 临床解读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欣 陈佰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70-874,共5页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日益活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与经典的肺炎克雷伯菌不同,该细菌多造成免疫功能健全宿主的感染,以肝脓肿最为常见,常伴有多器官系统的共感染或血流感染,导致发生严重致残、致死事件。本文从高毒力肺炎...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日益活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与经典的肺炎克雷伯菌不同,该细菌多造成免疫功能健全宿主的感染,以肝脓肿最为常见,常伴有多器官系统的共感染或血流感染,导致发生严重致残、致死事件。本文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起源、定义、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系统 共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流行病学特点 肝脓肿 血流感染 临床诊疗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微生物思维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郑旭婷 陈佰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社区发生的重要急性感染病,早期充分治疗可以改善预后。临床抗感染实践必须要培养临床微生物思维,即对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的评估。指南推荐的两种方案为CAP治疗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抗菌药物选择的多样化是遏制...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一种社区发生的重要急性感染病,早期充分治疗可以改善预后。临床抗感染实践必须要培养临床微生物思维,即对病原体及其耐药性的评估。指南推荐的两种方案为CAP治疗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抗菌药物选择的多样化是遏制耐药发生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本文从CAP主要病原体及耐药性的流行病学与个体化评、CAP经验性治疗中两个方案的临床实践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对选择治疗方案的影响三方面展开阐述具有临床微生物思维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减少CAP中过度的抗感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 社区获得性肺炎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经验性治疗 病情严重程度 抗菌药物选择 流行病学 临床实践
原文传递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静萍 朱婉 +2 位作者 褚云卓 田素飞 陈佰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7-661,共5页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4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遗传背景和可能性来源,以及不同来源菌株整合子的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分型,限制性内切酶选择Apa I;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 目的 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4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遗传背景和可能性来源,以及不同来源菌株整合子的携带情况.方法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分型,限制性内切酶选择Apa I;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全部菌株的等位基因谱进行比较分析;采用PCR方法对全部菌株的整合子进行扩增.结果 PFGE结果显示43株鲍曼不动杆菌共分成4个型,其中A型和B型又分别划分为4个和2个亚型,MUST结果则显示有3个等位基因谱,分别为1-3.3-2-2-7-3,1.3-3-2-2-11-3,1-3-3_2-2-14-3,其中PFGE方法中B型和D型菌株具有相同的等位基因谱(1-3-3-2-2-11-3);A型克隆株主要分布于ICU,烧伤科病房仅检测到B型和D型克隆株;43株菌株整合子的携带率为62.8%,其中A1、A2、A3、A4、B1、B2、C及D型菌株所占的构成比分别为40.7%、18.5%、7.4%、3.7%、14.8%、3.7%、3.7%及7.4%.结论 本地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不仅呈多克隆系并存,而且同一克隆系在不同环境条件刺激下可进一步分化成不同亚型;相同类型整合子的不同携带情况也证实了菌株在进化过程中耐药机制可能会出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流行病学 分子 多重耐药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对感染性心膜炎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倩 张静萍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确诊的20例血培养阳性感染性心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CRP、PCT和治疗5d后的PCT...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确诊的20例血培养阳性感染性心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CRP、PCT和治疗5d后的PC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CRP、PCT治疗前后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存活组。金黄色葡萄球菌IE和阴性杆菌IE的CRP、PC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草绿色链球菌IE和粪肠球菌IE,PCT〉2μg/ml多见于金色葡萄球菌(金球菌)和阴性杆菌感染。结论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评价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情严重程度和抗感染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在评估预后方面PCT略优于CRP;降钙素原的测定水平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菌种有提示意义,有利于指导早期抗菌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心内膜炎 C-反应蛋白 金黄色葡萄球菌 诊断 治疗 预后 手术
原文传递
抗感染治疗中"降阶梯治疗策略"临床实践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佰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3-455,共3页
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全球范围内耐药菌不断增加,导致感染持续时间延长、罹患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病死率增加.因此,临床医生在制定抗菌治疗方案时一方面要考虑成功治疗个体患者,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如何减少甚至避... 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全球范围内耐药菌不断增加,导致感染持续时间延长、罹患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病死率增加.因此,临床医生在制定抗菌治疗方案时一方面要考虑成功治疗个体患者,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如何减少甚至避免耐药性的产生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梯治疗 抗感染治疗 临床实践 医疗费用增加 抗菌药物 时间延长 治疗方案 临床医生
原文传递
胸痛胸膜结节样增厚腺癌样病理改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佳 张静萍 +1 位作者 陈佰义 孙丽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9-401,共3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生率低,近年来由于技术的革新,胸膜间皮瘤诊断不断提高,胸膜间皮瘤并非临床罕见疾病,但由于专科人培养及划分越来越细,大多数医生缺少对胸膜间皮瘤的了解,临床症状不典型病例误诊较多,除加强常见病认识以外,还... 恶性胸膜间皮瘤发生率低,近年来由于技术的革新,胸膜间皮瘤诊断不断提高,胸膜间皮瘤并非临床罕见疾病,但由于专科人培养及划分越来越细,大多数医生缺少对胸膜间皮瘤的了解,临床症状不典型病例误诊较多,除加强常见病认识以外,还需根据个体患者的某些特点及不典型表现,并使用进一步诊断手段,达到尽快诊断的目的,避免误诊及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膜间皮瘤 肺腺癌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侵袭性念珠菌病早期经验治疗的临床思维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佰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07-909,共3页
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导致真菌感染,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特别是念珠菌血流感染明显增加.研究表明,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早期充分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而治疗延迟则明显增加病死率[1].但如何能够做到恰如其分的早期经验治疗,... 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导致真菌感染,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特别是念珠菌血流感染明显增加.研究表明,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早期充分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而治疗延迟则明显增加病死率[1].但如何能够做到恰如其分的早期经验治疗,又不过度使用抗真菌药物实属不易.因此,把握早期经验治疗时机是临床医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临床难题.而智慧的本质就是在证据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正确抉择的能力.以下就侵袭性念珠菌病、特别是念珠菌血流感染早期经验治疗的临床思维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念珠菌病 治疗时机 早期经验 临床思维 血流感染 抗真菌药物 真菌感染 人口寿命
原文传递
基于临床定义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临床表型及其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 被引量:28
16
作者 于昌萍 王术 +2 位作者 田素飞 褚云卓 陈佰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61-365,共5页
目的研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hvKP)感染的临床表型及其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基于临床将无胆道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化脓性肝脓肿(CA-PLA)伴肝外共感染部位或血流感染患者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定义为hvKP。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研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hvKP)感染的临床表型及其荚膜血清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基于临床将无胆道基础疾病的社区获得性化脓性肝脓肿(CA-PLA)伴肝外共感染部位或血流感染患者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定义为hvKP。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符合上述定义的hvKP感染的临床表型,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检测hvKP体外药敏结果;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检测hvKP荚膜血清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收集符合上述定义的hvKP感染病例140例,肝脓肿外的其他共感染疾病为血流感染98例,肺部感染53例,泌尿系感染10例,膈下脓肿3例,眼内炎3例,脾脏脓肿2例,腹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脊髓脓肿、结肠炎、腰大肌脓肿、肛周脓肿、心肌脓肿各1例。140例患者中伴1个肝外共感染疾病者106例,伴2个共感染疾病者32例,伴3个共感染疾病者2例。hvKP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超过80%。对复活的43株hvKP进行荚膜血清型检测,K1型占53.49%(23/43),K2型占34.88%(15/43),K54型和K57型各占2.33%(1/43),其他血清型占6.98%(3/43);未发现某种荚膜血清型在hvKP的临床表型上有分布优势规律。伴与不伴糖尿病患者hvKP荚膜血清型分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vKP MLST结果显示,ST23型占39.53%(17/43),ST65型占25.58%(11/43),ST86型占9.30%(4/43),ST412、ST29、ST1660、ST380、ST1364、ST700、ST2159型各占2.33%(1/43),未分型占9.30%(4/43),无疾病分布优势。结论hvKP导致的感染性疾病广泛,包括肝脓肿外多部位和血流感染;对抗菌药物保持高度敏感;其荚膜血清型分型主要为K1型和K2型;MLST以ST23型和ST65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杆菌 社区获得性肝脓肿 抗菌药物敏感性 荚膜血清型 多位点序列分型
原文传递
老年患者泌尿系感染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晶晶 赵宗珉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979-982,共4页
老年人因其自身因素,较年轻人更易患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目前针对老年泌尿系感染诊治进展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将概括性加以介绍。1概述UTI是指尿路受到病原微生物侵袭而导致的炎症反应)。
关键词 泌尿系感染 老年患者 诊治 尿路感染 病原微生物 自身因素 炎症反应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冬 陈佰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8-320,259,共4页
20世纪40年代初期人类发现的第1个抗生素——青霉素在临床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随着青霉素的大量使用,1944年Kirby第1次在科学杂志报道了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50年代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在世界... 20世纪40年代初期人类发现的第1个抗生素——青霉素在临床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感染。随着青霉素的大量使用,1944年Kirby第1次在科学杂志报道了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50年代产青霉素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为解决金黄色葡萄球菌因产生青霉素酶而对青霉素发生耐药问题,1959年第1个耐青霉素酶半合成青霉素——甲氧西林开始使用。但1961年在英国某医院发现了第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随后MRSA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由于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可以引起高危人群的严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治疗原则 产青霉素酶 多重耐药性 半合成青霉素 世界范围 MRSA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临床病例讨论 第379例——咽痛、扁桃体肿大、发热、皮疹
19
作者 吴双 陈佰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病历摘要 患者男,75岁。因咽痛1个月,发热、皮疹5d于2007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咽痛,无发热、流涕,无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及其他伴随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先后予静点克林霉素8d,口服罗红霉... 病历摘要 患者男,75岁。因咽痛1个月,发热、皮疹5d于2007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咽痛,无发热、流涕,无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及其他伴随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先后予静点克林霉素8d,口服罗红霉素5d,咽痛症状无改善,改静点头孢曲松(具体剂量不详),用药至10d时,咽痛仍无缓解,并出现发热,体温38.5℃,无发冷、寒战,同时颈部出现红色斑、丘疹,发痒,继而皮疹向下蔓延,波及躯干和四肢。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5.5×10^9/L,中性粒细胞8.92×10^9/L,嗜酸性粒细胞4.04×10^9/L。停药观察5d,皮疹继续增多,体温波动在38.0—38.5℃之间,咽痛较前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肿大 咽痛 发热 皮疹 临床病例 急性扁桃体炎 嗜酸性粒细胞 伴随症状
原文传递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专家共识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晓东 张尧 +33 位作者 金文婷 杜明梅 陈璋璋 陈佰义 丁昉 胡付品 黄文祥 李家斌 李军 李六亿 李晓宇 林丽开 刘丁 刘晓琳 刘运喜 刘正印 倪语星 王辉 吴安华 肖永红 徐英春 杨帆 杨文杰 杨小强 俞云松 张浩军 赵彩彦 赵烁 卓超 宗志勇 李太生 王贵强 王明贵 胡必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61-1766,共6页
目的 规范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以促进我国抗菌药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法 组织感染病学、感染防控、临床药学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的相关专家,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建设最新... 目的 规范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以促进我国抗菌药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法 组织感染病学、感染防控、临床药学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的相关专家,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建设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床实际需求,共同制定本共识.结果 形成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的17条专家共识.结论 此专家共识供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在研发和应用信息系统进行临床决策支持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信息化辅助决策系统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